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宋末称雄-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惨淡,她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了。
不得不说,韦氏心中所想正是赵构所念,他想起日后大宋面临的灾难,心中着急不已。迫不得已之下,赵构唯有展现出不同寻常的成熟,拼命的选择读书,实在是想要从书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是,这种苦楚,赵构却不能对任何人说,只能独自扛着,有时候身边的太监、侍女瞪大着眼睛看着他快速的翻看书籍,赵构都不予理会,仍旧我行我素的继续看书。实际上,赵构是想要从书中找到解决日后危机的办法,他翻看了许多史书,看得最多的也是《史记》,只因赵构认为这部书最有说服力。
可惜,没有找到赵构想要的东西,又看了大唐王朝的历史。由于宋朝与唐朝相隔不是很远,历史记载的书籍甚多,比后世流传的要多太多了,琳琅满目,堆积如山,全部都是关于大唐王朝的历史记载。
在赵构的心目中,中国历史上的皇帝,真正算得上大气魄之人,唯有秦皇汉武,太宗明皇,尤其是秦始皇收复七国,统一华夏,建立起第一个封建王朝。当时,秦国面临的局势与大宋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唯一不同的是秦始皇魄力、胆识都远甚宋徽宗赵佶,国家军事力量强大,身经百战,大宋偏偏是文臣治国,武将没有权力,就算拥有百万士兵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为何这么多的史书之中,很少记载真正的行政体制方面的举措呢?就算是王安石变法,也都没有太大的起色,难道真的是国情不同,应用的方法也不一样。但是,这样下去距离大宋江山支离破碎的局面,只有二十年不到的时间,这样下去该如何是好!”
赵构心急如焚,担心不已,他不知道宋徽宗赵佶,也就是自己的父亲为何还如此的淡然,依旧是吃喝玩乐,不顾朝政,对于朝中大事,蔡京等人已然接手了。如今,宋徽宗赵佶更是沉浸在书法的世界之中,不可自拔。
“如今之计,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实在是太过于心急了。如今的我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干预任何事情,朝中虽有国公之爵,却没有实权。再说,朝中大臣也不可能真的听命于八月大的孩童,如此一来那还不真的是天下大乱!”
赵构火急火燎,宋徽宗赵佶则是慢条斯理,不慌不忙,还认为自己管辖下天下黎民百姓生活安居乐业。与此同时,蔡京等人趁此机会,开始准备谋划更多的利益,满足自己的私欲,这一切赵构知道,却无能为力,任由蔡京等人一手遮天。
窗外狂风乱舞,刺骨的寒风呼啸而至,赵构的房间内有暖和的火盆,依旧是有些凉意,唯有披上厚实的被子。奈何,赵构的身体太弱小,根本就提不动被子,勉勉强强的站起身来,只能钻进被子中,吹灭烛光,欣然地酣睡起来。
赵构沉浸在书海之中,忧心忡忡的寻找解决大宋危机之法,苦寻无果。距离祭祖的大典越来越近,宋徽宗赵佶也忙碌起来。毕竟,祭祀大宋的历代君主,是一件大事,非比寻常,必须隆重又隆重,他还沐浴更衣,吃斋三日方能举行祭祀大典。
对于这一切,赵构没有丝毫的兴趣,最后仍然被自己的母亲韦氏在祭祀大典结束后,依旧是祭拜祖先。当赵构出现在太庙时,赵恒非常的吃惊,也就是赵构的大哥,赵佶的长子,他不明白未满周岁的九弟为何来此地,以他的年纪来说,还是太早了。
待一切结束后,赵构再次沉浸在书海之中,宋徽宗也不曾干预,任由他翻阅书籍,还为他找寻各个朝代的史书,赵构喜不自禁。一年一度的春节将至,也是赵构首次在此地度过人生当中的春节,情不自禁的喃喃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当赵构情不自禁的低声吟诵诗句时,恰好宋徽宗赵佶路过,看着八月大的儿子,又听到他诵念出诗句来,不禁有些失神了。他从窗外眺望,只见赵构满脸愁容,大眼睛中流露出一丝哀伤之情,低声道:“真是怪哉,构儿居然会背诵诗词,又非常的流利,实在是怪哉!”
赵构情不自禁吟诵的诗,被赵佶听到,他是酷爱文艺之人,心中难免有些激动。宋徽宗慈祥的目光深深的看了一眼赵构,然后转身离去。赵构也不知道自己心里想起过世的双亲,又想到独自一人生活在这个时代,难免有些郁闷,想要抒发心中的苦闷,情不自禁的吟诵此诗,却被赵佶挺进耳朵里。
于是,大观二年正月庚申日,即农历正月初九,春节刚过去八天。赵构就接到赵佶下达的圣旨,直接加封他为广平郡王。官爵也由蜀国公进为郡王,国公与郡王都是从一品,地位不同了。如果再晋升的话,那就是王了,便是正一品。
当赵构接到圣旨时,整个人都愣住了,他知道历史上赵构是这个时间加封郡王的。但是,加封郡王与其他皇子有些不同,不仅仅以八月大的年龄成为大宋最小的郡王。当初,赵构研究时,还以为此事子虚乌有,却不想居然是真的。
由于赵构的年纪未到,只能由母亲韦氏代为接旨,她也是愣了半晌,不明白自己的儿子为何过去了数个月便成为郡王了,实在是出乎常理。最后,赵构知道自己为何突然加封郡王的原因,赵佶听到他吟诵的诗后,觉得与他非常的相似,喜欢诗词,故而赵构被加封为郡王,官居从一品。
第十二章 权倾朝野
“大观二年正月,我这么简简单单的成为郡王了?”
