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的舞蹈-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浮士德的赌咒(2)
禁忌有其痛,也有其美。
痛如曹操败走华容道,一路狼狈,一路癫狂。每每大笑忘形,说诸葛孔明不过如此时,便有孔明的埋伏前来将之教训。
美如闭户先生孙敬,头悬梁,悬了多年,终学富五车。
我这样安慰着自己些许的憾意,却看到了阿姜查大师关于修行的开示。
阿姜查是南传佛教的一位禅修者,他有自己的禅修中心,很多西方人都跟随他修习禅坐。他曾用优美安宁的文字,对修行生活做了非常精辟的描述。
在《宁静的森林水池》这本书里,当他提到关于幸福,关于悲伤的话题时,他说,修行的三个必须实践的要点是——感官的收摄,也就是说,小心不要耽溺、执著于感觉,再者是饮食及觉醒的节制。
是了。第一条就是不要耽溺执着于感觉。我原本的禁忌,不可耽溺于幸福,不能让幸福走光,这只是一种消极的自我保护,并没有了解到这是对无常的恐惧;而如果,生活中有悲剧上演,也不能耽溺其中。长久咀嚼悲伤和忧郁,也是对感官的放任啊。乐极生悲,悲极伤心。一旦执着,无常就会作威作福。
如果我们保持一种觉醒,时时刻刻懂得要抽离,要离幻,那么,无常只是匆匆过客。它永远不能霸占我们的心。
阿姜查告诉我们,当你开始禅坐时,对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你会在以前看似正常的心中,看到心理的失常;你也会看见以前所未见的危险,如此一来,会带来感官的收摄。你会变得很敏锐,就如同走入森林或莽丛里的人,会对毒兽、荆棘等等的危险特别警觉一样。对禅修者而言,危险是来自于外尘的,也就因此,感官收摄是必要的;事实上,它是最高的戒德。
当我们不把感官放任在外物上时,我们就不会失去对自己心性随时的觉照和清醒。这就好像念经的人,禅坐的人,眼神都要回到方寸间,那是为了避免随着外尘扶摇。心性修持出稳定来了,宠与辱就不再能挂怀了,悲与喜也就不再能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了。
做自己的主,却是要这样千山万水地思虑和寻找,才慢慢能解除那个先天的赌咒。
这个时候,你终于可以对一直不能得逞的魔鬼梅非斯特说,请回吧!亲爱的梅非斯特!你也辛苦了!我已挣脱束缚,回归自由!不必再苦苦等候我大意的那一刻!因为,它将永不会到来!
三个人的恋爱(1)
中学的时候看琼瑶的小说,那些缠绵悱恻,生生死死的爱情故事几乎都忘记了,唯一留下的印象就是,女孩子和一个心仪的少年相爱了,但遭到了少年的母亲的嫉恨。百般刁难,故意折磨,母亲和女孩子一起向少年争宠。
那些故事往往看到后面,让人要倒吸一口冷气。觉得爱情固然美好,但爱情的附庸实在如履薄冰。当他的家庭,他的亲朋好友,他的社会关系逐一粉墨登场时,你要付出比恋爱还要辛苦的心力。当然,如果你足够特立独行,根本不在乎别人的审视,那么会省却许多烦恼。但如果你还介意亲友团的意见,那谨言慎行是一定要做好的功课。在这些亲友中,他的母亲,在你之前,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你不能忽视。
上大学的时候读到古希腊的神话和戏剧,才知道有一个词,叫做俄狄浦斯情结。是说所有的男孩都多多少少有恋母倾向,如同古希腊的俄狄浦斯王子,杀父娶母,违背天伦,却凸显人性。姑且不论这样潜藏的情结有多大的普及型,单论母子之情,那的确是不可替代的深情厚谊。
《原野》里花金子问焦大星,要是我和你妈一起掉进河里,你先救哪个?
