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92部分

宋仕妖娆-第92部分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况且李凤梧又是建康李家的人,和张家有一点姻亲关系,这使得年轻的张杓更觉得有些心态失衡,不论是李家张家,我张杓才是最杰出的年轻子弟。

    二十岁便入朝为官,如今二十七已是四品上的刑部侍郎,假以时日,不难晋升尚书。

    因此和李凤梧相见,便没有了年轻人之间的随和,也没有亲戚的亲和,只有上位者对下位者的睥睨,当然,官腔也是拿捏够了的。

    看了一眼李凤梧带来的礼物,并不在意。

    我张杓藏品能差过你建康一富贾?

    区区小礼还不放在这位刑部侍郎的心上。

    细读了父亲张浚的信后,张杓放下书信,食指在信纸上轻叩,不动声色的说道:“既然父亲让我为你谋取秋闱名额,你须得好生学习,勿要辜负吾父之厚爱。”

    言下之意,父命不可违,并不是因为你是大宋雏凤才帮你的。

    李凤梧对张杓的态度极其反感,闻言起身拱手,“那就谢过了,天色不早,就不耽误张侍郎的时间了。”

    本应称呼为二叔,李凤梧连这称呼也免了,你爱帮就帮,不帮拉倒,说完看了一眼自己带来的那些礼物,你既看不上我,我还热脸贴冷屁股不成,最好是连这些书画也收回去。

    张杓也是火起,好你个李家竖子,端的是不识趣,本想考究一番他的学问,如真有才华,我便顺应父亲之名,秋闱之中帮你一二,如此看来倒是不必了,秋闱名额我能帮你搞到,但是秋闱么……你自求多福罢!

    挥挥手,假意老城咳嗽道:“去罢,东西带回去,传出去了对你我都不好。”

    我倒要看看,你李家小官人来到临安能折腾出什么浪花来,这里可是天子脚下,不是你建康可比的。

    和张杓不欢而散,李凤梧郁闷回府。

    自己确实没办法像狗一样谄媚张杓,别说区区张杓,就是邓王庆王,自己也没有去讨好,和叔公张浚之间,也没有刻意的谄媚讨好,没来由的为秋闱作践自己。

    李凤梧也明白张杓的心理,其实并不怨他。

    春风得意的青年,看哪一个同龄人不都觉得别人不如自己,这正是天老爷第一我第二的年龄,在过上个四五年,而立之后,对世事人情的看法见解有了质的飞跃,这种心态才会蜕去。

    反正张杓已答应自己,李凤梧也不为秋闱名额担心,接下来自己一边准备秋闱,一边做点准备应付赵昚。

    这货断然不会宣而不见自己。

    退一万步,他真不见自己,秋闱之后自己就回建康,如此倒是甚好。

    可惜这只能想想。

    近日里临安士族中起了一些小风澜,有着大宋雏凤之称的临安士子李凤梧来到了建康,当然,建康人眼睛不是瞎的,大多知晓了这位大宋雏凤已去拜访过大文豪周必大。

    周必大在建康府学担任西厅教授多年,李凤梧又是府学生员,到了临安就去拜访他这是情理之中,不过第二件事就让人玩味了。

    李凤梧去拜访刑部侍郎张杓,差点吃了闭门羹不说,拜访时间还不到一炷香,显然见面极其不愉快,这是否是张浚的意思?

    临安士族和一些关心此事的官员有些想不明白。

    而真正让人好奇的是,官家宣召李凤梧,因为抗旨的事情闹得人尽皆知,如今李凤梧到了临安,官家却迟迟不见李凤梧,这其中又是什么缘故?

