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杀破唐 >

第233部分

杀破唐-第233部分

小说: 杀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美、夏州第二美的韩全义、杨慧琳夫人给比了下去。

张鹤恶狠狠地咽了口口水。

杨慧琳瞥见张鹤,借故走了出来,到偏僻无人处,张鹤把昨晚看到的听到的一五一十禀报给了杨慧琳。

杨慧琳对李茂给自己的评价是满意的,对李茂爆发出的惊人战斗力是由衷钦佩和心怀淡淡醋意的,临走之前他又一次地问道:“他昨晚跟那个,真的有三次?”

“三次,每次一炷香。”

杨慧琳坐回座位,再次望向李茂和小茹时,心里明显变得不平衡起来。

第345章 布子

心里不平衡的还有张鹤,在军府混了大半辈子还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别将,说是将,其实就是个兵头,在军府里像他这样的将没有三百也有两百五。

想在两百五十人里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昨天下午节度副使杨慧琳忽然把他唤入公廨,说有事交代,众兄弟都说他是时来运转了,副使要重用他了,副使是节帅的亲外甥,攀上了这棵高枝儿,以后的锦绣前程还不是指日可待?

张鹤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击晕了,他承认自己走进杨慧琳的值房时腿脚都有些漂浮,但也正应了那句话,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杨慧琳让他像狗一样爬进天花板夹层,伏了整整十个时辰,去偷看偷听人家夫妻*房。

听的****焚身,却又无处释放,一个月领到手的那点衣粮饷钱只够养家糊口,想出去喝个花酒还得左思右想,掂量半天,即便咬咬牙去了,也是抠抠缩缩伸不开手,张鹤是个有良心的正派人,做不到宁饿儿子也要面子,可在那烟花之地没钱就没地位,花枝招展的美人儿只往财大气粗者的大腿上坐,陪他喝酒的胡姬年纪赛似老母,腰杆赛过水桶,比家里的黄脸婆还要不堪。

“人活到这个份上还有什么意思。”张鹤心情黯淡,充满了挫折感。

“大哥。”

“大哥。”

迎面过来的是韩义、胡川两兄弟。

“你们来了。”张鹤懒洋洋地应了一声。

韩义是当初他从充军的囚徒里挑拣出来的马弁,后看他为人忠义、憨厚,就抬举他做了骑手,这小子脑瓜虽不大灵光,却肯下死功夫,一来二去竟让他练成了一身的好武艺。短短几年间就升作了骑将,比他只矮一截。

胡川跟他一样,这小子看着精明,实际比韩义还憨。

张鹤的脑子里此刻正被一双白晃晃的细长腿塞的满满的,耳畔总萦绕着那一声声令人鼻血奔涌的喘气。

“哥,有个人想见你。”

韩义连喊了三遍,张鹤才回过神来:“人?谁?”

“长安来的,说有笔买卖,想请哥抬抬手。”

“又是贩私盐吧,告诉他找错人了,咱不干这个。”

“不是,是正经买卖,卖土布的,乱石寨要课三分税,他不肯交,货就给扣了。听闻哥的忠义名声,慕名而来。”

胡川这话半真半假,是有个人在乱石寨被扣了货,不过不是土布,而是四十副品质优良的改良型明光甲和三十张一等骑兵弩。这些东西从长安军器监倒卖出来,运到大漠上一出手可获得百分之六百的利润。

“哦,人呢。”

“就在门外。”

求见张鹤的人自称叫胡万,凤翔人,在长安做买卖。韩义仔细打量了这个人:是个生意人,但没做过大生意,人很精明却还没被铜臭薰坏良心。

这样的人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但张鹤还是不打算帮他这个忙,他位卑言轻,乱石寨那边未必肯买他的账,为一个不相干的人豁出老脸去,张鹤以为不值得。

胡万推过来一袋钱,一大袋钱,钱可真是个好东西呀!

