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七零一代的鸡零狗碎 >

第7部分

七零一代的鸡零狗碎-第7部分

小说: 七零一代的鸡零狗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比较讲信用,你可以“学不会再学,学会为止,毕业后包分配,工作单位是著名镖局和保安公司,月薪不低于二两银子……” 
到了文革,这一帮派传统被发扬至极限,山头林立,有时候一家人就分属好几个派别。我的二叔为人极其老实,有一点木讷,所有帮派都不愿吸纳他,于是他一努力自己拉了个山头,号称“卷巨浪造反队”,然后以“替你打柴”等诱惑把两个小弟弟强行收了进来,为了博出位,他还策划了一次全国大串联,没想到在最后关头被两个弟弟出卖,没等走出村口就被我奶奶拿获,就地饿了好几顿,从此绝了做大哥的念头。 
说来惭愧,等到我混江湖的时候,已经完全没有胸怀世界的志向了,连在学校争个武林盟主的想法都没有过,当时我们一共六个人,号称六人帮,基本没做过什么撑场面的事儿,顶到头也就是别人斗殴的时候,我们在旁边摇旗呐喊,下地偷过老乡的庄稼,骚扰女同学未遂……唯一算得上人物的是老三,他是个狠角色,常年带着冷兵器和火器,参加过正式斗殴,多年以后承包了一个煤矿,是我们之中最先富起来的。我排行老五,因为学习好,主要担任让人抄作业、考试协助作弊的技术工种,代表了我帮的先进发展方向,作为回报,每次下地偷黄瓜,他们只让我在田埂上望风。多年以后,我看《阳光灿烂的日子》,刹那间有一点恍惚,眼前闪现的是六个少年在田埂上拼命逃窜的景象,跑得如此鲜衣怒马、意气飞扬。 
上大学以后就不时兴这种江湖组织了,都改叫社团了,比如,书法促进社、追捕UFO办公室、腿毛研究会等等,我是文艺青年,所以一直混迹于学校的文艺圈,一开始是在学校的报社,我们当时有三个人号称三驾马车,每周在报社举行一次座谈会,半箱啤酒、两包恒大,话题关于音乐、文学和爱情,我们的最爱是米兰昆德拉、王朔、罗大佑、达明一派……至今我都认为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它让我学会了一种姿态:我们永远在逃脱这平庸的生活。后来我加入了学校的艺术团,在那里我发现了一种新的生活——音乐,几年后,我义无反顾地把音乐当作了我的事业。娱乐圈我熟啊,从爷爷那辈就在娱乐圈混,我出生在一个大剧院,跟当地娱乐界名流一直厮混了十几年,我后背有块胎记,镜头拉远了看,赫然就是四个大字:我们熟悉娱乐界。 
娱乐圈的切口我都懂:有个哥儿们攒了一个穴(搞了一个演出),你们的艺人来不来? 
谁接的地,不是水穴吧?(谁承办的,不会不靠谱吧?)哪能呢,梦导的活儿。 
有储吗?(有出场费吗?)均储,每人一个半。(出场费平均,每人一万五。)储太低了,除非让我们艺人攒底(压轴)。 
不行,你们的腕儿不够high。(你们的名气不够大。)靠,现场还是还音?(真唱还是对口型?)…… 
其实做音乐和混娱乐圈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道行比较浅的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以为只要把音乐做好就可以了,到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根据我多年的娱乐经验,在娱乐圈混最重要必须具备几个条件:有一口好牙,口一定要正,那首歌怎么唱来着,“爱喷才会赢”嘛;一个好肺,这样可以长期转战在各个娱乐场所;一张厚脸皮,面对媒体什么谎话都敢说;一颗娱乐的心,娱人娱己,千万别当真,一认真就受伤;一副好肾,如果你准备走偶像路线的话……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除了低级趣味什么都不懂的人。 
当然,混娱乐圈只是我的工作而已,除此以外,我还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圈子。所谓的圈子是一些无形的群体,并没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规范,它的组成来自共同的兴趣和目标,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与博弈,最终达到价值认同,形成相对固定的人群和独特的话语环境。 
在网络时代,这种圈子的形成更加简单而有效,最好的方式就是混坛子,在我混迹的两个圈子中有一帮是愤青,他们是一些另类音乐人、边缘青年,我们共同的兴趣是摇滚乐、文艺电影、另类文学;另一帮是小资,我们主要探讨生命的质量、精神生活和一切闲门儿。说句动情的话,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赵传有一首老歌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帮要混》,歌不太好听,不过歌词写得非常牛,作者是著名的李格弟(其实她是一位姐姐),歌中唱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帮要混为了那么一点点神圣的荒谬气氛哥儿们就让我唱着 所有我会唱的歌不知道还能不能 抚慰你们一处处剧烈的疼因此,在我看来,理想中的圈子,就是在悲情的岁月,一帮互相舔嗜伤口的人。   
我为偷窥狂   
我的老家很偏远,偏远的缺点是物质匮乏、文明程度太低,优点是你可以做很多文明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在小镇旁边的山上,绿树如荫、芳草萋萋,特别适合年轻男女谈恋爱,到忘情处可以就地犯错误,因为当时还没有KTV,上旅馆还要查结婚证。现在想起来,当地民风还真是前卫。 
