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第一帝国 >

第107部分

中华第一帝国-第107部分

小说: 中华第一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衣服,是王思锐找人按照要求缝制的,面料只是最普通的面料,上面的四色也是找了一些颜料一点点涂上去的,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理,若是在水里泡的时间久了,这些颜料自然会随之脱落。

  而现在的纺织技术并不发达,所以要想达到王思锐的要求,其实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

  不过这并不影响王思锐将新的军服换装成迷彩服,质量不过关,大不了一年换一套,然后命人加紧技术研发便是了,现在要做的便是统一。

  “当然,这只不过是初步的样品,在很多方面还是不合格的,比如面料,真正的军服,面料必须是要耐磨,这是目前唯一的要求,而这上面的颜料,也必须要保证一年以内不会褪色。”王思锐说出了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要求。

  涤纶面料现在并不太发达,而且涤纶面料后期的处理也有些麻烦,特别是在染色的时候,对于现在的技术而言,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所以王思锐也就主动的将要求降低了下来,只要耐磨就行了。

  除此之外,战术背心倒是没什么难度,无非就是按照要求缝制口袋或者挂带。这个只要是会女红的女人,基本上都会做。

  当然,最最让人无语的是武装带,因为缺少扣子,现在也没有地方能让王思锐找到足够的扣子。

  所以武装带的扣子便被两根绳子给取代了,也就是类似于皮带没有扣子,在两端钻两个孔,然后将绳子穿进去,最后将绳子系紧即可。

  而武装带其实是由皮带构成的,同样的,王思锐也没有办法去找到皮带,所以只能将马车上用于套马的那种宽带剪成两半,做了个简易的武装带。

  军靴就更加让人哭笑不得了,说是军靴,其实也就是一双长筒的靴子,鞋底要比普通的鞋子稍微厚一些。因为橡胶技术还没有完全的普及,也没有能力去生产橡胶鞋底,所以只能暂时用布鞋来代替了。

  王思锐将所有的要求一并告诉了两人,乔致庸倒是没多大的反应,毕竟在这方面他并不是行家,所以了解的也并不算多。

  只是邱掌柜的额头却始终紧紧的皱着,未曾绽开过哪怕一刻钟。

  “大人,实不相瞒,用一种耐磨的面料来制作,这个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可这要保证上面的这四种颜色一年时间不褪色,以现在的技术恐怕很难做到。而且,将四种颜料分别涂抹在这一块面料上,而且还衔接的这么好,这个现在实在是没有法做到。”邱掌柜心里面可谓是有苦叫不出。

  二两银子一套,听起来的确是很让人心动。

  可若是按照王思锐的要求去做的话,到最后他能够拿到手的利润也就没有多少。如果仅仅只是利润问题无法保证的话,那也就算了,更要命的是,邱掌柜甚至无法保证自己在接了这单生意之后会不亏本。

  在一个全凭手工制作的年代,去制作那种超高要求的产品,这怎么可能?

  这也是目前市面上的花布要比白布黑布贵几倍的原因,单一颜色的布匹没什么制作难度,仅仅只是两样颜色,便会让制作成本上升二分之一,如果是四种颜色的话,成本只少要增加三四倍不已。

  这已经不仅仅只是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了,这么多的颜色混合在一起,搞不好这批布就废掉了,这些都是要计算在成本里面的。

  “放心,其实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像这四种颜料并不用跟样品一样的,只需要保证四种颜色,并且保证每一块颜色的大小不超过手掌那么大就行了。”王思锐解释说道。

  ‘呼……’

  邱掌柜听到王思锐的解释后,整个人瞬间松了口气。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只需要增加一些人工成本就行了,这样的话,成本其实比黑布贵不了多少,顶多也就多个颜料钱以及人工费用,这样的话,二两银子一套倒也并非不能接受。

  起码可以保证,一套到手的利润会在一百文以上。若是十万套的话,那么利润也有几千两银子,虽然不多,但这种生意已经不算是少了。

  “大人,这样的话,这个单子还有把握按照要求做到。”邱掌柜如实的说道。

  “嗯……”王思锐点了点头,旋即又与邱掌柜和乔致庸二人商议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比如,最好由两家到各地去采购原材料,然后将所有的材料全部运输到京城,在京城组建工厂来生产这些军需装备。

  而王思锐现在也是必须要严加小心,原材料被分散的运输到京城,这个倒是不会引起其他人的怀疑,可若是成品被运过来,万一要是被某些人给发现了,甚至有可能将会坏了王思锐的大事。

  另外,王思锐还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传授给了二人,毕竟这是后世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还在广泛使用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极大的增加了生产效率,而且还能做到对工艺的保密,对于目前来说,还是很合适的。

  除此之外,三人还共同商议了支付方式,等原材料运到京城之后,王思锐支付百分之三十的费用,交付的时候,在支付其余的百分之六十,余下的百分之十将会在交付之后的三个月内支付。

  虽然这种支付方式放在现代来看是很正常不过的方式,可是放在清末时期,这却是有种坑人的感觉。

  王思锐甚至可以在前面只支付少量的定金,然后等他们交货的时候,再将余下的金额一次性付清。

  虽然有些坑人,但邱掌柜和乔掌柜还是不得不答应了下来。以他们目前的财力,做到这一点还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军备这其实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真正的大事情还是乔致庸最最关心的,也是他一直都在忙碌的事情。