    原本按照以往的风气,李凤梧虽然是个白衣士子,但被官家亲自宣召,他到了临安之后,必然有许多官场人物前去拜会结交的。

    不过也因如此,众人便暂时按捺了下来,先看看风声,别到时候官家治李凤梧一个大不敬的罪名,那就没必要去结交这位大宋雏凤了。

    此刻偌大的临安,能猜中赵昚心思的不过区区数人。

    左右相公疑是其中两人。

    但两位相公是何许人也,就算李凤梧这大宋雏凤再有名,也断然不会让他们前来结交,因此李凤梧的院门很是冷清,哪有半点大宋雏凤入临安应有的风光。

    直到第五天,才有第一位正儿八经递了名刺的访客。

    这位访客的身份也是极其特殊。

    瞬间让临安士族和官场有些摸不着头脑,这尼玛神马状况,已辞相归隐的右相史浩之子史弥大竟然登门去拜访李凤梧了!

    李凤梧做梦也没想到,那位在太湖相遇,和魏姓女子极为相见欢的史姓士子,竟然是史浩的长子史弥大!

    猛然想起,在临安城外和自己分别时,他说过回老家是因家中新添一弟。

    这位史浩相公倒是生猛,都五十七八岁了,还能生儿子,关键是这个儿子不寻常啊,历史上奸相之中都排得上号的——史弥远啊!

    话说,史弥远是1164年出生,如此说来今年还只是怀上了而已。

    史弥大虽以读书人自居,却屡次科举不中,当然,以他的关系背景,科举不中不过是春闱,秋闱是毫问题的。

    史弥大是恩荫官,本来是在将作监里担了个闲职,因父亲辞相的缘故,孝宗或处于补偿心理,将他平调到了国子监中任职主簿,也算是个小有权势的京官。

    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仁宗以后,成为掌管全国学校的总机构,因此可说史弥大现在是教育部的一位官员,虽然不如教育部长国子监的祭酒和副部长司业,但好歹也算是有级别的。

    是个正儿八经的八品官员。

    别看官不大,可油水肥着呐。

    李凤梧是真没想到他会来拜访自己,哪敢怠慢,本来是惬意的躺在凉椅上,脱了鞋子双脚放在耶律弥勒大腿上,见到名刺后差点没顾上穿鞋,急忙出门迎客。

    好歹也是教育部的实权人物,不说巴结他,但能与之交好那真是极好的事情了。

    况且其父是史浩啊,辞相了的史浩也不可小觑,毕竟挂着个帝师、太傅头衔,再者其弟史弥远未来也会成为相公……嗯,要是有可能,真要想法把史弥远这货给掰回来。

    我若有能力,可不能再让你这奸相祸国殃民了。

 第一百五十四章 自创流派的书法

    没人知晓史弥大和李凤梧之间谈了什么。

    但就在第二日,礼部关于秋闱外籍士子的名额中,登录了第一个人名:李凤梧。

    而对于这件事,原本对李凤梧深恶痛绝到极点的魏杞魏尚书,罕见的没有声,似乎是默认了这个名额,连礼部的老大都默认了,侍郎郎中什么的一众礼部官员都选择了沉默。

    没人相信,如今权掌礼部的魏杞会看区区一个国子监主簿的脸色行事,这当中要说没有猫腻谁都不信,可一想刑部侍郎张杓似乎也没有这个脸面。

    张杓虽然也能为李凤梧争取到这个名额,但绝不至于让魏杞话都不说一句,因此对于此事,临安士族和官场愈莫名其妙了。

    知晓内情的魏杞有苦说不出,我特么能告诉你们,这是官家亲自吩咐的么,特么的李凤梧的名字还是老子魏杞登录的,想想就觉得憋屈。

    憋屈啊!

    左右相公陈康伯和汤思退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难道官家提拨一个士子,自己作为相公,连这点小事也要和官家唱对台戏么。

    那大宋的相公也太不上道了。

    就在礼部遣人通知李凤梧后,张杓派人来了李凤梧的梧桐公社通知——新买的宅第没有个名字也不是办法,院子极其清幽,又有假山园林,甚是幽美,李家小官人便取了个风骚名字,梧桐公社。

    当然,偌大的门匾还是李家小官人手书。

    这顿时又称为一桩笑谈:李家小官人这等书法造诣,也敢在书法家云集的临安卖弄笔墨?

