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全球三国 >

第537部分

全球三国-第537部分

小说: 全球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军的参谋长哈哈大笑,拿起二个纸牌,一个写着陈式、另一个写着徐晃、于禁、张任的名讳。

当的一响,换人!

二万帝国军就在三个大将的率领下,开始冲击西方城墙。

退却的陈武部队乱哄哄地躺下,军医和护士忙起来,为负轻伤的人员包扎诊断,重伤员往下送。

事情还没完,陈武部队充当预备队。

官兵们拍手拍脚,按摩累坏的身体肌肉,十足十好象刚运动下来的情况!帝国军的打仗水平又有所升华,打仗简直有如一件工作、一种娱乐一样!

(我地人强马又壮,准备充分、有如富翁驾车出游般潇洒)

一些人骂骂咧咧,都是老兵头,他们敢说敢骂,十分生气自己被换下来,他们还没有打得过瘾!

于是他们取笑从身边经过的攻城部队道:“啊哈,这不是那个白净小姑娘吗?怎么,舍得出闺了?很快你们就会被人家***得见红哦!”

狗嘴吐不出象牙!攻城部队愤然道:“你们这帮拉稀的家伙,什么时侯不是我们上来帮你们擦屁股的,你们脱了裤子下来看看,是不是拉满了屎!好心你去看看医生,买剂药来吃,省得害人害已!”

“***!”

“NMD!”

两支部队对吵,军官们则装作没听见的样子。

吵吵好,上战场带着火气上,有好处,军官们并不担心矛盾会激化,那些老兵油子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平时吵架可以佐以拳脚,现在动拳头,军法不容!

……

帝国投入了生力军攻城,守城的波斯人同样投入了预备队。

两军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B2塞是高是高,且还陡,非常牢固,但毕竟不是最好的三层城墙环绕防御(每一面都有三道城墙),仅是单城墙,面对着帝国军以重兵突破一面城墙的猛烈攻势下,最终还是抵抗不住了!

帝国军先是用火炮和轻型投石车猛轰,然后是大规模的箭雨,最后士兵突击。

在箭弹的饱和攻击下,西方城墙许多段都变成了无人区,扎在上面的箭密集到好似箭猪一般,甚至连脚都放不下!

青龙军旗终于被插到了城头。

突破口一打开,后继部队就勇猛地扑向城墙左右,占领城门楼制高点,弓箭往四方乱射,还搥人而下城门,试图打开城门,扩大突破口。

战至下午三点正,B2塞城门失守,帝国军沿街道突进,骑兵也冲了进城。

五时,满城都是帝国军的喊杀声,

七时,B2塞失守。

……

帝国军将海边的六座波斯要塞一一攻陷!

难倒不算难,主要是工作(攻城)的时间花得多,大家累得象条死狗。

另一方面,往内陆去的七万步兵则有另一番际遇。

他们要走的道路远,补给困难,不可能象海边的部队那么充裕,过得相当艰苦,象海边部队经常有的老火靓汤(有时甚至是军舰上熬好送到岸上)和帝国华人相当喜欢吃的鱼类,那最好不用多想,仅可打打牙祭。

可是内陆的波斯军的防御又比海边波斯要塞差上了一大截,帝国步兵有好帮手,相当多的工作都让骑兵帮得上忙。

如果波斯人怕守不住,出来应战,就是帝国骑兵的事,他们人多势众,无耻地上前群殴,波斯人冻过水。

波斯人如果缩在堡垒里当乌龟,问题是龟甲是纸糊的,他们连睡觉都很糟糕。

帝国骑兵,专门绕着堡垒边发动飞射,将大量箭枝射入堡垒中。

堡垒相对低矮,地方狭小,帝国弓弩的射程远,射进来,波斯人得举得盾牌走路。他们的房子普遍是泥做的,帐篷也无防弹能力,所以就连睡觉,也唯恐天上掉铁(箭头)咧!