这个不讲理的问题不仅难倒了懦弱的焦大星,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无法平衡好的难题。
爱情,与其他任何情感不同,它有独占性,要求伴侣之间一定要专一,忠诚。它区别于友谊,能够分享,互补,成为集体情感;也区别于亲情,可以更为包容,更为无私。
爱情发生时,天地都消失,万物成了陪衬,一切原来重要的,都变得无足轻重。
爱人的优点被放大了,缺点进入了盲区。
只要和他,只有和他,人生才显出意义。
那些感情中出了大问题,最后不得不分手的,缘由似乎有各样的面孔,但究其根源,几乎都是踩了同一个雷——就是不专一。
他的母亲出现在你们的爱情中时,本来忠心耿耿的青年出现了游离,你会发现在你和他之外,还有你完全陌生的,只属于他们的亲昵和默契。
你甚至有些嫉妒了。怎么,母亲也像第三者?
他是她的作品。也是她的创造。他的身上有太多她不曾实现却能加诸于孩子之身的期望。他如果谦恭有礼,温文尔雅,那么作为母亲,功不可没。
在你没有登上舞台时,母亲,就是那男孩的全部,是他的天,是被纵容的怀抱,是他对女性的所有想象。
以前,他跟母亲撒娇,有了你以后,他容你撒娇。以前,他不顶撞母亲,跟在母亲身后言听计从,有了你以后,他唯你的马首是瞻。
对于那个老妇人来说,可能你,才是她的第三者呢。
母亲爱他,你也爱他,你们爱的对象是一个人,他爱母亲,因为这是习惯,他也爱你,因为这是本能。但是战争的隐患却埋下了伏笔。小的冲突与和解,大的爆发与崩溃,正在脆弱的冰层下偷笑着被酝酿。
我曾经听身边的一位女友感叹,要是能找到一个孤儿谈恋爱就好啦!
但是世界上有多少又有学识,又有修养,又能够知己,并且为我们的心所许所动的孤儿在等待着我们呢?这样的玩笑,却显出了回避矛盾的虚弱。
其实,所谓的准婆媳关系,是我们所有人际关系里最为典型的一个代表。如果这个关系能够处理好,能够在面对这个关系时锻炼和修养出圆满的自己,那么与其他任何人的相处,都会变得简单轻松。
和一个自己本来就心存芥蒂的人要维持真正的和平,第一点,就是要放下我执,对自己更爱一些,凡事都先从自己的利益和喜好出发,那么即便对方不是你的婆婆,而是其他的什么人,也会出现矛盾的。第二,要消除潜藏的对立,对立不是从一件两件的小事上来体现的,对立是你自己塑造了假想敌的模子,然后让请这老妇人对号入座。心里对立,是会落实到一切言行上,形成彼此产生障碍的蛛丝马迹。
三个人的恋爱(2)
佛教的《十善业道经》里,就明确地指出了十种善事善行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实践的,所谓身三口四意三,身体力行的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管住自己口舌的有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念上要做到不贪、不嗔、不邪见。十善业里面,每一个善行前面都加了一个“不”字。这就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戒行”。戒字的含义,说文解字说是“警也”,是警觉的意思,不能做的做不得的事,就不要去做。这也是和我们的习性相反的。习性里有妄为的种子,有恶的因,十善业就来劝导我们止恶扬善。
我们的习性在行善时受了煎熬。煎熬是真实的。惟其真实,才能检验我们的决心。
是永远在对立和怨恨当中,与老妇人撕扯你的爱人呢?
还是从当下观察觉知,断掉恶行?
譬如十善业中,说到不两舌。
这个你能做到吗?能不吹枕边风令他为难吗?能宽宥他的母亲而不传播她的过失吗?能不夸大其词,只为赢得支持和同情吗?能不和她一样,睚眦必报,分厘计较吗?
