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路隋行 >

第423部分

一路隋行-第423部分

小说: 一路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鲜于罗跟随杨广的时间最长,对他的脾气秉性也最为了解,情知杨广已听懂了自己的话,这是在跟自己揣着明白装糊涂,遂二话没说,“扑通”一声跪倒在了杨广脚下,抱住杨广的腿,嘶声央求道:“求王爷带上小的一道返回广陵去吧。只要能回到王爷身边当差,就是再苦再累,小的也心甘情愿。”

    杨广没想到鲜于罗神神秘秘地将自己引来这座小院,是为了求自己将他调回身边当差,当时就绷起了脸,“啪”地一拍几案,呵斥鲜于罗道:“我还有多少大事要办,哪有功夫听你在这里喊冤诉苦?鲜于罗,你给本王记住了,你现在是受朝廷敕封的大都督,不再是本王府中小小的护卫了,说话办事须事前惦量着才行。本王念你多年护从本王的情份上,对今日之事就不做查究了,你现在就回东宫,好好地当差做事去吧。”说着,挺身站起就要走。

    鲜于罗将杨广的一条腿紧紧抱在怀中,仰面劝阻道:“王爷留步,小的确有要事要向王爷禀报啊。”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杨广依旧站着,没好气地催促他道。

    “太子内坊令姬威,王爷还记得此人吧?”鲜于罗见杨广不再执意要走,才松开了手,问杨广道。

    “姬威,是不是数年前曾出面陷害张须陀的那个奸佞小人?”杨广沉着脸,低下头问鲜于罗道。

    “王爷记得不差。不过,就在太子妃暴亡,太子因回护云昭训失爱于娘娘,皇上急诏王爷回京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后不久,姬威主动找到小的,透露出了愿为王爷效力的意思,并托小的转告王爷,元氏之死确与太子有关,如王爷肯向皇上、娘娘告发此事的话,他愿挺身而出,为王爷作证。”鲜于罗一本正经地向杨广禀报道。

    这一定是姬威听到了风声,以为父皇、母后即将行废立之事,才提前为自己找退路,欲卖主求荣,转向替自己效命的。杨广想到这里,心中抑制不住地产生了一丝厌恶,本想抬脚一走了之,转念一想,遂向鲜于罗问道:“太子妃死后,没有传唤太医查验她的尸身吗?姬威凭什么诬指太子妃之死与太子有关,他就不怕父皇会灭了他的三族吗?”

    “关于这件事,小的因被挡在东宫外当差,所知并不多,只是想到姬威原是太子身边极为亲近的僚属,他既说太子妃之死与太子有关,想必手中多半是掌握了什么证据方敢说这话的吧。”

    “那好,本王今日就交给你项差使,你若能诱使姬威将手中掌握的证据交给你,证明他所说不虚,本王就设法将你调回本王身边当差,怎样?”杨广沉吟片刻,向鲜于罗提出了一个条件。

    “禀王爷,姬威听说王爷已返回了长安,要小的今晚就给他回话呢,王爷要不要答应他为王爷效力呢?”


………………………………

第775章 左右为难

    杨广瞪了鲜于罗一眼,什么话都没说,迈步走了出去。

    尽管他并没答应鲜于罗接纳姬威替自己效力,但一想到姬威所说的太子妃之死与太子有关的那些话,杨广仍感到事关重大,走出小院,下意识地就欲重返宫中,将这一情况禀报给父皇杨坚。

    待走出巷口,杨广又改变了主意,掉头朝晋王府的方向走去。他继而想到,无论怎样,由自己再次入宫将这一情况禀报给父皇杨坚,都是极不合适的。

    待回到王府已是日暮时分,杨广听府掾鱼赞来向他禀报,称日间越国公杨素曾来府上询问杨广夫妻二人可曾返抵长安,猜料杨素多半是为了从广陵班师还朝前受他嘱托的那些事而来,遂吩咐鱼赞派人连夜赶往越国公府告知杨素,自己明日即登门造访。

    鱼赞答应一声,转身刚要走,却被杨广开口拦住了:“焦二很可能回不来了,得空时你收拾出他留在府中的穿着、所用之物,待我此次离京前奏明父皇,在他的原籍替他立一座衣冠冢。另外,再去查查他的族谱,如有合适的侄辈,一并奏明父皇,将其过继给焦二,承袭他的爵位,延续其后嗣。”

    鱼赞陡地听杨广提到焦二已死的消息,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住了,拱手领命之后,禁不住问杨广道:“王爷,焦二是何时没的?”

