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69部分

宋仕妖娆-第69部分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默了片刻,赵昚忽然抬头道:“两位皇子出宫了没?速去召回他们二人。”

    谢盛堂立即挥手,一位内侍省的小太监慌不迭一溜烟跑去追邓王赵愭和庆王赵恺了。

    赵昚自嘲的笑笑,“陆放翁陈情说那李显忠自大,邵宏渊狭隘,起兵灵璧虹县倒是容易功成,但其后两人必因军功而生罅隙,李显忠难抵金军反扑,邵宏渊必然见死不救,我当时还道他危言耸听,现在看来,似乎并不是没有可能,此事应让恺儿去查证清楚。”

    谢盛堂点头应道:“大官,那李显忠已被贬为果州团练副使。”

    赵昚点头,“我知晓的,若真是如陆放翁所言,到时候还他个清白便是。”赵昚没说的是,其实李显忠也算是一个归正人,还是要优待于他,恰逢符离大败,不能寒了天下归正人心。

    赵昚不是宋仁宗赵祯,但却赏罚分明,否则也治理不出乾淳之治的盛世来。

    谢盛堂有些不明白了,“那大官请邓王殿下回来是为何?”

    赵昚哈哈一笑,“你个老糊涂,不记得镇江小米的书信了么,耶律弥勒本在那建康士子李凤梧身旁,怎的跑到辛青兕身旁去了,这事查下去的话,我看这个白衣士子也难逃干系,我还期待着他凤鸣九天呐,得让愭儿顾着他些,别毁了我大宋的雏凤。”

    这便是简在帝心的好处。

    谢盛堂恍然大悟,“大官仁慈。”

    第二日大朝会上,赵昚当堂宣旨,着邓王赵愭钦差建康,主查辛弃疾里通金国一案,着庆王赵恺钦差建康,查证符离之战的细节,同时有圣旨送往镇江和建康,赐镇江通判陆游为朝奉郎,知建康府事,原建康知府朱文修入京另授他职。

    邸报随即送往全国。

    这下整个朝堂都沸腾了,三位皇子同时钦差建康,这是要闹哪样?

    旋即一想,三位皇子都还年轻,确实需要磨练,这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太子人选就这三位,总不能一直呵护着,也需要锻炼的吧。

    不过这样可就热闹了。

    三位皇子同时钦差建康,鬼知道会不会打起来。

    李凤梧从叔公张浚那得知邓王赵愭、庆王赵惇同时钦差建康,立即敏锐的从这其中感觉到了一些东西,这尼玛机会来了。

    有叔公这个江淮宣抚使在,自己便有机会认识赵愭。

    扶龙,也得先和龙认识不是?

    得知大哥二哥都要钦差建康,尤其是大哥赵愭竟然还是主审辛弃疾一案,昭明宫里的赵惇暴跳如雷,几个丫鬟辜遭了殃,其中一个姿色甚好的甚至被赵惇拖进房里蹂躏了一番。

    本该是我赵惇的功劳,父皇让赵愭那个蠢货来作甚!

    你既然那么喜欢看我和赵愭赵恺斗,那我便如你心愿,我要让你后悔!

    赵惇心中对赵昚的怨恨又深了一层。

    建康知府朱文修带着妻妾儿女离开建康,前往临安,喜忧参半,喜的是没有被贬他地任职回到了临安,忧的是官家并没有明确说明自己回临安后的任职,恐怕会给个学士散官让自己待制。

