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209部分

宋仕妖娆-第209部分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凤梧眯缝着眼,“其实这件事,黄县尉和甄主簿去将魏疏柳和卢震带回来,也是迫不得已,魏大爷大概是知晓的罢,论耳目,襄阳城大概还没几个人能比得上黄县尉。”

    魏平阳点头,“确实如此。”

    李凤梧继续道:“其实这件事是本官授意,当初流言初起,本官就觉得大事不妙,如果不将魏疏柳和卢震带回来,便会坐实流言,令魏族蒙受不白不冤,是以当机立断,请黄县尉出马,又让甄主簿去通知了魏老爷子,希望你们早有应对。”

    叹了口气,“可惜你们魏族对此事似乎不够看重,最终也没能拿出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所以本官只好再次出手。”

    魏平阳大怔……原来这一切都是李凤梧的手笔?

    迟疑了一阵,“那流言?”

    李凤梧立即矢口否认:“相信本官,流言绝对和县衙关,想必也和府治关,大概是一些腌臜宵小羡慕嫉妒恨魏族之辉煌,故意捏造流言却弄了个歪打正着。”

    开玩笑,这件事必须否认。

    魏平阳没有说话,而是陷入思索之中。

    李凤梧说的貌似也有道理。

    但父亲说过,那个散播流言的王顺钦如今是府治通判朱文修的官家,这件事真和府治没关系么?

    怎么看这朱文修都是过江龙。

    朱文修是过江龙,那么他李凤梧呢?

    真的就这么清白?

    魏平阳有些不信,敢和柳相正,敢和赵惇赵愭作对的人,会是吃素的?

    等等……

    魏平阳猛然记起一事。

    当初甄士德上门和父亲一番谈话,明确告诉父亲,会按照私奔处置卢震和疏柳,而且目的也很明确,是为了钱。

    现在李凤梧对自己坦白,甄士德和黄斐弘都是受他指使。

    是因为魏族愿意牵头出资修缮黄家堤。

    魏平阳觉得自己隐隐明白过来了:这位新任县老爷,一到襄阳就知晓了魏疏柳和卢震的事情,等到了时机,眼看着流言将起的时候果断出手。

    不仅获得襄阳乡绅士族之助修缮黄家堤,为他自己的政绩添花,还顺便卖了魏族一个人情。

    着实好手段。

    但如此一来,说明李凤梧对魏族是真没敌意。

    他的目的是钱。

    甄士德和黄斐弘的目的都是钱。

    而王顺钦也可能真的是朱文修的人,朱文修也可能真的受临安某位和二弟魏平川有矛盾的某位京官所托,来恶心魏族。

    只不过李凤梧抓住了机会而已。

    结合前因后果,魏平阳越发肯定了自己这种猜测。

    暗暗庆幸。

    好财的县老爷不可怕,可怕的不好财却对魏族怀有恶意的朱文修!

    魏平阳感激的看了一眼李凤梧,“谢谢知县老爷提醒,此事魏族绝不会怨怒于甄主簿和黄县尉,今日自后,魏族愿和知县老爷齐心协力,共筑襄阳之盛世。”

    李凤梧哈哈大笑,“本官就先代表襄阳百姓感谢魏大爷了。”

    目送魏平阳离开后,李凤梧回到后院。

    去见朱唤儿一脸平静的在看书,笑了笑,“装什么呢,你不是偷听得很入神么。”

    朱唤儿吐了吐舌头,放下书,“你怎么敢说两万贯,之前听你和甄主簿说,修缮黄家堤最多一万贯就足够了。”

    李凤梧笑笑,拉着小手,“养家糊口很辛苦的,不多攒点钱,今后咱们的孩子出生了,喝西北风啊。”

    朱唤儿咳嗽一声,“谁要和你生孩子了!”

