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十年-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老汉身上只穿着那一件大氅,脱了大氅就只剩下一件臃肿破烂的棉裤。那时候农村的很多老人都只有两件破破烂烂的衣服,冬天光着身子穿棉衣,夏天穿着渔网一样残破的单衣或者赤膊,几十年的大锅饭将农村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沿,几乎每个农民都坠入了贫困的深渊。
那时候老公家给生产队供应一种尿素,尿素产自日本,内包装袋有一层尼龙布,尿素用完后,大队干部就把尿素袋子拿回家,把里面的黑色尼龙布或者蓝色尼龙布拆出来做裤子。我至今还能记得那时候的农村有一首歌谣:“大干部,小干部,一人一个尿素裤,有黑的,有蓝的,就是没有社员的。”那时候不但社员穷,农村干部也穷,农村所有人都穷。一家只有一条裤子的比比皆是,谁出门谁穿裤子,不出门的就躲在稻草里取暖。那种贫穷状况是生活在今天幻想着住别墅开宝马的新新人类们,永远也无法想象的。
破老汉使劲地搓着升子僵硬如鱼的身体,幻想着能够摩擦生热。破老汉那时候一直念叨着,要是有瓶酒就好了,有瓶酒用来摩擦,很快就能产生热量。可是那时候的破老汉连吃饭都成问题,哪里还会有钱买酒喝。喝酒是一件异常奢侈的事情,只有吃商品粮拿工资的人才能买得起酒喝。
第六节:升子死里逃生(8)
破老汉忙得气喘吁吁,忙得两个手臂都麻木了,周周身上还是没有一点温度。破老汉伤心透了,他为不能挽救一个生命而伤心。一滴浑浊的眼泪挂在破老汉的眼角摇摇欲坠。
破老汉站起身来,伸出粗糙的手掌抹去眼角的泪水,他吆喝着羊群,准备离开。
破老汉走出了几步,还是放心不下,转过头去,突然看到升子睁开了眼睛。破老汉啊呀呀叫着,连滚带爬地跑到了升子的跟前,他问:“你是谁?你咋会在这里?谁把你绑到了树上?”升子虚弱得说不出一句话,他的眼睑闪了闪,又无力地闭上。
破老汉说:“你等等,等等,我这就叫人去。”
破老汉吆着羊群又上路了,他走得很急,一路都在鞭打着羊群,向回家的方向走。羊群咩咩地叫着,欢欢喜喜地迈动着四条瘦腿,在狭窄的路面上挨挨擦擦。破老汉走出了不远,就看到一辆早起拉粪的架子车,他喊着拉架子车的人的名字,让他把空架子车拉到升子的身边。
升子在破老汉的羊圈里一直睡了七天。七天后,升子能够下地了。
这七天里,洪哥一直在寻找着升子,甚至把在平原上躲祸的德子也找回来了。他们找遍了升子能够去的所有地方,甚至还有险象环生的平山村,但是没有升子的身影,也没有他的一丝消息。
洪哥忧心如焚。
升子出现在洪哥面前时,已经是第八天的黄昏,升子脸色蜡黄,像个纸扎一样单薄虚弱,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他。洪哥看到升子手腕上的伤口,全都明白了。他扶着升子躺在炕上,然后翻箱倒柜取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交到了德子的手中:“买肉去,全买了。”
那天晚上,洪哥在家中做了一顿萝卜炖肉,在苦寒的西北,那个时候的冬天仅有的蔬菜就是白萝卜,白萝卜贯穿在漫长的冬季,出现在普通人家的餐桌上,当时老家有句顺口溜:“早晨煮萝卜,下午萝卜煮,晚上还是萝卜补。”后来我听说了中医上有一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胜似医生开药方。”老家的人吃了无数萝卜,却几乎没有长寿的,沉重的生活负担早早压垮了他们。中医还有很多谚语:“若要睡得好,常服灵芝草”,“吃了萝卜菜,啥病都不害”,“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好人延年,恶人命短”,实践证明了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中医博大精深,却又神秘莫测,精华与糟粕共存,真理与谬论同处,普通人怎么能够理解分辨?所以,中医才能够成为张悟本和李一这些骗子妖道们行骗的工具。
萝卜炖肉是那时节人们能够吃到的最好的东西。可是,弟兄三人端着饭碗,食不下咽。
德子说:“和狗日的拼了。”
洪哥说:“拼了。”
三兄弟决定复仇。
第七节:毛孩祖父是武术名家(1)
此后,密谋复仇成为了兄弟三人每天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