    从一位实权知府到待制学士,这其中的落差之大,朱文修几乎被打击得一病不起。

    虽然权知建康府事期间,因有张浚坐镇,导致自己施展不开,权利也被架空了许多,但终究是有实权的知府,岂是待制学士可比拟的。

    这边朱文修黯然回京,那边陆游意气风华粉墨登场。

    符离大败之后,陆游和陈俊之真是个被惊呆了,他俩怎么也没想到,北伐所有动向竟然全部在李凤梧意料之内。

    且北伐失败不久,自己就被官家看重,从镇江通判升任建康知府,只要政绩出色,没准下一步就是入临安参加馆试,自己这个恩科进士的仕途瞬间变得一片光明起来。

    如陈俊之说的一般,我陆游啊……收了个好学生。

    陆游走马上任建康,李凤梧自然要大张旗鼓的表示欢迎,这一日在城外十里处的留心亭内,李凤梧带着李巨鹿、朱唤儿和好几个李府奴仆等待着陆游。

    老师来了,自己自然要好生接待,今年的秋闱可就靠他了。

    建康作为陪都,府学文宣王庙的解试仅次于临安,参考人数之多,竞争之激烈让人望而生畏,陆游知建康府事,今年的秋闱至少没人能暗中捣鼓自己。

    当然,作弊什么的不想,但如果有人想坑自己,老师却能保护自己不是。

    就算有张浚这个宣抚使坐镇建康,但你不能把建康知府不当个官啊,建康又不隶属江南和两淮三路,除了张浚,陆游这个建康知府便是最大的官了。

    留心亭里,盛夏炽热中,朱唤儿给纨绔扇着扇,自己却大汗淋漓,体香味便越发浓郁,偶有微风吹来,便钻进李凤梧鼻子里,顿时让焦躁等待的心情舒爽了不少。

    ps:本周有个推荐,请大家支持下推荐收藏。

    )

 第一百一十四章 放翁至,坐而听道。

    “来了来了!”

    毕竟是练家子,李巨鹿的视力远好于李家小官人,老远便看见一骑绝尘而来……说绝尘真是太夸张了,李巨鹿喊完之后自己都觉得怀疑,“应该不是,陆先生怎么可能会只有一个人。”

    听小官人说过呢,山阴陆氏可是这江南大士族呐。

    过了片刻,待看得清楚,李凤梧便起身出亭,“是放翁到了。”

    李巨鹿没有看,一人一骑的还真是陆游,这货好歹也是建康知府了,竟然一个人骑着一头毛驴就这么赴任了……

    行礼见过陆游,便见风尘仆仆的老师托起自己,“你就别和我见外了。”

    李凤梧笑笑,“老师此番高升,可喜可贺,知道老师喜欢清静,我便在琼绾道场准备了一桌上等素席,待老师忙完诸事,晚上还请赏脸,老师请上车!”

    自从李府杀仆案后,因牵涉到吴家儿媳,又被李凤梧和文启来敲诈了一番,吴老二现在看见李凤梧父子就来气,青祥楼早就不做李府生意了。

    李凤梧有肩伤,也不敢大肆酒肉,干脆就在天一素斋坊宴请老师陆游。

    有白玉蟾坐镇琼绾道场,前来求教神宵丹道的有钱人真是络绎不绝,甭说建康富贾了,就是江阴、镇江以及周边诸府州都有人远道而来,甚至还有位临安的大土豪闻讯后也赶了来。

    李凤梧敏锐的发现了这个商机,立即在琼绾道场后面买了个大宅子,装成一家天一素斋坊,又让人去请了名厨,不做什么酒肉大宴,只做清淡素雅的素席,当然,面对的消费者不同,这素宴的价格可昂贵的有点离谱。

    两桌青祥楼最好的酒席换不来天一素斋坊一桌素菜。

    有人间活神仙白玉蟾宣传,琼绾道场里又信仰养道长生,是以这琼绾的素席很快扬名建康,大有一桌难求之势。

    当然,这其中的盈利大部分进了李凤梧腰包,还有一部分则是分给了白玉蟾。

    人间活神仙也是要赚钱的,求道还真能长生不成。

    留心亭距离建康城尚有十里地,李凤梧因有肩伤,便让李府准备的马车,两师生便相对跪坐,朱唤儿在一旁沏茶扇扇。

    陆游到任建康,按理说建康府治大小官员应该前来迎接,可因如今的建康有江淮宣抚使张浚坐镇,昭明宫里还有一位开府仪同三司、镇洮军节度使、恭王赵惇,加上众人知晓山阴陆氏的清明,也就没人来热脸贴冷屁股了。

