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75部分

宋仕妖娆-第75部分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凤梧笑了笑,“读得半生书,不就位了货与帝王家么。”

    赵愭点头,“既能夺得苏园学会魁首,想必是有真材实料,本王也不和你打机锋,此次钦差建康,父皇让我照顾你一二,想来你是他心中的状元之选,本王也是如此认为,不过你可知晓,科举之时什么都可能发生,有才之士也不见得能夺得一甲状元,苏仙便是前例。”

    你李凤梧不是想科举么,你若表态中举之后愿意成为我赵愭的助力,我便抱你登上一甲状元,成就金銮殿唱名的上荣耀,你若不识相,苏仙便是你的前例。

    李凤梧心里一沉,妈蛋,这是要我表态?

    这货果然是把咄咄逼人的利剑。

    李凤梧心中略有不喜,沉吟半响,装作不懂的答道:“草民读书不过年余,金榜题名希望不大,且有状元之才慧子木待问珠玉在前,怕是要辜负官家天恩了。”

    妈蛋,不是老子要装逼,而着实是你赵愭锋芒太露,事到临头,我李凤梧反而有些担心了。

    枪打出头鸟啊。

    赵愭闻言,眯缝着眼阴冷的盯视着李凤梧,房间里顿时凝重起来,仿佛结了一层寒冰,朱唤儿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噤若寒蝉。

    李凤梧坦然面对,毫心虚神色。

    良久,赵愭才轻叩桌面,问道:“庆王?”

    李凤梧摇头,“非也,庆王殿下与草民夜谈,只涉及学问,不涉及其他。”

    庆王那么大阵仗,赵愭和赵惇不可能不知,自己没必要否认。

    况且赵恺昨夜和自己,真的只谈了学问方面。

    赵愭见李凤梧神色不似撒谎,又想起自己那位皇弟素日行径,极少拉拢士子儒才,想来他昨夜夜访李凤梧,只是仰慕父亲口中的雏凤之才,心中便安心了许多。

    “知晓你与恭王有罅隙,也不用担心,本王在朝一日,必保你安然虞,倒是那耶律弥勒,本王也知晓你和她的事情,倒是要叫你失望了,耶律弥勒身份特殊,论辛弃疾怎么样,她都要离开建康。”

    赵愭不经意的撇了一眼朱唤儿,嘴角扯起一抹诡异的笑意,“有此等佳人在枕,你也不要太贪心,若是明事理一些,本王自会给你荣华富贵。”

    李凤梧心中不喜反惊。

    妈蛋,扶龙扶龙,谁不知伴君如伴虎,别龙没扶成,折了个耶律弥勒还要陪一个朱唤儿进去,那可得不偿失了。

    看赵愭这眼神,感情和他爷爷赵构一个德行,也是个好色之人。

    只怕是平时掩饰得好,没有被赵昚发现罢了。

    否则以赵昚的性情,断然不会如此青睐于他,赵昚要的是一位和他一般意图恢复的明君,而不是找一个和父亲赵构一般的沉溺声色的败家皇帝。

    别到时候这货登上太子宝座,想个计谋就把朱唤儿夺了去,若是他见到浅墨,估计也不会有好下场,历史上这种腌臜事情还少了么。

    金国那边,海陵王这货可没少抢大臣的妻女。

    这龙还能扶么?

    李凤梧开始犹豫了,不过转念一想,似乎由不得自己了,和赵惇交恶,一旦赵惇登上太子宝座,恐怕就不耶律弥勒和朱唤儿了,李府全家老小的性命都难保。

    世间哪得万般如意,这龙不扶也得扶啊。

    只是自己又要辛苦了,还得和这位未来的庄文太子斗智斗勇。

    成为你的势力可以,抢我的老婆那是绝对不可以的,别说朱唤儿,耶律弥勒自己也不会放手的。

    这里是建康,不是临安。

    李凤梧只能在心里叹息一声,说道:“殿下厚爱,草民感通肺腑,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殿下知遇之恩。”

    赵愭闻言心中一松,哈哈大笑,“你有心就好。”

    宾主尽欢而散。

    貌似而已。

    ps:本周有个推荐,请大家支持下推荐收藏。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昭明宫审案

    夜色深沉,张浚书房里依然烛火通明。

    李凤梧看着这位叔公,省去了家长里短的问候,开门见山说道:“叔公大概是知晓了庆王、邓王殿下到访李府的消息了吧。”

    张浚点头,脸色有些严峻,“你欲如何?”