那时候是早春二月,沉睡了一冬的小麦刚刚复苏,田野里一片翠绿,显得生机盎然。我们那里的庄稼是一年一熟,种了小麦就不能种玉米,种了玉米就不能种小麦。而现在,准备种玉米的土地开始翻耕,空气中氤氲着泥土的芳香,田地里是曳耱拉犁的牛马,犁铧下翻出了过冬的田鼠,呆头呆脑地伸着脑袋,眯着眯了一冬的眼睛,愣了好一会儿,才突然明白是怎么回事,慌慌张张地跑远了。空中飞来了一对又一对燕子,燕子归来寻旧垒,而燕子总是一对一对的,不是恋人,就是夫妻,它们从南方飞来,穿越了早春的严寒,飞越了鄱阳湖和洞庭湖,飞越了横断山和雪峰山,风尘仆仆地回到了秦岭,总是能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家。田地边的树木也开始发芽开花,杨树吐出了嫩绿,柳树萌发了新枝,桃树的花是粉红色,显得艳丽旖旎;梨树的花是雪白的,显得纯洁无暇;苹果树的花是翠绿的,显得质朴本色。远处,是解冻了的河水,和潺潺流过的小溪,清澈见底。春天来了!
那些日子里,洪哥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去踏春。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慢慢悠悠,像一架老式钟表一样,散发着淡淡的檀香。从那个年代走过的人,都会对那个纯情美丽的年代一往情深。
夜晚,他们三个人睡在一起。
有一天深夜,他们刚刚躺下,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洪哥一伸手,下意识地拉灭了电灯,当初在特战队的经历让他此后形成了习惯,总是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将自己置身于最有利的黑暗中。
门外响起了一个男人的声音,叫着德子的名字。
德子问:“你是谁?”
那个瓮声瓮气的声音说:“我是毛孩。”
德子一骨碌爬起来,打开了房门,他一把将来人抱在了怀里,对满脸惊愕的洪哥和升子说:“这也是咱们的好兄弟。”
德子是在那次平原避祸的时候认识了毛孩。毛孩皮肤黝黑,毛孔粗大,汗毛浓密,小时候大家都叫他毛孩,后来长成小伙子,大家还是这样叫。
那次,德子在平原上乘坐长途汽车,经过一座小镇的时候,上来了三个少年。三个少年坐在了最后一排,一个个眼冒凶光,看起来就绝非善类。那时候的少年都喜欢微微低着头看人,他们认为这样的眼神很有魅力,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扮酷。但是这三个少年的眼神很冰冷,像刀片一样,一看就是走江湖的,那些扮酷的少年无论怎样模仿,也不会有这样冰冷的眼神。
第七节:毛孩祖父是武术名家(2)
德子一看这种人,就知道他们是杆子。我们老家把那种拎不清的动不动就要拼命的人叫杆子,还有的地方叫二杆子。
果然,杆子们拎不清的事情出现了。
售票员走到了后排,售票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扎着马尾辫,穿着劳动布工作服,马尾辫是那时候女孩子最喜欢最时尚的发型,把头发束成一把,用皮筋扎在脑后,走起来一荡一荡,显得活泼可爱。劳动布也是那时候工作服常用的布料。现在,马尾辫和劳动布再也见不到了。
马尾辫的售票员要他们买票。
一个杆子歪着脖子,先用那种冷冷的佐罗一样的眼神望着小姑娘,看得小姑娘心中恐怖发毛,杆子就嗤笑地说:“买票?老子坐车从来不买票。”
那时候还是大集体经济,长途汽车还没有承包,如果有人没有买票,被公路督察查出来,小姑娘的工资就要被扣除。小姑娘站在三个杆子的面前,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另一个杆子说:“想要钱,是不是拿钱给你买避孕套?”那时候的那种套子还不叫安全套,叫避孕套。它的用途不是防病,而是避孕,那时候的人们都不知道性病为何物,这片土地上也没有此后一些令人望而生畏闻之色变的疾病。
小姑娘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最后一个杆子说:“还不走?那就一会跟着哥们几个下车玩玩。”
小姑娘的眼泪流了下来,她转身准备离开。
德子听到三个杆子在调戏小姑娘,忍无可忍地站起来,他还没有转过身,就听到身后传来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你们他妈的是不是刚吃了屎,嘴巴怎么这么臭?”
