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官人 >

第219部分

一品官人-第219部分

小说: 一品官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芙跳下凳子,风风火火地把屋中艺妓全都撵走,然后在厅中插起小蛮腰得意道:

“想知道?那本姑娘再给大家表演一次。嘿嘿!”

把话说完,不管大伙儿答不答应,化成一缕清风飘人厨房。

不出片刻,厅中艺妓们表演的地方成了李芙的舞台。

炉火、油锅准备就绪,阵阵白烟正从锅里冒出。

“各位可都看好了,我要下油锅了!”

小丫头当真是毫不犹豫,伸手就往油锅里去。

虽然韩雪见识过李芙徒手下油锅,但再看一次,心中担心害怕没有丝毫减少。更别说身为姐姐李倩蓉了。

“妹妹!”

李倩蓉脸色惨白如纸,无法阻止妹妹的动作,眼见李芙将小手的伸入油锅中,吓得忘记了呼吸。

韩风和韩经纬也在这一刻震惊地站了起来。

李芙一脸微笑,本想故作痛苦吓一吓众人的,但眼看姐姐那惨白的脸色,担心自己真把姐姐吓晕了,于是很快将手拿出油锅。

“哈哈!看到没?一点事儿都没有!厉害吧?”

李倩蓉从呆滞中回神,上前一步将妹妹拉出怀中,握着小丫头满是的油渍还温热的小手连声询问:

“伤到哪儿没有?小芙以后可千万别这样做,可把姐姐吓死了。”

“没事儿的,李大人教过我方法的。”

韩家三姐们全到油锅边上驻足观望。

此时油锅浓烟散尽,沸腾翻滚之势也越来越小。

为何之前沸腾得厉害,现在反而平静了?

韩经纬有些好奇,想要摸一摸油面,但感受到锅中传来的温度,终没下得去手。

不仅是韩经纬来了兴趣,就连李倩蓉也开始好奇了。

“小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咳咳。”

李芙清了清嗓子,到了谜底揭晓的时候自然要摆足派头,两手叉腰,小丫头仰着脖子,高傲得相一只天鹅。

“你们刚才看到油锅沸腾都是假象。那时候油其实一点儿都不烫。”

“怎么可能?都开始的冒烟了!”

“嘿嘿。”李芙一笑,“那根本不是什么油冒烟。因为我在油下面加了醋。醋的密度比油高,所有油都浮在醋上面,所以大家看到的是一锅油。看不到下面的醋。醋的沸点很低,遇火后很快就会沸腾。所以大家看到油锅翻滚,其实是下面的醋被烧开了,那时候油才温热,所以不管是谁都敢下油锅。”

“密度?沸点?这些是什么?”

李芙尴尬地挠挠头:“额……我也不知道,反正李大人是这么跟我说的。”

听李芙如此解释,众人虽不完全明白,但也知道了是锅中有醋的缘故。

李倩蓉好奇地走到锅边:“就是在油锅中加醋便如此神奇?”

说着,李倩蓉准备伸手入锅试试。

这次把李芙的小脸儿吓白了,跳上去拦住姐姐:“不可!”

“嗯?”

“姐,你不知道。醋很容易蒸发的。现在锅里已经没有冒烟,说明醋已经蒸发完了。此时油温已经很高,不能伸手了,要不然……”

“要不然就跟昨日被炸成烫皮猪的白莲教徒一样?”韩雪补充道。

“嗯嗯。”

李倩蓉后退两步,擦了擦额上冷汗:“蒸发?想必又是那李大人想出来的新词儿吧?”

“姐,你怎么知道。”

李倩蓉轻笑:“除了他,还能有谁能想出这些?”

韩雪也深以为然地点头:“李大人当真是世间少有的怪才,断案有能,作诗半首,养花独到,没想到还懂得这么多奇门之法。”

李倩蓉眼光闪动,似乎在想着什么:“以前到没发现他真有实学,还以为是个迂腐的木疙瘩。”

“李大人还救过我哩!”李芙欢快地补充道。

“是是是。”李倩蓉宠溺地揉了揉妹妹的脑袋,“李大人是天底下耳最好的人行了吧?”