    李凤梧沉默了许久,才道:“侄孙路可走。”

    张浚也沉默许久,叹了口气,“是你将自己逼到了这条路上。”

    李凤梧苦笑,谁说不是呢。

    不过这不是自己今夜拜访张浚的主旨,轻声道:“听邓王意思,弥勒是一定要离开建康了。”

    张浚抚须笑了笑,“这是明显的事情。”

    自己再差劲,再远离临安,根据得到的情报,再经过这几天琢磨,也大概猜出了官家的意思,三王钦差建康,其实并没有让他们分出优劣的意思。

    纯粹是为了锻炼三位皇子。

    庆王查证符离之败的真相,不外乎是让他在将门世家里树立威望。

    邓王主查辛青兕通敌案,恭王协查,就是让这俩好好合作,把这件事办漂亮了,不要留下什么后患,毕竟在这件事上,两位皇子你掺不了我沙子,我也动不了你毫毛,还不如愉快合作。

    至于两位皇子先后拜访李府,这也是官家意思。

    这可是赵昚眼中的大宋雏凤,你俩自己看着办,否则也不会在小朝会散朝之后专程将两人召回,当着他们的面说那些话了。

    这对李凤梧是个好消息。

    多少士子梦寐以求的简在帝心,就让这小子云淡风轻的达成了。

    只要他不成为另外一个方仲永,哪怕科举落榜,也有可能捞一个恩科进士,进而入仕为官。

    李凤梧郁闷了一下,“难道没有办法么?”

    张浚笑了,就知道你小子舍不得,说来也是,耶律弥勒之美,绝对当得起倾国倾城,换做任何一个热血青年都割舍不下。

    “也不是没办法。”好歹是自己最看重的晚辈,该出手还是得出手。

    李凤梧大喜,“请叔公指点。”

    张浚奈的吹胡子,“这么明显的事情,还有什么好指点的!”

    李凤梧愕然不知所以,哪里明显了?

    “你在文宣王庙都是吃干饭的,六艺中的‘礼’学白学了么?这还要某给你说明白,咱大宋可是礼仪之邦啊……礼仪之邦!”张浚甚是奈,这孩子怎么也有糊涂时候。

    李凤梧愣了下,“叔公的意思是……”

    张浚摇头,“我什么都没说。”看了一眼外面天色,“也不知道这时候陆放翁歇了没有,初任知府,怕是公务繁忙啊。”

    李凤梧恍然大悟,翻身便拜倒:“谢谢叔公指点,今日先告辞,他日再来看望您老人家。”