更糟糕的是帝国骑兵不是很乖,他们除了放铁箭,还放火箭,既使是波斯人日夜叫“小心火烛”也是防不胜防。

要是着起火来,波斯内陆缺水,基本上也都是没得救了。

工作被骑兵分担了,如此步兵就过得舒服。

他们用马带着千斤大炮和折散开来装运的投石车,虽然数量不多,但炮弹和石弹打出去,就能轻易地打破波斯人堡垒的围墙,连梯子也给省了!

打开了缺口,只要可能,是骑兵抢着进去!

打破堡垒的速度远远快于打要塞,损失也小很多。

……

如此,半个月内,帝国军将波斯前沿尽数占领,十二万的波斯军只得廖廖少数回归国内,大部分被歼,帝国军死伤五万人左右。

稍事休息,帝国军兵分两路前进,新的起点又开始了!

第九章 新三国演义(下) 第八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在陆地上,帝国军兵分二路,就是中线的张辽军,从贵霜地界的“共青城”出发,将领有魏延、李典、乐进、李巽,管八万骑兵,另外有霸、吕翔、吕旷、孟达十五万人。

在他们的身前背后,有足足十二万的民夫!

其中六万是华人,他们服军役充当民夫,应急起来时可以直接加入部队直接作战。

另外六万则是征召起来的土著,他们同样有着相应的素质,可作预备队。

帝国的远征,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相应增加了土著入军的数量。

民夫支边,不是无偿做白工,发的工资与官府职员看齐。(军队在开战时,给的钱起码等于官府职员二倍!)

没有绝对公平的事,基本工资是一样,但在其它方面,如华族人士,他们有远地补贴,就是说离开家乡越远,给的MONEY越多;另外还有“忠心奖”,就是看谁加入帝国越久,给的钱就多,这样一来,华族自然就钱多了……在另外方面,你如果是一线支战,比在港口里清点物资的要高工资。

华族是帝国的基本盘,帝国肯定要偏向他们,至于土著民夫,他们有小小地意见。但总体来说很高兴。

因为土著民夫不同于华族民夫,华族的适龄合条件的男性子民,都被强制性服军役,要不入军队,或者入国民警卫队,要不就是支边援战,例如参加帝国的“铁道兵”。

谁都跑不了,也不想跑。大家要清楚,在他们“户口本”上,有没有服军役的记录,出到社会上是不一样的,在官府的考“公务员”可以加分,到学堂进修。能够加分,也是竞选“乡议员”的一个必备硬件,在银行货款做生意、买房,一样有优惠……

土著民夫地情况又不同,他们不是被强制的,而是公开在社会招募,择优录用,结果土著为争有限名额而打爆头,入选者骄傲得象只公鸡……按帝国本土发的工资标准,让土著民夫得到了远比他们家乡丰厚的收入。还有。服过军役,很有可能在未来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

若没有足够充裕的财富:“金钱、粮食、装备”;若没有超前地交通工具;能够在离开帝国本土万里之遥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那简直是镜花水月!

另外一路是赵云亲率的二十万主力,有十二万骑兵。八万步兵。

这一路骑兵将领有曹彰、潘璋、马忠和蒋钦、全琮、张翼、张苞、关兴(后二将都因为这次战争冒险,不但没有被追究,还得到战地擢升,成为师级干部,少将军衔),步兵将领有徐晃、于禁、张任、李严黄权、吴兰、陈式。

负责支持他们的有七万民夫,其中仅二万是华族,五万是匆忙拉起来的土著。相对于张辽军,华族民夫少。土著民夫更显得良不齐。

不过,赵云军能够得到海军的后勤支援,他的后勤压力远远好过张辽,赵云军可以一路将波斯的港口攻过去,然后从港口转运补给,后勤线拉近不少。

无论是从军队的兵种结构还是民夫的情况,都无怪乎说帝国军确实没有准备好。

来自民间地运输公司和佣兵的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佣兵,仅有二千人跟着军队一起走,这未免太少了。

