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妖娆-第4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着天子一纸诏书宣布,临安骤起轩然大波。
官家旨意:秘书监、太中大夫、开国男李凤梧,屡立奇功,因和魏蔚情同意和,特赐婚,又因李凤梧已有正妻,官家乃旨意降恩,允许其如前朝王毛仲一般,双正妻。
于是乎,大宋唯一的双正妻火热出炉。
知道魏蔚身份的人还好,不知道魏蔚身份的莫名其妙——天子赐婚,既然李凤梧有了正妻,那就赐个平妻即可。
为何要赐个正妻,搞了个违反大宋律法的双正妻?
知道身份的则清楚,这是必然的事情。
以魏蔚的门户、身份和地位,就算是被赐婚,也必须是正妻,否则你让魏杞的颜面往哪里摆?
要知晓,当初上皇和吴太后亲自操刀,想把魏蔚赐婚给仕途新贵韩侂胄,魏杞都答应了又反悔——况且魏蔚当初是差点成为王妃的人。
这样的女子,怎么可能做平妻。
双正妻给世人的冲击极其强烈,毕竟大宋是遵循一夫一妻多妾制,忽然冒了个双正妻,太震撼人心了。
尤其是临安好事者,知晓李凤梧背景身份的人,更是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第四百一十四章 驱狼吞虎
民间好事之人细数了咱们秘监大人的艳遇。ΔΔ.『→→.
不得不说,高手在民间。
李凤梧的梧桐公社护卫就算严密了,毕竟有李巨鹿坐镇,还有德云堂明里暗里的势力保护盯梢,然而梧桐公社李凤梧的后宫情况依然流传到了坊间。
估计也是有家贼的缘故。
梧桐公社的男仆们,可不都是太监。
是男人能不羡慕李凤梧?
上完工有些时候出去或者回家,或多或少会说一些李凤梧的轶事。
于是临安所有人都知晓了李凤梧的风流。
有个妾,叫张玉儿,据说是北方美女,好生养。
有个妾,叫朱唤儿,出身秦淮画舫,是当年秦淮八艳中最为娇俏的秦淮白莲,更是李家官人从如今的安丰军制置使宗平手上抢过来的青梅竹马。
有个妾,叫夏暖滟,是西湖船娘,也是青云刊上最为知名的才女大家,作品有《画皮》和《婴宁》。
有个平妻,文淑臻,温婉可人,亦是李家持家的主母。
还有个正妻文浅墨,一头泼墨长发惊艳天人,比之当年恭王赵惇的嫡妃李凤娘还要美上一分,绝对是属于人间谪仙的绝世尤物……
如今忽然又要多一个魏蔚。
魏蔚之名,在临安又要比文浅墨知名多了。
谁家不知道青云街魏府魏杞那个掌上明珠……其美已不足以言语形容。
于是乎,临安所有男人如今都冒出了一个想法:好白菜都被猪拱了。
狗|日的李凤梧。
民间议论的是李凤梧的艳遇,然而在李凤梧的政敌眼里,他们见的不是李凤梧的艳遇,而是一股扑面而来的政治危机!
关于李凤梧和魏蔚的婚事,其实官场之人,远比民间更关注。
因为这代表了官家态度。
如果官家同意,说明官家对赵恺依然还有好之心,毕竟赵恺升为庆王后,又拾取了心气,和李凤梧也和好。
李凤梧就代表着赵恺。
同意了赐婚魏蔚,这也表示,官家并不介意到魏杞、王望北等人因为李凤梧的关系,而倒向庆王赵恺,从而让赵恺的实力大增。
也就是说这样下去,赵惇的太子储君位,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稳固了。
而近期依附于恭王的人,顿时感觉压力山大。
梧桐公社、魏府忙着准备婚事的时候,恭王府却气氛凝重。
铁三角齐聚。
中舍人柳子承、道士皇甫坦、恭王赵惇。
除此之外,还有王妃李凤娘。
只不过这位恭王嫡妃有些走神,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其他三人也没多想……
赵惇脸色很是愁苦啊。
叹道:“这下局势很明显了,父皇明显是要栽培赵恺,让他来和我争夺皇位。”
赵惇知道父亲为什么会这么做。
争储也是一种锻炼,连自己兄弟都斗不过,以后登基如何和大宋的文臣斗……大宋的文臣,可不比兄弟争储这般明朗。
皇甫坦点头,“确实是这么回事。”
柳子承要保守一些,“也许官家并不这么想,只是单纯的赏赐李凤梧呢?”
赵惇和皇甫坦同时苦笑,“谁信呢?”
就算是自己信,然而朝臣会这么想?
此消彼长,必然有人要去依附于赵恺,做一个扶龙之臣,这很可能导致形成一股潮流,那样的话赵恺的势力将会日愈壮大。
柳子承沉默了一阵,问赵惇,“殿下,汤相公那边怎么说?”
赵惇苦笑,“他没有表态,不过也没有明确说不支持我。”
柳子承点头,“这就是汤相公的立身之道,比李凤梧来得更清白,可以说,汤相公和赵珲、龙大渊、曾觌以及赵作仁一般,都不会轻易涉及到争储一事中去。”
皇甫坦笑了笑,“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放一把火,把汤相公逼到我们这边来?”
柳子承和赵惇眼睛一亮。
两个人第一次觉得,皇甫坦终于想了个妙计出来。
不过如何防火逼迫汤思退是个问题。
毕竟是如今相位稳固的大宋左相,很难让他中计。
李凤娘终于从恍惚走了回来,轻轻的说了句,“他不是有个儿子是兵部尚么,想办法把汤硕从兵部尚的位置上赶下来,再推倒赵恺头上,汤思退会不会因此怀恨在心?”