    说完一溜烟跑了。

    张浚看得忍俊不禁,这孩子啊……终究还是个舞象少年。

    也有轻浮的一面。

    ……

    ……

    邓王赵愭到了建康,万众瞩目的辛青兕细作案便缓缓启幕。

    以邓王赵愭的身份,自然是要在昭明宫办案的。

    昭明宫外,从邓王赵愭、庆王赵恺来到之后,防卫便升级了,之前的建康府兵依然还在,不过是在最外层巡逻戒备。

    真正负责昭明宫安全的,是张浚从江淮南营调来的郑直部。

    郑直是江淮南营的一位统领,正八品修武郎,辖五千人,隆兴北伐中本是有功的,却因符离大败功过相抵,官、职都没挪动。

    此次接到宣抚使张浚的调令,不敢怠慢,立即带了所部仅剩的两千人前来建康,负责昭明宫安全。

    开玩笑呢,大宋的三位皇子都在,要是出个什么大问题,被金人的细作连锅端了,别说自己这个修武郎,就是宣抚使张浚也是要掉脑袋的。

    刑不及士大夫,可死了三位皇子的话,别说士大夫了,相公也别想活命。

    官家可就只有这么三个儿子。

    郑直率领所部,本有五千人,不过有一千多空饷,北伐期间他直接参加,因符离大败死伤惨重,除去伤病,健康的也就这么两千人了。

    不过毕竟是在陪都建康,两千人足以将昭明宫护卫得水泄不通。

    不说那脸色冷峻巡逻在昭明宫外层的建康府兵,仅是里三层外三层的江淮南营士兵,按刀执剑寒光耀眼,虽是吃饱拿足的骄兵悍将,但毕竟经过北伐洗礼,都是从尸山血海里爬过来的人,身上自有一股让人遍体生寒的杀伐之气。

    寻常人早就吓得退避三舍。

    这一日昭明宫内气氛凝重,囚车押解着辛弃疾和耶律弥勒途经乌衣巷,来到昭明宫外,穿过重重宫门,将辛弃疾和耶律弥勒押解到紫极殿。

    殿前是仪兵,两旁一水的王爷亲兵,衣甲鲜明声势赫赫。

    南宋并没有罪犯需要下跪的硬规定。

    且辛弃疾是归正英雄,又没确凿通敌,而耶律弥勒则是海陵王的柔妃,身份特殊,是以都站在殿内听候审问。

    只是预防万一,为两位……三位皇子的安全,辛弃疾手脚上的铁镣都没有打开。

    开玩笑呢,这可是万军阵中擒拿叛将张安国的辛青兕。

    解开手脚铁镣,他要真的图谋不轨,惊了三位皇子的驾那可如何是好。

    本来是赵愭和赵惇审理,但因赵恺今日并公事,也便过来看热闹,至于是否与其他小心思,就不得而知了。

    除去三位皇子,今日紫极殿中还有江淮宣抚使张浚,建康知府陆游,建康通判杨世杰,以及统率江淮南营的薛岭将军。

    事已至此,所有人都清楚,辛弃疾判不得,更杀不得。

    倒是那耶律弥勒着实养眼,虽然被囚禁多日,可难掩其国色天香的本质,那慵懒气质简直让人法移目,好似她随时都是春日里刚才床上起来一般。

    这可是让海陵王一怒杀了礼部侍郎萧拱的女子啊!

    陆游和张浚倒是目不斜视,他俩知晓这是自己那后辈晚生的女人,两人都是正人君子,自然不会有非分之想,还有一位也是,庆王赵恺只看了一眼,便仔细打量辛弃疾去了。

    赵愭坐在殿上大椅,赵惇在一旁。

    此时赵愭便喝问道:“辛弃疾,为何海陵王的柔妃会和你在一起,且老实招来,免受那皮肉之苦。”

    今日大材小用负责记录案情的杨世杰便挥毫记录。

 第一百二十五章 吾有辛青兕,堪比岳鹏举

    在邓王赵愭、庆王赵恺刚抵达建康,大宋境内,便有十数封奏折经由驿站送往临安。

    在辛弃疾、耶律弥勒押解回建康后的几天内,江南东路、两浙东路、淮南西路、江南西路陆续有士族儒才举办学会,其后在昭明宫开审后,广南东路、福建路也有学会。

    几乎在开审的那天,临安大内垂拱殿小朝会后,赵昚把左相陈康伯、即将任右相汤思退和参知政事洪适留了下来。

    还有一位老熟人周必大。

    如今周必大参加了馆试,已从秘书省正字迁为起居郎。

    起居郎这个官很有些嚼头,说它不大吧,天天在皇帝跟前,可以说皇帝见皇后的时间都没见他的时间多,说它大吧,又只是负责记录皇帝言行和国家大事的从六品官。

    但这个官位上却走出了诸多国之重臣,和中书舍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赵昚看着两位相公笑道:“邓王和庆王已达到建康多日,想必开始在审理了,两位卿家倒是会偷懒的很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