帝国时期,佣兵公司得到了长足地发展,本朝皇帝热衷于发展佣兵,以减少经济和政治上的压力,军队也乐得将保安这类次要地任务转移给佣兵公司,以节省宝贵的兵力资源,专心于作战。

按既定方针,赵云军顺海边(南线)直趋波斯高原,也就是法尔斯行省,它是波斯皇帝阿达希尔一世的老巢,发家源地,这一仗有得好打。

张辽军走中线,攻击波斯腹地,预定的目标是“克尔曼”城,

北线无战事,那里就是“克尔曼”城往北的大片地区,人口稀少,自然环境极其恶劣,都是高原、冰川大山,大家想都不用想打仗的事。

如果帝国军打赢,北线是传檄而定;波斯军如果守住了,这片国土还是波斯的。

…………

晨光曦微,中线的帝国军向西开拨。

一望无际地沙漠荒地上响起嘹亮的军号声,帝国军出队,如数条长龙般滚滚向西。

精良地装备在阳光下闪烁着令人胆寒的光芒,威武的军人杀气四溢地走在路上,军旗猎猎,吃得饱饱的马匹脚下欢腾……鼓乐齐奏“得胜令”,华商们人人喝采,阿三们个个叫好,靓女鲜花相送,记者忙着记录。

乐吧,乐吧,很快你们这帮兔崽子们就乐不出来了。

帝国陆军中将李典冷冷地看着,略带幸灾乐祸地想。

向来帝国做许多事都是那副嘴脸,人前风光出彩,大张旗鼓,大肆宣扬,总是说好处不会说坏处。

但实际上,上到战场是“古今征战许多人,能有多少凯旋归?”

波斯征战是个大麻烦!

麻烦之一就是波斯的地形复杂,有荒凉的沙漠、沙砾地或者是沙土地,颜色是褐色、黄色和灰色,乱七八糟混在一起,见不到多少绿色,地方干燥炎热,风起灰尘遮满天。

沙漠中水源稀少,水源常常还是含有盐分的,它有沼泽地,可是那些水谁敢喝?

开拨后,所有的人,从将军到士兵,统统实行严格的供水制度

每天只发二个水壶的水,早上出发时灌满了就用一天人生存之用(作战后或者生病可以加水,但平时不给),就连洗把脸也是奢侈的享受,至于洗澡之类,免提!

恶劣的自然环境,令后勤保障忒够麻烦,很快大家就会气色败坏,嘴唇燎泡……大家最快活的就是如果供水充分,洗把脸、洗个澡或者换上新洗的衣服,那就是人间乐事了。

另一个麻烦就是波斯人,不同于其它国家一打就倒,波斯人已经下定决心抵抗到底,他们的皇帝自上台以后,就一刻不停地加强军备,有一分钱就一分钱地投入到军队中。

波斯人作战力凌驾于相当多的国家和种族之上,他们善战,作风顽强,可想而知,未来这场大战将会是何等的惨烈!

幸运的是本朝圣天子在朝,对于这么个情况是知道得一清二楚,李典记得去年十二月居仁堂会议,他也回国参加了。

那是皇帝亲自主持后廷(注:这是对皇宫中掌权的后妃们的统称)、内阁、兵部、户部、CIA、帝国军四总部、波斯前线将领的扩大会议,皇帝御口说了:“我们要全面了解前线的困难,对于波斯之战,要有个清晰的认识,给予最可能的支持。”

做君的臣子,还有什么比“理解”更令大家感动地呢?

……

往波斯去。在城里做完秀,一上路后,弟兄们就换了另外一种面貌。

且看大家打扮:阿拉伯式大袍,袖口扎得紧紧的,拿掉了帅气的大盖帽和船形帽,用布包头,包得严实严实,不嫌闷不怕汗湿。几天下来,人人都是一身味儿。(这也是为什么皇帝不亲征的原因之一,他打仗照例带女人,然而女人不洗澡的话……如果保证她们的供水,会导致军心散失。赵云这一路形势好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