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561部分

庚子猎国-第561部分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时报》驻中国记者詹姆斯·卡尔森听到紧急的敲门声之后,立即将手枪从枕头下抽了出来,并让自己的中国妻子藏好,他虽然没有经历过五年前的义和团暴民乱京师,但是他也从各外国朋友的口中了解到了当年那次暴乱。说起来那次暴乱给外国人造成的伤害远远不如心理伤害,并且让外国人在心理上给中国贴了一个暴乱国家和混乱政府的标签,然而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闻发布会(上)


    按照外国人的说法就是中国的首相(中堂),曹跃以军人的身份迅速平定义和团暴乱,同时率领他的军队战胜了各国联军,签署了一系列开明的条约,即让打开了中国的过门走向文明,又让外国看到了腐朽的中国还有这样一位力挽狂澜的强力人物。

    对比一下曹跃,其实可以让很多外国人会明显的联想到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同样是铁血人物,同样是军人执政,同样统一了一个国家,同样打败了外国联军,他们更像的就是铁血与狡猾的形象。

    詹姆斯·卡尔森就是因为《时报》想要采访曹跃,才被派遣到中国,但是来到中国之后的几年里,中国的一切发展的太快了,首先就是曹跃居然率军战胜了德国,随后又战胜了英国,接下来中英签署友好条约,还与英国合作签订建设中国的南北大铁路,尤其是中国的国内基础建设方面着实太让人吃惊了,他更加吃惊的是中国人似乎不需要休息,他们非常喜欢干活。农忙的时候忙地里的庄稼,非农忙的时候开始给政府修建各种基础设施,水利、道路、城市建设等,就以北京城为例子,这几年因为大量的民众的到来,北京城外城已经住满了,甚至在城外都出现了大量的居民居住,街面上首次出现了西洋的四轮马车,与此同时也零星出现了小汽车。

    卡尔森每天关注着中国的变化,并且将这种快速变化记载日记本里,准备之后写一本回忆录。而且自从去年7月份中国宣布参战之后,卡尔森的工作和经历就更多了,尤其是中国突然插了俄国一刀,几乎将俄国逼到悬崖边缘。

    中**队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让西方国家震惊,而关于中**队再**击败英军并且逼得英国人撤换了印度总督的新闻被重新拿出来炒作,使得中国更加受到关注了。西方人抱着狗咬狗的心态来看到远东的这场战争,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或者说不在乎到底是谁打赢了谁,他们在乎的仅仅是发生在远东的战争罢了。

    卡尔森原本结束了在中国的采访打算回国,却因为中国参加中日俄战争不得不成为《时报》长中国记者,他还认识了一位中国官员的女儿,并且娶了她成为了中国女婿。卡尔森也算是半个中国人了,对中国的报道更加深入更加直接,也更加有价值。

    激烈的敲门声吓得卡尔森的妻子一跳,卡尔森这才掏出左轮手枪走到门口,几个仆人也拿着各式武器跑了出来,他们起来得早,显然穿戴更加整齐一些,一个仆人大声喊道:“门外是谁?”

    “是卡尔森大人吗?我是报社门口卖菜的阿福。”一个年轻的声音在外面高喊道。

    卡尔森听不懂中文,不过他的妻子却会两门语言,他的妻子此时也穿戴好了走出来,听到外面的声音,确认了一下之后对卡尔森说:“是阿福,我认识他,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小伙,不会是坏人。”

    “老爷,您多虑了,咱北京城里就算有坏人,这都大天亮了,哪还会跑出来了呢。”一个仆人笑道。

    打开了门,一个年轻瘦小衣裳褴褛的农民急切地说道:“卡尔森大人,我是阿福。”

    卡尔森冲他点了点头,阿福说:“刚才衙门的人来报社通知,说是请大人去礼部去。”

    “礼部?”卡尔森并不是完全不懂中文,洋中国女婿还是能够听得懂一些词汇,因此礼部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卡尔森的耳朵里,卡尔森自然知道,中国的礼部其实相当于外交部和教育部,而且礼部从来没有邀请过外国记者,他们即便向外宣布消息也只是以布告的形式或者通电的形式颁布。

    但是今天,竟然邀请外国记者去礼部,这是……

    卡尔森意识到了前一段时间中俄之间的传闻——中俄即将和谈的消息,应该是有了眉目,而且这个结果一定是震惊世界。那么今天,应该是这个结果宣布的时候了,可是如果中俄和谈,将至于日本何种境地呢?中日是盟友关系,突然背叛自己的盟友,中国政府又将如何来解释呢?日本该如何反应呢?日本会不会趁机向中国宣战?

    非常有趣,而且非常有新闻价值啊,也许自己就是见证历史的那个人了。

    “走,立即去礼部。”卡尔森甚至来不及让自己的助手,他让仆人通知了助手,并让妻子打赏了阿福,随后坐上了马车立即赶往礼部衙门。

    卡尔森来到礼部之后见到不少外国记者,但更多的是中国记者,看来中国记者和中国工人一样勤劳,卡尔森已经在中国三年多的时间了,和不少中外记者都认识,他连忙做到中国华北时报记者宋祖生身旁,问道:“宋,你早就来了?”

    “詹姆斯。”宋祖生连忙用英语熟练地说道,“你来得也非常早啊。”

    “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卡尔森问。

    宋祖生低声在卡尔森耳边说:“你应该猜出来了吧?”

