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山乡旧事 >

第3部分

山乡旧事-第3部分

小说: 山乡旧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咵咵”的脚步声,一大队人马开了过来。二十个穿灰白色军服的兵排成两溜在前头开道,一队身穿藏青色军装的兵紧随其后。人人肩上都扛着长枪,个个膀大腰圆,透出一股子虎气,围观的人群不由从嗓子眼里轻轻地发出一声赞叹。
步兵过后,几个骑马佩短枪的护卫纵马从人群中缓缓穿过,眯缝着眼扫视着人群。
再往后是一个四人抬的滑竿。鸭蛋粗细的杠子被四个健硕的汉子扛在肩上,一抖一抖的有韵律的轻轻颤着。中间是一把宽大的靠椅,坐着一个粗短身材、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身上穿着黑松口裤,月白色的仿绸褂子,顶上是直愣愣的平头,没戴帽子。
汉子宽大的方脸上那两道浓密的剑眉向中间拧成了一个疙瘩,眼睛直视前方,象是在看着什么东西,对街两边好奇的目光浑不在意。
翠莲眼睛看着当兵的,觉得十分有趣,等队伍快要过完了,才向中间的人瞥了一眼。
一双粗黑的大脚,光脚上穿者一双半旧的手工千层底黑粗布布鞋,随着滑竿一颤一颤的,分外刺眼。
过了好一阵子,看完热闹的人们满足的议论着,纷纷散去。街上又恢复了原来的老样儿。
翠莲回到屋子里,指手划脚,唾沫横飞的叙说着刚才的热闹。
挨坐在炕沿上的翠莲娘,忙着手上的活计,劈头盖脸的一顿数落。
“十二三的人了,马上就要出嫁,还迷迷糊糊,只知道耍。到了婆家,等着有财他娘戳脊梁骨吧!”
翠莲根本没当回事,在屋里呆一会儿,一眨眼又跑出去没影了。
到了晌午的吃饭的时间,街上的人少了起来。
有生看萝卜卖的差不多了,把牲口赶到靠边的胡同里,拴在一块青石上,自己走上街,寻找着吃饭的地方。
过了几家店面,他停在一家不大的门脸前,端详了半晌。
这是一家小吃店。门口盘着两个大炉子,上面是两口大锅,一个冷锅里浮着一层半干的肉丸子,热锅里水开得哗哗响。客人报上数目后,老板就把丸子从冷锅用大铁勺舀到热锅里,翻几个滚后就连汤捞出来,加芫荽、蒜苗,端到屋子里的几张桌子前。
有生看完,迈步进了小店。在一张桌子前坐定,向老板说道:“来一毛钱的肉丸,多加汤。”
“一毛钱?”老板撇了撇嘴么,舀了五个肉丸煮好,端到桌前。有生拿起桌上的醋壶,倒上一大股子醋,用筷子搅了搅,先贴着碗边吸溜了一口滚烫的丸子汤,舒服的叹了一口气,然后从怀里掏出个毛巾包打开,拿出两块玉米面儿饼,就着丸子汤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汤已经见了底,饼也到了肚里,碗里还剩下有生特地留下的一个丸子。有生向老板喊道:“再加一碗汤。”
老板斜看眼看着有生,嘴里小声说道:“一毛钱喝我两碗汤,都象你这样,我得赔光了!”声音恰好能让有生听得到。
有生憨厚的笑着,假装没听着。心里嘀咕着:“一毛钱,得出五斤萝卜才能挣出来。我这一车萝卜,能换你几碗丸子汤?”
老板思量一下,还是给有生加了大半碗汤。
有生把碗捧在手里,大口的喝起来。
喝完最后一口汤,舒服的打了个饱嗝。有生放下碗筷,没有起来就走,坐在桌前面向着街上,看来来往往的路人。
大街上人还是不少。
南城小学的老师任俊英正要到城里办事。正低头急匆匆地走着,顶头遇见了一个人嘴里叫了一声:“俊英!”
任俊英猛然抬头。
“钱坤!”
