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大唐-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的商人如果从唐国那里接货,会比英国人的茶叶更有竞争力。”
詹森点头说:“这一点没有争议,大唐共和国有些类似尼德兰,主张贸易自由,不过他们似乎比尼德兰更极端,我进行了一番了解,他们的进出口贸易关税非常低,很多商品的关税低到让人不可理解了。如果唐人的茶叶能够分销到北美,一定会比英国茶叶有优势。至少,唐人不会垄断茶叶的贩售,我们的茶商也都能够得到利益。”
历史上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根源并不在英国人提高了税收,实际上经过北美人民的抗争,英国害怕激化矛盾,取消了印花税,并把茶叶税从每磅一先令降到了三便士1英镑12先令144便士。三便士的茶叶税相当于当时每磅茶叶价格的2。5,并不算是特别高昂。
真正引发倾茶事件的原因比较复杂了,虽然英国人降低了税收,但是乱立名目,横征暴敛的想法从来没有结束,他们不断地再重复着这样的事情,印花税立了又取消,然后又是汤森法案,北美殖民地的人民对此已经厌倦了。英国人不断地在制定税收法案,想尽一切办法弄钱。除了税收,还包括强制性不正当竞争。
英国在北美征收茶叶税由来已久。这种征税并不直接针对消费者,而是针对东印度公司。英国政府授予东印度公司茶叶垄断权,征收每镑茶叶25便士的税金1先令是后来又降了一次,主要还是为了提升东印度公司茶叶销量。东印度公司不能在北美直接卖茶,而是需要在伦敦拍卖,由伦敦商人运到北美销售。高昂的税收和复杂的销售体制无疑抬高了北美茶叶价格,这导致东印度公司的茶叶销售不畅,大量积压。北美市场上的私茶反而流行了起来。
英国东印度公司经营困难,英国为了挽救它而制定了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允许东印度公司在北美殖民地贩售积压的茶叶,同时免除了东印度公司在北美十三殖民地的高额关税,仅征收百分之二点五的茶叶税,同时严禁私茶。而当时殖民地居民消费的茶叶中,九成是走私茶叶,相当多的茶商在靠这个生意养家糊口。通过这个新条例,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在英国本土积压的茶叶可以弄到北美来出售,价格要比走私茶叶低一半。
这当然严重伤害了北美本地茶商的利益,而且积压茶叶的品质自然也不怎么样,加上反英宣传和北美人民对于英国政府的不信任,导致了倾茶事件的发生。当时茶商们宣传,“不要饮用这种受到诅咒的东西,因为恶魔会随着这种东西进入你的体内,立即使你变成一个叛国者。”于是人们为了避免被扣上叛国者的帽子,为了“政治正确”,开始饮用咖啡。
现在的北美十三殖民地处于严重的抵制英货的时期,只要能不买英国人的东西,他们就不想买,以此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大唐同样是茶叶的转运商,因为本国消费的茶叶其实比较有限,所以大批购入的茶叶已经做了转运贸易,詹森认为按照唐人的低关税和其他贸易优惠政策,唐人的茶叶进入到十三殖民地,应该还会比较有竞争力的,本地茶商可以跟唐人形成合作,将英国茶叶彻底赶出北美。
詹森道:“我已经跟大唐国贸公司的人谈好了,这一批货物,我将会联系纽约商会中各个有实力的商人,按照他们平时贩售商品的门类,进行接货,大唐不参与在我们本地的销售,他们对此表示同意,认为这样省去了他们工夫,而且利益均沾,唐人在贸易中信奉和气生财,互惠共赢的哲学。”
现在在几个准美国人的心目中,大唐是一个先进、友好的国家,所以他们会不自觉地美化这个国家,而且吹捧和赞美,完全是不自觉的。
约翰杰此时道:“贸易的事情,詹森先生帮忙处理就好了,我们主要的使命还是将军火送到大陆军的手上。”
迪尔伯恩重重点头道:“是啊,我们快要到了,不知道现在战争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其实他们都有些害怕,如果大陆军没有支撑下去,在他们返回之前就被消灭了,英国维持住了他们在十三殖民地的统治,那么他们所有的努力就变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反而跟他们同船的唐人,清楚地知道这段时间内,英军和美军打成了什么样子。未来国父华盛顿在接掌大陆军之后对大陆军进行了组织和整顿,并且开始了长达十个多月的波士顿之围。想要夺取所有英国北美殖民地的大陆军又兵分两路攻向加拿大,不过这两路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挫败,明显加拿大居民的反英热情没有十三殖民地的居民们那么高涨。而且异地作战的大陆军也展露了自己的稚嫩。
就在船舶快要接近纽约港的时候,富邦号上的水手们微微骚动了起来,然后船长走来对詹森他们说道:“我们在港口外发现了三艘英国人的战舰,为我们的入港造成了一点麻烦,李文忠号已经发了命令,要求我们和补给船后退,由李文忠号将其击败后,我们再入港。”
约翰杰此时也通过望远镜看清楚了英军的战舰,他有些颤抖地道:“那是一艘战列舰和两艘护卫舰啊,仅凭大唐海军一艘船,能够将他们击败吗”
富邦号的船长嗤笑一声,道:“英国人的船,我们还不放在眼里,几位就看着好了。”
迪尔伯恩此刻又兴奋又担忧,大唐海军居然丝毫不忌讳面对英国皇家海军的战舰,这说明唐人已经跟他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可是虽然大唐护卫舰的吨位比得上寻常三级战列舰,可是以一对三仍旧令人担心。
