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别了讲坛 >

第113部分

别了讲坛-第113部分

小说: 别了讲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年我也不会再考了。”吴雁南说。
“为什么?”
“不公平,考试一点也不公平!”
“你冷静一下吧。”
“我很冷静,金主任,你难道没听人家说分数回来时就被许多人改动了吗?”
“我没听说,你也不要乱说。”金主任朝门外望了望,没有人,他赶紧拉开抽屉,拿出一只信封。
“金局长的一个同学,文化课考第五,说课却能排到第二,比他前面的人高出十几分,金主任,说课总分就五十分,你相信老师之间的能力有这么大的差距吗?”
“来,你把这个拿着,我和孟局长不错,有空叫他来坐坐。”金主任说。
“没教过高中的比教高中的考的分数都高,有的根本四五年没教一天课,也能考第二名。”
“你太激动了。”
“有暗箱呢,我们都是牺牲品,是垫背的……”
“有空再来啊。”
金主任委婉地下着逐客令,吴雁南的愤怒也发泄了,就摔手出了门。他走了两步,又折转身,站在副主任办公室门前,朝金主任张望了一会,金主任像看到一只老虎那样从椅子上腾地坐起来。
“谢谢你啊。”吴雁南朝他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回转身大踏步走了,泪水已经夺眶而出。他只能用这种方式面对自己结识的最高执政者,表达一次内心复杂的感情。
八月二十八号,是放榜的日子,吴雁南起得很早。这倒不是说他要去皇榜前凑热闹,他没有那份心情,也没有这么大的勇气。他和叶家宝约好了,要赶在今天去河下中学把钱要回来,那都是借了别人的钱啊。
九点多的时候,两人坐上了车,但都不说话,路边是结了穗的稻田。又一个秋天,快要收获了,有人却突然被拒绝在了丰收之外。他们可以想见,去看张榜的那些人扬起的是多么灿烂的笑脸,说着的是多么醉心的话语。而这两个,为别人做好了嫁衣,还要多花路费来讨回债款。
“我们前生欠了人家的,现在来补偿呢。”叶家宝说。
“你相信前生?”吴雁南说。
“我不但相信前生,我还相信来世,有些人是会遭报应的。”
“但他们会和阎王爷说,他们没有错,即使错了,那也不是他们的错,是政策。”
“政策,如果是流氓政策,我宁愿不要政策,让政策见鬼去吧。”
“你要是生活在乱世,只能成为两种人。”吴雁南苦笑了一下说。
“哪两种人。”
“帝王或者刀下鬼。”
“哈哈哈!”叶家宝干笑了几声。
吴雁南的手机响了一下,他打开一看,是一条短信。
“告诉我结果好吗?芮敏。”
北国的大姐,学者,我的佳人啊,你的信息来得有些迟了。不过你要的是结果,那来得也算正好,我就告诉你吧,免得你牵肠挂肚的,为一个失败的园丁,为曾经迷失的情感,不值得!
“惨败。”吴雁南回道。
芮敏:“回原单位吗?”
吴雁南:“不知道。”
芮敏:“来北京吧。”
吴雁南:“让我考虑考虑吧。”
芮敏:“别介意我,我是你的大姐。”
吴雁南:“我知道。”
芮敏:“能承受大苦难者方为大勇士。”
吴雁南:“我算大勇士吗?”
芮敏:“你还活着吗?”
吴雁南:“活着。”
芮敏:“那你就是勇士。”
吴雁南:“为什么少了个‘大’字。”
芮敏:“等你找到新的路再加上吧。”
吴雁南感动了,他明白这是一个思想太哲理化的女人在鼓励他,这鼓励虽不能让他突然振奋,但总是来得新鲜,他没再把信息发下去,只在心里默默地说了声谢谢。
北京,北京,那儿就没有所谓的地方政策了吗?

