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妖娆-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五十五章 二度入仕的帝师与相公
韩侂胄这点小心思,或者是李凤娘哪点坏心思,李凤梧焉能不提防。
不过韩侂胄终究是个十二三岁少年。
有张观和史弥大坐镇青云书社,这小伙子日不了天。
反倒是一千贯会子挺实在。
按照当今大宋的物价,一千贯会子,大概能印几千本书了。
随着夏暖滟的书稿进度,刊刻印载《画皮》一事走上日程,并且成为青云书社的重中之重,李凤梧隔三差五便要去青云书社看一看。
当然,营销手段没有落下。
今时的大宋,大战初定之后,国泰民安——至少临安风华如是。
就算是大战中,说书先生在各大瓦子说的《婴宁》也在临安卷起了一阵风潮,何况如今四海升平,没有战事的和平年份。
是以李凤梧没有小气,先前和青云书社的说书先生拿了会子后,近些日子在各大瓦子说书,都会在开头或者结尾,又或者在中间精彩时刻,插上《画皮》的广告。
而近些日子的临安,安静得让人有些不适应。
钱枫两兄弟勾结义平庄作祟临安的案子尘埃落定,钱家一蹶不振之后,临安原本因为参知政事这个职位沸腾了几日,但随着官家请陈康伯出仕,临安又霎时安静了下来。
都在翘首以待,看这位相公会不会重新出来宰执朝堂。
陈康伯若是出仕,以他的资格身份和地位,哪怕只是参知政事,也能和左相汤思退叫板——不过大概没人不清楚,陈康伯若是出仕,那就是奔着制衡西府而来,哪会和汤思退叫板。
虽然临安貌似风平浪静,但三个皇子势力的人却清楚的知道,这不过是表象,在风平浪静的下面,是阵阵暗涌。
隆兴二年的寒冬,过得极快。
在官家旨意去了江西南路半个月后,传来消息。
陈康伯拖着病躯前来临安赴任参知政事。
听到这个消息,临安朝臣中,欣喜者有之,失望者更甚。
陈康伯既主战又主和,但他绝对不会庸附于任何一个皇子,其官场行事,皆为家国大事,关争储。
这种消息,对赵恺和李凤梧而言,是好事。
对赵惇而言,也是好事。
但对赵愭而言,却是个不小的打击。
原本以为,诸葛瑾我能上参知政事,虽然诸葛瑾我很可能因为其女婿柳子承的缘故倒向赵惇,但他一走自己这方张杓还能得个刑部尚书。
现在好了,不仅丢了个参知政事,连刑部尚书也没拿下。
而随着陈康伯赴任,官家又一纸旨意降下,已经致仕的帝师史浩,知衡州事。
这一下朝野又愕然。
史浩和陈康伯一样,主张富国强兵等待时日恢复中原。
既主战,也主和。
当初就是他俩制衡张浚。
同样的,这位帝师也不会掺和到争储中来。
官家忽然起用这两位,意味深远。
一者是两位确实资格老,二者恐怕官家也是有着敲打三位皇子的意思,朕不给你们不能抢,现在都给我老老实实的当皇子,别为了太子位天天争来争去。
当然,官家并非只起用了帝师史浩和相公陈康伯,在起用史浩时,同时让绍兴二十七年的状元王十朋出知饶州。
王十朋是位主战派。
于此同时,江南两路、淮南两路等州府,皆有不少主站官员赴任。
至于四川和陕西那边,本就是铁板一块,有老将吴璘、虞允文守备,随时都能配合官家,因此倒是没有什么人事变动。
随着朝堂内主和派官员的崛起和主战派制衡,又随着主战派人士纷纷出任边境重要州府的要职,大宋的有识之士大感振奋。
种种迹象表明,官家雄心壮志,如今励精图治,重用主战派,是为北进做准备!
对此,主和派官员只能眼睁睁看着。
毕竟第二次宋金大战,大宋是大败了金兵,让人看见了北上的希望。
也正因为第二次宋金大战的惨胜,上皇赵构对儿子赵构励精图治只为北上的态度也软和了许多,当然,内心肯定是不怎么喜好这件事的。
老子任上几十年都没能恢复江山,你这家伙上任几年就恢复汴京,以后的史书怎么评价老子?
这件事间接的为大宋埋下了隐患。
且不说朝堂风云。
夏暖滟写出了六万余字,在秘书监那些掌固、熟纸匠、装潢匠、笔匠的帮助和指点下,在李凤梧的运筹帷幄下,在张观和吴瑞云等人的竭尽配合下,《画皮》终于开始准备刊刻了。
在这之前,李凤梧没有忘记一件事。
要想大火,还差一件事:序。
按说,做序这件事,自己这个大宋雏凤足以胜任,再高端一点,找南宋文坛盟主周必大也足矣,但李凤梧的野心可不止如此。
况且,这本书在经过自己建议后,男欢|女爱方面增添了不少,俨然已是爱情小黄文,为了防止成为禁书,得找个够分量的人来做序。
能让禁书不成为禁书的序,放眼当今大宋,仅两人而。
上皇和官家。
上皇赵构就不去想了,没这个关系人脉。
但是官家可以啊,官家虽然将自己从宣德郎降为儒林郎,但可没去掉自己到垂拱殿求见的资格,见一下官家还是不难的。
是以这一日,李凤梧带着秘书监的公事折子和《画皮》书稿来到垂拱殿求见。
很快小太监出来宣见。
进去行礼之后,官家从折子堆中抬起头,“许久没见你了,大朝会也没怎么见你上朝,秘书监有那么多事情?”
