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796-第1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对于釜山的租借李昊却很迟疑,釜山可不是普通的城市,他可是只比汉城稍逊一筹的大城市,更是朝鲜对外贸易的制定港口。
不过李昊也不敢直接回绝,只能说他不能做主,必须要回国禀报给父王,然后才能决定。
陶澍本来以为很简单的事情,没有想到最后却没有预想当中的顺利。
“哦,李昊对于釜山还是不松口?”高鸿信皱着眉头问道。
“回禀陛下,釜山是朝鲜仅次于汉城的大城市,李昊说他不能做主,只能等回国之后禀报朝鲜国王定夺。”陶澍开口说道。
高鸿信听后想了想,觉得这件事也有道理,他也没有想到现在釜山就这么繁华了。
“既然如此,那么便先将条约签订,先确定济州岛,至于釜山……”高鸿信沉吟着。
过了一会儿,说道:“先让朝鲜王世子回国,看看朝鲜国内有什么反映,然后再说吧。”
陶澍听后松了口气,说道:“臣遵旨!”
很快陶澍便于朝鲜方面谈妥了条约,双方在理藩院签订了《中朝明定藩属友好条约》。
条约规定:
一、朝鲜王国为中华帝国藩属国,朝鲜国王或者王世子每过十年便需要来北京觐见皇帝陛下;二、朝鲜王国租借济州岛给中华帝国,中华帝国每年付给租金十万银元;三、朝鲜王国需要再租借一个港口城市给中华帝国(提议为釜山);四、朝鲜王国对中华帝国商人开放贸易,税收制度与中华帝国国内持平,并且朝鲜亡国国内不得私自增长税收;五、中华帝国公民在朝鲜王国国内享有治外法权;六、朝鲜王国公民在中华帝国享受与中华帝国国民同等待遇;条约签订之后,先由内阁审议盖章,然后高鸿信加盖玉玺,有官员随同朝鲜使团回朝鲜,等朝鲜国王加盖大印之后,条约才正式生效。
陶澍并没有跟随朝鲜使团前往朝鲜,他要担任新成立的外交部的尚书。
陶澍也终于更进一步,官职达到了正二品。
对于外交部的成立,还是有些波澜的,毕竟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一个机构,大臣们觉得为招待藩属国而专门成例一个部门很浪费,因此很多人都反对。
陶澍着实捏了一把汗,最后还是高鸿信坚持才成立的,因此很多大臣都觉得这个部门是皇帝专门为陶澍成立的。
同时,令陶澍烦恼的事情是,关于他的流言更加的泛滥了,他也越来越有宠臣的趋势了。
李昊回到国内之后,朝鲜国内对于李昊与中华帝国签订的条约议论纷纷。
朝鲜自然也有有识之士,对于租借济州岛和一个港口给中华帝国坚决反对,另外中华帝国在朝鲜其他的权利也严重损害了朝鲜的利益。
长久以来朝鲜国内都存在两个派别,一方亲近中原王朝,一方对中原王朝保持敌意。
现在中华帝国要做的便是尽量的扶持亲中派,打压对中国保持敌意的官员,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采取军事行动。
这样再加上在经济,文化上的渗透,不超过二十年,高鸿信便有把握灭亡朝鲜国。
济州岛此时也到手了,高鸿信接下来要便要考虑琉球的问题了。
琉球国,位于台湾与日本之间,对于中国来说,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现在琉球国的国政完全被日本萨摩藩控制,向中国朝贡的同时,还要向江户幕府朝贡。
现在北方的战事告一段落,高鸿信决定对琉球采取行动,废除琉球国改为郡县制。
东海舰队接到旨意之后,直接从台湾的基隆港(台湾建省之后,高鸿信改鸡笼为基隆)出发,前往琉球国的都城首里城。
神武十三年,先是尼克拉佐夫代表沙俄与中华帝国签订了《中俄友好通商条约》。
数月之后,法兰西使团访问北京,双方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签订了《中法友好通商条约》。
紧接着,美国使团也与中华帝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条约》。
……
神武十三年(公元1817年)一年之间,便有二十多个西方国家与中国签订了各式的条约。
此时的中国彻底融入了世界,中国国内也在遭受着与西方通商带来的涤荡。
高鸿信对于中国现在的发展很满意,周边国家原来大清的藩属国都已经向臣服,另外,对日本的战争,中国获得了虾夷岛的统治权,租借了对马岛。
朝鲜过的济州岛也将要是囊中之物,东亚已经在中国的掌控之中。
剩下的便是要不断的渗透,直到将两国彻底打倒。
未来几年,中国将不断与英国展开交锋,直到将英国逐出东南亚。
当然,对于印度高鸿信还不敢有什么想法。高鸿信相信,一档中国对印度采取军事行动的话,英国为了这个英皇皇冠上的明珠,一定会跟中国拼命。
神武十三年底,有一件事引起了高鸿信的注意,那便是婆罗洲上的兰芳大统制共和国也派遣了使团进京,准备确定自己藩属国的地位。
第三百一十七章 兰芳
更新时间2015…5…28 11:22:39 字数:2161
兰芳大统制共和国(1776年~1886年),通常简称兰芳共和国,是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之间存在于南洋婆罗洲(现印度尼西亚占据称加里曼丹岛)上的海外华人所创立的第一个共和国,也是亚洲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
1770年,今广东梅州(今梅州市梅县区)的客家人罗芳伯在东南亚西婆罗洲(今西加里曼丹)坤甸成立了“兰芳公司”,是个类似于东印度公司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团体组织。
