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国-第3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天喊上几十遍上百遍,十足十似传销的教育,阿三们的脸上容光焕发,陶醉在我是神军的自得中。
在军中,华族军人根本不会歧视阿三,尊重阿三,反而与阿三亲如兄弟,有那种“把后背交给你”的战友之情,加上阿三部队装备与帝国军一致,薪酬水平等同帝国军(当然不可能完全相同,如帝国远征军随远征地头的远近和参战日期长短发放的工资也不同),是唯一与帝国等同待遇的职业。
中华的文明特色是融合,不象白种人,骨子里极高傲,他们根本看不起有色人种,绝对不会与任何非白种民族合在一起,而谦和的华族,却能与其它种族和平共处,最终成为一家人。
徐晃不过是把部队操上三个月,就把阿三练得人强马又壮。军事训练和神的教育双管齐下,阿三本来是豆腐军,被帝国教头一训,化腐朽为神奇,八万人马完全脱胎换骨,个个面上杀气腾腾,异常飙悍,整一支甘愿为了皇帝、他们的神而慷慨赴死的神军!帝国大将太史慈看操之后也私下对旁人道:“看来他们即使是技艺不如我们,然而精神上已经和我们差不多了!”
一支有了精神有了灵魂的部队,任何敌人想击败他们,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很好很好,刚把部队训练完,就有SB送上门来检验效果。
帝国军进攻贵霜,完全是贵霜帝国自讨苦吃…………欠揍来着。
某日,有人报给庞统听,贵霜帝国派了使节前来,现在皇帝行在,由贾诩接待。
庞统一听就知道坏了,给贾诩这个奸人接待,渣都没得剩!
原来,帝国扩张到这种程度,是否进行下一步的进攻,进攻贵霜和波斯两个大国,群臣间分歧很大,以庞统、马良为首的文官,认为帝国的扩张已达极致,财政和人力已经非常紧张,大量兵力分散在各处,已经不可能再向那二个大国投放兵力,否则贪多嚼不烂,宜先稳固所吞并的地方,再作打算。
而嗜杀成性的武将们则认为,外国外族菜得要命,一打就倒,根本无足为虑。他们渴望建立新的功勋,为皇帝为帝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总参谋长的贾诩,底下将领群情沸腾,自然不能轻视他们的意见,就支持继续打下去。
两派争论不下,皇帝不表态,静待时局发展。
如今贵霜帝国派人来,贾诩那帮狗娘养的,为了达到扩大战争的目的,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嘀!
庞统低骂了一声***,且作打算。
第六章 皇帝下西洋(下) 第二十五节 战前动作
贵霜帝国,相当于北印度,地域极广,统治东起巴特那(恒河中游),西达赫拉特(阿富汗西部),南至纳巴达河(印度中部),北尽咸海,是一个纵贯中亚和南亚的庞大帝国。
它的建立者原是居住在中国敦煌与祁连山一带的大月氏人的一支,在公元前2世纪,游牧的大月氏人被匈奴人击败,西迁至中亚,逐步发展起来,都城富楼沙(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这个帝国地跨中亚和南亚,与罗马、波斯地区的安息、中国的汉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的四大帝国。
该国主要信仰佛教,但也并不排斥其它宗教,国内宗教气氛浓厚。