“本来就是。”

三个女人,你一言我一句,就快把李权捧上天了,陪同的两个男人自然心有不悦的。

韩经纬年少心沉,表情丝毫不变。韩风却展开李家布庄的折扇使劲儿扇风:

“不过是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小聪明而已。”

韩风的话生意不大,但也足够清楚,可好像完全没传入三女的耳中。

三个女人聚在一起围绕李大人展开激烈的讨论。

韩雪跟李倩蓉相交多年,可还从未见过对方对一个人如此感兴趣,而且这个人还是男人!

“倩蓉姐姐,你真是喜欢上李大人了!”

此话不是疑问,而是肯定。

听到韩雪用肯定的语气冒出这样一句话,李倩蓉突地呆了呆。

一抹红云爬上脸,恰似暮光冉红霞!

“小雪!你说什么呢!?”

“哎呀,这又没外人,怕什么?”韩雪压低声音。

“是呀是呀,怕什么。李大人是好人!”

“小芙!有你什么事儿?”

见李倩蓉俏脸红霞满布,韩雪心知有戏,小女孩八卦的心思一起,兴奋地拉着两姐妹到自己闺中详谈。

女子闺房就是女子展现本心的场所。

到得房中,女子闺房的清香让李倩蓉的羞色和紧张少了许多。

韩雪在一边追问:“姐姐,你对李大人到底是什么感觉啊?”

“没……没什么啦。就是单纯的钦慕而已,并无他想。”

“李大人文采风流又有实干,而且是个大好人,只是年纪和家事……”

韩雪和李倩蓉脸上皆露出忧色。

韩雪眼睛忽然一亮:“要不这样。大年之后是咱们曲溪县的年过十六花灯节,到时候咱们请李大人一起赏花灯,到时候妹妹帮姐姐探探口风?”

第283章:花灯节

没有白莲教祸害,曲溪县开始了正常的生活,日子变得平静。{}今年春节还没感觉到个年味儿便过完了。

曲溪县的花灯节在大年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故曲溪县人人皆知年过十六花灯节的说法。

花灯节不是什么新奇的节日,各州各县都有,而绝大多数州县会把花灯节安排在春节期间,也就是的初一到的十五之间。唯独曲溪县别出心裁,将花灯节安排在正月十六。

这传统从何时而来不得而知,但不得不说正月十六是个好日子。

众所周知,春节期间到处都是花灯节,一个小县城的花灯自然比不上州郡的花灯,而且县城住户,但凡有些家底的都会选择在春节期间到碧州游玩,县中的住民会少很多。

将花灯节安排在正月十六,所有地方都停止热闹的时候,曲溪县才开始真正热闹起来。

这不单巧妙地避开了花灯节的高峰,成为一枝独秀,而且还等到离县出游的百姓返回,为花灯节增添了几分热闹。

曲溪县的花灯节因为选在这样一个奇怪的日子而名扬碧州,继曲溪、曲酒之后,成为曲溪县的另一个标志曲灯。

曲溪、曲酒、曲灯合成三曲。

花灯节上,寻一溪边小楼,听曲溪、品曲酒、赏曲灯,此乃人生一大乐事,吸引大量才子佳人来此怡情。

正月十六曲溪县家家户户最忙碌的日子。

经过春节的休整,各家百姓经过一夜不眠备好了各家最好的商品,挂上最美的花灯,全力以赴等待外来游人的光临。

花灯节最传统的活动自然是猜灯谜。

曲溪县的猜灯谜又有别于它。

曲溪县大小食铺都会在自家的灯笼上写下灯谜,但凡有客人能答出灯谜,便可在此处免费享用食物。若有人能从城西一路吃到城东,且全部免费,便能受邀进入韩家的天水阁共赏花灯,共品美酒,共谈诗词。

天水阁是韩家继梅园外又一由韩家先辈流传下来三层阁楼,位于曲溪县最好的位置,楼阁建于曲溪之上,溪水从亭下流过,可在最近的距离欣赏曲溪之美,又能不失风雅。而更重要的是,能进入天水阁的都是韩家的至交好友,身份地位非凡,能入其中,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故而引得大量年轻才子趋之若鹜,都想在这花灯节上一展风采。

