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147部分

宋仕妖娆-第147部分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昚乐了,好家伙,你爷孙俩争着为对方背锅,倒是叫人好生感动。

    李凤梧这小子真不。

    圆滑,事故,有才华,还有情有义,你说这样的人我赵昚为什么不能重用,这样的人我赵昚为什么要处罚于他,我还盼着他成为我赵昚朝内的范仲淹呐!

    于是心情甚好,笑着没有说话。

    满堂文武顿时对这个承事郎刮目相看,好你个李凤梧,明知道官家不会再惩罚你了,此刻就算你来请罪,官家反而不会觉得这件事真是你的,只会觉得你这人懂理晓义。

    狗|日的倒晓得得了便宜卖卖乖。

    张杓心中更是恨意滋生……李凤梧,你是真要踩着我父亲的尸身前进么!

    但此时汤思退却倏然惊醒。

    哎哟我去,李凤梧这货要是出来顶罪了,那岂非让张浚逃过一劫,这怎么可能,自己今日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不就是为了让张浚实现他昨日的君子之约么,岂能让李凤梧胡搅了去。

    再不犹豫,说道:“臣以为,承事郎虽然有责,但其是被构陷,且已受了一年罚薪的惩罚,焉能让受害之人再受惩罚。”

    赵昚嗯了声,没有说话。

    张浚赞赏的看着一脸失望的李凤梧,好孩子,你的心思叔公懂,你真不是为了在官家心中树个形象而揽责,你是怕我因此罢相。

    可你也说过,短期内法北上,那么眷恋这个位置有什么意思呢。

    且自己不能小人,违背和汤思退的君子之约。

    虽然汤思退是否是君子需要斟酌,但自己不能辜枉立身之本。

    “臣年事已迈,且有朝堂失仪,请陛下惩罚。”张浚态度愈发坚定。

    赵昚暗叹一声,罢了罢了,挥挥手,意兴阑珊的道:“容朕思考一二,诸卿还有事否?”张浚的枢密使是坐不下去了,自己得思考下谁来接任。

    汤思退你筹谋如此,我赵昚便不如你意,走了个张浚,我再找个人来掣肘你,我倒要看看,你汤思退还能否如秦桧一般专权朝政。

    这话一出口,众臣心里顿时波澜起伏。

    这事基本定了!

    西府诸官心中一片沉重,东府三省一片雀跃。

    张杓心中则苦涩不已,父亲才除枢密使短短时间,竟然就因为李凤梧致使,想到此处,张杓忍不住看了一眼那个身影。

    李凤梧,你真是该死!

    汤思退听得此言,退回了东府首列,心中大石落下。

    而邓王赵愭和恭王赵惇此时则紧张到了极点,李凤梧殴打陈伸一案落幕,张浚请辞一事基本落幕,接下来则是立储!

    关键的立储。

    这件事一旦被提及,那么赵愭和赵惇两人的地位将拉开天翻地覆的差距。

    不过到了此刻,两人的心情已经又有所改变。

    立储一事被放在张浚辞相的事情后面,这让赵愭有点郁闷,张浚不辞相提出立储和辞相提出立储,说话的分量差了不要太多。

    因此赵愭已不如先前的紧张兴奋,而赵惇也不如先前的紧张郁闷。

    除了这两位皇子,在官场爬摸滚打几十年的中枢重臣和黄紫公卿们,也从张枢相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震惊中清醒过来。

    接下来就是立储啊!

    赵昚却不如先前那般不爽,此时笑眯眯的看着众人,又开口问道:“众卿还有事么?”

    张浚如果聪明,绝对不会再提立储的事。

    至于汤思退么,他从来就不笨。

    毕竟是当了三十年太子又当了一年多天子的人,对人心的把握远非赵愭和赵惇可以比拟,此刻竟然完全将朝堂局势掌控在手中。

    和赵昚预料的一样。

    张浚退回西府行列,李凤梧退到殿末,汤思退紧紧抱着朝笏,低头不看天子。

    一时间整个朝堂鸦寂声。

    两位相公,没有任何人提出哪怕任何关于立储的一丁点事情,比如给赵愭加封个只有太子殿下才能拥有的头衔等等……

    没有,屁事都没有。

    根本不谈立储!

