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796-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高鸿信的一席话,几人都冷静了下来,开始拿了书本开始看了起来。不过高鸿信看的出他们都没有看进去,可见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没有平静,估计要消化掉今天的信息,得需要几天时间,也许要等到举事以后才能真正平静。
高鸿信桌上摆着一本史记,但是他的心思根本没在书本上,他在回忆前世在书上看到的,关于嘉庆年间的川楚白莲教起义的信息。但是关于这方面的信息仍然不是很多,虽然这场起义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可能是了不起的大事件了,但是在现代看来,在中华5000年的历史但中,失败的起义实在数不胜数,能在历史书籍上单张介绍的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比方说:汉末黄巾军、唐末黄巢起义、明末李自成等,对于其他的一些大大小小的起义都只是一笔带过。如果高鸿信不是历史学系的学生的话,估计很少有人听说过嘉庆元年这场几乎动摇大清帝国统治的白莲教起义。
高鸿信从一月三十一日到二月初二一直在思考要怎么改变起义失败的结局,帮助叔父或者其他起义军,获得胜利推翻满清的通知,从而改变四十多年后整个华夏民族的命运。
这个时候要获得胜利不算太难,毕竟满清的军队经过长时间的承平生活,战斗力下降的厉害。难的是如何长久,君不见以黄巢、李闯这枭雄,虽然开始风光无限,也曾建基称帝。但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只要形式稍一不利局势便会迅速崩坏。以致数年的努力华为乌有,这就是典型的流寇作战的弊端,所以首先要有一套整体的战略,才会避免大起大落,一步一步朝着目标前进。就像明朝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虽然他早已拥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并且其他诸侯都已经称帝时,他仍是按照“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缓步发展,最终一决定性的力量剪灭诸侯,驱逐蒙元,成就千古帝业。
要有长期的战略,则必须要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有了后方才能谈的上发展。高鸿信站在厚实无数专家与愤青学者的肩膀上,通过自己的考量与分析,也有了一些想法。传统上来说古代争霸有“四角”、“四边”、“一腹心”之说。
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是其四角,山西、山东、湖北和汉中是其四边,中原为其中央腹地。
中原腹地也是四战之地,千里平原无险可守,谁先进来谁先死,所以中原之地是必死之地,所以要尽快离开邓州,跳出中原方为上策。
四边之地说白点就是连接各个四角之地的交通汇聚之地,容易发生大战,不容易建立稳定的后方。四边之地也不可取,高鸿信只能从四角之地来考量以后的根据地。
用排除法来说,首先排除的便是河北。虽然河北有“上游之势,临驭六合”之说,并且河北依山傍海。三面山海环抱,南面中原。东面是浩淼的大海,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延绵千里,环绕其西、北两面。河北境内的几条主要的河流均发源于这两条山脉,切穿山岭,形成交通孔道,也因此而形成了一些险要关隘。大清也是先入关占据河北然后席卷天下的,但是满清的首都在河北,统治根基在河北,所以不管河北地理经济优势有多么明显,高鸿信只能望而兴叹。
其次被高鸿信排除的便是四川。四川是“山川险固,天府之土”,长江、黄河分别流贯中国南方和北方。四川和关中在南、北方都据上游之势。在几大战略要地中,论山川险固,无如四川。虽然看起来四川似乎好处多多,但是看看历史上割据四川的政权没有一个能够进取天下。四川是典型的盆地地形。中国地形中东西向的山脉与南北向的山脉在这一带纵横交错,形成封闭完整的盆地。所以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四川是割据容易,但是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很难。
现在只剩下关中与东南的,两者是各有利弊。关中是“山河四塞,百二秦关”,东南是“龙蟠虎踞,东南形胜”,两者与形胜上来说,关中要更胜一筹。毕竟东南地处长江下游,长江的作用被历史证明完全靠不住,而且也有“守江必守淮”之说。在高鸿信看来东南最大的好处便是粮食产量高,起码不会挨饿,但是也容易在那消磨了意志,毕竟是“六朝粉黛之地”,酒不醉人人自醉呀。关中最大的短板可能就是粮食的问题,如果要是在明末的话,饿都能饿死,所以李自成等各个反王才要一个劲的往东往南跑。但是现在是清乾隆年间,虽然关中的环境也不是太好,但是有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撑着,也不会到揭不开锅的地步,而且出了关中就是各大产粮区,往东是河南,往南便可以进入四川,而东南又是湖北汉江平原,只要占据一个便会高枕无忧了。
选择关中是无奈中的无奈,矮子里拔高个,如果是在民国完全可以选择东北,但是现在这个选择纯属扯淡,毕竟在柳条边阻隔之下,东北现在还属于不毛之地,要不然也不会让老毛子占了便宜。
高鸿信虽然打算以后说服叔父挺进关中,但是现在还不能说,毕竟现在时机不对,起事胜利后,不对就要前往襄阳以北吕堰、双沟地区与其他两路起义军回合,一切只能到了那时才能确定。
想通了一些关节后,高鸿信终于放松了下来,还有两天的时间,可以看看书,练练武。然后,静待大事。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当中,即为大人在全力准备起义,而高鸿信他们几个则是在享受最后的安宁时光,毕竟以后的生活充满了未知与风险。
转眼间到了二月二的清晨,一大早高鸿信就睡不着了,然后爬起来洗漱完成后,就盯着面前的铜镜,眼神迷离陷入了沉思,“以后,我就要参与进历史潮流了,虽然说有蝴蝶效应,但不知道我这只蝴蝶能不能掀起滔天巨浪。既然上天安排我来到了这个时代,肯定是让我改变一些什么,那我也应该顺应上天的安排,尽自己的全力去改变去塑造这国家与民族,去改变那段屈辱的历史,延续天朝上国子民的尊严。”
高鸿信眼神渐渐彻底恢复了清明,然后自言自语道:“二月二,龙抬头。”然后就转身离开了房间。
也不知道是在说他自己,还是在说整个民族。
第三章 起义
更新时间2014…8…4 19:55:02 字数:3352
嘉庆元年二月初二日,公元1796年3月10日,丙辰龙年。
河南邓州高家湾村口的高台之上,高均德站在上面,他的后面是高均平、高俊茂、张伟、张业,而高鸿信他们则在人群的后面。
高鸿信看着下面议论纷纷教众,心里也激荡了起来,不由生气了万丈豪情。
待心情平息后,高均德高声喊道:“大家静一静!”
