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民国-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阮会珍想的很周全,她以后会发展事业,也许还会结婚。她绝对不能让陆灿文的这段婚姻,影响她未来的生活。
不管是为了出一口气,还是为了日后自己能够清清白白,大方立足于世人面前,这个亏,她绝对不能就这么认。
她不止要离婚,而且还要离的轰轰烈烈,让所有人都知道,不是她阮会珍不好,而是陆灿文无情无义,林秀然不顾廉耻勾引有妇之夫。
作为一个受了打击的女人,阮会珍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度过了几天,再次出来的时候,脸色苍白。
毕竟愧对儿媳妇,陆老太也没有说她什么,只是劝她不要提离婚的事情。
“这些事情以后再说吧,娘,我想出去一趟。”
阮会珍闷闷不乐道。
“出去散散心也好,要不我陪你一起吧。”老太太担心的看着儿媳妇。
阮会珍摇头,“不必了,我自己出去。我刚刚照镜子,发现自己确实没有林小姐漂亮。我想出去买两件衣服。”
“好,买衣服好。”陆老太见阮会珍想开了,终于放了心,“你出去逛逛,早点回来就是了。”
阮会珍应了一声,头也不回的走了。
反正她现在是个遭受巨大打击的女人,任何的变化都是合理的。所以她现在也不想再伪装成原主的性子了。
出了门之后,阮会珍就高高兴兴叫了黄包车,“找一家最好的理发店。”
这时候的理发店可没后来那么多的业务。不过剪头发也是好的。
阮会珍头发很长,平时都是旁一个老式的发髻,显得有些老成。她早就觉得麻烦的不得了了,这会干脆用让理发师给她剪了一个时下很流行的学生头。搭配着她这张清秀的脸蛋,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
从理发店出来后,她又找了一家服装店,买了两身样式简单大方的旗袍,颜色也是选了淡雅的米白色和浅蓝色。当然,这两件衣服可比不上林秀然的那样精致。毕竟她现在扮演的是一个柔弱的,被小三抢了丈夫并且遭受苛待的小媳妇。
看着镜子中有几分时下学生模样的自己,阮会珍满意的摸了摸头发。
嗯,总算看着有几分赏心悦目了。
换了一身形象,阮会珍找回了上一辈子的感觉。
在报童手里买了一份上海文学报,又买了钢笔和纸张,阮会珍这才一身轻松的往家里走。
她准备写小说了。
这篇小说的名字都想好了——《女人不哭》
题材也是现成的,就以原主和婆婆过的这些年的生活开始写。开头第一章,阮会珍也想好了,开头就是“他的背影越来越远,我站在路口一直看着,一直等着他回头……这些年,我常常在想,他什么时候会回来。我和婆婆一直在等他。今年春节,他又没有回来,家里已经没有米下锅了,我把娘留给我的手镯拿去换了钱……”
没错!她准备把原主的经历写成文章放在报纸上发表。当然,其中一些细节要经过渲染,名字也要经过改变。只是大致的过程保留。
阮会珍虽然没有出众的文采,但是感谢爱玲女士,她当初可看了不少民国时期女作家写的小说了,虽然比不上这些名作家,但是基本的用语一琢磨,还是能够看得过去的。且她也不打算和人拼文采,她只是想把这个故事登出去。
至于销量如何,她也不在意。等她和陆灿文闹离婚的时候,这份报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回到家里的时候,陆老太看到阮会珍这一身改变,惊诧不已,随即又十分欣喜,“灿文看到你这样,一定会喜欢的。会珍啊,我就知道你会想开的。女人还是要争的。”
谁稀罕啊。阮会珍撇撇嘴,沉默着没说话。
接下来几天,阮会珍开始闭门不出,整天关着门写小说。
陆老太对于她的改变也是看在眼里,却也满心无奈。
几天之后,前面几个章节的稿子已经寄出去了。
阮会珍特意打听过这个时代的投稿规则,这时候稿子也是要经过筛选的。所以阮会珍同时投了好几家报社。她最想发表的上海文学报并没有通过她的稿子,反而是一家新开不久的报社竟然写信给她,通知她已经过稿,并且寄来了稿费。费用并不多,一个大洋。
接着,第二天,阮会珍就在这份报纸上面发现了自己的文章。而且还是放在头版的位置上面。
阮会珍看完这张报纸之后,终于知道为什么别的报社都没有通过她的稿子,只有这家报社通过了。原来这家报社这一版的报纸受众是女性。报纸上一般都是一些感情小说。阮会珍这篇文章还是报社的第一篇,以第一人称叙述宅门媳妇生活的小说。虽然并不浪漫,但是真情流露,十分有感染力。报社的主编也是一位新女性,看到这篇文章后,当即就选中了。
“我们是女人报,对于这样深受封建迫害的旧社会女性,必须要让广大女性看到,引以为戒,同时对她们进行帮助。”报社的黄主编是这么说的。
负责这个版本的编辑徐春来问道,“主编,这故事是真的吗?这里面的珍珍真的存在吗?怎么会有这样傻的女人啊。那男人一直不回来,她就应该离开,寻找自己的幸福。”
“我不知道有没有珍珍的存在,但是我知道,在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有千万个像珍珍这样受害的传统媳妇。那些男人在外面风流快活,却对家里的发妻弃如敝履,这是时代的悲哀。”黄总编满脸感慨道。
徐春来知道,黄总编曾经也是一位上海豪门的媳妇,可惜丈夫却找了几房姨太太。最后带着孩子离开豪门独自生活。
徐春来道,“希望珍珍的丈夫尽快出人头地,回来接珍珍他们去过好日子。”
年轻女性此时还抱着美好的幻想。
