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280部分

宋仕妖娆-第280部分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唤儿端着水盆出去,却听得纨绔说道:“况且今日这酒不得不喝,扳倒钱家,是我入仕以来第一次主动出击,就取得这样的成就,你不见张观和史弥大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朱唤儿怔了下,回身道:“可是我看那个赵汝愚似乎对你很不服气。”

    李凤梧笑了笑,“你也发现了?”

    赵汝愚有大才,若是历史轨迹不变,他是要登上相位的人,说得出“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的人,又怎么会轻易服人。

    也许,在赵汝愚的眼里,扶龙之事,他当不输于我吧。

    如果赵汝愚扶龙,李凤梧倒是有点纠结。

    一者是不想这位迂腐的读书人成为赵恺的幕下之臣,怕他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毕竟现在的赵汝愚只是个读死书的读书人。

    但又有点忌惮他,若将他赶到赵愭和赵惇那里,说不准会成为一个大敌。

    所以,蛋疼的很。

    ……

    ……

    赵恺的轿子走上众安桥,东方秦川让轿夫落轿,轻声说道:“殿下,有人想见您。”

    桥头上,有书生执画扇,一袭青衣。

    赵恺哦了声,“谁?”

    东方秦川眯缝着眼看了看,眸里有一丝玩味的笑意,扯扯嘴角,扯出一个人名,“赵汝愚。”

    “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

    “是的。”

    轿帘掀开,赵恺下轿……

    便听得爽朗自信的声音,“敢问殿下,王府可有酒否?”

    赵恺眯缝着眼,眉毛跳了跳,轻声道:“但饮妨。”

    画扇轻摇,一句话宛若紫气东来,怡然自得中弥漫着三分自信和七分不可一世:“敢问殿下一句大逆之问,天下扶龙者,岂雏凤独乎?”

    赵恺眯笑了。

    众安桥附近已人迹。

    只是远处偶尔传来鞭炮的噼里啪啦的声音。

    宛若盛世的夜晚。

    “善!”m。。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不同寻常

    《

    恭王府来了两个“不速之客”。

    一先一后。

    前者是原庆远军节度使,现任荆湖南路宣抚使的李道之子李睿,因统率轻骑立下千里纵江淮的大功,在清流关大败拐子马和铁浮屠,如今已是光化军统制。

    而后者,则是一位女流。

    宋金大战之后,庆远军都统制林宗棠因功擢升为光化军节度使。

    这位女子就是林宗棠的独女,林衬衣。

    嗯,事情起因是林宗棠和李道两人勾搭好,强行让李睿娶林衬衣,然后就出大事了……婚礼之上,李睿逃婚了。

    作为光化军统制,李睿本来是不能擅自来临安。

    不过凑巧的是,恰好前些日子,因西辽使团来到大宋,官家心血来潮,让边境驻军派人回京述职,于是李睿就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

    李睿逃婚,当事人的林衬衣没有如传统小娘子般哭哭啼啼,第二日就带上丫鬟,轻衣便装追夫婿,这一追便追到了临安。

    然后这就为难了李凤娘。

    一边是自己亲弟弟,一边是自己从小就看好,把她当弟媳妇看待的林衬衣。

    夹在当中左右为难。

    又加上这几日临安风起云涌,这让李凤娘越发恼火,寻了个理由,一狠心将不省心的弟弟李睿赶出王府,眼不见心不烦。

    当然,不放心林衬衣,还是将她挽留在王府之中。

    李睿被赶出王府后,那个郁闷啊,听着满城时不时响起的鞭炮,有些凄凉,得了,随便寻个地方先住下罢。

    可不敢再跑了,姐姐说得很清楚,自己若是敢不打招呼就离开临安,今后就再也不见自己。

    寻寻觅觅,在众安桥附近找了家客栈暂且住下。

    店小二和掌柜的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店里竟会住下这样一位大人物:堂堂光化军统制,又是恭王嫡妃亲弟弟,竟然沦落到住民间客栈……

    在客栈安顿下来,李睿心烦意乱,便出去随意走走。

    夜阑中,因为今日剿灭义平庄的缘故,临安市民大多躲在家里,是以显得街上很是人迹稀少。

    李睿却倏然听见远处有朗声传来:“敢问殿下一句大逆之问,天下扶龙者,岂雏凤独乎?”

    心中吃了一惊。

    殿下?

    是邓王还是庆王?

    想到这悄声息的走近众安桥,远远的便瞥见桥上三道身影,一道身影执画扇,一袭青衣,一道身影着华袍,面目刚毅。

    其后一道身影着黑衣,身上泛散着高手才能感知的血腥气。

    李睿笑了……

    真是巧,这倒是个好消息,没准能让姐夫高兴一阵,在姐姐面前为自己说说好话。

    ……

    ……

    赵昚今日心情很不好。

    吃过晚膳,连去德寿殿给上皇请安都免了。

    没有去成恭皇后夏氏处,也没有去婉容谢氏处,而是带着谢盛堂回到了垂拱殿,桌上的奏呈折子也不想处理,只是安静的看着。

    竹影摇曳,映照着赵昚那张锐气而坚毅的脸上。

    只是一旁的谢盛堂,第一次在大官眼里看出了一丝疲倦的神态。

    心中黯然。

    官家并不是因为钱家而黯然,而是义平庄。

    区区临安一个地下组织,这些年竟然在上皇眼皮底下,勾结钱枫、钱鸣,攒下了三百余万贯之巨的脏银。

    三百多万贯呐。

    都足够六万余禁军半年的饷银了。

    这样一个毒瘤,竟然在临安存活了十数年,如果不是因为此次西辽郡主失踪,恐怕大官也不知晓,还会继续让它啃食临安的民脂民膏。

    赵昚叹了口气,天子脚下的临安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赵室的大宋,病了啊。

    管中窥豹,大宋之病又岂止义平庄这种毒瘤而已,冗兵冗费冗官,历代官家,谁心里都明镜着,就连建炎南渡后,大宋重新组建的朝堂,也依然摆脱不了这个疾病。

    上皇知晓,可法除疾。

    自己也知晓,想整治但又从何下手?