    当初陆游赴任镇江任通判,只身一人一骑小毛驴,镇江知府以下诸多官员前往迎接,可讨了个没趣。

    送陆游到建康府治后,李凤梧让众奴仆回府,他则带着李巨鹿和朱唤儿前往琼绾道场,虽然有白玉蟾坐镇出不了什么篓子,但好歹也是个自己第一个日进斗金的聚宝盆,还是得看着些。

    琼绾道场外三层里三层,装修古朴典雅,进门便是三清塑像,宛然一座道观。

    此时正是讲道时间,诸多求道之人皆在大殿之中听闻琼绾紫清真人讲道,其余地方只有一些小厮在打扫,见得李凤梧到了,慌不迭见礼。

    挥手让那些小厮自忙去,李凤梧先去过天一素斋坊,半个时辰后才悄然来到大殿,略略打量了一下,暗自欣喜。

    大殿之中人并不多。

    白玉蟾羽衣道冠,打坐在真武像下,香烟缭缭,又有清雅琴声淡然,很有些出尘仙人的味道,虽是白天,周围却燃上了烛火,这便显得大殿之中越发神圣。

    十余个衣着朴素的男女恭谨而安静的打坐在大殿里,大多作如痴如狂状,听得真是个飘飘若仙,也有那么一两个本着凑热闹的富贾,便听得不是那么认真了,也不管是否会玷污了圣洁之地,倒是一直怀着龌蹉心理期待着侧房里弹琴的人儿……

    弹得如此好琴,若是女子,当是美女疑。

    别看只有十几个人,琼绾道场的收益可是大得惊人,寻常富贾若要进来听道,一百贯的香油钱只是门槛,若想和白玉蟾面对面求教神宵丹道,少了五十贯就别想了。

    更进一步,若想让白玉蟾指点修行,那就又另说了。

    且在琼绾道场听道,不吃一下那新近扬名建康的天一素斋坊,岂不遗憾,一桌素菜,又是二三十贯没了。

    这些富贾也不是傻子,当然知晓被人宰了,但都是有钱人,能有机会接近活神仙琼绾紫清真人,沾点人间仙气,区区百贯算什么。

    是以琼绾道场虽然人少,却真是个招财貔貅。

    琼绾紫清,终究是南五祖之一,有道宗仙诗的美誉,李凤梧虽然不信道,但还是悄然进去,在最末尾打坐,凝听白玉蟾讲道。

    白玉蟾手捏着道诀,眉宇间云淡风轻,那双有些桃花的眼眸里透出一股看透世俗的清冷,妙若莲花的道家真意从他嘴里飘渺而来,合着淡淡琴韵,很容易让人沉醉其中。

    看见李家小官人第一次听自己讲道,白玉蟾微微对他颔首。

    妙音谛听,时间转瞬即逝。

    李凤梧虽然不信道,可也能从其中悟出诸多大道理,很快沉浸其中,就连那些个不是真心问道的人,也没多久就被白玉蟾的道义吸引。

    闷热的下午就这么过去,很快到了饭点时间。

    讲道结束,李凤梧率先起身离开大殿,来到偏殿一处静室里休息。

    许久之后,白玉蟾才打发了诸多求道富贾和士族儒士,来到静室里,“小官人今日怎的有空来道场。”

    李凤梧笑笑,“真人之道博大精深,我虽修儒家,却也要博纳众家之长,今后若有疑惑之处,还请真人指教。”

    白玉蟾可不仅是南五祖,还是位诗人,肚子里焉能没有点墨水,让他指教自己,真不是李凤梧谦虚。

    白玉蟾笑笑,“小官人才华冠建康,又夺得苏园学会魁首,贫道这点水平就不敢妄自称师了,今日到琼绾道场,是还有事吧?”

    李凤梧嗯了一声,“确实有事,要在天一素斋坊宴请老师陆游,真人若不介意,一起可好?”

    白玉蟾精神一震,“是山阴陆放翁?”

    李家小官人拜师山阴陆氏陆务观的事情,这建康城中大概没几个人不知晓了。

    李凤梧点头,起身看了看窗外天光,估摸着时间快到了,“我已吩咐在莲花静室里准备了素斋,真人且先行过去,放翁应该要到了。”

    适才进去听道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