  庚子赔款。

  朝廷想要向洋人支付赔款,就必须要先将钱汇集到一起。这个钱又不可能是同一时间到来的,所以这中间必然会有一定的时间差。

  乔致庸便是想利用这个时间差,然后利用这些赔款来壮大自己的实力。等于是用国家的赔款去贷款给一些商人,然后收取少量的利息,薄利多销,最后赔款支付给洋人,利息就是自己的了。

  以前乔致庸是不断的去行贿朝廷大臣,甚至连******亦劻也是他行贿的对象。只不过现在他们说的显然已经不算了,整个京城也只有王思锐一个人说的算。

  而让王思锐主动的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也是让乔致庸眼神中不由的放出一道光芒,那是一种商人特有的感觉。

  与军备不同的是,这一次王思锐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单独的去交给他们两个,而是选择了三方共同经营的方式。

  由乔家和邱家共同出资,建立一家新的票号,然后王思锐负责让这家票号成为支付赔款的唯一渠道。

  最终所获得的利润,王思锐要拿走五成,余下的五成由他们二人自己去商议。

  对于这个决议,乔致庸还是很心动的,不过在利益面前,乔致庸还是选择了对王思锐进行一番试探。

  只不过态度强硬的王思锐,瞬间便让乔致庸失去了继续试探的打算,连忙答应了下来。

  毕竟王思锐才只拿走了五成,而他与邱掌柜之间,自然是乔家占大头,最后商定的结果便是,王思锐拿走五成,乔家拿走三成,邱家拿走二成。

  就算是只拿走了三成的利润,对于这么大的一个项目而言,这也已经不算少了,至少要比乔致庸之前预想的更多一些。

  先前为了能够让乔家拿到这个项目,乔致庸甚至都已经作出了让出八成的利润出去的打算。由此可知,这里面的利润到底有多大。

  最终,在达成了三方协议之后,乔致庸和邱掌柜二人便匆匆离去,他们不仅要尽快的去筹备军装的事情,同时还要去筹备票号的事情,一时间整个京城最为忙碌的商人,恐怕也就只有乔家和邱家这两家了。

155:平定京城


  o1年,2月17日,农历腊月二十九,除夕前一天。≥≧

  一大早,沉寂了一夜的京城便再一次的喧闹了起来,而这一日,却与昨日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

  这一日,更多的百姓纷纷走上街头,只不过他们的脸上却并没有一丝喜悦的表情,反倒是一个个的,布满了没落与痛苦。

  然而,城里的男人们,眼见着除夕将至,可是家里却依旧没有足够的粮食可以让他们度过这个年关。

  到了这时候,他们已经不再奢望粮价能够降下来了。而朝廷刚刚回归,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管一管粮价的事情。

  所以,这一日,更多的百姓选择了出城,到北面几十里以外的山区狩猎。不管最终能不能打到猎物,最起码不能坐以待毙不是?

  也有一部分男人在街头上到处的闲逛着,每看到一辆商人的车队,便会急着上前询问是否需要人手帮忙。

  可是回应着他们的,却是一个又一个让人失望不已的回答。

  那些车队根本就不需要人手,而那些想要出城狩猎的百姓也现了一件让他们更加绝望的事情,因为京城已经被封闭了起来。

  虽然城门大开,但却许进不许出,数量众多的士兵把守在那里,让他们连理论的勇气都没有了。

  这个时候,出现在他们脸上的,是那种无奈,悲哀,与无助的表情。

  有些人更是家中已经断粮了三四天,整个人都已经饿的有些昏,但却始终无法购买到足够的粮食。

  倒不是他们手里没有钱,谁家手里还没有个几百文钱?可是几百文现在在京城里能够买到多少粮食?

  连一升粮食都买不到,随着近年来银子的贬值,粮价已经从几十年前的一百文一升猛涨到了三百文一升。

  而近段时间京城附近动荡不断,更是让那些粮商们赚的金钵满盆,粮价更是翻了一倍,达到了六百文一升,就这还不一定能够买到,那些奸商时常会以存量不足为由拒绝销售,但这个时候只要有人溢价购买,那些奸商便会立刻拿出粮食来。

  “大人,我们都是普通的平民,求求您放我们出城打猎吧,我们已经断粮三天了,如果在没有吃的,我们一家老小会饿死的……”一名四十来岁的男子,头微微有些白,原本应该挺值的身板,却微微有些弯曲,一边抹着脸上的泪水,一边跪倒在地,希望能够得到这些士兵的可怜,放他出城打猎。

  负责守卫城门的连长看到这一幕之后,脸色微微有些阴沉了起来。他倒不是因为这为百姓跪倒在他面前而生气,而是因为京城的粮价问题。

  虽然他是有心放这些百姓出城狩猎,甚至是有心将那些无良的奸商给抓起来统统枪毙掉。

  可那毕竟只是他一个人的想法,准进不准出,这是上面下达的命令,作为一个连长,他也只有遵守的份。而且,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战争,吸取了大量的战争教训之后,他并不认为他的仁慈,会给他们带来多少的好运,反而,因为他的仁慈,或许将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灾难。

  “大人,求您给我们一条生路吧……”正当这位连长犹豫的时候,数百百姓齐齐的跪倒在地,声音很是杂乱,但却能够听清楚说的什么。

  “诸位还是回去吧,现在我若是放你们离开了京城,恐怕你们还没有全部走出这座城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