    一旦下手,冗官触动的是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冗兵触动的武将勋贵的利益,冗费则是触动整个大宋上层阶级的利益。

    自己就算是天子,也不能和整个大宋上层阶级对着干吧。

    所以自己要恢复中原。

    恢复中原,虽然不能彻底解决大宋的病疾,但却可以缓和症状。

    用战争才消耗武将勋贵,用扩大疆土来安顿冗官,至于冗费……只有自己励精图治,增添国库。

    可就是国库空虚的现状下,区区一个义平庄,竟然有三百余万贯之巨的脏银。

    着实触目惊心。

    难啊……

    赵昚抬手抚摩着徽宗用过的那方镇纸,耳里又听到隐约的鞭炮声,有些诧异的问道:“盛堂,我记得今日并非节庆,为何时不时的有鞭炮声?”

    都这个点了,谁还会放鞭炮?

    谢盛堂立即恭声道:“大官,老奴已去皇城司了解过了,是临安民众,知晓大官剿灭了义平庄,皆在欢庆此举,数人歌颂官家圣明,拔出临安毒瘤之大德。”

    赵昚笑了,心里终究有些欣慰。

    算了,远的不去想。

    至少今日,朕得对得起临安的老百姓,朕能还他们一个清明的盛世居所。

    又问道:“郡主可曾安顿好?”

    谢盛堂道:“在皇城城门关闭之前,龙大渊曾遣人来报,已将郡主送回魏府东篱院,并派重兵把守。”

    赵昚点头,“明日早朝后朕见一下她。”

    谢盛堂点头,“老奴问过了,那郡主也是个豪杰,经历过这种事,没有丝毫惊恐害怕,反而像个没事人一般,所以大官不用担心。”

    这话别有用意。

    赵昚哦了一声,诧异的道:“像个没事人?”

    谢盛堂点头,“龙大渊派来的人是这么说的。”

    赵昚眯缝着眼,陷入沉思。

    再怎么胆气,也终究是个女流,差点被拐卖,且说不准昨日夜里经受过义平庄贼子的恐吓威胁甚至猥亵,郡主还能像个没事人?

    这当中怎么感觉有点不同寻常呢……

    郡主出游,那么巧就被拐了?

    况且自己听说过,魏杞那个儿子可不是个普通人,身手了得,大内高手也不过如是,有他在一起,还会那么容易被义平庄的贼子得手?

    而且时间这么巧。

    今日要离开大宋回西辽,昨日夜里就被劫了,怎么看都巧合得过分了啊。

    若非时间如此急迫,自己也不会大发雷霆,不经多想的便剿灭义平庄,若是寻常时分,自己只需要让临安府去办此事,郡主便能安然恙。

    可现在的结局是自己动用皇城司、禁军,一日之内就将义平庄彻底剿灭了。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对阵天骄之子

    赵昚心中清楚。

    但凡涉及到朝堂重臣的大事,没有几件是清清白白自然发生的。

    古往今来,权势斗争从来都是暗涌流动。

    只是今次这事,除了郡主被拐这一点上的生涩不自然,其他部分都浑然天成看不出斧凿的痕迹。

    从知晓郡主被拐,到剿灭义平庄,再到控制钱端义一家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主意,东西府众臣没有在此事上发表一点意见。

    在垂拱殿唯一争说了几句,也是汤思退等人想保钱端礼。

    这事阴谋味道不重。

    不过赵昚是谁?

    当了三十年太子,曾经还被如今的恩平郡王威胁到太子身份,又当了两三年官家,什么事没见过?

    就算这件事再清白,心中也将他归到阴谋之中。

    甭去管是谁设计整倒钱家。

    不过钱家是应该敲打一下了。

    第二日朝会。

    昨日垂拱殿重臣云集,算是一次小朝会,不过小朝会都被赵昚牢牢掌控,并没有讨论什么事,因此今日的大朝会,大庆殿成了一锅粥。

    就义平庄覆灭,衡州知州钱枫,工部司务钱鸣勾结贼子一事展开了激烈争论。

    棒打落水狗!

    赵惇看见了自己超过赵愭的可能,因此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和其交好的谏议大夫,御史台官吏已经六部官员,锋芒毕露,不仅要对钱端义一家大下死手,连钱端礼也不放过。

    当然,他们主要目的也是钱端礼。

    东府之中,包括洪适在内的,和钱端礼关系较好的人,则振振有词为钱端礼开脱——当然并不止东府,六部、御史台、谏议院、西府、九寺诸监中,什么光禄寺卿,什么工部侍郎,但凡能在朝堂发言的,纷纷站出来为钱端礼说话。

    竟有十数位之众,如此可见钱家的势力和名望。

    这还不算那些没资格参加朝会,又或者在五品以下不能说话的官员。

    可想而知,钱家的影响力。

    当然,这也可能是钱枫和钱鸣从义平庄得到的钱所用在的地方。

    随着这一片官员发声,为钱端礼开脱的声势顿时成为朝堂主流,东西府中矛头指向钱端礼的朝臣竟然被辩驳得哑口言。

    其中,刑部侍郎张杓一席话尤其振聋发聩,“先贤有云,其事若巨,其心难微,身纳大象之形,岂附骨之疽,何以暇?然世间人事,断尽善,家事国事,当以国事优之,明臣庸家,昏臣善家,钱参知一己之力操持世家,事事若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