他们到了河下中学,找到担保人邹如涛,把钱拿到手,就回来了。他们不得不谢绝任何挽留,对他们来说,酒是无味的菜也无味,何况,吴雁南真的很担心碰到刘非老师。想一想,那天他是如何强硬地阻止人家进入考场,甚至“没收”了人家的准考证,现在想起来,真是可笑。
回到家里,他又一次意外地想要晕倒,因为在小学院子里,站着他的老同学金成龙!这个人啊,千呼万唤不出来,如今却突然从天而降,鬼魅一般落在他的门前,他,他吓着我可怜的思月和奇奇了吗?吴雁南以为自己看错了,努力站稳脚跟,定了定神。金成龙已经迎上来,抓住了他的肩膀。
“雁南,你回来了?我好一找,才找到你家。”金成龙激动地说。
“我这能叫家吗?”吴雁南低低地说,他一点力气也没有,但他还是慢慢挣脱了金成龙的双手。
“我是考试前一天夜里才到城关的,报名,拿准考证,都是我叔叔帮我办的,我一直以为你不会有事的,真的,我一直这么认为。”吴雁南没有请他的老同学进屋坐,金成龙就站在院子里解释着。
“说这些有什么用呢?你明白就好了。”
“雁南,你别灰心,我想好了,我要把我的名额让给你。”金成龙又一次抓住吴雁南的肩膀,诚恳地说。
“什么?你的名额?”吴雁南从鼻孔里哼了一声。
“我把我的名额让给你,我知道那本来就应该是你的。”金成龙也不管他的老同学什么态度,只管说自己的意思。
“你别取笑我了。”吴雁南苦笑着摇了摇头,他相信他的老同学的诚意,但他更相信既定的事实。
“我不是来取笑你的,我现在在上海干得还不错,我就是考上了,在西湖中学教个一年半载的,肯定还要出去,现在,我想把家里工作辞了。”
“成龙,真的很谢谢你,我的性格你是了解的,有时候很随和,有时候又很固执,固执得就像教院毕业时我必须跟你借到钱一样。想2002年,我拒绝了一个女人的爱情,想去年,我拒绝了一次当高三班主任的机会,这些你都不知道,但我知道,我知道那些东西都不属于我。人生有太多得失了,我不想再去争这争那了,命里没有,强求什么?”
“雁南,你不要太消极,这一次也别太固执,我打算明天就去上海。”
“算了吧,那你就把那个名额留给别人吧,或者,让它烂掉。”
“雁南,你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我害怕这个地方,非常害怕……”

