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泣血残阳-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灰拷谓ㄒ刀蓟崛盟歉械浇粽
“都轻松点,这是后方;哪里来的那么多危险。”何建业在小声的给曾大说话,让他不要那么紧张;
“小朱医生,饿不饿,要不要弟兄们到站台上给你弄点吃的?”何建业在问旁边一路行来不说话的朱滢;
“不用了,你们随意吧!”朱滢兴致不高,随口回答道,
“你这是怎么了?怎么从上了车开始就不高兴了?”何建业问道,
朱滢只是摇摇头,并不说话;不管是在哪一个时代,每一个离家在外,为梦想、事业而奋斗的人都有很多故事,心里面总隐藏着一些只能不能说的苦衷
何建业从南昌离开了,这个消息在南昌并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人在第二天就知道了;牛鬼蛇神们看警备司令部好像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也没见着警备司令部的三把火啊!又开始在南昌城嚣张了
“副司令,这是市政府的工作人员送来的邀请函。”潮王洲的大营,门口的哨兵送过来一份请柬,
这是南昌市市长朱有骞送过来的,邀请冷崎中午12点在南昌饭店共进午餐,商讨物资补给一事;
“看来这还的去啊!司令不在,又到发放粮饷的时候了。”冷崎让警卫员准备,然后跨上战马准备去南昌
南昌城里面,来了几个冷崎很熟悉的人;冷崎的老家本来就是江西修水县的,冷家已经在修水上千年了,是修水不折不扣的大家族,祖上曾经官至刺史;都说流水的朝代,千年的世家;冷家就是修水唯一最大的世家;
新民主主义时期,冷家的弟子知识分子很多,走在时代的前沿,很多冷家弟子带着家乡的弟子参加了红军;冷崎那时候年纪还小,又是嫡系子弟,成年后就被家中送到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教导总队,后被何建业挖到了十六团,一路血战到现在;终于回到了江西,担任南昌警备司令部副司令。
“市长,冷家不成器的弟子冷崎现在在南昌供职;还望市长多多照顾啊!”穿着体面的一个老者喝着茶在和朱有骞聊天,等待冷崎的到来;
“冷老先生过谦了啊!谁不知道江西的冷家啊!还望冷老先生多多支持政府的抗战大计啊!”朱有骞不敢托大,冷家在修水说一不二;在江西也非常有影响力,这不熊主席就把老爷子请过来了;让老爷子把冷崎拉拢过来,趁着何建业不在南昌;想努力把何建业架空!
“老先生,不瞒你说啊!你也知道,现在南昌警备司令何建业是何应钦部长的女婿;跟陈诚司令长官颇为不对付,所以我和熊主席想让冷崎接任南昌警备司令!老先生以为如何?”朱有骞问道,
“市长,上层大人物的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吧!就算是陈司令长官亲自出手,恐怕也不那么好操作吧!”冷老爷子不是糊涂蛋,不会因为朱有骞的一句话就出卖自家的弟子;
“老爷子是明白人,我们也就明人不说暗话;冷崎可以做实际上的南昌警备司令嘛!只要抓劳了军队的控制权,南昌还不是我们说了算?粮饷、军械、补给等扽一切,我和熊主席都会给他解决的!”朱有骞一副啥事好商量的口气说道,
“哈哈,市长;年轻人嘛!现在想法很多,这些我们先不谈,等冷崎到了再说!”老先生也不表态,喝着水等待;
军队内部的事情,只有当事人最清楚;能不能控制的了军队,能不能顺利拿过警备司令部的实际控制权,这些都要冷崎到了后,问清楚了再说;当然,如果冷崎能做到,那么修水的冷家也不会袖手旁观,人、钱、粮食这些都不是问题,作为千年的世家,积累还是很丰厚的;
“市长,冷副司令来了!”门口进来一个穿着中山装的年青人报告道,
“哦,那就请进来吧!让服务生上菜!”朱有骞说完了起身,转头对着旁边的几个老先生说道,
“冷老先生,各位;请入席吧!”
“市长请!”老先生教养那是不用说,当然明白现在应该放低姿态;
“冷司令,这边请!”一个年青人在引领着冷崎,一看这架势就是市政府的工作人员;
“市长”冷崎进门就看到了朱有骞,打着招呼,可是目光一扫之下,就有点惊讶了!
“爷爷?父亲?伯伯、叔叔?”冷崎一下惊呆了,惊讶的脸上满是不可思议!
“来,坐下;”老先生发话了,
“对,坐下;我们先吃饭!”朱有骞含笑说道,
“冷副司令工作繁忙,我们边吃边谈吧!老先生以为如何?”朱有骞含笑问着老先生;
“市长随意!工事为重,至于家事和亲情嘛!我们可能会在南昌呆几天,慢慢述说不迟!”老先生说道,
“来,吃菜!小王,把酒倒上!”朱有骞吩咐道,
“市长,你们随意!冷崎军务在身,不便饮酒;见谅!”冷崎笑着拒绝了,
“哦,那就算了;吃菜!”朱有骞也没有生气,而是劝说大家动筷子;
虽然朱有骞说了要边吃边谈,不过看冷崎没有喝酒的打算,也打下了饭桌上谈公事的想法;没有酒来打掩护,很多东西还不好说!
整个饭桌上就和谐了很多,全都是冷崎和家里面的叔叔、伯伯、父亲和爷爷在谈着家里面的事情,饭桌上谈笑风声,一点都见不到该有的拘谨和套话!
