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482部分

宋仕妖娆-第482部分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抑制内心的愤怒,问道:“哪些人造反了,有多少兵力?”

    都怪自己。

    当初赵惇被贬,恺儿即将入主东宫,自己还为了他的安生着想,故意将他放到李道的地盘上,以确保他不会被赵恺谋害。

    没曾想到,他竟然和李道勾结到了一起。

    赵昚几乎不用想,赵惇在荆湖南路造反,必然得到了李道的支持。

    赵珲有些没底气,“目前得到的消息,仅荆湖南路宣抚使李道,光化军节度使林宗棠,至于有多少兵力,还不清楚。”

    赵昚点点头,“叛军如今动向如何?”

    赵珲不担心,“势如破竹,已全力出击,江南西路微薄的兵力阻止不了叛军东进,即将进入江南东路境内,官家,如何应付?”

    赵昚冷哼了一声,“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何惧之有。”

    回首对谢盛堂道:“着朕旨意,宣相公汤思退、周必大,参知政事虞允文,枢相公蒋芾,同知枢密院事魏杞,六部尚书全数来垂拱殿见驾。”

    谢盛堂脸色凝重的应喏,就要下去安排。

    却有听得大官说道:“着人去东宫,将太子赵恺,太中大夫李凤梧宣来。”

    谢盛堂应喏。

    人还没到,赵昚先沉思起来。

    这逆子被自己贬到常德府,按说也是个郡王,等将来太子登基,为准还能给他个封王,放着好好是盛世王爷不做,却要造反。

    显然是有把握的事情。

    赵珲说的没,江南西路确实没多少兵力。

    但他仅靠一个李道,加上一个林宗棠,还不足以和大宋雄师一争雌雄罢,如此说来他只有一种途径——迅速出兵,闪电一般度过江南西路进入江南东路,然后围困临安。

    李道手中的兵力,加上林宗棠手中的兵力,确实能和禁军一战。

    这样的话,这个逆子确实有机会成功。

    但是成功之后,他如何名正言顺的登上帝位?

    赵昚不知道。

    此刻也不想知道,别看他此刻镇定,其实内心已乱成了一团麻,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造反啊,一旦他成事,自己很可能被迫禅位。

    而他的兄长赵恺,极有可能被幽禁甚至被杀。

    父子反目,骨肉相残。

    这是至孝重情的赵昚法接受的局面。

    却不得不接受。

    适时,枢密使蒋芾和魏杞一同急乱的来到垂拱殿,显然不是听到宣召才来,事实上也是如此,蒋芾走进垂拱殿,来不及行礼,急声道:“官家,不好了,恭安郡王殿下造反了。”

    ps:按说大宋的局势,中央集权制前所未有的强大,基本上不可能出现地方藩王造反的状况,本书本是扑街书,现在进入收官阶段,所以忽略了诸多细节,为了剧情发展,希望大家谅解这个不严谨的地方。

 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子亲征

    p:新已存稿十万字,三月一号发参加历史征文,到时候还请大家多多支持一下。Ωヤノ仯讥帷。!!#

    ……

    ……

    赵昚点点头,了赵珲,“朕知晓。”

    枢密院的反应虽然不慢,但竟然不如禁军,着实让人有些语。

    赵昚却哪里知晓,枢密院得到消息更在赵珲之前,只不过蒋芾已经安排了一些事务,才找着魏杞一同来到垂拱殿。

    东宫之中,李凤梧和赵恺都有些微醺,渐入佳境。

    盛世之下,喝点酒,确实是人生享受。

    只不过恰好此时,有太监匆忙跑进来,一路跑一路大喊,“官家有旨,宣召太子,太中大夫、兵部主事李凤梧垂拱殿觐见!”

    赵恺愣了下,父皇这个时候宣召自己干什么?

    起身对那太监说道:“知悉了,这就去。”

    那太监满身大汗,“殿下,请快一点,出大事了!”

    赵恺向李凤梧,“快一点罢,怕是出什么事了。”

    宣召自己还可以理解,但这个时候宣召李凤梧,显然是朝事……

    李凤梧向那太监,“可知晓是什么事?”

    那太监欲言又止。

    赵恺喝道:“说!”

    太子之威彰显遗,李凤梧暗暗点头,赵恺的成长自己在眼里,确实让人欣慰……

    那太监吓了一跳,哆哆嗦嗦的道:“好像是有人造反了。”

    造反?

    造反!

    赵恺吓了一大跳,“造反?!”

    李凤梧心中也震惊的以复加,心中却如闪电一般掠过数念头,盛世之下,百姓安康,中兴之主赵昚借助青云刊的塑造了盛世名君的形象,如今在大宋天下,就如尧舜再世。

    百姓断然不可能造反。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赵惇反了!

    或者说,李凤娘反了!

    果然,该来的还是来了,自己当初的担心并非全道理。

    如果猜的没,赵惇造反的理由只有一个:清君侧。

    而且这个君侧的奸臣,很可能有自己,当然,如果赵惇和李道等人够聪明,大概还的加上汤思退来助势——毕竟将自己这个大宋雏凤强行说成奸臣还缺少点说服力。

    但有汤思退这个秦桧旧人那就不一样了。

    如今的大宋虽然是盛世,但万千百姓却对秦桧专权的事情记忆犹新。

    有了汤思退这个奸臣,赵惇造反的清君侧理由,便强大了数倍不止,对于赵惇而言,——真是败也汤思退,成也汤思退啊。

    起身,对赵恺说道:“来你这个刚入主东宫的太子,得披甲挂帅亲征叛军了。”

    赵恺苦笑。

    心情和赵昚一般,如坠深渊。

    这个时节,盛世之下谁能造反?

