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317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317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氲拇蟊居亍�

    其实张超在洮州,对于军事方面,也挺放手的。

    他这个都督,是都督诸军事,但他只提些纲领性的东西,掌握的是人事和财权。他喜欢提目标,把目标分成多个任务分给属下们,然后自己都督检查就行了。

    具体的什么侦察啊、练兵啊、什么订制军械,什么筹集粮草,什么总结军情,分析敌情,制定作战计划等等,张超几乎都不参与,只是定期检查。

    他其实对很多事情都见解很独到,知道到了他这个位置,不能事无巨细的都自己去操持,那就成了诸葛亮了。再有本事,也得累死。

    张超只负责统筹,具体细节有下面的人去分领。

    其实张超觉得府兵制度很强,带起来很省心。

    平时有一个个的军府,军府里的军官们就是镇守官也是训练教官,他们都是专业的。张超甚至都不太需要太操心军饷、粮草的问题,府兵不需要军饷、粮草,日常都是轮流训练,训练时才提供点伙食、津贴。

    连军械,大部都是府兵自备的。

    多省事啊,而且府兵多素质很好。

    历史上,多少厉害的将领,结果分到一群扶不上墙的怂兵,结果一世英名不保。比如明末之时的孙传庭,一度打的李自成剩下十八骑逃跑。结果坐了几年牢出来,他自信满满的认为有个几千人就能再把手下败将李自成收拾了,结果等他看到了自己的兵,看到了自己的粮草军械,也不由的哭瞎了。

    一群叫花子,还是剩饭都没有的叫花子,让他们拿着打狗棍去打仗,这不是坑爹吗?

    其实张超认为,打仗不是什么非常高深的事情。打仗跟做生意一样,其实很简单。

    只要熟读一本孙子兵法,都能成为一个大将。就跟赵普只靠半本论语,都能当好大宋第一宰相一样。

    孙子兵法里面,就有极大的篇幅都是在讲一件事情,计。不是计谋,而是计算。计算各种各样的因素,最后等各项都做好了准备,算出有七成以上的胜算时,就可以去打仗了。

    没有很高的胜算,就别去浪。

    孙子甚至反对百战百胜,因为打了一百次胜仗,都还没有完,就说明这仗打的糊涂,打的没效率。孙子其实很讲究效率的,要打,就一次打赢。

    不但要打赢,而且还得要保证赢的同时,自己没什么太大的损失。

    这其实就跟做生意很像,不管做什么,得考虑成本,得考虑收益。

    张超不喜欢把自己当成一个统帅,他更喜欢把自己当成一个总经理,他提出目标,分配任务给各部门,各部门都要拿出详细的计划。

    一切算的精准,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才会展开项目。

    张超把这次出兵,拖了近两个月,就是在做准备,各方面的算计,知彼,更要知已,算计敌人,更算清自己实力。

    为了这次出兵,张超准备了两个月,整整两个月。

    当各部门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都达到了张超的预期后,他才同意了这次出兵。

    侦察敌情、制订作战计划、做好备用计划、筹集好粮草军械、准备好时间,预设好战场,把士兵训练好。。。。。。

    两个月后,万事俱备,项目立了两个月,一切就绪,终于开始。

    韦云起一路上一直在跟张超聊天,看似闲聊,但往往不经意中问出的一个问题,却包含着他深思熟虑好的问题。

    一个个问题得到张超的解答,韦云起也对这场作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了解的越多,他对张超就越发的佩服。若说一开始见面时的那番客气,还只是礼貌性居多,为了能够在洮州有个好的开始而已。但慢慢的,他对张超的佩服越来越深。

    因为他发现,一切尽在张三郎的掌握之中,是真的一切尽在掌握。

    连行军都早规划好了,行军路线,行军多少里,行军的速度等等。

    “你怎么做到这些的?”

    “多计算,多准备,自然就不是问题。其实打仗在我看来,出兵之前,已经决定了七成的结果,而行军又占了两成影响,真正面对面的开打了,就只占了最后一成影响结果的因素了。”

    “我们现在这样杀过去,不再派人先给冶利部人下最后通牒吗?”韦云起道。

    “我闻当年韦公借突厥之兵征讨契丹之时,就是打着借道突厥去与高句丽交易的名头靠近契丹,然后突其不意的发起了进攻,最后大获全胜的,对吧?”

    “确实如此。”

    “那就是了,突袭是一个很有用的战术。我们对冶利部人可是早就有警告通牒的,两个月了,不知道警告通牒他们多少次了。”

    “你这是故意麻痹他们啊。”韦云起摇头笑道。

    “不管怎么说,我都是有言在先,并非是不宣而战。冯利人不顾劝戒警告,越过边界,侵犯我大唐疆土,我身为大唐边关官员,守土有责,既然多次劝告不听,那就只能发兵征讨了。”

    韦云起看着身后的这支大军,呵呵的笑。

    这就是一起精心准备的战争,唐军一直在戏耍错误的诱导冶利部,就是为了今天。整整七千多唐军出动。

    除了一军留守,张超出动了整整三个军。

    数量看起来似乎不多,但见识过这支军队的装备和素质后,韦云骑啥也不想多说。人人骑马的七千多府兵,还是配双马,这么豪华的府兵,就算天子的元从禁军都达不到。

    弓的装备率达到了百分之一百二,弩达到了百分之四十。

    铁甲装备百分之四十,皮甲百分之六十。横刀百分百装备!

