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第9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对于假钞假钱打击十分严厉,制造贩售的,一经发现,都是重刑,起码二十年以上的劳改。哪怕是使用假钞假钱,都要重罚。
对于这个问题,朝廷是绝不姑息轻饶的,李记钱庄甚至有一支专门的打假队伍,四处追查这些人,一旦发现,立即通报朝廷。
“太子,我考考你,你觉得纸钞在岭南流通,除了方便之外,还有何深意吗?”
“深意?”承乾意外。
“老师,这还有另外的深意吗?”
李超笑着摇摇头,当然有深意了。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来说,货币是其经济体系里极重要的一环。往小了说,哪怕是岭南只流通朝廷的金属钱币,那也等于他们被征收了一笔很重的铸币税。
就如朝廷如今铸的铜钱,实际上并不纯铜,含铜才九成。金银币也是如此,九成的纯度,意味着铸币的利润很高,钱币发行在岭南,那就相当于征收了一笔铸币税。
而如今流通的是李记和朝廷发行的纸钞,那就更不得了了。
岭南的商人、百姓手里都握着纸钞,金银铜大量流入李记和朝廷手里,这实际等于整个岭南的经济都被朝廷绑架了。
朝廷有无数的手段,可以搞垮岭南的经济。
“有这么厉害?”
“当然,民生、经济,这可是相当重要的。”
“感觉好复杂啊。”
“其实也并不复杂,只要你学习了解这个体系,那么你就会觉得一切很清楚明白了。”
刚回到中城,冯盎就来拜见。
如今冯盎这个高州刺史,一直滞留在钦州。
冯盎和他的叔父和他的三个儿子,这些原本冯家在各州担任刺史的重要人物,除了一个冯智戴入京,还有一个冯暄也被送去京城,其余的都在这了。
李超任命了冯盎为高州刺史,可却根本没放他回去的意思。以让冯盎协助自己的名义,一直让他们留下。
冯盎也几度请求返回高州任事,但李超就是不肯。
太子承乾代天子巡抚岭南,又带来了一万兵马,现在这一万府兵已经开始进驻钦罗等几州之外。
连高州,都被李超驻扎了三个军府三千人。
这简直就是一把利剑,一下子扎在了冯家的心窝子上。
冯盎再也忍不住了,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到时冯家就要彻底失去对高州的控制了。
实际上,李超也确实没打算让冯盎再当高州刺史。
李超的策略很简单,先把高、春等几州原来就由冯家控制的相邻几个州合并为一个,然后把其余几州降为县,并省撤了几个。
然后第二步,李超一直扣留冯盎在身边,并不让他回去。
等到如今,李超在高州设立三个军府,派驻三千朝廷府兵驻守。下一步,李超就要任命高州的几个县令。
之前高州的县并撤之后,县令都是检校职,也就是暂时代理。现在李超要任命正式县令,但却不是原来冯家的人,而将是承乾带来的官员。
高州刺史还是冯盎,但冯盎留在钦州回不去,下面的各县县令又将换成朝廷派来的官员。又有三千府兵驻扎高州紧要之处,一步一步,夺冯冼两家在高州的控制。
下一步,李超还将调来府兵们的家眷移民,招抚俚獠入籍等,一步步分化削夺冯冼的影响力。
坐在前厅等候召见的冯盎很痛苦。
最近他愁的是吃不香睡不好,头发都白了许多。眼看着李超一步一步的把冯家逼到了绝境,他却无力反击。
他本来以为,李超的胃口不会那么大。他想着李超夺了钦合罗诸州后,会满足。可明显,李超的胃口远不止这些。
裁并两广州县,李超的杀招一记接着一记。
今天一早他才得知,李超要在高州设置三个军府,派驻三千府兵长驻高州,甚至还要迁他们的家眷前来。
前厅里,冯盎坐了许久,可除了刚进来时,有人送上一杯茶,后面再没人过来了。一杯茶喝完,也没有人续。
想想他被人称为南越王,可如今却是这处境,不由悲从心头起。
又足足枯坐了半个时辰,才终于有一个人出来。
“太子殿下召见高刺史,请随我来。”
冯盎起身,跟着那个人前行。
太子在庭院里召见冯盎。
冯盎行礼拜见,刚准备开口,结果旁边的李超却先说话了。
“耿国公,刚刚我与太子殿下谈及耿国公的功劳,都对耿国公赞叹不已。耿国公劳苦功高,在岭南也是威望着著。尤其是这段时间,钦州港的建设,耿国公更是出力极多。钦州刺史原来由我兼任,但我呢并不适合长期兼任此职,因此我刚才向殿下推荐由耿国公来接任钦州刺史一职,刚才殿下已经同意了。”
冯盎愣在当场。
他接任钦州刺史?那高州呢?
“臣谢殿下厚爱,臣向太子举荐高州刺史接任人选,臣之叔父接任。”
李超笑了笑,“耿国公,高州刺史人选已经商定了,将由泷州刺史陈龙树接任。”
陈龙树接任高州刺史,冯盎如遭雷击。陈龙树,冯家死仇啊,当年陈龙树的父亲可是被他亲手所斩杀。
“殿下!”冯盎抬头望向太子承乾。
可是太子却道,“耿国公,此事已经议定,不能更改了。”
第1124章 新杀招
冯盎沉默着退下,眼里是压抑的怒火。
李超端着茶杯悠闲的喝着茶,冯盎的不满他全看在眼里,也知道他心里压着火。可李超却故意视而不见,此一时,彼一时也。
早几年,冯盎归降之时,大唐还只打下了中原半壁江山,四方平定,北方又有突厥虎视眈眈。这个时候,冯盎等以岭南归附,朝廷求之不得。哪怕他们的归附是有条件的,要保持岭南豪酋世袭割据的羁糜局面,朝廷也都痛快的答应了。
“老师,这样做会不会太过了一些,万一冯氏反了,只怕岭南局面又要变数啊。”
喝了口茶,李超告诉承乾,“我们并不怕冯家反,冯家眼下要是敢反,那就是自取灭亡。他们一反,对于朝廷来说,其实还是好事。”
“怎么还会是好事?”
