三色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276部分

乱明天下一根钉-第276部分

小说: 乱明天下一根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青》,论述纸的种类、原料及用途,详论造竹纸及皮纸的全套工艺技术和设备,并绘制生产操作详图。

  下卷五篇。

  《五金》,论述金、银、铜、铁、锡、铅、锌等金属矿开采、洗选、冶炼和分离技术,还有灌钢、各种铜合金的冶炼,以及以煤炼铁、用活塞风箱鼓风、直接将生铁炒成熟铁、以生铁与熟铁合炼成钢等等,并附生产过程详图。

  《佳兵》,论及弓箭、弩、干等武器及火药、火器的制造技术,包括火炮、地雷、水雷、鸟铳和万人敌等武器。(备注,万人敌,旋转式火箭弹。)

  《丹青》,讲述以松烟及油烟制墨及供作颜料用的银朱的制造技术。

  《曲蘖》,记述酒母、药用神曲及丹曲所用原料、配比、制造技术和产品用途。

  《珠玉》,记述南海采珠、新疆和田地区采玉,井下采宝石的方法和加工技术,兼及玛瑙、水晶和琉璃。

  这一顿饭,从中午一直吃到日薄西山。

  -----…

  对皇太极的灭朝之战,陈海平一直极为关注,这方面的情报总是第一时间送过来。

  如果说藏传佛教让藏地原本该有的彪悍民风大大弱化。实际上,儒教也有这种效果。朝鲜以小中华自居,对儒家的那些规矩,他们讲究之大,之森严,比之他们的老师更要厉害的多。

  于是,高丽人与大隋、盛唐血战的故事便成为绝响,一遇外敌,每每都是被人摧枯拉朽。

  看着战报,陈海平不知不觉又神游九天之外。

  儒教的产生,毫无疑问是皇帝和那些士大夫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而炮制出来的。

  天下生灵兆万。而要想令极少数的人高高在上,永享富贵,那就必得令这兆万生灵俯首帖耳,安坐顺民。

  对于一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以“温、良、恭、俭、让”教化万民无疑是极好的法子,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这件事尤其是如此。

  实际上,“温、良、恭、俭、让”之后还应有一个字,还应有一个“勇“字,这样才是完整的。

  如果一个人只有“温、良、恭、俭、让”,而无“勇”,那这个人的血性必定就被“温、良、恭、俭、让”给阉割掉了。

  “勇”,代表了一个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但显然,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不需要什么公平和正义,所以,极力鼓吹“温、良、恭、俭、让”,便成为必然中的必然。

  没有了“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的每一个字都成了一把刀,它们一同阉割人的血性。

  陈海平总有一个感觉,觉得冥冥之中,或许真有那么一个神灵,在操纵着人类的发展进程。

  在所有的人类文明中,华夏文明无疑是天之骄者,不仅是唯一传承至今的文明,更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至少有四千年独领风骚,而且沉沦之后,仍能重新跃上顶峰,领袖群伦。

  很显然,人类的历史表明,诞生、发展、兴盛、灭亡,这才是一个文明该走的路径,但华夏文明无疑是个例外,且是唯一的例外。

  为什么?

  这个原因一定存在于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中。

  陈海平觉得,盛极而衰是中国人独有的智慧,而华夏文明之所以成为例外。原因就是华夏文明从未达到过她的极盛点。

  什么才是华夏文明的极盛点呢?

  在陈海平看来,那就是以汉唐时代中国人的骁勇和进取之心,加上宋明时代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遥遥领先的各种先进技术。

  只有这两者合一,才会成就华夏文明的极盛之态,而一旦这种极盛之态出现,那就是把整个世界踏在脚下想来也是很容易的。

  本来,正常而言,这种极盛之态是应该出现的,而之所以没有出现,本质上,就是因为儒教日渐兴盛之故。

  儒教,抹杀了中国人的进取之心,而只专注于自身。

  这无疑是极其不好的,但是,华夏文明也极可能是因此而保存了下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唯一的例外。

  想想看,如果中国人也像罗马帝国一样,那这个没有在历史上出现的中华帝国将是罗马帝国所望尘莫及的,但,最终的崩溃也是必然的。

  如果是那样,华夏文明还会成为唯一的特例吗?

  没有人知道,至少陈海平不知道,但这足以令他心怀戒惧。所以,陈海平从不会去想,要不要也建立一个罗马帝国这样的问题。

  “大人,徐老大人来了。”陈海平正神游天外的时候,耳边传来了李芳云轻柔的禀报声。

  “老大人来了?”陈海平赶紧起身,向外走去。

  徐光启和宋应星坐在外间的客厅里,一见陈海平出来,他们赶紧站起身来,而宋应星更是偷偷注目打量这位传奇般的领政大人。

  没等徐光启说话,陈海平一看到宋应星,立刻问道:“老大人,这位先生是……”

  徐光启笑容满面地介绍道:“大人,这位是宋应星宋先生。”

  陈海平一听,心中大喜,因为这本就是他盼望出现的局面,出现像宋应星这样的人潮涌而来的局面。

  这时,徐光启介绍过后,宋应星上前一步,抱拳躬身道:“宋应星见过领政大人。”

  “宋先生,免礼,免礼,来,坐。”陈海平热情地道。

  三人落座,徐光启从袖筒里把那一卷《天工开物》拿了出来,递给了陈海平,道:“大人,这是宋先生的大作,老朽望尘莫及啊。”

  把书接在手里,陈海平翻看着,但心里却不由自主地想到,这要是拿到那一世去拍卖,不知得拍出怎样的天价?

