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绝天香-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这几句话,当然不指望包九峰回答.因为包九峰根本不能说话。
谁知包九峰却点了点头,笑呵呵道:“小明,你来啦?真不容易,老夫又看到你了!”
麦小明惊喜道:“原来您老人家已经会……”
他本来要说“原来您老人家已经会说话了!”
包九峰依然呵呵笑道:“你可是说老夫为什么已经不哑了?待会儿再告诉你,快告诉老夫另外两位客人是谁?”
麦小明随即为胡柏龄和苗素苓引见.
包九峰数十年未离开万花宫,根本连胡柏龄的名字都未听说过,不过既曾做过天下绿林盟主,自然不是位简单人物。当下,招待得十分亲切。
麦小明寒暄过后.便开门见山的道:“胡盟主此来,是要拜见一位前辈高人,也许包老前辈知道这位前辈高人在哪里?”
包九峰皱了皱眉道:“你说的是谁?”
麦小明道:“三妙书生。”
包九峰立即神色一变道:“你怎么知道三妙书生?”
麦小明道:“包老前辈还是请说实话吧。您以为晚辈不知道,三妙书生就住在万花宫附近的地下宫室里吗?
上次夫人杀死宫主后,便到地下去会见了三妙书生.而且和三妙书生在—起好多天.这些事您应当比晚辈更清楚才对。”
他所说的夫人,是指的谷寒香。
因为谷寒香为了习得万花宫主佟公常的武功.以便替夫报仇,曾假意要嫁给佟公常,并言明学过所有武功后再完成花烛。
就在花烛之夜,她刺死了佟公常,然后才有缘在地下会见了三妙书生,经三妙书生收为弟子,又习得了更上层搂的武功。
包九峰经麦小明这一唬.只好顿了一顿道:“三妙老前辈的确就在万花宫附近地下,不知胡盟主见他有什么事?”
胡柏龄接过话道:“有人有封信给三妙老前辈,在下就是带信的人.”
包九峰似是有些不信,愣了愣道:“不可能吧?三妙老前辈与世隔绝至少已将近百年,当今之世,绝少有人知道他还活在世上,怎会有人写信给他呢?”
胡柏龄肃容道:“包前辈有所不知,这位写信之人是三妙前辈的同门师兄。”
胡柏龄从怀中掏出信,恭恭敬敬的放在桌上道:“三妙前辈的师兄是四绝老人.这封信一点不错是四绝老人的亲笔。”
包九峰并未看信.因为是否四绝老人的亲笔,他根本无法辨认,默了一默道:“胡盟主是四绝老人的什么人?”
胡柏龄道;“四绝老人正是家师。”
包九峰面泛不悦之色道:“胡盟主何必要欺骗老夫?”
“在下说的是实话,怎敢欺骗包前辈。”
“据老夫所知,四绝老人已遁世将近百年,以胡盟主的年纪,怎可能是他老人家的弟子?”
胡柏龄道:“包前辈有所不知,晚辈是两年前才被家师收归门下的。”
包九峰愕然道:“四绝老人当真还活在世上?这事只怕连三妙老前辈也不知道。”
胡柏龄见包九峰并未看信,只好收下起来道:“那就有劳包前辈带在下前往谒见三妙前辈!”
包九峰面泛为难之色道:“不瞒胡盟主,三妙前辈虽在敝宫附近地下住了几十年,但老夫与死去的宫主却一直毫不知情。
一直到数月前各大门派齐集万花宫,与夫人展开一场激战,老夫才发现那条通往地下秘道,其实这条秘道也是上次临时开掘出来的。”
胡柏龄道:“既然有路进入地下,包前辈就该为在下做一引路之人。”
包九峰摇头道:“可惜这条秘道又已封住了。”
“难道三妙前辈就永远居住地下不出来?”
“确是如此。他几十年从不曾到地面上来。”
“那么他吃什么?是怎样生活的?”