金成龙说服不了吴雁南,只好无奈地走了。吴雁南也没有挽留,他静静地掏出要回来的钱,先递三万给梅思月。梅思月把钱裹好,打了的,送给姑姑,一个小时以后才回来。
“姑姑老是拉着我不放,说这说那的。”梅思月很是抱歉地对丈夫说。
“说什么?”
“说我们太不会办事,怎么能在分数出来以后再给人家送钱呢?你要是早送,那两个人恐怕也不会报到西湖中学来了,或者,顶多报一人。你不送钱,你就不是计划内的了,不在计划内,谁替你考虑?”
“哦。”
“你去河下时,小姐也打来电话,问了情况,她也说我们不会办事,怎么能听姨夫的话,八千元在现在能叫钱吗,更别说五千元了,可笑……”
“好,别说了!”吴雁南叫道。
梅思月把后面的话都咽了回去,流着眼泪做饭去了。
一整天总是接到电话,父亲的岳父的还有陈浩波等一些老朋友的。吴雁南在电话里吞吞吐吐地重复着自己失败的命运,直到最后躲进教室里不出来,全让梅思月替他解释了。
但是,无论你怎样逃避,现实总还得去面对。晚上睡觉的时候,梅思月还是小心地问丈夫:“你为什么一定要拒绝金成龙啊?”
“我不知道,不过你不觉得那家伙的想法太天真了吗,你要是金俊你会同意吗?”
“那么,你打算怎么办啊?回石河吗?”
“不知道,我现在突然想起一个人。”吴雁南在黑暗里瞪着眼睛说,他看见了一个沉重的背影。
“谁?”
“高加林。”
“哪个高加林?”
“路遥的小说《人生》里的高加林,我在读这部作品的时候,虽然能够理解他,但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原谅他,包括他对巧珍的抛弃,包括他最后重回故土。我从教院毕业的时候,还有一个同学用高家林的人生来提醒我,要我好好工作,不要做第二个高加林。”
“你是想对我说,你不愿回去吗?”
“是的,我不想走那样的人生路,那会让我觉得屈辱,我承受不了那些压力。”
“那你准备怎么样?”
“曾经有人问我,吴雁南,你这只大雁怎么不向南飞呢,我说时候未到,现在是时候了,看来,这都是命中所定,只是来早与来迟的问题。”
“你要去深圳吗?”
“我已和吴雁西联系过了,他说,哥,你爱家乡教育,但家乡教育不爱你,你还呆在那儿干什么,外面有的是广阔天地,到深圳来吧,我们兄弟俩一起闯天下。”
“你是要逃避吗?”
“不,我要拯救我自己,我是我的,我为什么一定要接受命运的摆布。”
“照你这么说,那些没考上的老师都得出去了?”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像秦明阳叶家宝他们,纵使不出去,但他们今后的教育热情还会不会像从前,是个未知数。如果尸位素餐地占据着教师的一个岗位,还不如退出来,把位子让给那些可怜巴巴的专科生。”
“奇奇爷爷和外公都打来电话,叫你想开点,你一点都听不进去吗?”
“不是听不进去,我理解他们,我也想过我自己了。其实这五年来,我一直站在教师的边缘上,即使我能为叶县教四个高中班,但我在别人眼里仍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老师。我荒废了职称,荒废了评优,荒废了五年青春,我不能再在屈屈辱辱中荒废掉生命。我本来在这个地方就一无所有,现在我如果走了,也只是一无所有,我没有缺少什么。”
“谁说你一无所有?”梅思月抱住丈夫说。
“是的,我还有你,和奇奇,我只有你和奇奇,这是我来城关五年的唯一收获。这里,对一个农村教师来说,就是一个城堡,无论我怎么样去冲去撞,结果只能是头破血流。”
“可是你舍得丢下我们吗?”
“我会来接你们的。”
“你真的就要走吗?”
“是,我主意已定,人的承受能力是一定的,超过那个极限,就得找一个合适的方法来卸掉压力,你不看见何书章吗,他就成了不会解脱自己的牺牲品。”
“好了,雁南,你别说了,我怕——”
“别怕,我会好好活着,能承受大压力的人是大勇士。”
“我相信你。”
夫妻俩拥在了一起,十几天来,他们才又一次自己融入了对方的身体和心灵,是苦难,是落魄,是悲情,甚至绝望,让他们相濡以沫。
“我爱你。”吴雁南说。
“我也爱你。”梅思月说。

一个人的命运阻挡不了时间前进的脚步,个人的悲欢不可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当吴雁南还在与痛苦剧烈斗争的时候,九月一号又一次悄然来临。他必须出门了,而且必须进一趟西湖中学,因为小玉考上了西湖中学的试验班,他得送他的外甥女去上学。
钱,铺盖,书本,他把该给孩子准备的都准备好,绑在摩托车上,载着小玉向西湖中学开去。一路上,他不抬头,也不左顾右盼,他怕见到熟人,怕见到同事,怕见到现在已是高三(10)班的亲爱的同学们。他几乎是闭着眼把车开到了教学楼下,可以想见,如果小玉深谙世事,懂得别人的心情,她一定不会让他的舅舅送她来这个学校的。但是小玉已和别的学生一样,对这个陌生的学校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在她的心里,只有快乐和憧憬,而不是像她的这位亲人,满心黑暗和血痕。
巧得很,小玉分到了周思前的班。这位上一届大获全胜的班主任,当仁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