当然,这也是众多看到故事的女性读者心目中的幻想。
他们现在已经开始想象,故事的结局,肯定是那位英俊有才华的丈夫,在外面独自打拼,功成名就,然后被珍珍的贤惠善良所感动,最后接珍珍和婆婆一起去大城市生活,两人恩恩爱爱,过完美满的一生。
阮会珍的写的这个故事并不太长。
等故事连载道第三期的时候,已经是女主人珍珍翻遍了家里所有放东西的地方,终于翻出了两个红薯,给婆婆熬了一碗红薯汤。然后女主人珍珍自己,却因为舍不得吃东西,晕倒在了厨房里。
故事发展在这里就戛然而止,很快,报社就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有谩骂的,说作者狠心。也有请求让珍珍活下来的。有些人甚至在设想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也许是珍珍的丈夫突然回来了,救活了珍珍。甚至有人求珍珍的地址,表示可以提供物质帮助。
报社将这些信件都转寄给了阮会珍。阮会珍自己随便翻了翻,就继续写接下来的故事。
珍珍当然没有死,她心中坚定自己的丈夫一定会回来,她挂念着丈夫,不放心婆婆,最终撑了过来。婆婆给她吃了一口红薯汤,她活了下来。并且在大冬天里,给人家洗衣服赚取生活费。
当看到珍珍在大雪天里撑不住,摔倒在雪地里的时候,再一次引起了许多人泪奔。
好在这一次故事并没有中断,珍珍醒过来了,并且遇到了一家好雇主,给了她食物,让她和婆婆平安度过了新年。
这一年,丈夫依然没回来。
看在这里,读者们开始猜测,珍珍的丈夫肯定死了,要不然这几年不会杳无音信了。
不过故事发展到这里,珍珍的丈夫是否回来已经不重要了。她们更加在意,珍珍这样一个柔弱又坚强的傻女人,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她还能活下来吗?
“主编,我没想到啊,《女人不哭》这个故事,竟然会这么受欢迎。明明一开始的时候,都没什么人关注,没想到这几期下来,竟然这么受关注,现在读者寄过来的信件,一大部分都是给这个作者的。”
黄主编喝了口咖啡,笑道,“女人都是感情动物,千篇一律的感情故事已经不能够打动他们了。一个悲惨的女人更能够引起她们泛滥的同情心。”
徐春来看着稿纸,“珍珍好傻啊,之前差点饿死的时候,她都没有卖掉父母的遗物。现在为了给丈夫还债,竟然把父母的遗物都给当掉了。这一章节发出去,肯定会又能引出许多话题了。”
“有关注度才有话题,这是好事。”黄主编很是高兴。这个故事她很喜欢,事实上她已经猜到故事的发展了,以她多年的人生经历和见识来看,珍珍这位英俊的丈夫,肯定已经另结新欢了。可惜还有那么多女人在期待珍珍的丈夫化身英雄,回来拯救这个可怜的女人。
哎,女人啊,就是太爱做梦了。
上海女子大学,课间时分,老师们又开始围在一起看报纸了。
其中一位国文老师,一边看,一边拿手帕擦眼泪,一边带着鼻音道,“父母留下来的东西就这样卖掉了,珍珍肯定很伤心。哎,我妈当初留给我的一条项链,我现在都还留着呢。”
旁边一位英文老师也围了过来,“你也在看这个故事啊。我也在看,哎,我觉得这个女人真是太傻了,要是咱们,才不等这样的男人呢。”
女国文老师道,“也许她在等丈夫回来。”
“都这么多年没回来了。哎,我现在都情愿这个男人死了,这样珍珍也不算白等。如果他还活着,反而让人想不开。”
英文老师回头看着正在看书的林秀然,“秀然,你说故事会怎么样?”
林秀然从书里抬起头来,迷糊的笑了一下,“你说什么故事?”
“就是这个珍珍的故事啊,《女人不哭》,最近很火的。”
林秀然这才恍然过来,“哦,这个故事我只看了前面一期就没看了。没什么好看的,这个珍珍的丈夫本来就不爱她,再等下去也没有意义。”
她平时都在看一些文学著作,也没有心思看这些报纸。之所以看到这个故事,还是班上的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看报纸,被她发现了,把报纸拿过来后,扫了几眼罢了。
两个女老师听到这话,脸色都有些复杂,英文老师道,“话也不能这么说,要是真的不愿意,不结婚就行了。也许珍珍还能嫁给一个普通的男人,生儿育女,也不用过的这么辛苦了。”
国文老师也点了点头。站在女人的角度,她也觉得珍珍不如嫁给一个普通男人。
林秀然无所谓道,“上面不是写了吗,是封建家长定下来的,封建思想害人啊。所以现在咱们才要学习新思想,不要受封建压迫啊。反正我觉得这个丈夫也是受害者。”
说完拿着书本站了起来,“好了,我还有课呢,回头再聊。”
等林秀然走了,国文老师和英文老师脸色都不大好看了。有点儿三观被刷新的感觉。把这些悲剧都归咎在封建思想上面,真的合适吗?
事实上阮会珍手里的稿子已经完稿了。
这个故事的结局,只是停留在丈夫的另外一个妻子出现的那一刻。不过阮会珍并不着急发出去,依然是一期一期的给报社寄稿子。
布局已经完成,阮会珍又开始上街了。
这阵子林秀然没有再上门过,只有陆灿文来过两次,阮会珍都在房间里没出来见他。不过听到外面的动静,每次陆老太都要和他争执一次,不欢而散。
陆家的事情她只需要等结果就好了,空闲的时间,她也不想浪费,整天在上海逛。
和这个时代接触的越多,她对这个时代也越发有了归属感。从前只是一个看客,如今她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想着这个时代,哪怕是陆灿文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