    赵昚心情大好,看了一眼谢盛堂。

    谢盛堂心里暗暗摸了一把冷汗,万幸万幸,两位相公都是明理人。

    张浚致仕之后,要想保住他儿子张杓和张拭,甚至也为了李凤梧,就必须给官家这个颜面,今日不能提,甚至今后也不能提立储之事。

    汤思退要想官家今后对他宠纵一些,那么也不能提立储。

    至少今日不能,今年不能!

    这是相公们的聪明之处,该和官家对着干的时候绝对不能怂,但不该和官家对着干的时候那也是要绝对不能放肆。

    因此谢盛堂在接道官家眼神后,根本不给任何人机会,立即高声宣道:“事退朝!”

    这下顿时出乎大多人意料。

    今日的朝会这就完了?说好的立储呢,怎么连点影子都没有,张浚不说情有可原,可汤思退为什么也不说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尤其是赵愭和赵惇,两人瞬间懵逼。

    前者失落、震惊、惶恐。

    后者震惊、庆幸、窃喜。

 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辈读书人

    百官心怀各异的行礼,待官家赵昚离开大庆殿后,这才依次走出殿门。

    今日朝会就此结束。

    没了天子在场,按理说以往的朝会结束后,许多私交要好或者是同僚的官员们,会一边议论着一边走出大庆殿,但今日截然不同。

    几乎没人交谈。

    西府三衙官员,诸如陈俊卿、蒋芾等人,有感于张浚要致仕,心交谈。

    东府三省官员,则心喜于张浚将要致仕,东府今日压过西府一筹,心中虽然高兴,但懂得收敛,且东府表率汤相公也面表情的走了,大家自然不会做出谓的挑衅举动。

    至于其他黄紫公卿,心怀鬼胎的多了去了,此刻不足以一一言表。

    李凤梧站在最末,自然第一个出大庆殿。

    出殿门后并没有离开,而是守在外侧,等着叔公张浚出来。

    今日之事,还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

    众多朝臣看见承事郎李凤梧立在殿门外侧,很是自然的让开了他,开玩笑呢,现在大庆殿内谁人不知,千万别把八品的李承事郎不当回事。

    这小子没有官职的时候,就敢在建康先和四品的太常卿柳相正发飙,然后又和两位皇子刚正面。

    当了个从八品的奉礼郎,就敢在官家授意下带着小妾到大金毫州的江北大营去耀武扬威。

    当了个八品的承事郎,竟然就把从三品的国子监祭酒陈伸拉下马。

    这样的人,你能用阶官去衡量?

    特么的这种人只有一个字形容:牛逼!

    这特么的就是真正的雏凤,没点分量的人还真不敢去动他,否则保不准就是陈伸的下场。

    想一下陈伸在大庆殿被张枢相殴打的凄惨画面,一众文臣忍不住打了个寒噤,恐怕此刻的陈伸后悔得要死罢。

    太常卿柳相正从自己身旁走过,斜乜了自己一眼,眼里意味悠长,好像在告诉自己,小伙子,你小心些,咱们过招的时间还长。

    虽然自己到临安之后柳相正还没对自己发过难,但李凤梧不会不提防这个人。

    中书舍人周必大从自己身前走过,投来一抹欣喜的笑意,虽然张枢相将要致仕,但你这个大宋雏凤是保住了。周必大是中书舍人,权属东府三省,因此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和李凤梧走得太近。