修水冷家
江西冷氏始祖是冷谟,因战功显赫自浙江杭州敇封江西高安。公元821年生,公元884年去世。到冷谟第五代冷江冷湖冷溪冷海四兄弟开始枝繁叶茂,子孙遍布祖国各地。修水是冷海的后代。
修水县原名分宁县。元朝大德五年(1301年)改为宁州府。以修水县名,始于民国三年(1914),因与广西义宁县同名,改称修水县,因境内有鄱阳湖五大水系之一——修河,故名修水。修水是江西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面积4504平方公里,人口至2015年87万,共37个乡镇。其中冷姓人口主要集中在黄龙乡、古市镇及修水县城,人口约4。2万人。修水不仅是修河发源地,又是湖南汨罗江发源地。修水文化底蕴深厚,距今5000年的山背文化是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代表,北宋时期黄庭坚(黄山谷)是江西诗派创始人,与苏东坡齐名,其书法作品《砥柱铭》在2010年6月3日11时左右拍出了4。368亿的天价,创下了中国艺术品世界新纪录。宋元时期是修水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修水八贤均在宋史有传,其中冷姓冷应澂就是八贤之一。修水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面军旗在此率先制作并升起。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曾驻扎修水。修水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坐落在冷氏居住地的黄龙乡黄龙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黄龙宗的发祥地(五家:临济、伪仰、云门、曹洞、法眼。七宗:临济、伪仰、云门、曹洞、法眼、杨岐、黄龙)。
修水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后,修水民政部门核实有10248名烈士为国捐躯。修水还是南方4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总之修水山水秀美,文化底蕴深厚。
修水冷姓始祖冷澈,是冷漠公第七代嗣孙。后周显德六年(公年959年)生,宋太宗二十一年(公元999)去世,享年40岁。
约公元982年冷澈从江西省武宁县迁江西省修水县,至2016年冷氏已在修水生活了1034年。
冷澈首先迁江西省修水县城从事铁匠手工活,因人生地不熟,中途迁至离县城六十多公里的修水县大桥镇下衫从事农业劳动。冷澈在下衫生活至第十代,由于受到当地其他姓氏的排挤,又举家迁到了修水县白岭镇泰清,即现在修水县白岭镇温泉村。可以说白岭镇泰清是修水冷姓枝繁叶茂的发祥地。初始迁至白岭泰清的冷忠为第十世。冷忠33岁才生冷庭叟,冷庭叟是修水冷姓第一个读书人。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浙江钱塘县尹,后任苏州通判,转商州刺史。据家谱及宁州县志记载冷庭叟与黄山谷有十八年之故交,而且其子冷惟贤与黄山谷之女结为夫妻。从十一世冷庭叟开始,修水冷姓才进入了兴旺发达时期,至第十四世冷应澂的出生,这位书香世家之后,集先祖之才德,继前人之伟业,以他仕途的辉煌业绩,带来了修水冷姓的门庭辉煌。冷应澂官至二品,为宝章阁大学士,其功德在《二十史》宋史卷四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五记载得非常清楚。他的“仁廉两个字,忠孝一片心”,“治官事如治家事,惜官物如当己物”在当今社会仍有积极意义。
从冷漠至修水冷庭叟第十一世,修水冷姓跨越近三百年历史,因各种原因,人丁很不兴旺,其间人口发展不足百人。但从第十二世至现在,近千年时间,共繁衍了近四十代。现在修水本地冷氏已繁衍到了第四十四代了。除自古以来外迁无法统计外,截止本次第十次修水冷姓宗谱编修统计,人丁四万二千人左右。可以说冷姓在修水是望族。宋元时期修水有八位贤人,宋史均有传,其中冷应澂就位列其中,据家谱和地方志记载,冷姓共有二十多位进士。县志有名可查的冷姓多达31人。
修水地处赣西北山区,古时交通极其不便,外敌入侵较为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口快速繁衍,社会和谐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这里文化聚集较深,族人聚居也较为集中。
修水冷家共二十六条家规。家规要求冷姓族人要做到长幼有亲顺、贫富无侵,凌之失苟、居安不可不思危,在伦理道德方面也作出了多项规定。本家规一直延用了五百余年。至1943年第八届编修家谱时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又进行了补充修改,其时共三十七条并延至现在。
修水冷氏自古以来就有良好的宗亲传统意识,家族活动绵远流长,延续至今,代代相传。修水冷姓的先祖坟茔保护得很好,在修水每一代冷氏坟茔都能找到,这极为不易。
在全民抗战时期,修水驻有国民革命军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部、第二十七集团军第二十军军部、湘鄂赣边区挺进军总指挥部和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等重要抗战力量,是三次长沙会战、南昌会战和上高会战的重要外围战场,赢得黄沙桥战役、苦竹岭战斗等胜利,为全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独特贡献。
第四百零八章 利益交换
饭局吃的很尽兴,至少对于冷崎来说是这样;好久没有见到的家里人都来了,而且家里面的情况也不错,没有什么让他担心的;
饭后,南昌饭店的会客厅中,大家坐在一起喝茶;冷崎知道肉戏就快来了;朱有骞在饭桌上也没说什么粮饷和补给的事情;
“冷副司令,按照警备司令部上个月的补给标准;现在市政府正在筹措本月的粮饷补给,不过冷副司令也知道;现在马回岭一线激战正酣,江西省政府的补给任务很重;所以你们的补给恐怕要往后压一压。”朱有骞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说道,
“哦,这个粮饷的发放时间已经到了;市长也知道,8000人的队伍,一天没吃的都难过啊!还望市长先保证不断顿吧!”冷崎也清楚,现在南昌市的补给任务有多重,可是军营里面可不止八千弟兄;要是没有政府的粮饷,这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