赵构看着母亲手中的圣旨,还是有些不太相信,他这么简简单单的就封为郡王,还是广平郡王。愣了半晌,赵构呆如木鸡的傻愣着跪在原地,神情恍惚,心里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按照历史轨迹,赵构也是这个时候成为郡王,也没有多做解释,只言片语的一笔带过,情不自禁的想道:“难道加封郡王就这么简单?”
实际上,这一切并非赵构想得那么简单。若非他有感而发,吟诵一篇诗句,恰逢其会宋徽宗赵佶听见,也不会得到赵佶的喜爱。虽然赵构出生天有异象,宋徽宗赵佶对他也是疼爱有加,也不会如此简单地加封郡王,还未满周岁的情况。
既然赵构被封为广平郡王,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性格,他也没有过多的纠结,仍然如同昔日一样在历史书中找寻救国之法。最后,赵构更是查找了各个朝代的行政之法,期许能够找到救国之法。
时光飞逝,赵构的年龄也有三岁了。如今的赵构早已将各朝代的史书翻遍了,又博览群书,依旧是一无所获,唯一收获到的是知识增长了不少,以及对历史中的一些明君圣主的评价,比之后世流传的书籍要好很多。
历史上出现了数次书籍灾难,首次是发生在秦朝,最后几次全部都发生在清朝时期。虽然康乾盛世,也让一些文学名著,史书记载等全部都焚毁了。故而,后世流传的书籍并不全。因此,赵构也算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大观三年,即公元1110年。宋徽宗赵佶在登基前几年政治举措还算是一位明君,自从蔡京从右相升为左相后,又深受赵佶的宠信。在蔡京的劝说下,宋徽宗赵佶的政绩开始出现混乱的局面,不理朝政,终日沉迷于书画之中,还自得其乐。
年仅三岁的赵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一切他都无法改变什么,势单力薄。毕竟,他只不过是郡王,年纪尚幼,也无法得到赵佶的重视。即使赵构有心,赵佶也无意。赵构知道大宋羸弱是从此时开始的,他心急如焚,唯有叹息不已。
元符三年正月,即公元1100年,年仅25岁的宋哲宗病死,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否则当立长弟申王赵佖。只因宋太祖赵匡胤传位于其弟,以致于后来的大宋皇上死后,没有子嗣的话,就传位于兄弟。
只不过,那个时候朝中大权全部都在宋神宗的皇上,也就是向太后的手中,她把持朝政,又没有子嗣。神宗的子嗣全部都是其他妃嫔所生,与她没有关系。因此,排除有眼患的赵佖后,她主张立哲宗次弟端王赵佶为皇上。
然而,章惇固执的认为赵佶行为举止轻佻,难以担当大事,不可成为一国之君。向太后气愤不已,怒气冲冲地借用宋神宗的话,驳斥众人:“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
之后,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许将等人的支持下,毅然决然的立赵佶为帝。只因,赵佶那个时候唯唯诺诺,向太后看来非常的掌控。数日后,宋徽宗即位,向太后仍有把持朝政,不予还政。
并且,向太后在宋神宗在世时,就是守旧派。当她把持朝政后,就立即任命守旧派、韩琦长子韩忠彦为执政,不久又升任右相。至于,王安石变法时的支持者,以及在皇位之争时,左相章惇、执政蔡卞等相继受攻击,蔡卞首先被贬任知府。
同时,向太后还恢复被贬逐的守旧派官员的名位,守旧派官员接二连三的相继上台。当年七月,向太后就还政于宋徽宗赵佶。宋徽宗喜好文艺,不代表他真的什么不在乎,尤其是左相章惇那日所言,让他记恨了一辈子。
宋徽宗赵佶即位后不久,直接废除了左相章惇的相位,任命自己的亲信韩忠彦为左相,曾布升任右相。当时守旧派与变法派的斗争日趋激化,也有官员认为元祐、绍圣均有失误,应该消除偏见,调和矛盾。
次年,改为建中靖国,意思是中和两派之间的矛盾,也表达出宋徽宗一心为民的思想。但是,新旧党争不仅没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邓洵武首创徽宗应绍述神宗之说,攻击左相韩忠彦并推荐蔡京为相,得到执政温益的支持,为徽宗所采纳,首先于同月末决定改明年为崇宁元年,明确宣示放弃调和政策,改为崇法熙宁变法。
蔡京是个政治投机者,处事圆滑。在王安石变法时,得到皇上大力支持,使他拥护变法改革,元祐初又附和司马光积极推翻新法,绍圣初又积极附和新法,徽宗即位后不久受守旧派攻击而被夺职提举宫观闲居杭州,结交赴杭收集书画的宦官童贯,蔡京以擅长书法逐渐受到可以称之为画家、书法家。
因此,蔡京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识,邓洵武、温益知道徽宗必将重用蔡京,在进呈绍述新法意见时都力荐蔡京,认为唯有蔡京才能继承他的明志。说白点也是投其所好,想要得到宋徽宗的褒奖。
果不其然,崇宁元年五月,蔡京从由一位放逐大臣摇身一变重新起用,也让蔡京的心性发生变化。蔡京暗暗假托“绍述”的名义,掌握大权,朝纲独断,反而用此名义钳制住宋徽宗赵佶。
正是因为蔡京、童贯等人唆使宋徽宗,让他无心朝政,所有的朝政大权悉数落在蔡京的手中。得到朝中大权的蔡京,用条例司故事,在尚书省设讲议司,自任提举,用他的党羽吴居厚、王汉之等十余人为僚属,担任重要的国事。
并且,所有决策,都出自讲议司,还采用冯澥、钱谲的建议,废除了元祐皇后,罢去科举法,又下令州县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选官,在汴京城南建辟雍,为太学的外学,用以安置各地学者。
蔡京一系列的行动全部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还欺骗宋徽宗赵佶,使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