小时候我们受主流教育,因此沾染了一些低级趣味,比如,看到一对年轻男女在路上很亲密地走,我们就会一拥而上,跟在后面念童谣,大意是控诉社会腐朽堕落的,能跟出一里地去。有过分的还去山上看妖精打架,但是很遗憾,他们并不是带着性爱启蒙的学习态度,而是恶作剧式的,隔着老远就起哄、扔石头,看别人仓皇逃窜有一种变态的满足感。我参加过几次组织活动,直到有一次被一个彪形大汉撵得满山跑为止。 
当时的偷窥限于设备和经验,基本上什么也看不见。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匡扶正义、伸张道义、挽社会伦理于既倒。 
在那里我一直长到17岁,某伟人说过,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说的就是我,我甚至连高中那堂最重要的生理卫生课都错过了,只是为了参加一次狗屁数学竞赛,我付出的代价是晚熟好几年。当后来我的同学们在后山上犯错误的时候,我只能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上大学。 
我上的是工科大学,工科的缺点是女生匮乏、爱情的普及率极低,优点是我们能够利用工程学的智慧解决部分生理需求。比如用高科技望远镜头偷看对面的女生。 
当时我们楼和女生楼紧挨着,有足够的便利条件,因此朝北的每个宿舍都配备一个望远镜,我的一个哥儿们就是这么看上了一个女朋友,操作过程是这样的,在夏天的某个中午,他辗转反侧不能午睡,于是走到窗前,拿起望远镜举目远眺,一个美女进入了她的视线,他也同时进了那个美女的视线,因为美女手中也拿着一个相同型号的望远镜。刹那间,电光火石、斗转星移、日月无光,两颗年轻寂寞的心一窥钟情,虽然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但却因为共同的志趣走到了一起。 
当他们的恋情曝光以后,当地文具店的望远镜销量暴涨了数十个百分点。在我寂寞的大学时光充满了这种诱惑,它们无所不在,但和你无关。因为我住的宿舍朝西,视野里是一个煤厂,很多年以后,我依然坚信一个事实:煤厂无美女。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情色毫无例外地很忧伤,目的卑微,手段拙劣,情节简单,画面粗糙,演员业余。 
在美国最著名的肥皂剧《六人行(friends)》里有一个经常用的情节,每当不知道如何接下一句台词的时候,有一个人就会看着窗外:“哦,看那个丑陋的裸男在干什么什么了。”奇了怪了,演了上百集了,这位老兄就没穿过衣服。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们已经从“偷窥狂”时代前进到了“被偷窥狂”时代,真是先进啊。 
现在我才刚刚进入小康水平,我住在南三环外的高尚小区的高层住宅,视野开阔、空气比城里好,在搬进去之前,我首先配了一副高倍望远镜,俄罗斯产的,然后盼着对面的空地赶紧盖楼,结果出乎意料地,那里整成了一个体育公园。至今在闲暇之际,我就在阳台上看月亮,偷窥嫦娥洗澡。中国人终于难得地领先了一步,至少外国的月亮里是没有美女的。   
我们都爱586   
说起来挺寒碜的,在上大学之前,我都不知道计算机和计算器的区别,只在电视上看见过,它神秘高远,算四则运算不用打草稿。有一年我姐放暑假回家,说系里布置了要大家回家学打字。我爸自告奋勇,说单位有一台打字机,赶明儿就带她去单位学。转天,我姐嘟着脸回来了,原来不是那种带键盘的四通打字机,而是老式打字机,打印杆上焊着大铅字,远看像一个纺织机,听动静也像。 
我家乡的科技水平大抵如此,和大中城市比基本落后五年左右。在大学上的第一堂计算机课,老师对我们说,想必大家在中学的时候都接触过计算机,Basic语言也掌握了一些,所以我就不从头讲了,大家请翻到第三章。我的脑袋立刻就大了,看看四周的同学,一个个颌首微笑、成竹在胸的样子,令我无比地自卑,我的脸皮薄,不好意思让全班因为我一个人再学习一遍。 
上机的时候是两个人一组,和我搭档的是我们班的二姐。我怕露怯,让二姐先来,二姐到底是从东北的大城市来的,见过世面,也不推托,姿势优美地敲下一行字:2+2=,回车。屏幕上显示:bad mand or file name。我们对视一眼,心里说,糟了,演砸了。再试一次:3+3=,回车。屏幕上显示:bad mand or file name。我说:“是不是太简单了,试试除法。”二姐低头在键盘上找了一会儿:“除号在哪里啊?”我举手把老师叫了过来:“老师,给我们换一台电脑,这台是坏的。” 
通过这件事让我知道,没用过计算机的并不止我一个,粗略地估计,怎么也有三分之一,只有几个天津和北京的同学玩得比较在行,三年级的时候就能跟着老师做项目了,而我的进步极为缓慢。二年级我们学的语言是fortran77,是用作工程计算的,据说是所有语言里最难的一种,果不其然,一个学期我只调通了一个程序,代码不超过10行,本来我准备做一个大程序的,连编带写好几天,但是死活调不过,我就把最有可能出错的部分删掉,再调,再删,一直把几百行的代码删到10行,终于成功了。后来学过C语言和数据库技术,直到毕业也不知道它们能干什么用。 
倒是在其他方面颇有心得,比如打游戏和看黄色图片。因为宿舍里有几个高手跟老师干活,我们经常能夜里去机房蹭游戏玩,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波斯王子》、《三国志》、《沙丘城堡》、《刺杀希特勒》什么的,其中《波斯王子》是我的最爱,因为玩得最好。至于黄色图片更是稀罕至极的东西,不像现在,一上网就噼里啪啦往外蹦,那时候都是同学传老乡,老乡传朋友,千山万水传过来的,用的还是大号的五寸软盘,那玩意儿特别不保险,总是坏,一宿舍的人都招齐了,结果死活打不开,急得一屋子人抓耳挠腮。好在,我们这里有高手,什么文件都能修,为此我们有幸看了好多缺胳膊少腿的黄色图片,心智得以启蒙。 
毕业以后我的很多同学都进了IT行业,其中几个混得不错,有出国的,有自己开公司的,有在著名企业当主管的,而我后来也居然混进了IT业,大家都认为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