    只有一人。

    自己那个亲生弟弟,恭安郡王赵惇啊!

    来到垂拱殿,已是宠臣齐聚。

    大宋左相,同中门下平章事、尚左仆射汤思退站在众臣之首,其后是同中门下平章事、尚右仆射周必大,再其后则是因张杓罢相,周必大补缺,之后补了周必大缺的参知政事虞允文。

    这是东府三位中流砥柱人物。

    右边,则是枢密使蒋芾,同知枢密院事、太尉、特进魏杞。

    再后面一点,则是六部尚,兵部尚汤硕、刑部尚江君烈,户部尚王佐,工部尚王望北,礼部尚洪遵,吏部尚史浩。

    殿前都指挥使赵珲还在。

    赵珲的殿前司,这是负责皇城安全的,不可和西府的三衙相提并论。

    今日所谈的事情,是指定大的方针策略,细化行动时候,才会将西府三衙的都指挥使宣召过来……不过以自己之前的分析,恐怕此次平定叛乱,禁军才是主力。

    可以说,大宋朝堂说得上话的最重量级的人物,皆已到齐。

    当然,同样是从二品的御史大夫赵作仁没有在场。

    这种时候,御史台几乎派不上任何用场。

    赵昚沉着脸没有说话。

    等太子赵恺到后,赵昚才点点头,“蒋枢相,太子来了,你给太子说明下情况。”

    却着李凤梧。

    显然是让蒋芾将情况告诉李凤梧。

    蒋芾领命上前,压低声音,给赵恺和李凤梧说明了当前情况,其余重臣继续讨论……

    李凤梧听完,顿时一身冷汗。

    赵恺也差不到哪里去,满脸都是细的汗珠子。

    情况竟然严重若斯。

    李凤梧是真没想到,赵惇这货——哦不对,应该是李道这厮,竟然有如此卓越的军事才能,这完全是要吊打当今大宋名将的节奏啊。

    想到这了一眼虞允文,这位老将军如今成了参知政事,还有多少年轻时候的勇猛?

    又了一眼身旁的赵恺。

    来这一次必须得赵恺亲征了。

    情况确实很严重了。

    严重得就是赵昚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严重到就是李凤梧,都开始在思忖,甚至有点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提醒官家。

    起兵造反的人,不止赵惇。

    当然,严格来说,是不止李道。

    赵惇和李道属于一路。

    还有光化军节度使林宗棠——林宗棠起兵之后,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南下兵不刃血的占据了襄阳府,扼守住了东西要害的咽喉之处。

    如此,便守住了四川那边兵马回援进攻李道后背的路线。

    如果只有一个林宗棠,当然不足为惧。

    但是麻烦的是,光化军还有个都统制李睿。

    这货又恰好掌管骑军。

    不仅有光化军、京西南路的骑军,还有动倾力打造的重骑军。

    天逐军!

    天逐重骑,当诛铁浮屠。

    被大宋君臣寄以厚望,认为可以和铁浮屠一较高下的重骑军,在中原平阔的战场上,配合轻骑军,将如一剑势不可挡的长戟,狠狠的捅在大宋的心脏处——

    因为这只重骑军,以及光化军、京西南路的轻骑军,早就到了荆湖南路,如今更是一马当先,作为先锋军,进入了江南东路境内!

    速度之快,如闪电耳!

    一路之上,更是摧枯拉朽。

    当然,没有攻城——事实上也不需要攻城。

    骑军不适合攻城,李睿亲自率领骑军,快如闪电,配合着步军很快肆虐了江南西路,然后骑军如匕首,迅速进入江南东路,要插进临安和建康江南大营、安丰军之间。

    一如隆兴年间宋金二次大战的铁浮屠一般,如钉子一般钉在哪里,阻挡淮南东路、安丰军等地兵马的勤王路线!

    这一手着实狠厉。

    五千成了气候的铁浮屠,加上三万轻骑,是股让人背生寒气的兵力。

    尤以两千天逐军为甚。

    这可是大宋倾尽心血打造出来的重骑军啊!

    当然,对外宣称的五千和三万的数目,肯定有故意夸大了的。

 第四百八十四章 你想死?我不想死!

    李睿铁骑,横亘在临安、建康和安丰军之间。

    这一边,李道亲率十二万步军,强势碾压过江南西路,进入了江南东路的境内,速度之快,也是令人咋舌。

    让人想不通的是,叛军都已经碾压过江南西路了,临安这边才得到消息。

    有点匪夷所思了。

    不过考虑到李睿的轻骑军在前方开路,阻断了斥候,且江南西路本来就没什么兵力,这也就能理解了,不见李睿单独出击,横亘在临安、建康和安丰军之间后,临安这边立即就得到了消息。

    李道的兵力分上中下三路。

    上路自漳州出发,绕过洞庭湖,攻下江州后进入江南东路,剑指临安。

    中路从隆兴府出发,度过鄱阳湖,直指临安。

    下路从江南西路以南,挨着福建路和两浙东路的地境,攻取信州后,如一条毒蛇一般扑向临安。

    三路兵马,皆快如闪电。

    上路,是武冈军制置使王俊统率,兵力约在六左右。

    下路,是广南东路承宣使朱照,兵力约三万数千人。

    中路,由李道亲率,兵力约在三万六千人。

    当然,大家心知肚明,这都是吹的,加上临时征的兵马,最多不过六万左右的样子,哪可能有十二万大军——真有十二万大军,大宋的中央集权制就可以去死了。

    至于广南东路、荆湖南路、京西南路那些没有反叛的官员如今境况如何,大家都不敢去想,估计要么被关押,要么就是被乱兵杀了。

    荆湖南路、光化军、襄阳、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