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世界三部曲1:世界在爱情中成长 >

第32部分

世界三部曲1:世界在爱情中成长-第32部分

小说: 世界三部曲1:世界在爱情中成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青屋设在紫竹书院旁边的桂花树下。悦儿是最后一批下放到祝家池塘的知青。扛着小月锄,走在紫竹丛中,和她一块儿下乡的伙伴月儿,正好十七八岁,在船工的儿子王进军看来,简直就是花容月貌。悦儿和月儿戴着红领巾造反,佩戴着金红的团徽下乡。上山打桐油棬果,下田栽秧薅秧,江边打鱼晒网。竹林边,榕树下,队上男女老少错错落落地乘凉,粗手指扣着大海碗,喝着老鹰茶,月儿表演魔术口技杂耍,众目睽睽下,清水中变出条小鲤鱼,衣袖间掏出黄鸡蛋什么的,村人们统一亮着一张张菜色的脸,惊讶之声欢笑之声不断,其乐也融融。月儿表演的时候,悦儿给她当助手,偶尔也唱一首“葵花向太阳”的歌子。声音嫩嫩的,亮亮的,村人们觉得她俩简直就是上帝派来的快乐与美的天使。月儿的父母在县剧团。母亲演魔术,父亲唱铜锤花脸。悦儿的父亲在矿上开翻斗车,母亲在矿上职工食堂当采购。她那一身和当时一般女孩子相比,略显粗壮的体格和略为丰满的腿肉,大概就和父亲的翻斗车和母亲的食堂采购有关。第一年,她俩相安无事。晨起,或黄昏,劳作归来,两女知青,悦儿和月儿,在紫竹书院门前的池塘边洗脸漱口,汲水嬉戏,薄雾袅袅,层层涟漪,据当时看到过村上这一美景的老人们说,简直就是天上飞下来落在池塘边的一对白天鹅。第二年,大江两岸,油菜花开。池塘边荷叶吐绿,翠柳轻摇。一辆拱地雷模样的吉普车停在紫竹书院的知青屋门前,把会耍杂技魔术的月儿载走了。月儿那天穿了件嫩绿色上衣,高挑清瘦的身段走在桂花树下,像袅袅娜娜的翠柳。文质彬彬的军管会首长袁某看上了月儿的表演天赋,当然也看上了她柳枝一样婀娜的身段,把她特招回县上革命思想宣传队。悦儿依在桂花树下,目送吉普远去,心空荡荡地在流血流泪。这一年,春天,栽秧薅秧,打鱼晒网,无论对她,还是对村人,都暗淡了许多意义。谁知道,宣传革命思想不是军管会的专利。夏天,船工的儿子王进军,一个愣头愣脑的青年,高中毕业回到村上,快板对口词写了一大堆,和独眼龙村会计上了一趟县城,买回快板锣鼓二胡扩音机,招了村上姑娘小伙,在紫竹书院里没日没夜地排练节目,准备到社里区里县里比赛宣传革命思想。悦儿,当然,也被盛情邀请到宣传队,作为台柱子,先演小常宝,后演李铁梅,再后来演杜鹃山的女主角,大概也是一个女政委。那气度,那身段,那腔调,据看过她表演的村人社人区人县人们说,真是绝了。比样板电影上看到的常宝铁梅女政委,都水灵得多,清亮得多。当然,她也被军管会首长看上了表演才能和身段。到矿上一查,结果,政审不合格,地主恶霸历史反革命海外关系,几乎样样均沾。……这就是我们家族的不幸!她回来在知青屋里关门哭了好几天。可见军管会首长看上的主要并不只是她的身段。月儿肯定为他献了身。悦儿,则未必。她还没有机会。她那时是什么人,谁敢沾?沾上不仅不革命,甚至是反革命。同时,军管会首长还招了船工的儿子王进军去当兵。这对当时的村人们来说,首长简直就是活菩萨。至于悦儿的大腿是在排练节目期间,还是在参加革命思想表演比赛之后被摸,村人说法不一。