    “唉,早在两年前,我就得到禀报,称焦二自高句丽境内追踪朝廷严令缉拿的一名要犯南下去往了江南一带。直至前不久江南平叛,焦二追踪的那名要犯死于平叛官军之手,却始终没有焦二的一丝音讯,期间我曾多次派人沿着焦二从高句丽南下可能会走的几条路线查询他的下落,结果一无所获。如今两年多过去了,倘若焦二还活着,他至少也该自己返回王府来了吧,可是……”杨广不忍缕缕说下去了。

    “这么说,王爷至今并未见着焦二的尸首喽?”鱼赞目光一闪,问杨广道。

    “我知道你的意思,我又何尝不希望焦二安然无恙呢。先按我方才的交待办去吧。”杨广就是不愿相信焦二已不在人世,才屡屡派人找了他两年之久,此时见鱼赞怀着的是和自己先前一样的心思,长叹一声,转过身去,向他吩咐道。

    鱼赞目光变得黯淡了下来,冲杨广拱了拱手,默然转身离去了。

    杨广数年前从并州还朝时擢拔的侍女红绡走进殿来,柔声向杨广禀报道:“王爷回府前,王妃曾交待婢子在此候着王爷,待王爷一回府便向她禀报,王爷,您看?”

    “正好,我也有事要同王妃商量。你去请王妃到这儿来吧。”杨广心中仍惦记着姬威告密的事,听红绡这么一说,陡然想起自己身边还有位“神女”,遂命她到后院请萧厄来正殿商议对策。

    萧厄却是因日间陪杨广到正阳宫向独孤伽罗请安之时,不意撞见了杨坚新纳的偏妃——宣华夫人陈未央,并惊奇地发现陈未央长得酷似杨广先前的爱妾安若溪,平添了一份心事,先于杨广回府之后,带着杨昭、杨简两个娃儿玩了一会儿,便命服侍他们的侍女带他们休息去了,自己独自坐在寝房中想起了心事。

    直至日暮时分,杨广的贴身侍女红绡来请她到前院正殿和杨广相见,萧厄才从沉思中惊醒过来,无声地叹了口气,跟着红绡来到正殿见杨广。

    杨广命红绡在殿口守着,不得放任何人接近正殿,这才压低声音将姬威告发太子妃之死与太子有关的事告诉了萧厄,并向她问计道:“我反复思量,虽然觉得姬威出于自己安危考虑,诬告大哥的可能性居多,但一想到一向与世无争的大嫂可能被人暗害,并非死于急病,就不得不替父皇、母后捏了把汗,以为自己有责任将这一情况及时向父皇奏明,提醒他和母后谨防遭了奸人的毒手,可以我目下的处境,似乎最不宜去向父皇奏明此事的就是我。因此,命人将王妃请来,合议出一个万全之策。”

    萧厄满腹心思都放在了如何避免杨广因今日在正阳宫遇到宣华夫人而荫发对安若溪的旧情,以至于日后情不自禁,犯下无可挽回的大错这件事上,此时听杨广将她请到正殿,要同她商量的却是这么一件事,一时脑子还转不过弯来,但也附和着杨广说道:“王爷想的是,王爷既无意觊觎东宫储君之位,且已知父皇此番急诏王爷回京的用意,决不宜在此时向父皇奏明此事。”

    “可是,我身为朝廷亲王,当朝太尉,怎能对此事视若无睹,坐视不管呢?一旦将来朝中、宫中再发生类似事件,叫我有何面目去见父皇、母后呢?”杨广察觉出萧厄并没有专心在听自己的话,加重了语气说道。

    萧厄见杨广真着了急,这才努力将自己的思绪转移到姬威告密这件事情上来,低头沉思良久,方对杨广说道:“事情已经出来了,王爷也不必太过急于向父皇奏明此事。不如等鲜于罗那边有了确切的回信,由妾身出面,委婉地提醒母后,太子妃之死可能另有蹊跷,要母后派得力之人密查此事,怎样?”