“据说在他的洞室外面生有不少千年雪莲,只要服下那千年雪莲的—枝一叶,便可数月不饿。”
胡柏龄不觉大失所望道:“这样说在下是无法见到三妙前辈了?”
包九峰犹豫了半晌道:“胡盟主想见三妙前辈.那是不可能的事,不过老夫也许能把信转呈给他。”
胡柏龄迫不及待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包九蜂道:“因为另有一条秘道,可以通入地下。”
胡柏龄道:“既然如此.包前辈尽可带在下由秘道进入地下.”
包九峰摇头道:“不成!三妙前辈有规定,那条秘道只可由老夫一人进入,而且每天只能进出一次。”
“能否通融一下?”
“不成!否则连老夫以后也别想进去了。”
胡柏龄无奈,不得不再取出那封信道:“那就有劳包前辈把信转呈三妙前辈,不过在下希望能看到他的回信。”
包九峰望了望天色道:“看来三位今晚是无法离开万花宫了,老夫马上命人为三位整理住处,晚上还要设宴为三位洗尘。”
胡柏龄、麦小明、苗素苓被招待在水榭边的一座小楼里。苗素苓住楼上,麦小明和胡柏龄住楼下.
因为晚饭前未再见到包九峰,预料他一定是带着信由秘道往地下见三妙书生去了。
负责服侍三人的,是一名叫水仙的小婢。
胡柏龄等三人闲来无事.便在楼下的小客厅里喝茶谈天。
麦小明忽然问水仙道:“包总管现在已经会说话,是谁把他治好的?”
水仙道:“我们也不清楚,好像是在夫人死后不久他就能开口说话的。”
就在这时,已另有一名小婢来叫开饭。
胡柏龄三人到达时,包九峰已先等在那里。
筵席很丰盛,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分宾主坐下后,胡柏龄连忙问道:“包前辈可会见过三妙前辈了?”
包九峰道:“见过了。信也面呈他老人家了。”
“他可说过什么?”
“他当时正在打坐,并没立即看信,老夫也不敢催他,又不便久候,就只好回来了.”
“这样一来,在下岂不是无法取得回信?”
“老夫已经提起过胡盟主希望得到回信,只好明天再去见他一次。”
麦小明忽然问道:“包老前辈,地下洞府里,除了三妙老前辈外,您还看到别的人没有?”
包九峰大为惊讶道:“三妙前辈的地下洞府里,怎可能还有别人呢?”
麦小明道:“您该知道,夫人在宫主死后,曾进入地府和三妙前辈见过面。”
包九峰道:“夫人在宫主死后便已失踪,后来的确有可能进入地府和三妙前辈见过面。”
麦小明道:“所以晚辈才怀疑夫人很可能仍在地府.”
包九峰失声笑道:“岂有此理?夫人明明已在数月前战死.怎会留在三妙前辈的地府里?”
“夫人虽然已经战死,可是并无人看到她的遗体。”
“她不是在临终前交代过长白神叟庞士冲把她的遗体带走吗?”
“可是庞老前辈还没出天台山,夫人的遗体就不见了。”
“有这种事?老夫从没听说过。”
麦小明泛出不高兴的神色道:“包老前辈.这事是您做错了!”
包九峰怔了怔道:“老夫错在哪里?”
麦小明道:“夫人该是万花宫的人,您不该让庞老前辈把她的遗体带走。”
包九峰苦笑道:“岂有此理!夫人和宫主并未正式成婚,怎能说是万花宫的人?更何况那天夫人和少林、武当激战之时.老夫并不在现场,即使想留下她的遗体.也是不可能的事.”
麦小明顿了顿道:“晚辈怀疑夫人也许还活在世上.”
包九峰越发愕然道:“人死怎会复活,哪有这种可能?”
麦小明道:“她很可能是被三妙老前辈救活。实话对您说,晚辈的这位师兄胡盟主,也是在两年前死后被人救活的。救他的人,就是他现在的师父四绝老人。这样看来,三妙书生又为什么不能救治夫人?何况夫人的遗体就是在万花宫附近失踪的.”
