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妖娆-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纥石烈答鲁有些蛋疼,只能降低攻城强度,在没想到个切实可行的攻城妙计之前,先耗着襄阳。
每天只是象征性的攻两次。
纥石烈答鲁没有象征性的攻城,可襄阳守军也是不要脸,每日都要小规模的出来骚扰下,甚至还组织了支三百人的敢死队——目的很简单,不杀人而杀战马。
若是没有重骑镇守两翼,襄阳守军的骚扰将更加畅快。
不过令纥石烈志宁哭笑不得的是,这尼玛也算敢死队?
见到己方有所防备,立马溜烟的跑了,追都追不上,铁浮屠的战马损失不过七匹而已……这尼玛襄阳守将是谁啊?
有你这么打仗的?
这特么也太儿戏了吧?
还有没有作为个军人的节奏了!
这从攻防战变成了场消耗战……短期内基本攻不下襄阳了。
……
……
随着襄阳战报通过飞鸽传书传到建康再送递临安,时间襄阳守兵卢震之名声噪朝堂。
在襄阳第日的攻防战中,光化军副都统制司马贯月壮烈牺牲,安抚使张明之病不省人事,就是这个襄阳魏族的赘婿在安抚使治所里提出了以战代守的策略,给襄阳营造了个极好的局面。
而这位叫卢震的小兵,更是亲自领兵,和其妻兄魏疏笙起,每日出城攻伐金兵,迫使金兵改变布阵,才为襄阳带来大好局面。
此功之大,几不输宗平春风渡大捷。
要知晓,若是襄阳法坚持,其后兵马空虚的荆湖北路也将被纥石烈答鲁觊觎。
此等计谋,看起来简单。
但若仔细想,真是绝妙:有几个人敢在守城处于劣势的时候采用这种以攻代收的战略?
这需要多大的心脏才敢。
襄阳城正将彭见青和知府狄飞生胆子也够粗的,竟然同意了这个战略计划。
如此大功,朝廷自然要奖赏。
不过得等到襄阳之危彻底消弭才可以,毕竟金人大军在城前,切都有可能,但论最后怎样,只要卢震还活着,这人必然要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
第四十九章 大宋欲收官
《
在襄阳攻防战陷入消耗战的这几天,宋金战线上接连发生大事。
首先是老将吴璘,连夜行军,终于带领四千骑军率先一步赶到祁山结下军阵,占据地理优势,等待一万四千的步军。
其次,建康知府陆游给江淮宣抚使陈俊卿献了一策。
事关两淮防线,陈俊卿虽然为江淮宣抚使,却也不敢作此主张,很快上书临安,恳请官家示意。
官家赵昚看到陈俊卿上表后,对陆游之策大加赞赏。
当日下午,连召左相汤思退,参知政事钱端礼,右相、枢密使洪适,同知枢密院事蒋芾等重臣,一番讨论后,一连串旨意从临安送递两淮战线各军镇。
接到官家旨意后,陈俊卿不敢怠慢,都督府府内十数张军令分赴前线。
最先动的是滁州!
淮南东路制置使赵惇、淮南东路招讨使李显忠接到军令后,没有任何犹豫,滁州城内之兵尽数出城,四千轻骑跟在三万步军后面,一步步进逼清流关的一万五千拐子马和八千铁浮屠。
城内剩余的八千兵力,再收拢其余军镇兵力,在李显忠、赵惇的率领下开赴盱眙和滁州之间的来安军镇。
因有三万步军和四千轻骑牵制清流关金兵骑军,滁州前往来安军镇的兵马不用担心拦截,行军速度极快。
而此刻,有个大大的小娘子快马加鞭的赶到了滁州境内。
大仗一触即发。
清流关外东南侧的鹰嘴山下。
大宋三万步军结阵。
选择鹰嘴山下结阵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鹰嘴山对面是一条泥水河,留给金兵骑军的空间不大,最多能允许三千骑军齐头并进!
一万人结阵,一万人策应,更有一万人操纵床弩、抛石车、炮车等战争工具。
摆明就是要拦住金兵骑军。
原本以三万步军拦两万三的骑军就困难异常,但有了鹰嘴山这处地形,再加上倾滁州境内汇聚而到的床弩、抛石车和炮车,再加上四千轻骑策应。
不说彻底拦住拐子马和铁浮屠,至少能鏖战一两日。
对此禁军骑军首领不屑一顾。
金军两万三的骑军在以铁浮屠为中枢,拐子马为双翼阵型开始撞阵。
……
……
而此刻,淮南西路,宗平镇守的淮南军镇,经过补充后的五千兵马,以及赵恺镇守的寿春城内八千兵马,连同花靥镇的兵马,都默契的放弃了镇守防线。
大军丢掉辎重,同时开拨进入濠州。
淮南东路,扬州、天长、高邮三处军镇以及六安军的兵马也几乎是倾城而出,同时扑向滁州境内的来安军镇。
此种情形,在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和江南东路各地军镇同时上演。
若是在沙盘上看,就会发现,大宋已经放弃了两淮防线,集中两淮防线的所有兵力,目标均是滁州境内的来安军镇!
一只只军队宛若一条条小溪,向着滁州汇聚。
就在清流关骑军撞阵的时候,李显忠和赵惇终于抵达来安军镇,驻军不过一日,纥石烈志宁所率五万精锐步卒,也抵达来安军镇防线境内。
一场事关宋金局势的大战毫预兆的打响。
清流关在死人。
来安在死人。
濠州境内,滁州境内,更是有人零星死亡!
大军未动,斥候先行,这一次大宋倾尽两淮防线之力,所有军镇斥候全部放出,只要遇见金兵斥候,需任何消息,忌任何战损,也得务必击杀。
只有一个目的,不能放走任何一个斥候!