古代社会便是这样,书生除了读书考试,便是看哪儿有成名机会便往哪儿跑,就算明知不行亦要送上门去凑个人头,混个脸熟。况且韩家在庆朝文坛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凡自觉有学识的才子都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李权对曲溪县花灯节的传统还是昨日才听说的。白莲教之事后,李权闲也闲够了,正好可乘此机会好好看看热闹。

大清早,李权穿好便衣到得内院。

古松枝头上新添的红灯笼在轻风带动下,摇摆着向李权挥手。

“这才像是过节嘛!”李权感慨着伸了个懒腰,“晚晴,收拾好没有,出门逛街了!”

“来了来了!”

“李大人,韩家送来请柬,请大人您晚上参加天水阁的宴席!”

方大从外面兴致勃勃地冲进来,手里拿着一本红纸金边的请柬,一张老脸写满了激动和不可思议。

的确是不可思议。

方大心中,李大人虽是一介县令,但跟韩家在整个庆朝的地位还是有着天差地别的。毕竟不是柳大人,在庆朝没有一点儿地位。那天水阁可是文人墨客才有资格去的地方,没本事,不管你官儿有多大那也是用的。

可现在,韩家竟然亲自派人来通知李大人参加晚宴,可见韩家对县太爷的重视程度。

虽不是请的自己,但方大觉得自己也跟着县太爷沾了点儿光。

李权倒没什么,淡定地应了一声便带上慕晚晴离去。

……

……

“糖葫芦!又大又甜的糖葫芦呢!都过来看看喂!不买糖葫芦也可以猜猜灯谜呢!”

曲溪县街上当真热闹,不仅各家门口挂的红灯笼多了,就连街上叫卖的小商小贩也比以往卖力了许多。

人群中,羽发纶巾的才子,步步生莲的美女明显比往日多了,其中不乏生面孔。

孩童早花光了自己的压岁钱,望着红宝石一样的糖葫芦直咽口水。

一个年级稍长的小孩凑到小贩面前:“大叔,你的灯谜是什么?我猜对了是不是就能送我一串。”

小贩大笑:“哈哈,你们几个黄毛小子还想吃白食?灯谜也是你们猜得出来的?”

“大叔快说说嘛!不试怎么知道?”一群孩子欢喜地嚷嚷起来。

“好好好,都听好了。我的灯谜是三十六个时辰,打一个字,想去吧。”

“三十六个时辰?”

一帮孩子眉头拧成了麻绳,跟在糖葫芦背后,你一言我一句地讨论。可他们把头都想痛了都想不到答案是什么,各个都急红了小脸。

看到的小屁孩们一脸苦恼的样子,小贩得意地哈哈大笑。

可笑声没持续多久,身边就传来一个声音:

“三十六个时辰,谜底是‘晶莹’的‘晶’字。”

小贩嘴角抽了抽,扭头看向一边,只见一张死皮脸没心没肺地微笑看着自己。

“我没猜错吧?”李权笑着又问了一句。

小贩一脸不甘,蹑嚅道:“对……对了。”

“那是不是该给我一串糖葫芦?”

小贩黑着脸取下一串递给李权,那模样就跟割了一块心头肉。

“m的!出师不利,一串没卖出去不说,还先白送的了一串!”

李权接过红灿灿的糖葫芦,身后一群小孩子眼睛都没眨一下,跟着糖葫芦移动而移动,哈喇子流得满身都是。

李权笑着将糖葫芦递给一帮小子:“给你们的。”

“耶!”一群小子兴奋地跳了起来。那稍长的孩子头很有礼貌地跟李权说着声“谢谢”,又问谜底为什么是“晶”字。

孩子乖巧懂事,李权不介意花点儿时间在他身上,笑答:

“三十六个时辰就是三日时间,三个‘日’叠在一起不就是‘晶’么。”

“哦!原来如此。”孩子恍然大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