富邦号与运煤船改变了航向,向后方撤去,而大唐海军的李文忠号却毫不迟疑地满帆向英军战舰驶去。舰长在出航时就有指示,如果碰上了英国人的战舰,不妨斗一斗,验证一下本国海军的实力,也算是打击一下现在的海上霸主。风雨。44pq。
146多舛舰长的初战
李文忠号舰长名叫焦强,民国众,河北新海人今河北黄骅,穿越过来的时候年岁三十三,现在三十五。,他生得并不是很健壮,中等身材,长相也普通,属于放在人群里找不出来的那种。幼时家境并不好,读书却很努力,1931年公费进入了青岛海军学校第四届读书。只是因为焦强并不太会搞人际关系,而且得罪了人,被人诬告是“通共”,便被抓了起来准备处决。
就在焦强万念俱灰的时候,却被地下党给救走了。然后地下党发现这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因为焦强在学校里成绩很好,所以组织同志想要吸收他进入,谁知这时候地下组织又遭到了敌人的破坏,救出焦强的几名同志都牺牲了,焦强侥幸逃得一命,返回家中没想到却赶上了七七事变。
侵华日军迅速占据了他的家乡,他的亲人都死在了侵略者的屠刀之下,焦强满腔仇恨,改名换姓参加了国府军的抗日队伍。只是这个家伙实在是命衰,连续加入了三支队伍,三支队伍都被日军打散了,虽然每次焦强都负伤,但是却都没有死。
这么稀里糊涂地一直打到四五年战争结束,焦强还只是个大头兵,而且麻木地随着部队不停地转进,输多赢少。内战爆发后,焦强不想参与,想要开小差,结果在四六年又遇上了埋伏在中央军中的无间道同志,他所在的部队哗变起义了,不过转过天来接着又要去打k。焦强对此很厌倦。就开小差跑了。却被组织上给逮住了。
当pla也要处决他这个逃兵的时候。没想到遇上了大队中央军攻击,慌乱间也没顾得上这个俘虏,所以焦强又被中央军裹挟走了,一路跟着中央军打败仗,然后逃亡。当然这个过程中厌倦战争的焦强出工不出力,直至渡过海峡的时候穿越到了十八世纪。
在渡轮上的时候,轮船的轮机坏掉了,焦强尝试着指导船员修了一下。居然修好了,所以也被船上的人所重视。穿越之后,没了内战的伤痕,没有了亲朋的关系,虽然茫然但焦强也选择了重新开始,他完成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宿怨成为一名驰骋波涛的海军。
也许是这家伙天生就是一个好水手,在陆军打了十二年的仗没有提拔过,结果到了海军后,却因为能力突出受到了上级看重。戚继光级护卫舰前几艘,因为政治因素所以指认了明代众的大太监当了舰长。但是后几艘舰长都是经过综合考核的。焦强报名参加考核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任命为李文忠号护卫舰的舰长,军衔直接提到了中校。
这个人的经历简直就是一部小说。
焦强为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骄不躁,而且记忆力好,船上的每个部门所涉及的事务,他全都铭记在心,如何调动士兵进行作战,他也十分熟悉。虽然他也是一名比较新的舰长,但是在考核中,他能够完全按照作战手册,不出一点错的完成任务。当然,一个舰长除了记得住作战手册,临阵经验也很关键,只不过现在大唐海军中几乎没有谁有这种经验。
此刻的焦强保持了自己一贯的淡定,他放下手中望远镜,自言自语道:“一艘战列舰、一艘护卫舰和一艘sloop吗”
美国人认为那是一艘战列舰和两艘护卫舰,但是真正的海军人焦强却能够清楚地区分,最大的舰船是一艘英国人的74炮三级战列舰,小一点的则是一艘32炮护卫舰,而更小的那一艘则是一艘sloopofheline,四五级战舰称为护卫舰frigate,而更小的则通称为sloopofter。
实际上在殖民地的海域中,殖民国家通常很少用得上四级以上的军舰,一艘三十多门炮的五级护卫舰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了,而更多的则是18门炮以下的小型风帆战舰,这些帆船速度很快,火力也差不多够用,所以大受欢迎。一些海盗也会选择这种灵活快速的sloopof字位,以得到最佳的侧舷火力输出。其次,英国人还可以直接冲击后方没有武力值的大唐货船,迫使对方做出应对。
焦强看出英国人这是想上来就朝自己进攻,本身他也没有跟对手谈和的打算。这是大唐和大英的第一次会面,充满干劲儿的双方没有任何友好,一方是对于强权者的不满和挑战心,外加有些对自己能力的历练打算,另一方则霸主意识满满,绝不容没见过的家伙挑衅。
“如果戚继光级足够灵活,那么我可以直接打左舵,先行将我的侧舷对向他们,用更远的射程将他们修理一遍。只不过戚继光级还是不尽如人意啊,如果是新研制的自由风级的话,一定可以做到。”焦强想道。
英国人的阵列处于上风位,乘风而来速度也不慢,李文忠号虽然在下风位,但是其主要动力来源于蒸汽机,外加硬帆八面受风,就算是逆风也照跑不误。
“好吧,利用机动和速度优势,抢占上风位,拉开攻击距离。”焦强瞬间就顶好了战术,这实际上也是标准的使用戚继光级护卫舰的方法。戚继光级没有铁甲,木壳船的防御力不够,倒是火炮的射程还是不错,十四节的航速也足以落开敌人。
“右舵45度,全速前进,注意与敌保持三千码以上的距离”焦强下令道,他判断对方战列舰上最大的炮,也就是长身管的24磅炮,这种炮射程还可以,但是大部分海军船长,更喜欢拉近到一千码的距离上开火。而三千码显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全速前进的李文忠号,向着东北方向突进,而英国人很快发现了这一点,那名战列舰船长道:“这些东方猴子是傻了吗往东北去,是抢占上风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