包九峰顿时答不上话。
麦小明再道:“包老前辈本来被宫主所害,口不能言,现在已说话如常,如果晚辈所料不差,必定是三妙老前辈为您疗治成功的?”
包九峰颔首道:“不错。老夫现在已不再哑,完全是拜三妙前辈所赐。”
麦小明道:“这就对了.三妙老前辈既然能救您,当然也能救夫人。”
酒过三巡.胡柏龄道:“在下还想恳求包前辈一事。”
包九峰道:“胡盟主有话请讲,只要老夫能做得到的,无不尽力。”
胡柏龄道:“明天包前辈再见三妙前辈之时,还请求他能否容在下一见。”
包九峰缄默了—阵道:“好吧!老夫一定当面求他,就算他能答应,胡盟主也必须后天才能见到他。”
“为什么还要多等一天?”
“老夫早就说过,三妙前辈只准我一天出入地府一次。”
胡柏龄道:“只要能见着三妙老前辈,在下即使多等一天,又有何妨?”
包九峰道:“既然如此,胡盟主就请明天等老夫的消息吧!”
第二十七回 魔洞擒魔
当晚.胡柏龄等三人,就住在水榭旁那栋小楼里。
次日早饭,是水仙送过来的。
直到午饭时,才又和包九峰见了面。
包九峰当即交给胡柏龄一封信道:“这是三妙前辈的亲笔回信,胡盟主请好好收着。”
胡柏龄急问道:“三妙老前辈可提及召见在下之事?”
“他若肯接见胡盟主,也许就用不着回信了。老夫为这事曾向他苦苦恳求,但他却—口回绝。”
“他老人家为什么不肯?总该有个理由,在下迢迢数千里赶来天台山,三妙老前辈居然不肯接见.说起来在下还是他的师侄,他这样做,也未免太不近人情了!”
胡柏龄话出口后,才觉出措词有些不恭。
包九峰摇了摇头道:“怪只怪先前老夫没对胡盟主说清楚.其实三妙前辈也有他的苦衷。”
胡柏龄道:“他老人家有什么苦衷?”
包九峰道:“据说三妙前辈高龄已一百六十有余,早就是半仙之体.因之,他必须少见生人,否则将对他的身体有害。”
这几句话,使得胡柏龄、麦小明、苗素苓都吃了一惊。
尤其胡柏龄,只知帅父四绝老人已是百岁之上,却万没料到连他的师弟三妙书生年已一百六十有余。
正在讶然间,只听麦小明道:“既然如此,师兄就用不着坚持非见三妙前辈不可了。您只有三个月假期.还是快些返回北岳的好。”
胡柏龄也关心钟一豪等人的安危,就在当日下午.便离开万花宫北返。
出了天台山,麦小明提醒道:“以咱们的脚程,不足一月,便可返回北岳。回去后师兄还有—月假期,回程时咱们何不稍稍绕道到嵩山少林—趟。”
胡柏龄道:“为什么要到少林?”
麦小明道:“少林的天机大师.上次到迷踪谷铩羽而归,此刻少林可能又增派高手到迷踪谷去了。咱们能在少林预先知道一些情况,不是很好吗?”
苗素苓也接着道:“晚辈也想到少林一趟去见见天禅大师。”
胡柏龄已知少林当今掌门和苗素苓甚是投缘。
便答应二人要求之事。
半月之后,三人已到达豫省登封县,当晚就投宿在登封县城,次日一早,便向嵩山进发。
嵩山就在登封县境内,古称外方山,诗经上即称赞嵩山云:“嵩高维岳,峻极于天。”
嵩山包括太室、少室两山,东面是太室山,西面是少室山。太室周围一百廿里,少室周围百里。
少林寺位于少室山麓,是魏文帝二十年,西域高僧陀跋所建。
到南北朝时,天竺高僧达摩来中国,被梁武帝派人迎往金陵,达摩阐释佛教教义,不立文字,但不能为梁武帝所理解。于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