如今贵霜帝国已经大不如前,贵族醉生梦死,政治上不谋进取,统治极为腐朽,正如历史上大部分发展后的国家一样,使用佛教作为国家施政的指导思想,让宗教干涉政治,可想而知这样的国家会有多大的作为?不过该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地大物博,带甲之士不下三十万,实力仍不容小觑。
(帝国的统治是儒佛道实际是民众的道德思想准则,日常以法治国,依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以利益为先)
当听说帝国打下了南印度,自南印度往东的地方尽纳帝国的版图,有人拿了帝国公布的地图给贵霜帝国的国王波调和他的臣子看,君臣看过后无不惊恐万分。
在历史上,匈奴气焰嚣张,与贵霜、汉帝国闹得很不愉快,二国因为有共同敌人而关系甚好,后来贵霜因为实力大增信心爆棚,曾经要求当时的东汉下嫁公主给该国国王,汉帝不允,贵霜出动七万大军进攻东汉控制下的西域,当时东汉名将班超在西域,虽然人少,却依然打得贵霜大败,打过后贵霜就老实了,自此两国相安无事,一团和气。
贵霜王波调十分恼怒,本来他国家周边的外部形势非常有利,西边波斯政治斗争激烈,暂无力东进;东边的西域一团散沙;北边匈奴已经败亡,苦寒之地谁都不想去;南边的阿三兄弟国多国小,贵霜不去打他们,他们都要高呼大神保佑了。
然则现在帝国居然灭了南印度,打到了贵霖的家门口?!波调不禁想起宫廷秘传:“万万不要招惹东边的那个神奇国家,它有着不可思议的能力。”问题是不想惹它,人家已经到了你的家门口。想做什么?波调还没有天真到相信帝国军队只是跑来观光旅游,更令波调吃惊的是,帝国居然不是通过接壤的西域进攻,而是万水千山,从最不可能的险阻海路而下,不到一年功夫,席卷了大片的土地,一时风头之健,让向来无忧无虑的波调食不好睡不安,连心爱的宠姬阿什瓦娅使尽媚态也不能让他放开心怀。
(一年功夫?!帝国CIA、GRU的官员简直要嗤之以鼻!帝国整整花了二三十年去获取沿海路的水文、气侯、海图、人文风俗……一切令帝国感兴趣的东西,各种的文字、实物资料足足积累了五大库房,没有这些资料,若是随便出动,只怕连块船板都回不来!)
波调与大臣将军们难得忙起来,大家商量来商量去,波调派了宠臣阿斯平前往出使南印度,与帝国方面进行外交活动,他身负重任:探听帝国的虚实、尽可能与帝国缔结友好条约。
于是阿斯平就那么来了。
阿斯平,身材高大,说话洪亮,浓眉大眼,留着大黑胡子,是一个美男子(以阿三的角度看来),他首先和自称代表了帝国海外利益的商会接洽(商会里的特务多如牛毛),果不其然,商会答复阿斯平说皇帝陛下即将去普罗郡的卡利卡特(位于阿三大陆南端尖角部分的西海岸)渡假,阿斯平赶紧租了一条帝国的蒸汽快帆船(混合动力,直到皇帝下西洋时才出现纯蒸汽动力船),日夜兼程,前往卡利卡特。
到得地方,幸而遇到了皇帝果然驾临卡利卡特,那时候的卡利卡特,本为阿三南部重镇,没有受过兵火血洗,随着帝国的入主,繁华更增,阿斯平无心观赏美景,匆忙往当地官府投告,不久,有了答复:帝国行营总管贾诩将代表朝廷接见他。
皇帝岂是想见就见的?他是个快乐天子,决定大政方针,有芥豆之事,尽归手下处理。
贾诩为武官,本不能理政事,但他加了行营总管一职,就能文武之事兼理,时皇帝的幕僚长庞统主理阿三政事,马良转为CIA(中情局)头子,离开南印度坐船往波斯公干,皇帝身边缺乏大员,贾诩顶硬上。
阿斯平见了贾诩,即时身上一股寒气冒出,那贾诩终日算计,功力日深,眼光似是呆滞,偶然一闪,有如毒蛇吐信。阿斯平虽为贵霜王宠臣,为人却不糊涂,心中暗凛此行差事决不易为。
因为贾诩代表帝国朝廷,因此阿斯平首先向帝国皇帝致意:“贵国陛下安好,臣向陛下请安!”深深鞠躬,贾诩答礼:“陛下安好,问贵国国王安康!”