“因为他们一反,我们就师出有名,可以将岭南最大的地方势力连根拔起了。”
承乾听出李超话里的杀意,惊讶的不行。他没想到,老师刚还和冯盎笑眯眯的说话,暗里却已经预埋杀机了。
“就不能用怀柔手段吗?”
“如果冯家肯正面现实,朝廷当然也还会给他们妥善安排的。只可惜,冯盎是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我们这样突然把他们手里的权力夺走的。而朝廷,也不可能放过眼下的大好机会,花上一二百年时间来慢慢怀柔解决岭南的问题。”
“长痛不如短痛,岭南的变革,就如同新生儿产前的阵痛,这是必须需要经历的。”
李超确实是给冯家留了点退路的,调冯盎任钦州刺史,这是一个态度。如果冯盎肯接受,那么虽然以后冯家不可能再世袭高州等地,当不了土皇帝,但他们在岭南的那些土地、财产还是他们的,冯盎和冯家人也一样还能当官,只不过别想再当土皇帝了。
但李超也早确定,冯盎绝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堂堂南越王,岂愿拱手让出手里的权力?世间没几个人能做到这一步,冯盎也不能。
李超在做出调任冯盎的同时,就已经布下了一张大网,张网以待,就等着冯盎自投陷阱了。
“冯盎果真会反吗?”
“一切都有可能。”
承乾沉吟,问,“那老师已经做好应对准备了吗?”
李超笑道,“当然,不打无准备之战,永远不要挑起一场战自己无法结束的战斗。这场战斗,是我们挑起来的,因此我早已经有了应对计划。我已经给冯家留了选择的余地,选择权尽在他手,我们后发致人,但却早有准备。”
冯盎阴沉着脸回到住处。
李超已经完全不给他冯家活路了。
将他调任钦州刺史,把冯家的仇敌陈龙树调任高州刺史,高州各县县令都换上了朝廷的人,又驻军三千,李超这是要彻底的削夺冯家对高州的控制。
钦州刺史,不过是个拙劣的谎言。他这个钦州刺史,肯定就和现在一样,整天被困在钦州牙城里,哪都去不了。
说是刺史,其实就是李超的囚犯。
思虑良久,冯盎认为自己不能再退让了。再退,身后就是万丈悬崖,岭南就再无冯家的立足之地。
绝不能坐以待毙!
他招来儿子,“找个可靠的人悄悄出城,去找你舅父!”
冯盎的妻子是岭南俚獠第一大族冼家人,冼氏也是冯盎祖母冼太夫人的孙侄女,事实上冯盎的母亲也一样是冯家女子。自冯盎祖父起,冯家三代家主都与岭南最大的俚獠首领冼家联姻。
这也是岭南那些汉族豪强立足岭南的方式,与地方上强大的俚獠大族联姻,强强联手,获得地方上的控制权。
“父亲,我们要反吗?”
冯盎冷声道,“看局势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得破局,不然岭南就无冯家立足之地了。”
局势到了此时,冯盎也还没有想着要真正反了。冯冼联手,可以称雄岭南,但与朝廷一比,却又差的远。冯盎更希望搞些动作,能够迫朝廷做些让步。他现在也没别的奢望了,只想能够保持高州的控制权就好,罗崖诸州放弃都勉强能接受。
当天,几名冯家人乔装打扮悄然出城。
马上有人报告了李超。
“盯着他们,但不要打草惊蛇。”李超只是淡定的回了一句。
继续看着手里的公文,李超头也没抬问承乾,“殿下以为,冯盎派人去哪?”
“应当是去通知高州冯氏族人。”
“不,冯盎肯定是派人去找冼家了。冯盎这人,我算是看透他了,有野心,却又缺乏那种胆气。让他真的反,他是不敢的,此人瞻前顾后,喜欢算计。他肯定是派人去找冼家,冼家实力并不弱于冯家,而且他们是俚人,冯家更是岭南诸地百越的首领,声望很高。若由冯家出面联合俚獠各溪垌,还真有可能拉起些人来,造些声势。”
“冼家反,冯家不反?”
“冼家也只会是虚张声势,不过是想迫我让步而已。不过,冼家真敢举旗,那我却是求之不得。殿下,好戏要开场了,我们坐等就好。”
太子见李超那副智珠在握的样子,倒也不怀疑。一直以来,老师李超在他心中,那真正是智多近妖的人物,他说不足虑那肯定不用担忧。
“老师,你这看什么呢?”
李超把手里的文卷递给承乾,“是一项最新的政令,我将签署这条政令,以后岭南各地,将开设官营的农具店,售卖各种新式钢铁农具。并且,各县都将成立农技所,请来中原的农技员,为岭南百姓指导中原最先进的耕种及水利技术,助他们提高产量。”
岭南的气候最适合种水稻,而且普遍能够两熟,甚至有些地方三熟也是可以的。这里气候适合,雨水充沛。
可因为偏处岭南,一直以来这里都算是相对封闭落后,农耕技术远不如中原。
不说农业技术突飞猛进的大唐比不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