说前说后都有,更有人说,根本就没有摸,或者,根本就没有摸着。提供这条线索的是独眼龙的儿子杜庆高,他现在是新兴小镇上医疗器械厂的老板。他说,我的父亲死得冤。——独眼龙因为女知青大腿事件被活活打死。庆高说,他赶在了粉碎“四人帮”之后清理阶级队伍的节骨眼上。那时,不清理出一些明摆着的和暗藏的敌人,村上的农户就分不到田土。独眼龙是在知青屋旁边的紫竹林里被批斗辱骂殴打至半夜断气的。上级派来的工作组长老卢喷着大滴的涎水,叫他说女知青的大腿究竟是什么模样?你摸的究竟是大腿还是小腿?她穿了裤子没有?那时,独眼龙滚圆的眼睛里淌着血,捆勒得很紧的矮小个子遍体鳞伤。他鼓着嘴说不出话来……独眼龙是当场死去,还是抬回家才断气,亦或,跳清水塘而死,庆高不做决断。他对追问这个问题的镇上电台随梓茕采访的记者邱老腌儿大发雷霆。庆高蛮横地说:“再问,今晚我就去摸你女儿的大腿。”老腌儿愕然。当然梓茕也不敢再问。谁的父亲摊上了这挡事,接受采访的时候,会有好心情?况且,庆高现在也有了一个女儿,刚学走路,见到她的时候,三伏天,没穿裤子,由她开洗脚屋的小母亲抱着,在黄桷树下撒尿,那小厮的器官大大方方地对着过往行人。虽然没有啥,梓茕还是觉得不怎么对劲。人的某些地方,大概还是应该归顺一点儿才好。开洗脚屋的小母亲又白又胖,口红涂得很浓,染过的黄发在头上飘得很轻。毕竟,过去的荒村,已经是一个小镇了啊,我的乡亲!梓茕想:文明是最不容易变换和转换的。总之,独眼龙被活活打死,正如当年的青毡帽老画师不肯交出儿子——警察局长扔出窗外的那把“中正剑”,在同样的紫竹林中被活活打死一样。难道莫名其妙的女知青大腿,它的价值和分量,会和“中正剑”一样重么?据说,画师参议长和独眼龙的坟相隔不远,就在紫竹书院背后,桃花梅花杂乱点缀的斜坡下。老画师当过县参议长,儿子当过县警察局长,被后来的政协有关部门关照了后事,牵了坟至革命民主人士公墓。惟有独眼龙孤零零地躺在那里,不知是沉浸在对“中正剑”,还是对女知青大腿的回忆。 
站在桃花林中,梓茕狠狠踩踩脚下的泥土。一声长叹,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都不易啊!飘来荡去的,简直像被人抽着鞭子跳舞,没有根。 
坐在临江茶园,听干瘦的小辫子逸夫,讲哲学和人生。那晚正是世纪之交,月色很淡,临江小镇上彩灯闪烁,鞭炮声声。 
“一个世纪就这么过去了,”梓茕说,“面对这个庄严的门槛,我们都过得很平淡很平淡。该吃吃,该喝喝,当官的当官,挣钱的挣钱,跳艳舞的跳艳舞,洗脸的洗脸,洗脚的洗脚,麻木如此,庸俗如此,没有多少跨入新世纪的感觉。” 
逸夫乌鸦样笑了。之后,一对小眼射出亮亮的光,紧盯着梓茕,说:“你以为还要怎样?这就是世界,这就是生活。多少生命在这一个世纪里生生灭灭?要么打仗,被敌人打死。要么批斗,为土地,为“中正剑”,为放电影时倒挂了的主席像,为女知青的大腿,被自己人批死斗死。今天和平了,还有灾难,还有 
车祸,甚至一不小心,进商店药店,买瓶假酒假药吃了,还会被毒死。你,我,活了三四十年了吧,还能这么活着,又没缺胳膊少腿,今晚,能坐在这么宁静的江边茶楼喝茶,看这江边月色,小镇风景,就很不错很不错了。活着就是幸福,甚至幸运。” 
“活着就是幸运,真的吗?这是世界上任何动植物对生存问题的起码要求。我们怎么活到了这种份上?” 
梓茕的背脊窜出一阵冰凉。 
谁在指使这一切? 
