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漂在平凉 >

第26部分

漂在平凉-第26部分

小说: 漂在平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崇尚精神、崇尚荣誉,是引导。华亭县对农民企业家进行大力支持,想进城的,县上无偿提供地皮,统一规划,由村民自己建造,在城里修一个富人新村。华亭发展的趋势就是农民要逐步的进城,“没有乡、没有镇、没有村、没有农民”,这是一个发达地方的标志。华亭新农村的建设不光是修房子、挣钱,华亭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县有馆、乡有站、村有院。”村上的文化大院是让农民唱一唱、跳一跳,娱乐娱乐的。图书馆、礼堂、体育馆、展览馆等等,是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使村民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不断开拓的观念。 “富了口袋,不能穷了脑袋”,这是引导。
华亭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将对“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培养意识渗透于每时每处:一方面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技能,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了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以身作则,以实求效,倡导了健康文明新风尚,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破除陋习。这就是华亭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构架——唯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民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关专题篇 
●华亭县最后的贫困人群,祖居关山深处的麻奄乡,不通车、不通水、不通电、不通广播电视、不通电话,缺少必要的医疗条件,投入再大也无法彻底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被华亭县称为新农村建设中“最难啃的骨头”。
●整体移民搬出深山,是一项虽得民心但非常艰难的工作。“搬得出,留得住,能脱贫,快致富”,这是华亭对麻奄乡整村移民搬迁工作的既定目标。 
相关专题:麻奄整村移民
2005年9月15日,一个普通的日子。
一列长长的车队,在泥泞的山路上缓缓爬行。这是由华亭县各有关单位组织的车队,他们开进关山深处,是为了帮助首批50户麻庵群众迁入西华镇的移民新区。麻庵移民搬迁共涉及常家山等5村168户。
为了确保搬迁工作顺利进行,华亭县决定按部门包户,确定由68个县直部门、22个省市驻华亭单位负责搬迁,每个单位平均2至3户,分3批进行搬迁。
为了帮助移民尽快适应环境,恢复正常生活,开展生产,县上各有关单位除做好包搬任务外,还向搬迁户开展了“献爱心、解难题”活动,每一户移民进驻新家的时候,有两袋面粉等在新家里;有鼓风机等在新家里;有两套被褥、两条床单、两幅窗帘等在新家里;有一吨煤碳等在新家里。小区绿化、自来水入户安装、移民孩子入学、义诊和送药、畜禽免疫等等工作在村民惊喜交集的目光里有序进行。
2006年9月5日,一个平常的日子。
西华镇兴民村曹占海家的商店前,几个孩子揣着几袋小零食蹦蹦跳跳地走了。
守店的女子看到记者来了,羞涩一笑,扭头进了店里。我们跟了进去,不小的店面,各色食品、百货、生活用具琳琅满目。
“走,去家里转转。”经过这里的57岁的郑建民热情地招呼大家。巷口村委会院子里鲜艳的红旗正飘,我们顺着郑建民热情的指引,走进兴民新村一家普通的农户家中。半亩地的院子显得很宽敞,温棚牛舍、厕所、花园、灶炕、自来水,一样不缺。47平方米的房子,最里那间是灶房,雪亮的白瓷砖锅台与那一圈鲜艳的牡丹砖相映衬,格外靓活。陪同前来的西华镇书记张双喜顺手拧开院子里的水龙头,一时间,水花四溅,大家的快乐如水珠般在空中跳跃……
典型措施篇
●“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十字”思路:率先、延伸、反哺、经营、创新
华亭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和“二十字”方针为统揽,坚持“十字”思路,进一步加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力度,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民为主体,动员全社会共同支持,培育新产业,配套新设施、建设新村镇、培养新农民、创造新机制,把华亭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稳定、事业协调、文明进步的义新农村。
典型措施:村民变市民  村庄变社区
华亭县是工业主导型、资源型县份。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煤电冶化顺向延伸、逆向拉动、一体化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同时,逐年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万亩核桃“摇钱树”
砚峡乡是华亭县10万亩核桃基地建设重点乡镇之一。从2004年开始,按照集中连片、整体开发、全方位推进的思路,建成了麻池沙坪、东沟窑洼两处规范化优质核桃种植基地。预计5…10年后,核桃进入盛果期,人均将从核桃产业中收入3500元以上。
走进土桥村村民王永新家时,女主人正在包核桃饺子,小孙子在商店里玩,去了新疆打工的独子的新房里,新款家俱一应俱全,儿媳妇的婚纱照上,笑意流淌。王永新感慨万端:“要是收成好,核桃每年卖4000多块钱,核桃树就是咱农家的‘摇钱树’哪!”