若非昨晚的事情刺激了他,张鹤本不会为这一袋钱动心,但是现在他把心一横。钱袋在他掌心上下跳跃了两下后,拴在了张鹤腰间。

胡川大喜,一拍胡万的肩膀说:“成了,我大哥出手,你就放心吧。”

张鹤的面子许久没拿出来用,本以为生霉不管用,却不想乱石寨这一行竟是出乎意料的顺利,守捉将邱晨听说张鹤来,派亲兄弟出寨迎接,礼数十分周到,不仅设宴款待,还亲自作陪,饮宴完毕不待张鹤开口,便主动提出解决胡万之事的方案:胡万拿出五百贯给大伙买碗酒喝,权当交个朋友。

胡万大喜过望,当即拿出五百贯买酒,又拿出三百贯买肉,其后乱石寨大开方便之门,放胡万的商队北上,不仅如此,还派骑兵三十人沿途护送出五十里。

“这样的日子还算有点意思。”张鹤喝的醉醺醺的回城时坐在马上美滋滋的想。

“大丈夫在世,得有钱,得有势,得有朋友,钱、势、朋友归根到底是要有权。权啊,权啊,谁给我权,我就为他赴汤蹈火。”

李茂在夏州只住了一晚,二日午后便启程北上,韩全义派杨慧琳领军府牙军一路护送出城五十里方才折回。杨慧琳的随行人员中就有张鹤、韩义和胡万三人。

三人地位都不算高,距离杨慧琳有相当一段距离。

为示对李茂的尊重,夏绥镇在驿道边每隔十里就搭建一座茶厅,以供茶水兼歇脚使用,第一次下马喝茶时,李茂瞅了韩义一眼,没说什么,第二次下马喝茶时他又瞅了韩义一眼,这回杨慧琳觉察到了,但李茂没问,他也没说。

第三次下马喝茶时,李茂又望了韩义一眼,这回杨慧琳忍不住问道:“少卿认识此人?”李茂道:“啊,有些眼熟,似我的一位故人,只是年久日深,记忆模糊了。”

杨慧琳笑道:“这有何难。”挥手唤过一名别将去叫韩义兄弟过来。

问他姓名、籍贯,韩义如实作答,李茂惊叫道:“还真是故人,韩义,你还认得我吗?”韩义道:“自然认得,你是捉金使李茂。”

杨慧琳喝道:“大胆,岂敢直呼钦差姓名。”

李茂笑道:“无妨,他和我乃是贫贱之交。韩义,你既然认得我,为何不来相认。”

韩义道:“地位霄壤之别,韩义无颜见故人。”

李茂唏嘘道:“人生际遇各有不同,但这份乡情又岂敢忘。”

杨慧琳赞道:“贵不易友,李少卿果然非常人也。”对韩义道:“你是李少卿的故交,李少卿是我的朋友,那么你也是我的朋友了,作为朋友,我要抬举抬举你,自今日起你就是军府随军,做我的伴当吧。”

杨慧琳久在西北,与胡人打交道多,言语中难免夹杂一些胡人的词汇。

韩义却道:“韩义是配军,来京西又未立过大功,不敢擅居高位,韩义愿将随军之位让于恩兄张鹤,请使君恩准。”

杨慧琳一愣,继而哈哈大笑,连声赞道:“好汉子,有义气,请起。自今日起,你,你的恩兄张鹤,你的兄弟胡川都是我的伴当,你们一起侍卫我的左右。”

对杨慧琳的示好之举,李茂也给予了适当的回应,这便坐实了韩义、张鹤、胡川三人军府随军、节度副使杨慧琳伴当的身份。

三人一步登天,很长时间内都在云里雾里,眼看将到夏州边界,三人才回过神来,联袂来向李茂道谢。

李茂先扶张鹤,后扶韩义,再扶胡川,勉励道:“三位只要心里装着朝廷,升官发财指日可待,务须忧心。”

三人不解李茂话中含义,但李茂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看到见,摸的着的。三人自是感激不尽。尤其是张鹤,早已忘了李茂带给他的创伤,现在心里满满的都是李茂对他的恩德。

