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447部分

宋仕妖娆-第447部分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王佐弹劾自己。

    表面上似乎是兵部尚汤硕的意思——就算不是他的意思,但王佐表现出来的意思却就是汤硕的意思的意思——这话有点拗口。

    简单点说,就是王佐要让自己以为,是汤硕指使他和自己争斗。

    若是一般臣子,大概会以为这是左相汤思退排斥自己这个右相。

    但张杓知道这不是。

    汤思退执掌中枢三省多年,势力根深蒂固,别说自己初任右相不到一年,就是加上新任的参知政事周必大,自己两人都法左右到汤思退的能量。

    东府俨然已是汤思退的东府。

    所以汤思退不可能出这种馊点子,因为他根本没必要通过这种手段来排斥自己——弹劾自己,不过是最低等拙劣的手法。

    汤思退有一百种方法让自己在公事上做不出任何政绩来。

    毕竟东府他一手独大。

    那么今日王佐弹劾自己,是谁指使便明确的很了。

    只有两个可能:恭王赵惇,庆王赵恺。

    两者都是挑拨离间,让自己和汤思退失和,从而他们就能得到汤思退或者自己两方中的任何一方的支持。

    有了一位相公支持,这两位王爷争储的机会便会大增。

    所以王佐背后的人,庆王赵恺有可能,恭王赵惇也有可能。

    但张杓明白,王佐背后的人,只能是恭王赵惇。

    只是现在来,恭王赵惇成功了。

    汤思退意气风华的离开,显然就在方才有了决断,想到这张杓苦笑了一声,低头沉吟,“局势到了这个地步,连大宋左相都参与了,你还能做到当年说的?”

    你挥袖青云江山,我拢袖乾坤定安?

    难……

    难于上青天。

    不过……

    张杓却倏然笑了笑,且坐你涛生云灭。

    我自逍遥。

    反正赵愭已死,自己扶龙也望,就安静的做一个客,笑临安风云,管他风生又水起,管他朝云起又落……

    且不负人生风流便是。

    ……

    ……

    清静下来的垂拱殿里。

    赵昚罕见的没有继续批阅折子,而是陷入了沉思。

    今日的事情怎么都有些过于奇怪了。

    王佐明明知道,要不了多久,自己大概就会将曾怀放到地方上去,他这个兵部侍郎就要补缺户部尚,按说近期应该低调才是。

    为何反常的弹劾张杓?

    还是这么个蹩脚理由。

    王佐真的是汤思退父子的人?

    这确实有可能。

    赵昚记得很清楚,隆兴北伐时,帝师史浩辞相,汤思退那时候还不是相公,适时的相公还是陈康伯,汤思退便上自己推荐了王佐。

    而自己也确实重用了王佐。

    王佐的表现也确定卓越。

    所以说如果王佐听命于汤思退,赵昚一点也不奇怪。

    毕竟自己需要汤思退来制衡主战派,所以这位左相有他自己的势力,是在赵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但今日张杓竟然逼得汤思退提出辞相。

    这显然和汤思退的初衷不符。

    他就不怕自己万一趁机让他辞相罢官么……汤思退绝对不会做出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情来。

    所以王佐的背后,恐怕另有其人。

    赵昚并不想去探究,王佐的背后究竟是谁。

    反正肯定是那两个兔崽子没跑。

    当然,也少不了阴才柳子承和大宋雏凤李凤梧的影子,这两人现在应该要进行最后的角逐了,谁胜出,都能成为大宋未来数十年的风流人物。

    虽然自己更好李凤梧。

    但柳子承却选对了人——毕竟就是自己,现在也更欣赏惇儿一些。

    赵昚忧心的是另外的事情。

    连兵部侍郎都不能幸,朝堂重臣之中,又有几个能独善其身?

    叹了口气。

    如此一,似乎晚立储只会让朝野臣子变得离心离德,为了扶龙而凝聚不到一起,整日为争储着想,却不坠心公事。

    是朕了?

    赵昚有些犹豫。

    也许是时候再提立储?

    早日立储,也可定朝野臣心……如此,才有利于朕一手打造出来的盛世乐章?

 第四百二十三章 相公也任性

    赵昚很纠结。

    一方面,他看到了迟迟不立储的弊端。

    另一方面,经历过庄文太子的事情,他知道太早立储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影响。

    若是太子经营的好,就是逼宫禅位的情况,也是有可能出现的。

    而自己等了三十年才等来的天子之位,岂非如此轻易的拱手让人——亲儿子也不行!

    所以赵昚有些郁闷。

    人郁闷了,话便多了。

    赵昚想找人说话,当然不能是一般人。

    这个人非谢盛堂莫属。

    谢盛堂虽然是内侍省都知,但他深谙官场,眼光锐利,今日垂拱殿之事,想必也看出了不少猫腻,所以赵昚淡淡的问道:“盛堂,你觉得王佐哪里来的底气,竟然敢弹劾张杓?”

    谢盛堂心里笑了,知道大官这是想找人聊聊天。

    于是道:“老奴看啊,王侍郎是一点底气都没有,根本就是死鸭子嘴硬,在硬撑。”

    赵昚呵呵乐了,“你个老乌龟果然看出来了。”

    又道:“天骄之子啊……说出秦桧的那一刻,朕心里都觉得有点担心,深恐这位天骄收不住,而汤思退又不肯善罢甘休,这事情就闹大了。”

    谢盛堂点头,“汤相公还是知道进退,没有给大官添麻烦。”

    赵昚摇头,“不是汤思退知道进退,是张杓适可而止了,否则在汤思退提出辞相的时候,张杓适当进逼一句,说一句君子戏言,汤相公既然辞相想必也是有的……你让汤思退如何接?”