晚雾 
住进医院,船工的儿子已进入弥留之际。大腿事件的节骨眼上,他剃了光头,参军到了青藏高原。从戍边战士,一直当到拉里军分边防区副参谋长。谁都知道,他是个孤儿,部队就是他的家。他在最遥远的国境线上摸爬滚打,一呆就是十五年。没有女人,没有结婚。当年女知青,而今女副市长的大腿,也许是他一生中惟一获得的女人经验。而且,是那样间接。提副参谋长才两年,他患了胃癌。这种病,是他当年在极其艰苦的国境线上,粗糙饭菜和劣质烧酒带来的。带兵卫国,筑路建房,顶风冒雪,开山放炮,除此之外,他没有做过什么。他一生极力想忘掉那个秋夜。他和村上的知青们一块儿排演节目。晚了,躲在知青屋后面香气撩人的桂花树下。十九岁的青年对十八岁的女知青的大腿留下过深刻印象。跳舞,红色娘子军,穿了短裤,她和一群“女兵”的大腿,像一排芭蕉树林,鲜嫩而丰腴。一同在水田中栽秧的时候,他看到过她的大腿,漾在桃花瓣环绕的春水中,粗壮而雪白……他狠狠地扔了烟头,翻进知青屋的院墙…… 
起义 
……起义当晚,蒋哥和文妹没能吃上那只香喷喷的炖母鸡。和梓茕在史书上查到的所有没准备好就匆匆发动的起义一样,起义之前,暗夜,擦枪,因为走火,暴露目标,于是草草起义。但,梓茕已经明白了,想,即为起义,那有什么准备得好与不好的问题?听到枪声,蒋哥立即掏出腰间的驳壳枪,赶忙冲出去。山寨外面,祠堂那边,寺庙周围,已枪声大作。原来是内部出了问题。这次叫来的不是县保安队,而是当时的那个中心县政府清剿委员会派来的正规军。汉英从姚婶那里回来,蒋哥早已不知去向。桌上的鸡汤,还冒着热气。 
……汉英的流产和姚婶的被捕,都不是这一次。在枪林弹雨中穿过的人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提心吊胆。姚婶说起来也是大家闺秀,在这一带把她神化为双枪老太婆。虽然她会打双枪,其实她并不老。她的丈夫夏天宇,早年的同盟会会员,前清秀才, 
留学英法和日本。夏天宇割了长辫子逃离家乡,他是拿起笔和枪杆推翻长辫子政府的民族英雄。他写了一本鼓动性很强的宣传革命的哲学书。他也是因为组织起义失败而被捕,杀害他的政府那时已没有了长辫子。天宇死在很远很远的那座城市高高的山峦上。割去了舌头挖去了眼睛砍去了双手,黑洞洞的头颅,鲜血淋漓,叫骂不休。那时二狗子,哦,不是那个叛徒三狗子,还在姚婶的肚子里。年轻的媳妇姚婶趁暗夜划着小船,在悬崖下面的油菜花地里摸到了丈夫夏天宇残缺不全的尸体,又趁暗夜,把天宇的尸体用白布裹了,顶着天上稀疏的星星,划着船,把丈夫的尸体载回家,水路走了三天三夜,因怕仇人鞭尸,她把丈夫的尸体虚虚假假掩埋了好几个地方,小渠边,神庙后,山深处,一夜之间冒出了好几座孤坟。不日,怀着孩子,改名换姓,逃进深山。有人说她带着队伍在纵横几百里的山峦间打游击,来无影去无踪,有人说她用身子去和那时的那个政府的官员周旋,并捞到了一官半职,其实姚婶就只是姚婶,被因土地而掀起的战争夺去丈夫的女人。后来,她也因为夺取土地的战争而失去生命。奇怪的是,姚婶和她的丈夫夏天宇,都不缺乏私人的土地。她们祖上流传下来有上万亩田产。她悄悄把那些田产的大部分变成了起义的枪支弹药。被俘之前,她怀揣着金表金条,这些都是她丈夫夏天宇本人和他的祖上留传下来的。保安队的“黑狗子”团团围过来的时候,为掩护李嫂、翠莲抬着流产的汉英,向山里撤退。姚婶在青林里手挥双枪的同时,把金表金条顺手扔进青树下的岩缝,后来岩缝里长出一蓬青草。当然,这宝物没有被后来胜利了的起义队伍获得。草丛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结果,金表金条被十几年后脖子上戴着红领巾的小孩子拾得。那是一群像山画眉一样,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男孩女孩。她们在一位像瘦猴一样精明的少先队辅导员的带领下,来到斑竹坪青林,在先辈们战斗过的崇山峻岭中感受过去生活的艰辛和新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