    忽然想起一起件事,心里买来由的黯然。

    纨绔啊,这话你要是说给玉儿姐姐听,她会很高兴呢……

    魏平阳回到魏府,将李凤梧的话原原本本转告给父亲,然后说道:“父亲,这李凤梧的胃口也忒大了点,修缮黄家堤也就三百米,又不是重新修建,哪要的到两万贯。”

    魏半山笑了笑,心中反而落底了,“就怕他只要一万贯。”

    贪财,说明对魏族没敌意。

    如果他对平阳的话是真话,那么一切便解释得通了。

    魏族现在的敌人,就是那个刚通判襄阳的朱文修,而这个敌人不是魏族招惹来的,是二房魏平川在徽州做官,得罪的政敌顺手之举罢?

    魏半山当然知晓,朱文修待制中能通判襄阳,是柳相正奏呈官家。

    根据之前的消息,柳相正和李凤梧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朱文修到任襄阳,就是来收拾李凤梧的。

    那么顺带收拾一下魏族,对于一位通判来说,不是难事。

    魏半山长笑两声。

    我魏族不是那么容易让你拿捏的。

    二房做官不易,那么我这个当老子的就得让他安心仕途,魏家绝对不会拖了他的后腿。

    这里是襄阳,不是你区区通判可以只手遮天的。

    起身,魏半山道:“备轿,为父挨个去拜府襄阳的那些乡绅老爷们,从他们手上抠钱出来也不容易啊。”

    《

 第二十五章 “功德”与功德

    《

    建康昭明宫,灯火辉煌。

    金玉杯,葡萄美酒晶莹剔透,有女子焚香抚琴,女子摇扇,亦有女子轻捶双肩。

    赵愭惬意的半躺,荡着杯中美酒,对坐在自己对面的钱象祖甚是亲昵的说道:“猪哥儿,叫你来着实是有事的。”

    按辈分,赵愭可以唤钱象祖一声小侄。

    不过自春闱落第后,钱象祖便到了邓王府上任职幕僚。

    两人的关系越发亲近,一来二去,祖哥儿变成了猪哥儿,显得两人的关系越发亲近。

    钱象祖笑了笑,没敢托大,“殿下有什么事。”

    赵愭从书桌上捡起一封谍报,丢给钱象祖,“你且看看。”

    钱象祖展开信纸,眉头渐渐蹙起,有些不解,“金人妄图以战逼和,必然全线大军强压两淮防线,此刻却分出五千兵马前往邓州,甚至还拨了两千骑兵,这举动有点诡异……”

    猛然醒悟,抬头看着邓王殿下,笑了笑,“是因为李凤梧在襄阳?”

    赵愭一饮而尽,放下金玉杯,“差不离。”

    钱象祖眯缝着眼,眸里很有杀气,“如此,襄阳必将大战,能守住?”

    赵愭玩味的扯起一抹笑意,“很难。”

    又道:“襄阳胜负,不影响两淮防线诸事。”

    钱象祖心情大好,“往日因今日果,李凤梧当初在毫州,夹谷清臣等人没少受他气,听说连金主完颜雍都恨之入骨,知晓他在襄阳,不出兵才是怪事,这一点恐怕官家没想到罢。”

    赵愭点头,“父皇肯定没想到,要不然也不会让这家伙去襄阳了。”

    钱象祖沉吟了一阵,“这封谍报……”

    赵愭笑眯眯的道:“只有一份,也只有我知晓,第一时间拦了下来,陈俊卿也没看到。”

    钱象祖将谍报退给赵愭,目光却盯着烛火。

    赵愭焉能不懂,挥挥手,贴身太监立即拿起谍报,放在烛火上,待即将烧尽之时丢进盆子里,于是这封谍报便从世间消失。

    钱象祖很是平淡的道:“只不知金人如何知晓李凤梧在襄阳的。”

    一个襄阳知县,襄阳府观察推官的赴任,邸报只送达京西南路襄阳府,而不会送到其他州府,是以按说金人应该不知晓这项人事变动。

    赵愭哈哈一笑,“我猜是有人借刀杀人。”

    两人对视一眼:“恭王?”

    旋即赵愭摇头,“不像,恭王在扬州府,他如果需要借刀杀人,柳相正也不会朱文修通判襄阳,多此一举了。”

    那么会是谁?