第346章 布子 续

出夏州再向北,需要穿越一片戈壁沙漠,这里是党项人和一些杂胡的地盘,大唐在南方广泛采用的羁縻州制度在这里也大行其道,不过这里部族竞争激烈,加上官府有意识的分化瓦解,始终没有出现像南方那样的大的部族联盟,官府羁縻的对象最大单位只是县,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堡、寨、庄、院、部、族。

羁縻州县,名义上是大唐的州县,实际就是一个个独立王国,羁縻州县的刺史、县令就是大大小小独立王国的国王,所不同的不过是这些“国王”领受大唐的官爵名号,接受大唐的册封,象征性地尽一点点义务。

“此地距离长安不远,为了拱卫腹心安全,朝廷历来在此屯驻重兵,党项人和诸杂胡尚不敢兴风作浪。不过腹心之地屯集如此多的杂胡,绝非我大唐之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天德军都团练防御使、丰州刺史李希皓对盘踞于丰州边防和长安之间的杂胡势力一直十分忧心。

尤其最后一句话从他嘴里冒出来,让李茂吃惊不小,大唐对异族的态度一直是宽容的,这种宽容随着大唐的国力的强势越演越烈,以至于在开元天宝年间达到了毫无节制的地步,对异族不设防的大唐后来差点毁于一场由异族主导的叛乱。

从巅峰跌落之后,在对待异族的态度上,大唐日益变得保守,乃至于承担镇抚职责的李希皓公然说出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

这句话说错了吗,李茂认为至少眼下是没错的,缺乏文化认同的不同民族,共处于一个区域内,冲突只会大于合作,跟这类人打交道心怀戒备绝非多余。

“我们累次与草原部族作战失利,其重要原因往往出在这些杂胡身上,这些人是彻头彻尾的有奶便是娘,绝无任何信义可言。草原上只要稍稍示好,他就能在你背后捅刀子,夏州的援军、粮草或被他们所阻,或被他们侵袭劫掠,丰州断了后援,一下子就变成了孤城,情景好只能保守城池,情景不好,全军尚且是个问题。”

李希皓指着远处巍巍阴山说道:“自安史之乱后,我大唐的铁骑就再也未能翻越此山,山后的万里山河就成了胡虏们的乐园啦,这帮东西一旦成了气候就结伙南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你若出塞击他,他便跑的无影无踪,万里大草原,你去哪找他们?”

叹息了一声,李希皓又道:“这座山就像一堵巨墙,压的丰州边军喘不过气来。”

李茂道:“何止是丰州边军,长安也深受此山之害。”

阴山此刻控制在附庸于回鹘人的室韦人手里,室韦人和党项人为了争夺此地霸权,视大唐丰州驻军于无物,肆意厮杀,而边军因为后勤补给线脆弱,轻易不敢发动惩罚,丰州周边五百里内名义上还是大唐的领土,实际已处于失控状态。

“阴山不倒,丰州永无出头之日。”

李希皓最后这句感慨深得李茂之心。

渡黄河向北,高山、草原、戈壁、森林、沙漠,迭次交错。

过阴山后不久,大唐的影响就仅存于草原上、森林间那一座座被废弃的戌堡上,这些戌堡多已彻底废弃,沦为狐兔的乐园,还有一些则被大唐流民所占据,藉此躲避野兽、马匪和中小部落的侵扰,自耕自食,经营工商业,成为天不收地不管的世外桃源。

这些由汉人建立的独立小王国普遍对大唐抱有深深的敌意,这让秦墨很不理解,大唐的子民为何在离开大唐后便变得如此仇视大唐,这岂非数典忘祖?

随行的向导是个胡化很深的汉人,他向秦墨解释道:“人道是故土难离,大唐占据着天下最肥美的地方,宜农宜商,本来做什么都能糊口聊生,可现实是大唐的百姓过的一个比一个辛苦,是大唐的百姓不聪明吗,不是,是大唐的百姓不勤奋吗,也不是,是因为大唐的官太多太贪,大唐的兵太黑太狠,百姓已经不堪忍受了。这么多人背井离乡,远涉沙漠戈壁,在此重建家园,不容易,这份来之不易的硕果又岂肯拱手让那些官那些兵们给摘回去,不可能,这就是这里的百姓极度仇视大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