  心中好笑,陈海平翻看了一会儿,便把书合上,对徐光启道:“老大人,这方面我所知不多,您要是认为好,那就一定是好的。”

  对陈海平,徐光启有着说不出的信心,于是直截了当地道:“大人,老朽已然老迈,现在可好宋先生来了,老朽想推荐宋先生为科学院的院长。”

  徐光启这话一出口,一旁的宋应星就呆住了。

  “嗯。”沉吟片刻,陈海平点了点头,道:“可以,只是不知宋先生可否愿意屈就?”

  这会儿,宋应星还没有从徐光启的话里缓过神来,现在一听陈海平这么就同意了,更是呆到了不行。

  过了好一会儿,宋应星总算反应过来,赶紧起身,诚惶诚恐地道:“不可,不可,应星实不敢担此重任!”

  “宋先生,坐。”陈海平让道,待宋应星重又落座,继续道:“宋先生,我们这儿讲的是唯才是举,但更讲究适任。虽然老大人推荐了你,但如果今后发现不适任,到时宋先生也不要心怀不满。”

  “不敢,不敢。”宋应星赶紧抱拳说道。

  陈海平又道:“老大人的年纪大了,我最希望的是老大人能益寿延年,所以也不想让老大人太过劳累。宋先生,今后科学院就拜托你了。”

  能一展胸中所学,是宋应星毕生的渴望之所在。宋应星不再客气,他站起身,肃容道:“大人放心,应星一定全力以赴,必不负老大人和大人所托!”

  待宋应星坐下,陈海平道:“对科学院的事,我没有任何话说,我唯一要求的就是要宋先生把你所认为的有用之学全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以便于今后的研究和推广。还有,对于科学院,财政上没有限制,宋先生需要多少钱就可以花多少钱,但有一点也要记住,不能浪费,更不能有人从中渔利。”

  心头的激动简直难以名状,陈海平说的这些话比之刚才一步登天更要令宋应星激动。

  “大人,应星定谨记在心。”宋应星道。

  “嗯,至于浪费不浪费,不要听别人的,我相信宋先生。”陈海平又补充道。

  接着,三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徐光启和宋应星告辞离去。

  走在路上,宋应星这才能正常的思考了,他把陈海平说过的话仔细回想了一遍,心头更是激动难平。

  世间,竟然还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到了外城,宋应星和徐光启分手,宋应星去了客栈。

  宋应星不是一个人回客栈的,他的身边多了三个人,其中两个是护卫,一个是来帮他办事的。

  客栈里,宋应昇正焦急地等待着。

  一见兄弟回来,立刻上前就要说话,但见还有三人,宋应昇又把到了舌尖的话咽了回去。

  宋应星道:“大哥,老大人推荐我为科学院的院长,领政大人也同意了。”

  宋应星刚说到这儿,宋应昇身体就是一晃悠,差点没栽倒在地上,宋应星赶紧伸出手给扶住了,低声道:“大哥你别太激动。”

  我不激动行吗?宋应昇的两手都在不停地哆嗦。

  “大哥,这位是王虎王大人,领政大人安排王大人帮我们搬家的。”宋应星给宋应昇介绍道。

  三四百口子人千里迢迢地搬家可不是一件小事儿,何况路上又不太平,现在领政大人派人了,那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宋应昇一听大喜,赶紧道谢。

  王虎躬身一礼,问道:“二位大人,我们何时动身?”

  宋应昇对宋应星道:“应星,你就别回去了,我和王虎大人尽快动身。”

  宋应星点头,他看得出来,领政大人的心是很急迫的。

  跟宋应星说完,宋应昇又对王虎道:“王大人,我现在就可以走。”

  “嗯。”沉吟了一下,王虎道:“那好,我们这就动身。”

  王虎说完,宋应星就是一惊,他再次见识到了这里的办事效率,真是有什么样的统帅,就有什么样的部属。

  一个时辰后,北京城外,满脸通红的宋应昇坐在一辆外表很一般的马车里,奔着家乡的方向急驰而去。

  ------…

  六月初十,辰时三刻,顾忠清走出了祥云客栈的大门。

  顾忠清已经报考了中国太学,考试也都完了,他今天这是去中国太学问结果的。

  中国太学随时都接受考生的报名,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准时开考,考试的七天后,考上考不上,结果也必定出来。

  昨晚上,已经让客栈的伙计在车行把车定好了,顾忠清一出客栈,两眼就开始踅摸,但没有。

  这可少见,顾忠清有点疑惑,难道是伙计给忘了?

  现在北京城的人,生活之好,亘古未有,于是连带着心气之高,同样也亘古未有,人人做事都要求一个尽善尽美。

  车行也是这样,他们竞争的激烈很大的原因是这个,而不是为了生存,所以信誉对任何一个车行都不会是问题,也不可能是问题。

  就在顾忠清犹豫,是回去问问伙计,还是出去自己拦一辆的时候,心突然碰碰地跳了起来。

   ………………

  


                  第二百八十三章 蓄谋



  第二百八十三章蓄谋

  顾忠清看见了一个人。一个美丽的女人,他看见了中国日报社的社长孙娇。

  自那日孙娇来祥云客栈拜访过后,不久,顾忠清亲自去中国日报社面见孙娇,谢绝了孙娇延揽自己入中国日报社的好意。

  孙娇没有丝毫不悦,谈话间,两人不知不觉,把这事儿都给忘了,等到醒过盹来,两个时辰都过去了。

  孙娇的学问不如顾忠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