    钱象祖想不明白,赵愭也想不明白。

    不过反正是好事。

    片刻后赵愭有些不解的问道:“其实我还有个疑问,邓州、唐州本来有金兵驻守,纥石烈答鲁又增兵五千,按说足以攻下襄阳了,仆散忠义为何还要遣骑兵两千?”

    襄阳素有大宋第一城池的美誉,骑兵攻城有用?

    作为邓王幕僚,钱象祖自然要为他分析:“这也说明仆散忠义、夹谷清臣对李凤梧有多憎恨,骑兵攻城确实用,但是一旦襄阳城破,李凤梧逃命的时候,骑兵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顿了一下,浮起一抹幸灾乐祸的笑意,“两千骑兵在后面撵着李凤梧追杀,大宋雏凤之狼狈,如丧家狗一般,这画面太美……”

    赵愭恍然,大笑:“此等功德,当浮一大白!”

    和钱象祖对饮一杯后,赵愭笑眯眯的看着钱象祖,“到建康一段时间了,见到过那文家浅墨没有?”

    钱象祖摇头,“没曾去见过,陈俊卿和陆游都有所防备。”

    赵愭脸色阴郁了一下,没有说话。

    钱象祖端着举杯,摇晃着杯中物,良久,才下了决心,看了一下房中其他诸人。

    赵愭知晓钱象祖有更隐秘的事说,便挥挥手。

    待所有人退下,钱象祖才道:“殿下若真是喜欢,战事炽热的时候,陈俊卿和陆游肯定暇他顾,到时候遣人将她拐走,藏匿在府上便是。”

    赵愭愕然,“这怕是不妥吧?”

    钱象祖蹙眉不悦。

    欲为君者,岂能优柔寡断。

    赵愭立即明白过来,自己确实不应该如此软弱。

    笑道:“也行,到时候看情况。”

    三弟赵惇娶了个李凤娘,真是美到没边,足以媲美文浅墨,比起钱氏来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自己又到了建康,且李凤梧不在,难道还拿不下文浅墨?

    文家浅墨,必将承欢于孤王!

    ……

    ……

    襄阳城,艳阳高照。

    延汉水而上十余里地处锣鼓震天,双狮起舞。

    虽说大凡修缮堤坝公事,多在冬季,但黄家堤之公事,堤内修缮只是缝补,主要是加强堤外的厚度,再在堤内增加一些桩柱。

    是以赶在雨季之前都可以。

    县衙一众官员尽数出席功德碑落土仪式。

    不仅如此,连府治也来了人。

    比如身着便服的知府狄少生和推官钟蘅,签书判官厅公事谢萧何,节度判官李紫阳,观察判官周书,节度掌书记郭靖等人也纷纷在场。

    只有别驾朱文修不曾出席。

    让出资修缮黄家堤的乡绅士族与有荣焉。

    想不到此事竟然连襄阳府治的官老爷们也如此关注,倒是不枉自己肉疼出血了一次。

    不过大家心中也很是奇怪,区区百余丈黄家堤的修缮,似乎还不足以惊动府治诸位大老爷罢?

    李凤梧却是知晓的。

    狄少生等人此举是给自己面子。

    毕竟是自己入仕从政后第一桩政绩,这件事肯定会被狄少生写进襄阳事务奏呈里送递临安,别看事小,却踏踏实实的是个正能量的政绩。

    赵昚要是看见了,必然会高兴。

    狄少生这一手,着实高明。

    反正只是晒一下太阳——晒毛的太阳啊,都有奴仆打着伞,吃着西瓜,惬意着呐,中午自己还得掏腰包请这些官老爷去碧云天搓一顿。

    就看有没有聪明的乡绅或者士族来抢着当这个冤大头了。

    功德碑落土,李凤梧和狄少生象征性的意思着抷了土,一挂鞭炮在堤坝上炸响。

    其后有人摆好祭品,包括一付生三牲、一付熟五牲、香燭、鮮花、五果、金紙,准备祭拜掌管土地的神灵、曾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过往鬼混、以及凶神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