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妖娆-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做了这些的年,对官场的见解还不如李凤梧透彻。
此子果然是我大宋之凤。
李凤梧慌不迭起身,“老师莫要折煞了学生。”
陆游挥挥手,“坐下坐下,你我师生,不必太过拘礼。”
《
第六十六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既然谈到朝政,陆游便放开了和李凤梧一谈。
“经此大战后,虽然三相公只有枢密使位置被陈俊卿拿下,洪适依然是右相,汤思退依然是左相,但朝中局势已然有重新清塑之感,主战派大涨士气,你此次回临安,怕是要轻松许多了。”
陆游自然知晓朝堂官员的迁动,毕竟大的迁动都会用邸报送地全国。
李凤梧却叹了口气,“难啊。”
陆游好整以暇的笑了笑:“你是在说赵愭和赵惇两人?”
李凤梧点头,“短时期内,官家没有立储的意思,而为了自己的权势,三位相公也不会去触这个霉头,那么赵愭和赵惇就会闲下来。”
陆游盯着茶杯,看着里面的茶叶上下漂浮,没来由的想到,仕途也是如此,沉沉浮浮,最终在致仕的那一日沉入杯底。
公事房里一时有些安静。
片刻后,陆游才道:“从来只闻你提赵愭和赵惇,不提赵恺。”
李凤梧愣了下,旋即笑了笑。
陆游心神领会,“某就好奇,怎么庆王殿下忽然洗掉了不少仁厚之气,初露出犀利的勇猛之风,在安丰军中表现亮眼。”
李凤梧不好意思,“确实是学生说了一二。”
陆游由衷的赞道:“真不明白你这孩子眼光为何如此毒辣,竟然能如中枢重臣一般看透官家心思。”
李凤梧当然不会告诉老师自己有上帝视觉。
“其实,你先前说的话有点不妥。”
李凤梧慌不迭请教,“请老师指点。”
“官家心立储,三位相公不想去出霉头,那么几位皇子就真的能闲散下来,腾出手来处理和你之前的恩怨?”
“老师的意思?”
“你应该让他闲散不下来!”
李凤梧恍然大悟,“学生也想此次回临安后就要主动出击,毕竟没有第二个叔公愿意为了学生致仕了。”
陆游叹气,“张相公是个好人,可惜了。”
李凤梧默然。
“那你好自为之吧,临安毕竟不似地方,枝蔓交,一不小心就会被孤立出来,最终落个黯然收场,某再提醒你一件事!”
李凤梧恭谨的求教:“老师请说。”
“隐约听得传闻,说当初李凤娘进京,和你在城门前闹出了矛盾,你可提防着这位王妃,你或可不知,某有位同年在庆远军担过一任幕职,前些日子恭王大婚前,曾写信于说讨论一二,说此女性格暴烈,且小肚鸡肠王妃度量,又睚眦必报,绝非王妃人选。”
李凤梧苦笑,旋即谢道:“学生知晓了,感谢老师提点。”
陆游说这个事情,是隐晦的告诉自己,如果回临安了,要扶龙赵恺,那么最好是选择先对赵惇下手,因为有李凤娘的缘故,赵惇很可能受到唆使先对自己下手。
这确实很有道理。
李凤梧也暗暗认定应当如此。
从建康府治出来,李凤梧还是走了趟上元县衙。
虽然老师说过帮自己在上元大令面前说上一二,但有些东西还是得亲自去的,比如送上一叠会子或是一些前人书画。
当然,本届的大令喜欢会子超过书画。
因天一素斋坊的缘故,李家没少和上元县衙走动,是以李凤梧说了下自己的事后,上元大令很是含蓄的将那叠会子拢进了袖口。
然后一力承应,李少监尽管去做便是,下官必然尽心相助。
做好了这些事,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李凤梧从上元县衙出来,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府学,见到曹崇,大力邀请他参加今夜在天一素斋坊的筵席。
一日指点便为师。
也算是自己高中探花之后的谢师宴。
曹崇欣然应往。
办完诸多事后,李凤梧回到天一素斋坊,也顺便看看琼绾道场。
自景秀被杀一事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景秀和木器行林大官人勾搭在一起的事情流传了出去,导致琼绾道场一度冷清到人问津。
后来白玉蟾亲临建康,连续讲道多日后,又一力宣扬齐承是继续自己衣钵的关门弟子。
对比眉清目秀的景秀,身有残疾的齐承显然更值得人信赖。
而且齐承的残疾本来就是事关男女方面的。
加上白玉蟾的号召力,琼绾道场终于恢复了当初的辉煌,只是再难达到顶峰。
在去信咨询过李凤梧和白玉蟾后,齐承降低了听道的各种捐费。
不仅达官富贾可以随时来听道,就连寻常小康人家,也可以咬咬牙,拿出几贯钱到琼绾道场接受一番心灵洗涤。
当然,遵照李家小官人的意思,还是有贵宾之分。
达官富贾花的钱多,自然是要听齐承讲道。
一般人花的钱少,那就听白玉蟾新带来的小弟子讲道。
接受了景秀的教训,这是个女弟子,既不漂亮也不丑,总之,确保琼绾道场不会再有任何腌臜事情发生。
这才将琼绾道场挽救回来。
来到琼绾道场,恰好齐承宣道结束,看见李家小官人,立即恭谨的请到厢房,奉茶之后聆听指示。
李凤梧却并不问琼绾道场的事情。
“郑合有消息了没?”