白净的面庞几乎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清秀的身材加上一身朴素却分外干净的棉衫。几年没见面的老同学,正笑巍巍的站在自己面前。
惊喜的打着招呼,钱坤放下手中的行李迎上来。任俊英挥拳照着钱坤的膀子就是一拳,然后快活地大笑起来。
两个人站在街上兴奋地聊了起来。说了一阵,任俊英看看天,正是吃晌午饭的钟点,便拉着钱坤来到旁边的“兴隆”饭馆。
上到清静的二楼,跟伙计叫了几个家常菜,要了一壶老白干,两个人坐下继续攀谈起来。
钱坤这些年在各地教书,差不多走遍了全省各地。这次是路过凤台县想到河南去,没想到竟然碰到了任俊英。
谈到热闹处,任俊英笑着向钱坤说:“钱老兄的格言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然来了,就在凤台县呆一阵子吧。本县人一向尊师重教的,不如在这里教几个学生。”
钱坤笑道:“也好。只是一时间教书的地方不好找。不知道任兄有什么好介绍?”
任俊英一笑:“真是巧了!前两天一个熟人托我找个先生,到他们的村子里教书。不过也不是什么学校,就是一个私塾。村里的人家合伙出钱,凑一份酬金,请人给村里的孩子识识字。”
犹豫了一下:“不过地方偏僻了点。”
钱坤一笑:“我正想找个背静地方过几天安生日子,看来都是缘份啊。”
任俊英喜道:“那好。一会儿吃罢饭,我就领你去见一见引荐人。”
“好!“钱坤举杯,两个人轻轻一碰:“干!”
冬天的日头短暂,天早早的就黑下来。村里进城做点小买卖的人忙着往回赶,街上的商铺都在关门上门板,临街的窗子里已经陆续点亮了灯。
有几家大的饭店,在门口点起了红灯笼,客人来来往往地多起来。街中间儿的“凤仙楼”更是点起了一排大红灯笼,几个姑娘出来站到门口,招呼着来往的行人进去。
街上人还是不少,早早吃罢晚饭的人纷纷出了门,相互招呼着向街口去。
今天是河南班子新阳社到凤台演出的第一天,演出大戏“卷席筒”。开戏前的串场锣鼓敲得震天响,远远传来半条街都能听见。小孩子和卖零食的摊主更是急匆匆地往街口处赶,整条街上人声车声响成一片。
街中间的清水胡同里,疏散地分布着几个独立的院子。中间一处院落里,突然传出了一阵叫嚷声。一会儿,黑漆大门“兹呀”一声打开,一个身影从门里闪出来,狼狈地向巷口急步走去。一个老头拄着拐杖从门里紧跟着出来,嘴里不住的大声咒骂着:“方同贤,以后不要到我家来。再敢来,看我打折你的狗腿!”
方同贤奔到巷口,回头恶狠狠地看了老头一眼,一跺脚,拐出巷口走了。
老德仁气吁吁的站在门口,一面喘,一面望着巷口,心中犯愁。
眼看自己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孙子怀安自小没了爹娘,全靠自己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怀安年纪还小,就有些不三不四的畜牲来勾引他走邪路。一旦自己老两口不在了,这个家怀安怕是守不住呀!
苍老的身躯融在黑乎乎的暗夜中,显得分外孤单。
远处,锣鼓声隐隐的传来。
戏开场了……
第三章
    天越来越冷,说话就进腊月了。
十一月二十八是个黄道吉日,也是翠莲出嫁的好日子。
一连半个多月,全家人都忙活得不可开交,直到二十七前半夜里都没有闲着。
到了二十七晌午,院儿里盘起了两个大炉子。
大师傅老郑是早已订好的,带着两个小工从中午开始就进了场,在院儿里忙活起来。
按照老郑先前的交待,各色菜、肉、佐料早已采买了回来。满满摆了一间屋子,放不下的只能先放在了院子里。
平时处得厚的邻居、家里叫来帮忙的亲戚们里出外进地在院儿里、屋里头忙活,闲下来的人就跑到厨房打打下手,端个笸箩围在一起剥葱剥蒜。