    那样会让他的工作很受同僚掣肘。

    刑部侍郎张杓从自己身旁走过,没有看自己。

    但李凤梧却感到一股寒意,心中苦笑,叔公这位高才之子对自己起了杀心啊,这是个让人忧伤的事情,叔公在朝堂上说过,希望自己将来有一天能照顾张家。

    虽然张杓和自己之间,现在还说不准谁照顾谁,但最明显的一点,张杓对自己势同水火,恐怕很难走到一条道上了。

    礼部尚书魏杞从自己身边走过,冷哼了一声,显然还在不爽自己勾搭了他女儿的事情,不过嘴角倒是微有弧度,显然心中还是有点惬意的。

    毕竟是个君子,私怨不足以让魏杞对李凤梧在朝堂之上生出怒意,只是觉得今日之事,着实大快读书人心,李凤梧这小子果然有两手。

    如此说来,倒不是不可以考虑的嘛,反正魏蔚又不一定能成为太子妃——寻常王妃又没多大的好处,还要面临争宠的险境。

    邓王赵愭和恭王赵惇联袂从自己身旁走过,都选择了视自己。

    想必两位皇子现在也没心思管自己,这是个好事。

    最后,大宋两位相公并肩跨出大庆殿门。

    张浚看了一眼李凤梧,微微点头,

    李凤梧便悄然跟在两位相公身后,此刻朝阳初升,大宋两相公联袂,地上的影子之间,轻轻跟着一道更为朝气的影子。

    三道影子连在一起,宛若大鸟展翅!

    张浚和汤思退一直没有说话,直到在东西府的分叉口,张浚才顿住,回头看了一眼大庆殿方向,叹道:“最后一次的朝会,某这一生也算画下了一个刚烈的结局,对得起某一身热血,可惜……”

    汤思退也感到有些嘘唏,心中竟然没有多少成就感,尤其是听到张浚那句可惜,更是黯然了一下,才道:“天下之势,不允许张相公战死沙场。”

    张浚可惜后面没有说出的话,便是如武将一般战场疆场。

    张浚虽是文臣,但一直主战,经历过几场大战,其身上早就烙印上了武将风采,其心思也多有武将思维,是以在他心中,自己最好的归宿,便是王师北上,恢复汴京时刻,自己登上城楼,在那一刻死去,这才是最美归宿。

    张浚奈的摇头,“这病不好治啊。”

    汤思退有刹那的失神,也不知道是在回复张浚还是在自语,喃声道:“谁说不是呢?”

    两人忽然间对视一眼,都笑了。

    苦笑。

    这一刻,史上出名的一忠一奸两位相公,竟生出一丝知音之感。

    李凤梧默默的听着。

    张浚挺直身躯,忽然间豪气顿生,朗声大笑,“卸下铜甲,尽一世苍茫,跨马枪挑落日轻纱。讨来白衣,谱一曲沧海,落笔轻书万骑奔流。”

    汤思退抚掌,“此词极好,当是张枢相一生写照!”

    张浚哈哈大笑,转身,向着东府行去,背对汤思退挥手,“若得一日,愿以此为挽联。”老人知天命,张浚已预感到自己时日多。

    汤思退忽然认真的弯腰,对张浚行晚辈礼,“若得那日,我汤思退还在朝堂,必请官家亲笔题之。”

    张浚大步行去,背影雄壮。

    朝阳晨晖里,大宋的枢相渐行渐远渐书。

    李凤梧对汤思退行礼别过,悄然跟了上去,还有许多问题想要请教叔公,看叔公意思,大概是想让自己跟随他去签押房谈论。

    或许是叔公想将自己正式引荐给西府诸位大佬?

    汤思退看着这一老一少的身影,良久,才吐出一口浊气。

    大宋病入膏肓,这注定了如张浚之人将要凄凉落幕,而自己的落幕又将是怎样?和谈?和谈之后呢,换得来多少年的太平盛世?

    短暂的太平盛世之后,又将面对怎样的朝代陨落?

    汤思退不知道。

    他只知道,这大宋谁也救不了,张浚救不了,虞允文救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