两人分宾主坐下,有待者送上咖啡,贾诩皮笑肉不笑地问:“大人一路辛苦了,不知大人有何见教?”旁边自有翻译把他的话翻译成阿三流行的印地语给阿斯平听。
阿斯平有才干,鼓起三寸不烂之舌,肉麻地说起了贵霜对帝国的仰慕之情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大概意思),我们二国的交情有如雪山比天高,天朝上国的胜况实属人间罕见,天朝的商品真是好极了,听去过的贵霜商人说起,简直是赞不绝口,……他说话不用打草稿,滔滔不绝,连续讲上一个小时也不有停顿。
贾诩有城府,脸上挂笑达一个小时没有丝毫松懈,也不容易,简直令人怀疑他的面上戴了个假面具!所谓见人讲人话,见鬼说鬼话,他给将领们下令是干脆利落,但外交场合,废话一箩箩,反正带着耳朵听就行了。
贾诩绝不可能为虚言巧语所动,帝国行事最讲实际利益,没利益的事不干,有利益的事绝对干,不给实际好处:财富、土地、女人……帝国睬你都傻!
果然阿斯平说得没趣,虚的不行就来实的,送上的是硬硬的宝石!
满满一个箱子的宝石!红红箱子,大小是一米的立方体,阿斯平带的人打开来,托起一侧,往贾诩方向显示。
璀灿的光芒强烈地向四方发散,以贾诩见惯世面的老狐狸,也有脸上失色!
箱子里的宝石有:
一些深红色-洋红色的黄玉让人叹为观止。
祖母绿:呈现美丽的绿色,清澈明亮、晶莹通透,可见其绝顶的品质;
蓝宝石:晶透闪耀神秘星光的蓝宝石,品质是不用说的了,事实上,贵霜出的蓝宝石是世间价值最高的蓝宝石,称为“克什米尔兰”,是蓝宝石中的珍品;
红宝石:如鸽血火红带着无比热情的红宝石,与新纳入帝国的缅州(今缅甸)出品的上等红宝石有得比美。
在成堆宝石之上当然是宝石之王!宝石堆上面用四支金柱托起一硕大钻石,那颗钻石是贾诩见过的最大的,就连皇帝富有四海,也不拥有这么大宝石!
按贾诩的估计,它的份量足足超过半斤重,有一个成年男子的拳头那么大!那颗钻石,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调,绝对是最佳品级的宝石!委屈地呆在它下面那些漂亮宝石所散发出的光芒,也丝毫无减于它的瑰丽。
看到贾诩一副看呆的样子,阿斯平极为得意。
那时为出使帝国送什么礼物,贵霜君臣绞尽脑汁,他们有所听闻在帝国什么冇都有,一般的礼物根本不可能入帝国皇帝的法眼,因此波调一狠心,下令把王宫秘库里珍藏的宝石装了一个大箱子,再把最大的钻石,名为“佛光”的极品原钻弄在上面,打包送给帝国皇帝。
他痛下血本,并不是无的放矢。波调甚为忧心两面受敌,哪二面?东边帝国,西边的安息!
其中安息帝国位于波斯高原,这个帝国不是善男信女,是个侵略成性的国家,只是它的西面是强大的罗马,往北走谁都不想去,往南是阿拉伯的沙漠,难不成去吃沙子?就算过了阿拉伯,再往南是黑皮猴国度,无甚油水;那么地处东西交流要冲的贵霜就成为安息眼中的大肥肉,幸好安息与罗马时有征战,不能大规模进攻贵霜,但两国之间的摩擦不断,此仇根本不可解。反倒与帝国,向来友善对待过往华族,从中获利,大有好处,因此最好能不与帝国交兵,是为上上大吉。
拿出重宝,即时震慑贾诩,如果他没有反应,那贾诩足以和神并列了!(靠,一个半斤重的钻石在你面前,简直有如世界小姐冠军在你面前,你能无动于衷?你还是人吗?)
借着良机,阿斯平说出要求:“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请笑纳,我等二国,从此之后,结为兄弟之邦,按你们华族所说: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贾诩看呆了宝石,嗯嗯哼哼,阿斯平心中暗喜,取出随从带来匣子里写好的条约递给贾诩道:“贾大人,烦请递与贵国皇帝,从今之后,我等二国结为兄弟之邦……!”
贾诩无意识接过,可能是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