一个杆子说:“管你什么事?和你有什么关系?”
那个声音说:“让我听到了,让我恶心了,就和我有关系。”
另一个杆子说:“你得是想挨揍?”
那个声音继续说:“这几天老子闲得发慌,正想放松放松筋骨。咱们下去练练,车下面地方宽敞,怎么样?”
最后一个杆子喊道:“司机,停车……好,下车见个高低。”
第七节:毛孩祖父是武术名家(3)
德子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为瓮声瓮气喝一声采。这种行为叫见义勇为,那个年代经常能够见到。而现在,见义勇为和马尾辫、劳动布一起绝迹了。2011年夏天,一个名叫小悦悦的小女孩被卡车撞倒了,十几个路人走过去,见死不救,这已经成为了现在社会的常态,更何况见义勇为?
这个瓮声瓮气的人,就是毛孩。
德子后来在向别人介绍自己和毛孩的认识经过时说,毛孩看起来憨厚粗笨,而身手异常矫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能杯子量。
三个杆子呈丁字型围住了毛孩,脚下也摆出了武术中的丁字步,他们担心毛孩会跑了,而丁字步可进可退,可攻可守,是北方长拳中的起手式。毛孩双手抱在胸前,双脚呈外八字站立着,像个看稀奇的老农。练过武术的人都知道,双脚站成外八字的人,是武术的门外汉。
三个杆子完全就没把毛孩放在眼里,他们觉得这个粗笨的农家少年向他们挑战,简直是精尻子撵狼,耍胆大!老鼠舔猫鼻子,不要命!
一个杆子问:“你是想单练,还是群殴?”
毛孩说:“随便,你们最好一齐上。”
毛孩的话刚刚说完,一个杆子突然冲上来,他对毛孩使出了武术中的二起脚,前脚踢出,后脚紧跟。毛孩抓住他后脚的脚脖子,一拉,二起脚掉在了地上,变成了狗啃地。
另外两个杆子一左一右攻上来,边伸拳踢腿边像日本鬼子一样哼哼哈哈,毛孩一脚一个,将他们都踢翻了,他们倒在地上,哼哼哈哈变成了哎呀哎呀。
长途汽车开走了,三个杆子没有再敢上车,德子坐在了毛孩的身边,一连声地夸赞毛孩的功夫。毛孩说他的功夫是祖传的。
德子和毛孩一见如故,他们很快就无话不谈。德子谈起了自己和洪哥拉炭换粮的往事,毛孩说起了自己的家世。
毛孩打的是西北拳。西北拳是拳术中的一种,成型于清初,盛行于西北,招式简练,实用简洁。
毛孩的祖父是西北拳高手,他曾经在宋哲元的29军担任武术教官,这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经历。毛孩说,他小时候,祖父一张口就是:“想俺当年在西北军……”
1933年,29军坚守长城喜峰口,防备日军进犯的时候,军中传言日军武士刀厉害,个个都是耍刀的高手。军长宋哲元很不服气,他是冯玉祥手下的五虎上将之首,也是一名武林中人。当时29军因为装备低劣,宋哲元就请工匠为每人打造一把镔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