等人群中的议论声渐渐消失,高均德才说道:“兄弟们,满清无道,欺压百姓。我们白莲教的其他兄弟已经在襄阳举事,我们也要共同响应。俗话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兄弟们,我们反了。”
人群中瞬间爆发出一股声浪,“反了!反了!……”
在后面的高鸿信身边的高鸿智等几人也随着人群的喊叫声激动的异常,随之也放生大喊:“反了!反了!……”
高鸿信到了这事反而冷静了下来,只是冷眼看着前面激动的人群,心里说道:“不知道能活下来的有几人。”
高均德身后的高均平、高俊茂、张伟、张业,见人群的呼喊已经渐渐稀疏,便有高均平带头高声冲下面喊道:“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喊声渐渐平息,众人都看着高台之上的高均平,只听高均平说道:“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二哥您素有威望,我等愿推举二哥为大元帅,共襄盛举。”“我等愿尊大元帅号令!大元帅万岁!大元帅万岁!”人群之中的呼喊之声越来越高。高鸿信知道呼喊的人群中,肯定有托。但是想要调动起群众的情绪,这些小手段是必须的,白莲教也是惯用这些小手段的。誓师完成后,高均德几个人就按照事先商量的策略北上占领邓州县城,获取足够的武器与辎重,然后掉头南下到襄阳与其他两只起义队伍会师。
队伍经过3天的快速行军,于清晨突然出现在邓州城下,在看到了两个开门的兵丁后,队伍兵不血刃的拿下了邓州县城。
高鸿信是后进入县城的,此时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到处巡逻的士兵。
就在这是,高鸿信突然听到,“救命!救命呀!”
高鸿信不用看就知道有什么事,肯定是队伍纪律败坏,不是强抢妇女,就是抢东西。张修远几人也听到了,然后对高鸿信说道:“信哥,要不要去看看!”
高鸿信说道:“不用了,去了也没用,我们说话也没人听,可能还有什么危险,还是赶紧去找叔叔他们吧。到时候,跟他说一下这里的情况,让他们赶紧约束一下队伍的纪律。”
几人加紧了脚步,来到了县衙院子当中,看到高均德几人正在指挥众人整理物资与兵器,没有看到高鸿信等人的到来。
高鸿信上前,对高均德说道:“叔叔!”
高均德一看是高鸿信他们,说道:“没想到这么顺利就拿下了邓州县城,这下我们的武器与辎重都有了,可以放心的南下与大部队汇合了。”
高鸿信看着高均德满脸带笑,志得意满的表情,觉得应该给自己叔叔降降温了,便说道:“叔叔,这次是因为我们刚刚起事,官府没有准备,一旦以后官府有了准备,我们要在想这么顺利拿下一座县城就不是这么容易了。而且咱们起义军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慢慢的纠正,否则也无法长久。”
高均德听了高鸿信的话后,脸上的表情瞬间就凝固了。过了一会儿,看着高鸿信说道:“鸿信说的还是有道理的,但是你说我们部队有很多问题,我倒是还没发现。”
高鸿信回到:“其实,这些问题不是我们队伍独有的,我想其他的起义队伍可定也有,就是没有引起注意而已。目前最迫切的就是队伍的纪律问题。”
高均德好奇的问道:“纪律有什么问题?”
“就在刚才,我们几个听到街巷里有救命的声音,肯定是有士兵做了一些不该做的是。我觉得当下队伍应该严明军纪,明定赏罚。如果纪律一直败坏的话,虽说短期内问题不会那么明显,但是长时间的积累的话,一旦爆发,可能会万劫不复。”
高均德听到高鸿信说的那么严重,不太以为然,然后说道:“鸿信,你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了,虽然说纪律不好,但是可以慢慢调整,不至于说万劫不复吧。”
高鸿信看高均德的表情,觉得应该再说的明白一点,就接着说道:“叔父,你别小看这军纪的问题,侄儿阅读史书,发现喝多起义军最后的失败都与军纪败坏与直接的关联。包括唐末的黄巢,明末的李自成,他们够强大吧。他们的队伍从西打到东,从南打到北,并且都在关中建立了政权,并且还称帝了。当时他们也是风光无限,但是一旦强生到了极点,也就意味着衰败的开始,并且衰败的极其迅速。其根本问题就是在前期的军纪没有明确,只是胜利的表象给掩盖了下来。一旦全局失利,队伍就会迅速离散,举事就会崩坏。虽然说他们的迅速衰败也有其他的重要因素,但是军纪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