李凤梧暗暗苦笑,又没什么事,我天天在你面前转悠什么,搞得像个奸臣来谄媚天子一般,至于上朝,反正我一个从五品官,在朝堂上也说不上话。
况且本来就没有硬性规定秘书少监必须天天要上早朝啊。
笑道:“近些日子秘书监诸事确实繁忙,前些日子官家批复在全国收取著作管理费一事,秘书监已落实妥当,共收取著作管理费六万八千六百贯贯,请官家批复后,秘书监将上缴三司。”
赵昚愣了下,全国的著作管理费才六万八千六百贯?
第一百五十六章 请官家做序
旋即心里笑了,好小子,秘书监怕是暗中坑了不少,也罢,反正当初自己同意此事,就是让这小子捞钱的。
况且这小子还算不,没有捞得太狠。
赵昚太清楚大宋目前的形势了,刚经过大战,国内初定,临安和建康是最繁华,就算全国收取著作管理费,也不会超过10万贯。
按照李凤梧这小子的尿性,大概是收了九万八千六百贯,这给秘书监留了三万贯罢。
秘书监近百人分三万贯,也不算太狠。
笑了笑,“拿来,朕批了罢。”
只是在批的时候,赵昚心里叹了口气,官啊……
古往今来,为何读书人挤破脑袋都想当官,什么报效家国,当然,也有这种因素,但真正的理由,还不是来钱快。
义平庄在临安经营几十年,攒了三百余万贯。
真正的利收何止三百余万贯,恐怕大部分都被钱家掏走了,又被钱家用在维护关系人脉上。
而李凤梧管理秘书监,就这么一个著作管理费,若是他心黑一点,给秘书监众人分给一万贯,他自己独占两万贯,也是没人敢说的。
听说钱端义被自己罢官后,如今的秘书监已被李凤梧整治得服服帖帖,没人敢忤逆这位秘书少监的意思……嗯,当然,这货当初分钱那一手也确实有效。
几十年仕途下来,其所得之款不比义平庄差啊。
批完李凤梧的折子,看见这货还告退,诧异问道:“还有事?”
李凤梧期期艾艾,“不知道官家忙不忙?”
这是私事了,得看官家心情好不好啊。
赵昚瞥见了李凤梧手上拿厚厚的一叠书稿,没好气的道:“有事想求我?”
李凤梧嘿嘿干笑,“小事,小事。”
赵昚奈的叹气,“说吧。”
谢盛堂此刻不在垂拱殿,也知道去了哪里,李凤梧将书稿递上去,“官家还记得曾经风靡临安的《婴宁》不?这位大家又出了新作,很不凑巧的是,她的新作和微臣的青云书社合作刊刻印载销售事宜,微臣就想,这等佳作,若能有官家做序,必是千古美话一桩。”
赵昚口瞪目呆,你小子想钱想疯了罢?
让我做序?
别说你是娱乐的小说故事,就算是各种书集,也没人会大胆到来找我做序。
我赵昚的序岂是你民间小说故事可以用的?
转念一想,“你先等等,我看看。”
说完拿起书稿,看了约莫小半个时辰,动容道:“真是花船上那个小娘子所作?听说临安知府还给你批了块地皮,让你为她在西湖边修了个小院子?”
李凤梧一副大家都是男人你懂的神情。
赵昚心情大好,哈哈大笑,人不风流枉少年啊,“一个耶律——张玉儿已经满足不了你的胃口了么?”
李凤梧嘿嘿笑了笑,顾左右而言其他,“实在不敢欺瞒官家,《婴宁》和《画皮》都是微臣和夏暖滟共同推敲出来的,所以严格来说,微臣也算半个著作人。”
赵昚笑道:“看不出你还有这等才华。”
李凤梧笑了笑,“天下之才,皆为官家之才。”
赵昚乐了,脸板了起来,“少拍马屁。”顿了下才道:“这《画皮》貌似比《婴宁》写得跟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剧情鬼怪迷离,让人读来甘之如饴,欲罢不能。”
关键是纯粹的爱情和鬼怪,关政治。
只看了小半个时辰,看的字数不多,对于这篇放在大宋将是鸿篇巨制的小说来说,赵昚只读了个开头,能知道多少曲折迷离。
这话有点客套话的意思,当然,赵昚也确实觉得不。
很是新鲜猎奇。
又道:“我给你做序可以,润笔费得有点吧?”
卧槽,官家你变坏了啊。
李凤梧顿时语,只好道:“有的有的。”
赵昚哈哈大笑,提笔,“那我便为你做个序罢。”
作个序而已,多者白字,少者几十字,也别小看赵昚,赵室皇室的教育,是历朝皇室之中的佼佼者,就赵昚的水平,放到大科之中,也是要中进士的。
八九十余字的序很快作好,盖上宝印。
李凤梧拿回手稿,如捧宝物,发财了发财了!
之前在御书桌黑的那些笔砚,放到以后是文玩古物,但这是大宋天子亲笔做的序,不说它的文学价值,就这个字放到后世,也将是天价隗宝啊。
李家子孙,我李凤梧可是给你们谋了个大富大贵的未来啊。
赵昚玩心起来了,笑道:“记得,别忘了我的润笔费。”
李凤梧立即道:“官家坐拥四海,别说润笔费,就是这天下万物也是您的,区区润笔费,微臣愿以一生风华还之。”
意思是说,你是当今天子,我都用一生来给你卖命了,你还好意思要润笔费,计较这点小事?
这是翻脸不认人的节奏啊。
赵昚心中虽然觉得高兴,李凤梧这小子说话水平见长啊,耍赖的同时还能拍拍马屁,但却相当语,“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