    这已经不是装备好,而是相当的豪华了。

    连辅兵都穿着皮甲挂着横刀背着弓,骑着马,这样的装备,还有那军伍整齐的样子,精锐之师啊。

    “都护,洮州府兵如何做到这般模样的?也才几个月时间吧,而且据我所知这军里的辅兵,半年前还只是一群少年工匠学徒、农夫子弟吧?”

    “唯有八个字,赏罚分明,严明军纪尔。做到这八个字,自然就有士气!”

    七千多杀气腾腾的洮州府兵,看的韦云起都有股热气沸腾的感觉。

    秋风拂面,旌旗猎猎,骑着膘壮的战马,韦云起觉得自己来到了地方。

    “都护,这次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张超在马上沉思了一会,“目标就是起码要抢个三五万俘虏,十万牛羊回来,而且要让吐谷番人彻底明白,这三百里土地,已经彻底归属大唐了!”

    三五万俘虏,十来万牛羊。

    张超嘴里轻飘飘的一句话,却让韦云起觉得目标好高。

    “如果吐谷浑大军来援冶利呢?”

    “那就跑啊,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抢牛羊掳俘虏争地盘固然重要,但保存实力更重要。”

    听着张超如此直白的说出保存实力最重要的话,韦云起真不由对张超越发的刮目相看了。

    秋风萧瑟,张超率领着七千余洮州府兵越过曾经的边境线!

    还欠10章!


第368章 最好的行军粮

    第四更送上,求订阅打赏!

    洮州是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缘,往南就是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

    洮州就处于这样的一个交汇地带,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截然不同地貌、地理气候等,使得这里向来是汉胡文化的交汇带,秦汉时起,立都于关中的中原王朝开始拓边陇西,将统治推进到这片地区。

    秦代的临洮郡、汉代的陇西、隋朝的抱罕郡,汉胡在这里反复争夺。

    农耕与游牧,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在这片地方交替生辉。

    隋王朝曾在洮州以南的地区短暂的设立过郡县,但后来这片地方重归吐谷浑,依然由吐谷浑人放牧牛马。

    如今,张超来了。

    带着七千余兵马,向西行军。

    到处都是肥沃的牧场,开阔的草原,弯曲的河流静静流过。

    一路过来,张超已经看到许多群羚羊,鹿群,各种野物,相当丰富。

    草原上有一条牛马走出来的道路,这是牧民和商人们踩出的路。

    苏定方这两个月来带着洮州骑兵们也不知道在这条路上走过了多少次,对于这片草原了如指掌,哪里有河、哪里有山、哪里有山谷、树林,全都绘制成了详细的地图。

    大军一路安静的行军,没有嘈杂之声。

    斥候骑兵不断的回来,又不报的离开。

    洮州骑兵们还都带着狗,狗就是藏獒,这是相当凶悍的一种狗。斥候骑兵们从小开始亲自喂养训练,这些藏獒能成为他们最忠诚的伴侣和助手。

    张超也养了两只,现在就跟在他的马边,虽只有几个月大,可却已经长的十分壮实。洮州府兵大部分都养狗,其中多半是这种凶猛又忠诚的藏獒。出兵打仗,他们骑着马,带着狗。

    有的斥候骑兵甚至还养鹰。

    鹰就是斥候们的眼睛,狗是他们的耳朵和鼻子,而马是他们的脚。

    韦云起也早发现了这支洮州军的奇特,这狗多也是特点之一。

    “都护,回头也替我找两只好狗!”

    张超拿刀把一只野兔子切下两条腿,一条狗扔了一只。相比于家里那三只土狗,这两只獒既大且凶,可对主人又忠心无比。

    獒一般只认一个主人,最为忠心,也只听主人的话。

    养这种獒,得亲自喂养,花时间跟他们培养感情。而且他们吃的也很厉害,经常得吃肉食,还得是新鲜的,要不然就没有了那股凶猛之劲。

    不过这一路上,虽然要喂他们新鲜肉食,可并不会给张超带来什么负担。草原之上,正是秋季,各种动物都多,也正肥的时候。獒犬经常能捕到猎物,张超的这两只獒,他一只取名叫山下,一只取名叫渡边。才半岁的獒,却已经是捕猎能手。

    不过他们捕到的猎物并不会直接自己吃掉,而是要衔回来给张超。

    张超每次都会给他们剥皮,然后再给他们吃。张超不但不需要负担它们的食物,甚至还能经常偿偿鲜,野兔、羚羊经常有。

    “回头我找羌人给你弄两只刚出生的,你自己亲自养。”

    羌、氐、吐谷浑人都有养狗的习惯,而且也多是养獒,狗也是他们的好助手。洮州府兵养狗,也正是学习他们。

    韦云起原本还想直接要两条大狗,可一听这獒犬如此独特,也不由的有了兴趣,“这么说,我还得打小养起啊,不过既然只认一个主人,这倒也不错。只是,你这两条狗,为什么要取名山下和渡边啊?”

    “山下和渡边只是他们的姓,山下全名叫山下十三郎,渡边叫十一郎。”

    韦云骑好奇的问,“难道山下十三的狗娘生了十三个狗崽?”

    “没错。”

    藏獒算是大型犬,通常一年一窝,一窝五六只,到七八只不等,但多的也能下十只甚至十二三只的。

    张超养的这只山下十三,他…娘就一窝下了十三只。山下是第十三只,都说狗一窝七只以上必有一只狗王。而且一般先生出来的狗都较小,反而是后生的狗比较强壮。

    山下十三,就是那窝里的狗王了。

    而渡边十一郎,那窝下了十一只,他也是那窝的狗王。

    至于张超为什么给两只狗取名字,还有姓,而且偏偏姓山下和渡边,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