都说人在绝境下的力量是穷的。
到了这个时候,一个皇甫坦,一个李凤娘,一前一后说了两个点子,顿时让柳子承和赵惇精神振奋起来。
柳子承一边沉吟一边道:“这是个可行之计,如果成功,能得到汤思退的支持,很可能会板上钉钉——”
赵惇也点头,“只是还需要防备一下,右相张杓,这人自赵愭薨后,就一直低调起来,但我总觉得,张杓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
皇甫坦笑了笑,“那很简单,可以使出驱狼吞虎之计,让张杓和汤硕争斗一番,若是张杓胜了,汤硕被赶下兵部尚的位置,汤思退自然会以为张杓倒向了赵恺,若是汤硕胜了,那么张杓被罢相的话,对我们也没有影响——”
“我们还能借机拉拢张杓!”赵惇灵犀突至。
柳子承大为吃惊。
一直觉得,赵惇并没有如此敏智,现在来,这货似乎一直在装啊。
不过这个主意确实可行。
但是具体如何操作?
柳子承沉吟了许久,才道:“兵部有人吗?”
赵惇笑了,“有人,官职不低,绝对可以代表兵部意思。”
柳子承不想问,但又忍不住不问,“韩侂锵?”
韩侂锵和韩诚父子表现的很模糊,根本不出他们的站队,但因为韩侂胄的缘故,柳子承总觉得这对父子应该是支持赵惇的。
赵惇摇头,“另外一位侍郎,王佐。”
状元,王佐!
柳子承吃了一惊。
“是他?”旋即又道:“官家如今屡屡敲打户部尚曾怀,而且情况,曾怀的户部尚可能不久矣,下一任户部尚,很可能是王佐,他会在这个时候冒险么……”
下一步就是六部大佬之一的户部尚。
王佐就算被赵惇拉拢,也不可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做出这种冒险举动。
因为若是做一步,他的尚位置就黄了。
第四百一十五章 秽王之策
而王佐虽然在中枢表现卓越,但却没有耀眼的功劳,若是过了这一次机会,恐怕再也法登上六部尚的位置。Ωヤノ仯讥帷。!!#
当然——他的仕途巅峰,大概也就是个一部尚。
王佐是个老臣。
山阴人,字宣子,号敬斋。生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科状元。中状元后,授承事郎,签平江军节度判官,未及赴任,召为秘省校郎。
当时秦桧专权,其子秦熺为提举秘,众人纷纷趋附,唯独王佐未尝妄交一语,以至忤怒秦熺,被外放。
秦桧死后,王佐为秘郎,领右司郎。
不久,被台臣评罢。
后经张浚荐举,王佐任职中门下省,政事得力,屡屡跃升,海陵王南侵,王佐参预军谋,立下大功,隆兴北伐时,在史浩辞职后更是表现卓越,于乾道元年胡铨去任四川宣抚使时,王佐补缺,成为兵部侍郎。
如果户部尚曾怀被贬,六部之中,很可能是从兵部将他调到户部去。
毕竟户部现在的左右侍郎资历都还浅薄。
这种情况下,王佐但凡有点仕途眼光,都不会掺和到争储的事情中去,更不会作为兵部侍郎去得罪当今大宋的右相。
王佐虽然是状元,可比起天骄之子张杓,似乎还差了些。
况且他曾经被张杓的父亲张浚举荐过,若是对张杓出手,怎么都不会落下好名声。
柳子承想不明白。
但是他不用去想,只要王佐愿意做就行。
反正论怎样,不会触及到自己的利益。
况且……若是兵部侍郎空缺了,自己这个正四品的中舍人,没准就有机会补缺呢?
赵惇点头,“只要我提出,王佐一定会照办,但是我们要怎样让汤硕和张杓斗起来?”
这是个问题。
这两人基本上没有什么私人恩怨,在政事上,一个是六部兵部的侍郎,一个是东府的右相,也没有冲突的地方。
如何合理的斗起来,是个很难操持的问题。
柳子承沉默了一阵,轻声说了个词:“秽王!”
秽王?
这是个很莫名其妙的词。
赵惇不懂,皇甫坦不理解,李凤娘更是茫然……这个词什么意思?
柳子承解释道:“张杓之前是什么人?”
赵惇不解,“是什么人?”
柳子承也知道,自己这个词很新鲜,一般人真理解不来,解释道:“张杓之前是庄文太子的首席谋臣,但庄文太子薨了,这便给了一个很不好但却能用的弹劾理由。”
毕竟张杓现在低调,要弹劾他太难了。
几乎找不到任何理由。
赵惇恍然大悟,“他辅助赵愭,却让赵愭死了,这便是秽王,如此晦气之人,当然不能再被重用——但是这个理由前古未有,父皇也不会放在心上,感觉不会有效果的。”
柳子承笑了笑,“为何一定要效果?”
众人愕然,“什么意思?”
“我们并不是一定需要张杓被弹劾掉,我们只是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借口,来挑动王佐和张杓的争斗,从而将兵部尚汤硕牵涉进来,最后再一步一步挖一下,让汤硕从兵部尚的位置上滚下来,这样就足以让汤相公感到危机——”
说到这里,柳子承笑了,“而且我们还可以营造出,张杓渐渐倾向于庆王殿下的痕迹——汤相公虽然没有绝对站到殿下身边,但因为李凤梧的缘故,归根还是因为张浚罢相是汤思退手笔的缘故,汤相公是绝对不愿意见庆王殿下成为储君的。”
众人恍然过来,仔细思索之后,发现确实是这个道理。
并不需要弹劾掉张杓。
而是需要张杓将汤硕从兵部尚的位置上赶下来,从而让大宋左相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