    “难道真的是……”卡尔森惊讶道。

    “看,日本人来了。”宋祖生道。

    此时众记者们看到日本记者们面色铁青地走进了礼部专门安排的这间宽敞明亮的房间,日本人走到最前面找到空闲的座位坐了下来,大家似乎猜到了什么,不自觉地气场冷了下来,大家不再交谈。渐渐地时间到了上午八点整,众人见到礼部尚书宋育仁穿着西装在一群身穿清朝官服的人的陪同下走了出来,这种感觉非常让人感觉到怪异。如果他们都穿着官服或者都穿着西装,大家倒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如此混搭的出现让人感觉非常别扭。

    宋育仁曾经担任英法比意四国公使参赞,精通英法两种语言,不过今天他用的是中国的官方语言直接说道:“诸位各国记者们,让大家久等了,因为今天我将代表大清国对全世界记者宣布,中俄两国从现在开始,双方停战。”

 。。。  



  第七百八十五章 新闻发布会(中)

    冷冰锐本来只想安静地跟夏子柒两个人单独地待着,可是,林燕萍却没有离开的意思,甚至执意要他将夏子柒带进去。『≤『≤『≤『≤,。。

    是的,她也不将她喊醒,只是让他将她带进去。

    无奈之下,冷冰锐将夏子柒抱回卧室。其实,冷冰锐一将她抱起,她就已经醒了。只是,她不愿意睁开眼睛,贪恋冷冰锐的怀抱。

    他的温暖,他的味道,还有他的细心和体贴。她害怕她一动,就会打回原型。冷冰锐在跟她斗气,冲她吼话,对她发怒。

    其实,她也很在怀疑,自己为什么会答应让若兰住过来。还她一个人情,还是想验证些什么东西?

    追根究底,她还是不够相信冷冰锐,或者,她不相信自己有那个魅力去吸引他。凭什么这样的一个人会选中自己?

    回到房间里,冷冰锐像照顾婴儿一般,抱着她在怀里,生怕会被别人抢去。

    若兰走了进来,想要奉劝几句,可冷冰锐对她做了一个嘘,不要出声的动作。

    她哽咽了一下,还是低声了出口,〃锐,你现在眼里就只有夏子柒了是吗?那我呢?你有没有想过我?〃

    冷冰锐慢慢放下夏子柒,将若兰拽到一边,〃别逼我,我已经在想办法了!〃

    〃如果没有你,我在哪里有什么区别?你还在意他怎么对我吗?〃若兰低泣不成声。

    看着若兰的眼泪一滴一滴落下,冷冰锐抬起了手,将她紧紧抱着,贴在她的耳边,低声地了一句,〃对不起!〃

    若兰紧闭双眼,用力地抱紧他,什么都不。因为,她知道,什么都改变不了这个事情,倒不如珍惜这个拥抱。或许,这是他们最后的拥抱了。

    冷冰锐刚刚松开少许,若兰就将他抱得更紧,〃让我再好好抱抱你。〃

    冷冰锐自知亏欠若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抚摸着她轻轻柔柔的发丝。

    夏子柒偷偷眯着眼睛偷看,误会他们两人关系亲密,她最不能忍受这样的三角恋,更何况,她是破坏别人感情的第三者。

    她暗下决定,退出。因为,若兰的结局太惨,她都于心不忍。更何况是冷冰锐。她不想他左右为难。而且,骆古尧z只是想她冒充骆梦依,跟越有涛订婚。这只是为了掩人耳目,并不是真的,所以她还是自由的。

    牺牲她一个,可以成全那么多人,冷氏的股份,若兰的自由,她的未来,骆古尧的巩固,难道真的要等冷冰锐选了,自己才心息吗?

    一直亏欠着某个人,滋味不好受吧?就像她自己觉得什么都亏欠许斌一样,这样跟冷冰锐在一起,真的就会幸福吗?

    她累了,不想争了,真的希望可以回到那个他还没有出现的从前。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七百八十六章 新闻发布会(下)


    宋育仁依旧侃侃而谈,他娓娓道来将中俄停战条约的内容部分公示给大家,包括大清政府做出让步的允许存在中东铁路公司,也包括俄国让步的中东铁路公司中方占51%股份,并且取消了一切特殊权利等等。而中俄双方相互谅解,互相释放对方战俘,交还对方遗体等也被一并公开。只是其中关于军事合作并没有任何涉及,这一点非常给人留有想象力,中国政府到底在做什么。

    随后宋育仁有一些累了,由礼部左侍郎李经述代替回答记者问题,李经述点了一个中国记者,该记者站起来,整理了一下手中的纸张之后连忙问道:“李大人,我代表《华北日报》向您询问,这次中俄停战条约是永久性的,还是暂时性的?”

    李经述道:“基于中俄两国国民,也基于中俄两国经济发展,这次中俄停战有效期限是二十年,所以并没有永久性和暂时性的说法。”他示意另一名中国记者站起来回答问题。

    那名被点名的中国记者非常兴奋,立即站了起来,这个带着一双圆边眼睛的记者已经剪了发,穿着西装,看起来属于新派记者,和先前船马褂的记者完全不同。他咄咄逼人地问道:“李大人,我是《淞沪时报》记者顾松林,我们从各种渠道都听说,我国血军连战连捷,可是为什么要突然停战?会不会让有一些人认为再一次重演中法战争中不败而败?”

    这句问题一经提出,顿时引起了热议,也引起了许多抗议,毕竟现在还是大清统治,如此明目张胆地说出大清国镇痛来,的确是让人怀疑他的动机。而且在座的法国人不乐意了,什么叫做不败而败,我们明明是战胜国好不好,我们的法兰西战舰已经消灭了你们南洋水师,并且准备直接进攻上海和天津,说得好像是我们法国人战败了一样。

    李经述道:“首先澄清一个概念,中法战争不是不败而败,我们中国人的胜利或者失败总是要仿佛把对方灭国屠杀殆尽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