    梧桐公社四个字简直如顽童乱书,侮人耳目矣。

    看字如看人,诸多临安士族和官场有心人听到人们对李家小官人书法评论后,顿时觉得好生诧异,就这样一手书法造诣,也能成为大宋雏凤?

    这雏凤是否是太不值钱了。

    李凤梧沽名钓誉之嫌很是严重啊……联想到抗旨三次,这货该不是不学术,钻营旁门左道之辈罢?

    一时间李家小官人在临安城的清高风骨之名誉尽失……

    不少士子都等着看李家小官人出洋相。

    唯有对李家小官人知之甚深的周必大苦笑不已,这大宋雏凤也真是任性到没边了,竟然如此风骚,真以为他的字体能开创一个流派啊。

    周必大也清楚,其实书法这玩意儿很难说,乱花入各眼,没准前朝被万众唾弃的书法到了本朝就成了潮流和风尚,说到底还是看名声。

    这是文化的通病。

    对这件事赵昚也是听闻了,这日在垂拱殿很是意外的问周必大:“周卿家,那李凤梧的字真是个如此不堪入目?”

    记得第一次看见李凤梧那篇府学入学的策论,是记得这小子的字很难看,好像还有个鸡飞鸭舞的评语来着。

    周必大苦笑,“回官家,李凤梧的字确实不太好看。”

    赵昚点点头,“也难为他有这个胆气了,写的不好还敢悬挂门匾,朕这雏凤有点狂啊。”又回头看向谢盛堂,“李凤梧到临安几日了?”

    谢盛堂细算了一下,“大官,差不多七日了。”

    赵昚沉思了片刻,使团出使金国还有些时日,这小子着实有些狂躁,还需再磨砺磨砺,待他过了秋闱再宣召觐见罢,不然到了金国那边,怕是要给我大宋丢脸的。

    也让这小子好好见识下什么叫人情冷暖。

    旋即想到李凤梧新宅子的名字,虽然不懂公社什么意思,但梧桐两字可是清晰的很,赵昚微微笑了,这小子啊……还真把自己当凤凰了。

    李凤梧哪里知晓大内赵昚的想法,此时心情正郁闷着呐,好你个张杓,也忒狡猾了吧,真以为这样就能让我李凤梧欠你一个人情?

    下午时分,张杓府中来人,告知自己,说经过咱们刑部侍郎大人的努力,耗尽关系走遍礼部,终于争取到了一个秋闱名额。

    要不是和史弥大见过,自己差点就信了。

    你特么真以为我是傻子好骗啊,史弥大来拜访自己并不是心血来潮好么,这特么是带着使命来告知了自己一声,说国子监那边收到消息,官家御赐了自己一个名额。

    这特么明明就是赵昚补偿自己不能在建康参加秋闱的,怎的转了个圈,却成了你张杓的功劳了?

    李凤梧也不点破,只是让张府来人圆润的滚了回去。

    张杓要是聪明,应该能从自己对待他府中来人的态度中看出来,但愿他今后不要犯傻,否则自己到时候可就为难了。

    毕竟是张浚的亲儿子,自己总得给叔公留几分薄面吧。

    这顶多只能让李家小官人对张杓的行为感到语,虽然此举让自己的尴尬癌差点作,但还不至于郁闷自己,真正郁闷的是,周必大着了个仆人送了个口信过来:“且勉学,龙凤秋闱后。”

    这话说得很隐晦,但李凤梧一听就明白了。

    感情赵昚这货暂时不想见自己了。

    去你妹的赵昚啊!

    你特么早点有这个决定不好么,老子还能在建康参加秋闱,这特么你一个狗屁圣旨老子跑到临安来了,现在好了,你不见我就算了,特么的老子还要在临安参加秋闱……

    这尼玛顺序颠倒的结局完全不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