殿试前自己回了趟建康,郑合想拜师学艺,被自己游说一番,决意出海去寻找自己说的辣椒,重振家业,自己也出资出力帮他安排妥当。
齐承略一思索,“郑合倒是没消息,但是雅州来了好几封家书。”
李凤梧怔了下,“雅州那边确实支持不下去了么?”
齐承点头,“濒临倒闭。”
李凤梧思忖片刻,“郑合出海这件事还是暂时不要告诉雅州,如此,你去以郑合挚友的身份去信雅州,让他父母将酒楼卖了,等郑合回来,再重振酒楼。”
齐承愣了下,很有些为难,“卖了?”
李凤梧挥挥手,“不用替你那好友担心,如果他万一出了什么事回不来,我替他养老,他要是回来了没钱重开酒楼,我李凤梧出钱!”
做事,就得有魄力!
一旦郑合找回辣椒,川菜将在南宋绽放出璀璨光芒。
同样是辣味,辣椒可比茱萸子高端了百倍。
关键是有了辣椒,就有川菜之魂。
豆瓣!
《
第六十七章 桃隐深处,有桃堪摘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出处是1367年到1399年,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赤壁一战中,火烧连营。
……
……
第二日午膳后,李凤梧带着李巨鹿,前往东平山。
没有带朱唤儿和耶律弥勒,也没有带浅墨。
夏末初秋的东平山,满山黄叶。
青石阶古道曲径通幽,尽是雨打风残的落叶,踩在上面,发出轻软的擦擦声,山路陡转,眼前倏然开阔。
山坳里,那一汪湖泊从翠绿变为昏黄,也还有白鹅拨清波而高歌,湖边青草已有枯黄,秋风渐起的日子,湖中鱼儿肥硕至极,不时跃出水面荡起层层涟漪。
梯田经过一季耕耘,已然丰收。
稻草堆砌的草垛旁,兴许是静虚宫养的田园犬,抬起腿在旁边撒了些许尿,又欢乐的跑了,去追逐水沟边的田鼠。
黄翠秋树下的山石,在初秋的阳光里显得越发嶙峋。
静虚宫立于山水之间。
依然是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若是有一老农身扛锄犁,唱一曲江南乡歌,歌声在山谷间来回,那便完美应景了,可惜没有……
静虚宫门前寂然人。
李凤梧走进前殿,看了看四大天王像,笑道:“能镇得住我这个宵小么?”
李巨鹿闻言嘿嘿。
走过前殿,是大殿,两边是侧殿。
殿前有三五道士,看见李凤梧和李巨鹿,其中一个道士记性好,慌不迭上前,“是李家小官人,贫道有礼了。”
李凤梧呵呵回礼。
能记得自己并不奇怪,也许自己不出众,但李巨鹿着实让人印象深刻。
“李家小官人是来上香还是求签?”
李巨鹿立即上前,“这是香油钱,小官人近些日子见过太多血腥,想在静虚宫静心休养一日。”
李凤梧补充道:“刚从襄阳回来,愿问一日道而得心安。”
这个理由真是强大的让人法拒绝,就算静虚宫再偏僻,也是要下山购买生活用品的,焉能不知襄阳死战的事情。
但是静虚宫的道士却心知肚明,这建康李家小官人,怕是为了咱们那师妹来的。
不论怎么说,看在那一叠会子的份上,没人会拒绝。
收了香油钱的道士笑容温煦的问道:“李家小官人可要见宫主问道?”
李凤梧点头,“有劳仙长引见。”
在后殿之后的精舍中,李凤梧拜访了宫主,紧闭房门近半个时辰,没有人知晓李凤梧和宫主说了什么,等李凤梧出来后,宫主又将几个得力的弟子唤了进去。
这些事李凤梧不用去管。
到了静虚宫,问道得心安是假,见大娘子是真。
静虚宫后面有一大片桃林,如今正是桃果落地的晚期,李凤梧询得道士,知晓文淑臻和另一位师妹去摘桃子了。
没让李巨鹿跟过来,独自一个人延着石板小道走进桃林。
忍不住眼前一亮。
静虚宫的道士真是勤奋的紧,这一片桃林打理得异常干净,杂草被清除干净的桃树之间,是一条又一条石板铺就的小径。
宛若一处农庄。
空气中弥漫着桃子熟透的了芬芳。
李凤梧笑了笑,是啊,桃子都熟透了……是该摘桃子了。
走不得十数米,便看见两道身影各提着一筐鲜桃结伴而来。
定睛一看,正是文淑臻和另外一个坤道。
李凤梧驻足桃下,长身行礼,“两位仙长有礼了。”
文淑臻倏然怔住。
微微张嘴嘴唇,哆了哆,却终究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一旁的坤道见这情况很诡异,竖起右手回了个礼,对李凤梧微微笑了笑,从一旁饶过,先回观去了。
一时间有些安静。
山间树林里传来的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便分外清晰。
文淑臻穿着一袭雅白道袍,梳了道髻,没有戴道冠,双手挽结在右侧,吊着一篮子的桃子。
其后是桃树朵朵,点缀着桃子。
熟透了桃子,嗯,很大的桃子。
李凤梧的目光,却还是先被另外一对桃子吸引。
纵然是保守的道袍,也法遮掩这对熟透了的桃子的丰韵。
不,这很文淑臻。
“你回来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才听到文淑臻浅浅的问了一句,旋即觉得自己多此一问,这个让人恨不起来的李家小官人不就活生生站在自己眼前吗。
李凤梧笑着走过去,伸手去摸那对熟透了桃子。
文淑臻睁大了双眼,眸里满是震惊,还有不解……这是要干什么!
却不料李凤梧轻佻一笑,手一转,抓住竹筐上,“我来提,话说,前几日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