    “王妃与我犹如一体,王妃出面向母后言及此事,不妥不妥。再者,我料那姬威如得不到我确切的答复,接纳他到我麾下效力,是断不敢站出来,指证此事的。怎么样才能够既提醒了父皇、母后要小心戒备身边的危险,又避免因此事与大哥闹出新的不快呢?”杨广当即否决了萧厄的这一提议。

    “长姐素来与王爷亲近、友善,如果由长姐来提醒母后,王爷以为如何?”萧厄眨着眼睛,问杨广道。

    “这倒是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杨广眼睛亮了,“不过,我拿不准该怎么去向长姐说起此事。”

    “用不着王爷向长姐说及此事,只须设法叫姬威亲口向长姐禀报此事,不就行了?”萧厄微笑着说道。


………………………………

第776章 劝夫纳妾

    杨广被萧厄说出的这一大胆设想着实吓了一跳,忙提醒她道:“王妃,须知姬威目下仍是大哥身边的亲近僚属,他如何肯在长姐面前告发大哥呢?这件事很难做到吧。”

    “王爷如果信得过妾身,此事就交给妾身来办吧,决不会叫王爷感到左右为难的。”萧厄自信地说道。

    杨广将信将疑地望着萧厄,忽然挺身站起,冲萧厄深施一礼,说道:“那就有劳王妃了,果能诱使姬威向长姐禀陈此事的话,也算是了了我一桩心事。两个娃儿睡下了没有,咱们一起去瞧瞧他们吧。”

    “王爷回府前,我已命人带昭儿、简儿回房安歇去了。王爷,此次母后留妾身在长安居住,王爷将独自返回广陵,日子长了,不会感到寂寞吗?”萧厄有意将话题引向了日间遇见宣华夫人陈未央这件事上,关切地问杨广道。

    杨广敏感地瞟了萧厄一眼,反问道:“王妃怎么突然想起这个来了?”

    “其实,日间在正阳宫时,王爷不便正面直视宣华夫人,未瞧得十分真切,细看之下,她生得和若溪妹妹还是有不少差别的。”萧厄并没有回答杨广的问话,而是目光幽幽地注视着他,说道。

    “王妃胡说些什么,须知宣华夫人是父皇的偏妃,与咱们有母子的名份在,我怎么会……”杨广不经意间被萧厄一语道破了心事,不禁有些恼羞成怒起来了。

    “王爷能够领悟到母后今日安排咱们与宣华夫人相遇的真正用意,妾身就放心了。”萧厄并不理会杨广的恼怒,指责,仍然循着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路悠悠说道,“然则,妾身身为王妃,不忍见王爷仍陷于昔日的情思难以自拔,过份委屈了自己,今晚就在此处向王爷表明心志:王爷但凡相中了哪一位江南名媛,尽可纳她为妾,妾身决不会心生妒意,横加阻挠的。”

    “王妃切莫多心,日间只因宣华夫人长得确和若溪甚是相似,我多瞧了她两眼,决无另寻新欢之意,王妃误会了。”杨广乍闻萧厄主动劝自己纳妾,本能地替自己辩解起来。

    “妾身此刻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无半点试探王爷心意的意思。王爷贵为皇子、亲王,身边有几位女子陪伴、照料,本是极为寻常之事。再者,妾身素知王爷对若溪妹妹一往情深,至今仍无法忘情于她,这也是王爷至今身边除妾身一人,无人相守陪伴的真正原因,然而,逝者已逝,过份沉缅于她的思念于王爷身心只有损害,没有半点益处,妾身诚愿王爷顺乎性情,顺势而为,切莫耽于昔日情思,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