如果真的能做到其中一条,都能为冷硬冰山带来无限回暖融化的转机。
也许我们扪心自问,做不到象宽谅自己父母那样,去爱你爱的那个人的父母。但是,起码不伤害。不让内心里的弊病疯长,出来嚣张。这是我们起码要学习的做人功课。
而如果,十善业,一一实践,一一培养,那个虽有缺点,却远比我们宽厚博大的母亲,一定会感知得到,她不是为了为难我们而诞生的,她做了母亲,比我们更早懂得成全和牺牲。她的伟大,需要我们培养出好的心田,才能真正领略。
这个世上,孙猴子只有一个,他是从石头缝里冲天而出的。而其他的任何一个人,无不是互相依存,互相成就。父母是我们的因,爱是我们的缘,在各种各样的因缘当中,并没有一个实在的“我”,“我”是相对于人和人的参照系来说的。做得好,我们大家都能进步、提升,做得不好,彼此就成了对方的小人。
防范小人,并非那有障碍,有妨害的人就真的是小人。
这个于你进退维谷而无法错身的所谓小人,在他自己的父母亲爱面前,就是最好、最值得信赖、最能够托付的人,这样的人为什么会成了你命中的小人了呢?
全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太爱自己,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而与世间接触,在不能取得共识,甚至有利益冲突时,乌眼鸡替代了相见欢。
给别人贴标签,要慎之又慎,不要党同伐异,要检点德行。
看看自己是否也是别人的小人?
爱情是两个人的耳鬓厮磨。
三个人是没有办法谈恋爱的。即便那是他的亲人。
但是,能够和他的亲人也相处成亲人,那么,这份爱情就不再会有人插足。
也许有的人天生就做得好,那么我要祝贺你了。如果你自忖还有距离,那么,加入我吧,我们一起来改正。
干戈玉帛(1)
我们又吵架了。
怒火中烧的时候,完全不顾惜一点平时的恩,那原本满溢的爱突然不见了踪影。因为熟悉,彼此知己,就拿最能击中对方要害的事情来揭露,疼痛和愤懑逐步升级,直到局面不可收拾。
红了脸的干仗后,照例是漫长的冷战。
不说话,不交涉,不对眼神,各自吃饭。
夜幕摇落后,我们背对着背,僵硬着身姿,故意消失了呼吸,屏息于凝滞的空气里。
好吧,不就是潜水吗,那么比一比肺活量吧。
想起《红楼梦》里贾母劝慰宝玉和黛玉的话:不是冤家不聚头。突然地,悲从中来。
于是暗自伤神,于是不忍,于是哄劝,于是和好。
在爱和恨的较量里,感情仿佛就是斗争的弥合剂。在硝烟弥漫时,感情出来做老好人。我们拉拉手,又重归和睦。但硝烟的话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它成为暗疮,潜伏在那里。酝酿着周期性的爆发。
为什么会吵架?
因为君心不似我心。因为不顺。因为你是我爱的人,我唯一可以娇纵的怀抱……
所有的理由,竟然还都是因为我执。
殊不知,他也是血肉之躯,并非铜墙铁壁;他也有不顺,却不见得敢拿你当出气筒;他的心自与你不同,毕竟是有分别的人。
而你却泣告说,他人是地狱。甚或感叹说,这就是怨憎会。
不,不。且住悲声。
干戈兴,是因为自己的心先建了三仞之城来防范,以己心来推度人心,以为他人狡诈欺瞒。若无防范的藩篱,怎会有背心离德的对立?
你若内心有对立,对立一定成立。你若不放下对自我的执着,那么每一个他人都会成为你的地狱。
妄心造就假象。恩仇由此产生。
佛教里讲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是通行于世间,帮助我们协调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当然,也通行于爱侣之间。
是否对你爱的人布施了欢喜?是否用善巧适度的话与他沟通?是否于身、口、意三个方面都做了利益爱人的努力?是否与对方的苦乐有认同,并帮助他离苦得乐?
反问一下,张口结舌。
四条简单规则,几句话就能说完,实践起来,却如此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