    顿了下,笑得很有些得意,“张杓很鸡贼啊,知道现在还拿捏不住汤思退,所以退了一步,所以汤思退才领了情,不然你以为今日之事能这么轻易就化解?”

    得意,是因为张杓再鸡贼,也是自己的臣子。

    谢盛堂很是意外,“原来还有这等曲折,老奴愚钝,确实没看出来。”

    这是真没看出来。

    谢盛堂终究只是个内侍省都知,哪里能摸清楚这些相公们的心理。

    所以说,语言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相公们有时候只需要一句话,甚至只需要一句话的里一个词一个字,就能改变政敌一生的命运——他,抓住事情的关键,抓住天子的心理。

    所有事情都能运用到政治斗争中来。

    论官场斗争的技巧,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文明古国都法比拟的。

    赵昚哈哈一笑。

    神情却并不轻松,有些奈的叹了口气,“今年这个春节不好过了。”

    今日之事后,朝堂局势大概要生变。

    也许有人坐不住,立储之事大概要重提了。

    而自己现在也在纠结,如果真的有人提起立储,自己还会拖么……也许不会了罢。

    赵昚忽然觉得,如果庄文还在就好了。

    至少自己不用再烦心立储的事情,德行才能,庄文都不输其他两个,又是长子,根本不需要自己绞尽脑汁比较。

    可惜了呢……

    就在赵昚和谢盛堂聊天的功夫,一个太监碎步跑了进来,“启禀官家,皇城司曾觌求见。”

    赵昚愣了下,看了一眼谢盛堂。

    谢盛堂茫然的摇头,显然也不知道曾觌这时候来垂拱殿干嘛。

    赵昚挥手,“宣。”

    片刻后就见曾觌急冲冲的跑进来,还喘着粗气,显然遇到了大事,而且是急事。

    赵昚没好气的道:“什么事情还能把曾卿急成这样?”

    曾觌看了一眼左右,没有什么闲杂人等……况且官家的垂拱殿本来都是信的过的人,是以毫不忌讳,急声道:“官家,刚才眼线来报,相公汤思退,兵部尚书汤硕,从大内出去后,并没有回府,而是去恭王府,见了恭王殿下。”

    “什么?!”

    赵昚愕然,惊得失声而出。

    汤思退去见恭王了?

    刚在垂拱殿和张杓短暂交手,这边出了大内就去见恭王,汤思退想干嘛?

    赵昚急忙问道:“他没有避开眼线?”

    曾觌也有些奇怪,“是啊,臣也觉得奇怪,汤相公竟然没有避嫌,似乎是故意让皇城司眼线发现一般,就这么大摇大摆的进了恭王府!”

    赵昚默然了。

    想到了很多。

    汤思退这是故意给自己看的。

    他是故意告诉自己,官家啊,臣也是被逼奈,必须要选择站队了,所以臣去支持你的三儿子恭王去了。

    故意让自己看见,就是告诉自己,论臣再怎么参与争储站队,臣始终是官家您的相公。

    这就是汤思退的聪明之处。

    官家从来不怕相公,但就怕相公暗地里勾结朝臣,勾结皇子,若是明目张胆的在一起,官家心中还有底。

    因为这是向官家示忠心。

    论支持哪个皇子,始终是官家您的亲儿子。

    所以自己也不会因为汤思退选择了恭王,就此找个借口罢了他的相位。

    对汤思退这种行径,赵昚很是满意。

    他至少还知道他最基本的立场。

    一个明确自己立场的相公,才是能被官家掌控的相公。

    但也很是蛋疼。

    朕的汤相公啊,你这是在逼朕立储啊。

    连左相都站队了,其余朝臣又岂非看不懂局势,相信很快的功夫,临安朝臣甚至整个大宋的官场,都会出现站队的情况。

    如果自己不迅速决断,争储一事将会越演越烈,最后衍生什么祸害都说不准!

    赵昚只有苦笑。

    如果是其他相公,自己如果不想立储,最直接的办法是换相。

    然而偏偏是汤思退。

    如今的朝野众臣之中,主和派在汤思退的操持下,凝聚力极强,能够掣肘制衡主战派,如果撤了汤思退的相位,主和派很可能会群龙首。

    那样一来,枢密院那群人,尤其是枢密使蒋芾,很可能要提起北伐。

    赵昚也想北伐。

    但不是现在……重骑军还没有足够规模,国内经济还没达到巅峰,人才的储备也还远远没达到自己的预期。

    现在北伐只会让之前的努力功亏于溃。

    所以,自己需要汤思退来制衡蒋芾。

    但是现在汤思退忽然将重心变成了争储,这就是逼迫自己尽快立储,之后他才有更多的精力去制衡主战派。

    这就是汤思退通过去拜访恭王想告诉自己的事情。

    任性了啊汤相公!

 第四百二十四章 更任性的张杓!

    不过,垂拱殿发生的事情,自己就已动摇。

    现在既然连汤思退也有了决断,自己不如就趁此机会,把储君立了?

    有了明确的储君,朝臣不争。

    那才能同心共德。

    如此盛世打造,自己的北伐梦想不久既现矣。

    赵昚终于有了一丝觉悟。

    为了江山,也为了自己的梦想,选择了退让,也选择了屈服。

    毕竟他是中兴之主赵昚。

    心中最为重要的依然是老赵家的财产,而不是个人的一时快意——有上皇赵构的禅位在先,赵昚觉得,只要自己能做到北伐恢复江山,禅位也不是什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