目前,华亭县在砚峡、上关、神峪、安口、东华、西华、策底等重点乡镇建成优质核桃示范园4。58万亩,全县核桃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3。9万亩。砚峡乡麻池、上关乡塄坎等村核桃收入已占到全村农业总收入的50%以上,核桃已逐步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只要能让农民致富就是好牛”
“不管是红牛、黑牛、黄牛,只要能让农民致富就是好牛。”这是华亭县樊得智书记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讲话中的一句。
村民庞大爷说,“不用掏钱就有牛养,这牛养着养着还生钱哩。”红崖山社区养牛基地地寨乡依托“投牛还犊”项目,成立了以10户为一组(第一批投牛户5户,与之结对的第二批投牛户5户)的项目实施互动小组,实行项目实施户建档立卡、全程监督、全方位服务等具体措施,将购得的100头基础母牛已全部投放到贫困户家中。
华亭县是省列肉牛基地建设和全市药材生产重点县。近年来,华亭县委、县政府在认真分析县情的基础上,做出了“东果西药整县牛”的农业产业化规划,通过实施关山肉牛基地建设等项目和“万、千、百、十”规模种养工程,草畜和药材等特色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越来越来明显,在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中占了先机,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全县万头养牛乡镇达到6个,千头村37个,百头养殖场15个,10头以上养殖户1055户,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0多万头,人均牧业收入达到610元,整县牛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
适销对路药材大县
“统一规划,集中种植,政府补贴,分户经营”——这是西华镇为增加农民收入而实施的产业富民工程之一。集中连片种植中药材2000亩,主要栽植柴胡、独活、籽胡麻、白芷、川芎等适销对路新品种。
“本来种药材我没啥兴趣,村里组织到马峡中药材示范园参观,大开了眼界,人家那么大规模照样侍弄的有模有样,咱怕啥?我们几个人就卯足了劲,准备大干一场,技术方面也不愁,上面会派技术员下来,村里也请老师教哪!”西华镇村民张明说这话的时候,眼睛亮亮的种满希望。强了群众种植中药材的决心,全村增种药大户78户,新增药材面积980亩,累计达到了2000亩。
目前,全县已建成马峡、西华2个万亩种药乡镇,建成千亩中药材种苗示范基地4个,发展10亩以上的种药大户2000多户,全县以独活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000多万亩。
自来水流进农家院
“以前吃水要跑到10几里的山脚下靠人担畜驮,如今县上帮我们把清亮的自来水通到了锅畔,使我们山里人也和城里人一样过上了好日子!”尝着刚通到自家院里纯净甘甜的自来水,华亭县神峪乡张家磨村陈进华显得异常兴奋。陈进华的“好日子”源自华亭县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华亭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区,水资源整体短缺,70%的山区农民日常生活头等大事就是要到几公里以外的山沟挑水拉水,取水耗时多,难度大。随着地下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城市污水的排放,有限的水资源也正一步步“告急”,水资源安全问题和供需矛盾成为制约全县发展的“瓶颈”。
“率先反哺,安全供水”,这是华亭水务水保系统人共同的梦想。他们把水厂所(站)当成自己的家,把群众吃水当做自己的事,管道安装在哪里,铺盖卷就铺到那里,夜以继日,没黑没明的干;沿线乡镇配合默契,争先完成土方开挖回填任务,一道道饱含党和政府温暖的输水管线犹如爱之长河,翻山越岭,跨沟过河。继去年建成牛舌堡水厂,解决2万多人“饮水难”问题的基础上,又解决了3。3万多人的饮水困难,预计年底可实现自来水“村村通”。
村村道路农一级化
砚峡乡东沟村至曹家沟村之间是土路,一下雨泥泞不堪,天一晴尘土飞扬。“一下雨,就愁得不行,娃娃放学回不了家,他爸就穿上大雨鞋去学校背,一步一滑地,也不知道摔过多少次跤。有时候好不容易把爷俩盼回来,俩人就都滚成泥蛋蛋了。”望着门前坚实宽敞的石子路,张凤兰抹了一把湿湿地眼睛,回头望着我们,漾起一片灿烂地笑。
今年砚峡乡乡村拓宽路面并拉铺2600多立方砂石建成的“农一级”标准的碎石路,成为全县的“典型路”。安口镇动员5000多劳力建成了全长28公里的南北大通道,解决了2000余口群众的“行路难”。今年,华亭县实施以村村通农一级路、社社通汽车路为主的“乡村道路大会战”,出台了每公里农一级路补助8500元的优惠政策,目前计划修建的47条202公里通村公路已完成投资750万元。有望近期全县全面实现通村道路农一级化目标。
土厕所淡出农家
令华亭众多农民没有想到的是,祖祖辈辈一直用着的臭哄哄脏兮兮地传统土厕所渐渐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双瓮漏斗式”极适合农村的洁净厕所,一个“瓮”盛纳,一个“瓮”化粪,然后还可以用作地肥。对于那些已经实现“村民转居民,农村转社区”的乡亲们而言,又脏又臭的旱厕已经是比较久远的记忆了,天天使用的,是清洁卫生的水厕,城市人享有的文明,新农村的居民们一样不少地享用着。
对此,乔大爷深有感触,他说:“过去拉土压厕所、掏厕所是家家户户一桩必不可少的活计,天天得做,泼烦着呢。现在不同了,再也不用到处找干土天天压厕所了。这活一直是我做,这下子彻底‘解放’了。”
华亭县集中开展“三清·;五化·;五改”活动,清理乱堆乱放,清理乱修滥建,清理乱挖乱栽;村庄集中化,道路沙砾化,房前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改房,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乡亲们戏称这是“三五牌”,说这“三五”厉害:村容村貌彻底变了!生产生活条件彻底变了!
“免费上学还给发钱” 
唐凤兰告诉记者,家里4口人,栽了核桃,种了玉米,养了牛,丈夫护林每月能收入300多元,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