几个姨在院里山墙、大门洞儿、堂屋门两边贴着早已写好的大红喜字,嘻嘻哈哈地唠着闲话。整个院子里笑语盈盈,热热闹闹。
两个小工正在跟案板较着劲儿。
五魁用刀片开半扇子肉,均匀的拉成二指宽的肉条,铮亮的菜刀雨点般的落下,把肉切成薄薄的肉片,然后拢起来放进一个磁盆里。切到多半盆,老郑过来看了一下,说道:“肉片够了,切丝吧!把做核桃肉的料留出来。”
“好嘞!”五魁应了一声,开始埋头切丝。
胜林在盆里把蒸好的凉粉起出来撂在案板上,用片刀切成大小相当、一指厚、两指宽、寸把来长的小块,切完收到一边的笸箩里。又伸手端过一方豆腐,切下一半放到旁边的瓦盆里,用拳头把豆腐捣成渣儿,倒进泡好的干粉汤搅和匀了放在一边。回手把剩下的半边切成薄片,码在了笊篱上。
切完豆腐,胜林把和好的豆腐渣抓出来揉成小团,一个一个跟事先切好的粉块粘合在一起。
这边本家二姑把半盆煮熟的红薯剥了皮。又倒进干粉汤,把红薯泥挑成稀稠适合的糊儿。
其他帮忙的人按老郑的吩咐在边上淘洗豆芽、洗土豆、削土豆皮。有人把成捆的腐竹泡在凉水里,又拎过半桶水,把一袋子胡萝卜倒进桶里。洗干净的,由跑来跑去的小孩儿三三俩俩的送到案板上。老郑挽起袖子露了一手,下刀如飞,把萝卜切成匀溜的细丝。洗萝卜的手慢点儿,都供不上他切。引得大伙儿都放下手里的活计,围站在案板边上,嘴里不住口的赞叹。
忙了大半天,做丸子的肉馅已经被剁得成了肉泥,老郑过去把肉馅装盆。一手一个,把大半篮鸡蛋磕进盆里,然后一边和馅,一边流水般把各式佐料倒进盆中。
蒸锅那边儿,五魁看火候差不多了,把锅盖揭开,让蒸气散尽。蒸锅中间一个扁平的瓦盆里是一块蒸好的凉粉,由上好的干粉做成,透明晶亮,中间点缀着黑油油的碎木耳、姜末,散发着扑鼻的清香。边上是一圈土碗,里面是用糯米包裹着红糖蒸熟的饭团,是当地酒席上十大碗中的一道主要的甜点“天鹅蛋”。
和完肉馅,又吸了一袋烟。看准备的差不多了,老郑吩咐一声:“起火吧。”
黄泥包着麦秸秆盘就的大炉子早已经点着了。又扔进去十几块拳头大小的碳块,拿生铁铸成的通火柱在下面的炉洞里上捅下挑,几下就把炉膛挑松。不大一会儿,淡黄色的火苗子就窜起一尺多高。
五魁把铁笊篱罩住一个抹得干干净净的大盆,搬到炉子旁边临时搬来的八仙桌上,又把豆腐、红薯泥、肉、丸子馅搁到旁边。胜林在火炉上架了一口大铁锅,倒进小半锅菜籽油,看见油冒烟了,连忙喊道:“郑师傅,油热了!”
老郑挽挽袖子,来到火炉边。他拿起一把铁勺试了试油温,然后放在一边,伸手拿起切好的豆腐片,贴着锅边溜进油锅里。
嗤的一声响,油锅里冒起一股青烟。豆腐表面冒起了油泡,空气中随即飘起一阵清香。人们闻到香味,纷纷围拢过来看热闹。
那边的火上也架起了一口大锅,里面是半锅热水。看水咕嘟嘟冒起了泡,胜林把切好的土豆丝、胡萝卜丝分别下到锅里飞快的浸浸,然后捞到一个箩筐里。捞完了,又把用粉汤粘合泡软的碎粉条团成核桃大小的团儿,就是俗称“猫头丸儿”的,下到汤锅里煮。
豆腐、粉块、过完了油,放到笊篱上控着油,红薯泥被团成小团儿下了锅。等炸成金黄色就捞出来。等素菜用的料都炸完了,肉片、肉丝接连着下了锅。老郑小心地翻动着,用温油把肉里的油脂拔掉,看火候差不多了,就捞出来放到一边。
做完过油肉,这边就有人把肉馅搬过来。老郑抓一把馅儿握在掌心里,另一只手拿一把小勺,一勺一勺的把大小均匀的小肉丸儿舀进油锅里。
丸子出锅了,一笊篱就捞出一大块,金黄金黄的散发着香味。几个小孩子围着笸箩转来转去,趁人不注意就伸出小手抓上几个。得手的就背过身子装进口袋,一本正经的蹩出院子。待躲到一个小角落里细细的吃完,又转回来围着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