要让仆射忠义和纥石烈志宁成为睁眼瞎子,如此,才能不让他们知晓大宋的意图。
于是乎,淮南两路,处不死人。
……
……
淮南军镇、寿春的兵力都离开的淮南西路,如此一来,寿州便成了孤岛,城内一万三千兵马只有困守一途。
对此,寿州守将朱镇甫和辛弃疾并任何怨言。
因为官家旨意也送递了寿州,要求只有一个:务必要以寿州为饵,引诱仆散忠义部攻城,若是仆散忠义让夹谷清臣领兵前往濠州境内,则寿州必须分兵阻击!
结合安丰军节度使赵恺大军开拨之前发来的军令,朱镇甫和辛弃疾两人隐约猜到了大宋要下一盘何等巨大的棋子。
寿州不是孤岛,而是一颗钉子。
要像之前清流关的拐子马和铁浮屠一般,将散仆忠义的大军钉在安丰军防线上!
知晓这个战略后,朱镇甫和辛弃疾相视而笑。
既苦且快意。
快意是这一战之后,也许本次宋金大战就要收官。
苦的是这一战后,寿州还有多少儿郎能归故乡?
也许,只能魂归故乡。
……
……
江南西路境内,修水畔的武宁城外。
大军过境,并没有进入城内扰民,而是在城外一处平缓地上扎营修整。
中军帐内,气氛有些沉重。
年近不惑的李道端坐在帅位,身前桌上放着临安紧急送递过来的经过官家、三省、三衙盖章的兵部文书。
在兵部文书旁边,尚有一封加盖官家私印的私信。
帐内还有六人,除了李道一双儿子,还有一位副都统制和一位统领,两位正将。
庆远军所有高层将领全在此。
国字脸卧蚕眉,眉心有颗枣红痣的李道,仪态甚有威严,仅仅是端坐在那里,自由一股不怒自威的节度使霸气。
庆远军内人不知,这位节度使若是蹙起眉头看起来很是可怖的时候,反而是他心情大好之时。
若是对你笑眯眯的,那么你就要掂量一下,是否在做了什么惹得节度使不高兴了。
此刻李道便拧着眉头。
中军帐内的气氛反而很是活跃,人人心头都异常轻松。
大儿子李青城,在庆远军挂了虚职部将,当初也是他护送二妹李凤娘赴临安,在李凤娘成婚后又返回庆远军,此刻笑着问道:“父帅,临安旨意如何说?”
李道笑眯眯的,习惯性的叩击着双膝,“先是兵部旨意,庆远军所有步军驰援滁州来安,骑军先行至滁州西侧的清流关,其后是斜穿滁州支援来安还是左上抗拒仆散忠义,视情况而定。”
这是兵部文书诸事。
众人闻言点头,这都在意料之中,从宋金交战,庆远军境内所有兵马就开拨前往两淮防线,自得知女婿赵惇在滁州被拐子马和铁浮屠钉死后,李道已经打定决心。
庆远军只有一个目标:解除滁州之危。
至于淮南西路的庆王赵恺,谁管他死活呢。
《
第五十章 六千铁骑入淮南
《
李青城闻言,没有说话。
庆远军副都统制林宗棠不假思索的道:“如此,让小睿领骑军先行一步罢。”
李道点头,“某也如此所想。”
中军帐内所有人看向李道的小儿子,那个站在李青城身旁明显要高出一头的半大小伙子——面目似乎有些青葱,七尺身高显得甚是魁梧。
这只是身高带来的觉,实际上略略削瘦。
五官不怎么像李道,反倒有几分李凤娘的影子,只是那双吊睛眼很是冷厉,面目更是千年寒冰般,别说庆远军其余人,就是李道一家人,也鲜少看见这小子笑过。
只有和他二姐李凤娘在一起时,才会像个孩子一般浮起一丝丝笑容。
在得知二姐李凤娘要嫁给恭王赵惇时,这货当即拿起了他那杆四十九斤的方天画戟,说赵惇何德何能能娶二姐,要去临安将给赵惇那小子身上戳几个窟窿。
把李道吓得不轻。
要是不拦住这憨货,恐怕还真会大闹皇宫。
对于这个儿子,李道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天生神力,沙城征战勇猛敌,在光化军和金人一战,仅是李睿一人,便足足斩了金人三百余。
就连官家也曾说过,李睿乃我大宋之吕布。
恨的是这儿子太过内向,平日里只对二姐李凤娘有好脸色。
就是自己,也难得让他泛出一点笑容来。
此时听说要让自己领骑军先行,李睿那张寒冰脸毫情绪,“不去!”
没有丝毫要给林宗棠和李道面子的意思。
李道被噎了一下,不过心情甚好,也不欲和儿子计较,况且心中也清楚,计较也没用,只有女儿李凤娘能让这小子乖乖听话。
笑道:“睿儿,你就不想知道官家那封私信说的什么?”
李睿依然是毫情绪,连回答的意思都没有,根本没将父亲李道的话放在眼里。
中军帐内人不在心里叹气。
李睿确有吕布之风,但就是这性格……注定他只能做一个沙场猛将,法在官场平步青云,反倒是节度使的大儿子李青城,勇猛之风不如李睿,但世故圆滑的官场手段颇有乃父之风。
李道只得自顾自的道:“官家私信,说凤娘离开了临安,单身一骑,领着三四个恭王府高手护卫,从江南东路进入了滁州境内,千里救夫去了。”
李道说话时,眸子里精光闪烁,很是赞赏女儿这一举动。
如此,不仅能得恭王之心,还能得官家赞赏。
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