1777年,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以东万律为首都“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建立。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
兰芳共和国建立时,第一任总制是陈兰伯,第二任总制是罗芳伯,兰芳大统制名称,取之于此;亦有人因第二任总制罗芳伯而称其为方伯共和国。
兰芳刚刚建国,罗芳伯就派人回清朝觐见乾隆皇帝请求称藩,但清廷以海盗匪巢视之,并未接受这个南洋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为此,罗芳伯郁郁而终,临终前他还交代国民,无论今后谁为国家领导,归顺大清之心决不可变。
当时罗芳伯等人想要归顺清朝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想找到一个强大的靠山。当时的东南亚并不平静。荷兰殖民者在1596年就侵入印尼,1602年成立了具有政府职权的“东印度公司”,不断在印尼诸岛进行侵略扩张。荷兰殖民者一直对兰芳共和国虎视眈眈,并不断派兵侵扰。罗芳伯等国家领导人认为,如果仅仅依靠兰芳小国的力量,很难抵抗荷兰殖民者,只有借助清朝的力量,才可以镇住荷兰人。
兰芳的这一举措起到了一定效果。罗芳伯向清朝称藩的愿望虽然未能实现,但清政府最终同意与兰芳共和国开展贸易。兰芳也借助此点,向外制造假象,宣称兰芳已经是清朝的藩国。此举果然唬住了荷兰人,当时的清朝正处于康乾盛世,荷兰人担心对兰芳的入侵引起清朝的反对,他们不得不停止对兰芳的骚扰。
嘉庆初年天下打乱,兰芳虽然地处海外,但是对国内的局势仍然很关心。
不过没有人想到大清居然灭亡了,兰芳对此措手不及。
对于新建立的中华帝国,兰芳内部很多人都持欢迎态度的,毕竟华国是汉人建立的国家,总比满人建立的国家要亲近的多。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也有许多人仍然对大清很怀念,对于心生的中华帝国有很大的敌意。
神武元年的时候,兰芳的总长是江戊伯,他便是那些对华国怀有敌意的人的代表。
在江戊伯的坚持之下,虽然对于不与兰芳共和国接触有很多争议,但是总体上来说还算风平浪静。
但是等到江戊伯去世之后,宋插伯接替了总长的职务之后,便一直在考虑向华国称藩的事情。
直到这次英国与中国签订建交条约之后,西方国家纷纷效仿,开始跟华国建立外交关系,宋插伯知道时机已到,马上便派遣了使节到广东,向华国递交了国书。
对于兰芳共和国这个国家,此时华国国内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它的知名度甚至还不如英国。
这也是高鸿信把他忘了的原因,高鸿信肯定不能面面俱到,不过现在还不算太晚。
这个时候,兰芳共和国正处在全盛时期,几乎整个婆罗洲都是他的势力范围,其他的一些势力与它纷纷向兰芳表示效忠。
如果操作得当的话,中国便能不费吹灰之力将婆罗洲收入囊中。
婆罗洲在后世被称为加里曼丹岛,是世界第三大岛(第一为格陵兰岛,第二为新几内亚岛),面积为743330平方千米。位于东南亚马来群岛中部,西部为金岛(苏门答腊岛),东为苏拉威西岛,南为爪哇海,北为南海。历史悠久,中国史籍称为“婆利”、“勃泥”、“渤泥”、“婆罗”等。
令高鸿信眼馋的不只是这座岛屿的面积,是这里温暖的气候与肥沃的土地,另外就是岛上的生物与矿产资源。
另外,一旦中国占据了婆罗洲,整个南海就成了夹在中国之间的海洋,高鸿信的南海战略就成功了一半。
婆罗洲还能成为中国在南洋的基地,以后中国要打击西方殖民者,便更加的方便,对于补给的依赖也不用再靠国内。
不过这件事也不能操之过急,现在中国刚刚进过了与日本的张政,同时东海舰队还在琉球国执行琉球国内附的行动。
这两年中国的战车一直不曾停歇,高鸿信觉得长此以往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因此对于婆罗洲,高鸿信并不打算采取过激的行为,反正现在控制着这个岛屿的是华人,他完全可以慢慢来。
先期如果能取得在婆罗洲的驻兵权便行了,至于其他的都可以往后放。
高鸿信也相信,兰芳共和国肯定对这点非常欢迎,毕竟他们现在最棘手的问题便是西方的骚扰。
有了中国的驻兵的话,西方国家肯定会收敛,这时如果还有国家进攻兰芳的话,那么便是与中国为敌了,就要准备迎接中国的怒火了。
兰芳共和国的安全便有了最大的保障,这个效果要远远大于对中国称藩。
为了显示自己对兰芳共和国的重视,高鸿信决定亲自召见这次的使节。
这次兰芳的使节是刘台二,他是兰芳共和国除了宋插伯之外的二号人物,也是宋插伯最信任的人。
刘台二看起来不到五十岁,身材不高,长得很粗壮,此时他都头上还留着清朝的辫子。
“刘先生,也许你该将头上的辫子个剪掉。”高鸿信笑着说道。
刘台二此时看着还有些拘谨,听了高鸿信的话,赶忙说道:“臣在海外,对于中原此时的习俗不太了解,请陛下见谅。”
“哦,看来现在国内与婆罗洲的交流还是很少呀!等我们双方条约签订之后,双方的交流肯定会大增,以后兰芳的习俗肯定会改变的。”高鸿信笑着说道。
“陛下英明,兰芳臣民无时无刻不心慕华夏。”刘台二听后说道。
第三百一十八章 落定
更新时间2015…5…29 11:07:13 字数:2151
“给朕介绍一下兰芳的现状吧!”高鸿信说道。
“臣遵旨!”
刘台二接着说道:“陛下,现在兰芳说是一个国家,其实更像是一个公司。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