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796-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大炮比以前的大炮威力都要大,而且也变得更加的轻便,已经于英国等西方国家最先进的火炮不相上下了。
李长庚对嘉义城很放心,不过还是要派兵救援,同时也为了让彰化城的王得禄放心。
不过援军还没有赶到嘉义城便在盐水城被华军打的打大败而归。
并且没有过一个月,华军便一举冲进了嘉义城,并且还俘虏了许松年与李延钰。
这确实是令人惊讶,到了此时战场的形势彻底逆转,彰化城得到消息之后,王得禄心里也开始动摇了。
毕竟如今怎么看都是一盘死局,彰化城已经成了一座孤城,当然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也可以看作是华军背后的钉子。
如果嘉义城没有丢失,这颗钉子的作用不可估量,可是如今嘉义城已经丢了,钉子便成了孤城。
李长庚此时不得不考虑投降的事情了,李延钰是没有儿子的,李延钰是他从族里过继的儿子,不过也是他从小养大的,就算为了儿子的安全,也要与华军好好谈谈。
李长庚派出的使者是他手下的另一个将领丘良功,丘良功是他手下官职最高的将领,由他去谈判也能体现李长庚的重视。
双方停止了战斗,等待最终的谈判结果。
龙九顷没有想到万崇兴会剑走偏锋攻打嘉义城,并且还一次性取得了成功。
当得知网虫行攻占了嘉义城,并且俘虏了李长庚的大将与儿子的时候,龙九顷便知道这场大战即将终结。
双方的谈判便在嘉义城展开,彭浚有着丰富的谈判经验,当仁不让的出任了首席谈判官员。
其实现在也没有什么好谈判的,如今李长庚能够拿得出手的筹码已经没有,现在唯一要讨论的便是李长庚等人投降之后的待遇问题。
李长庚提出了永镇台南的要求,并且要封王。
彭浚当然不会答应,最后讨价还价之下,便是会向皇帝陛下争取公爵,永镇台南不可能,但是会给李长庚封地,至于在什么地方,要看皇帝陛下的旨意。
对于华军最后的条件,丘良功最后还是接受,这已经超出了李长庚的预期。
李长庚在丘良功回到台湾之后,便向华军统帅龙九顷投递了降书,随着李长庚的投降台湾彻底平复,中华帝国也成功统一了原来大清的所有领土。
第三百章 天下一统(下)
更新时间2015…5…11 9:28:50 字数:2133
台湾到的战斗还没有结束,沙俄便放弃了恰克图的统治,换取了恰克图贸易的重新开放。
台湾岛一平定,中华帝国才真正是一同天下,对此不只是高鸿信高兴,这个北京城的百姓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如今中原已经经过了两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东北开发使得直隶省、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的人口大为减少,土地压力也跟着减少,整个中原大地很少有没有土地的百姓了,就算有也是故土难离的人,就算是租赁别人的土地做佃户地主也不会苛待,要知道现在的律法是只要移民边疆省份,任何人都不得阻拦,阻拦者是死罪。
对于土地之主来说一旦佃户觉得过的不舒服,在移民走了,那么便得不偿失了。
因此这几年北方的农民居然过的比南方的人还有舒服,很有些太平盛世的感觉。
不过如今东北人口逐年增加,高鸿信已经取消了辽宁与吉林的移民优待政策。
这几年移民人口也随之朝着更北方的黑龙江省、东江省、北海省、兴安省转移,不过优惠政策也在逐年的减少,移民人口也在逐年递减当中。
神武十一年是公元1815年,这一年欧洲最大的事情莫过于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再一次被发配到了一个小岛,圣赫勒拿岛。
而中国国内最大事情一个是台湾平定,另一个便是高鸿信颁布了《禁**令》。
根据禁令,凡是贩卖**的商人全族一律判处流放新疆农垦劳作,并且终身不得释放。
对于吸食**的人,高鸿信认为没有买便没有卖,因此凡是吸食**的人都要被关押,知道戒掉**为止。
私藏**超过一公斤的人,便要被处以流放北方的刑罚。
凡是来中国贸易的船只都要接受海关士兵的检查,一旦发下**,船只货物都要被没收,涉案的中国人员直接流放,外国人则就地关押,缴纳缴获**一百倍的赎金之后才可以释放,并且终身不得来华贸易。
还有便是加强对**走私的打击力度,台湾平定之后,海军的主要任务便是打击**贸易,海军有权利检查任何一艘进入中国领海的船只,如果有不配合的船只,可以按照海盗船只进行攻击。
《禁**令》的颁布在中华帝国朝堂之上可谓是水到渠成,**的泛滥使得中国的百姓深受其害的同时白银也跟着大量外流,造成了朝廷的银根紧缩,对于朝廷的稳定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对于外国商人尤其是**贸易的主力英国商人来说,这个禁令使他们丧失了很大的财富来源。
俗话说断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更何况是金钱为尊的欧洲人,对于这个禁令肯定是恨得咬牙切齿。
东印度公司为此损失了大量的船只、**,同时为了赎出被扣押的人员也花费了打量的金钱。
东印度公司内部对话采取军事行动的言论开始甚嚣尘上。
不过出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东印度公司有自主出兵的权利,可是面对中国这种庞然大物,东印度公司要是不得到国内的准许是不可能出兵的,现在可没有电报,从印度穿消息到英国来回需要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就算是要出兵也要等到明年。
高鸿信自从颁布**禁令之后,便考虑到英国可能的反映,而此时台湾已经回归,因此便调整了东海舰队与南海舰队的实力。
划拨部分东海舰队的战舰到南海舰队,加强南海舰队的实力。
另外下令南海舰队对南海进行巡航探索,对于发现的岛屿要进行树碑立传,并且绘制好海图。
高鸿信还改东江省北部的海域为北海,并建立北海舰队,驻地为海参崴。
到了此时,中华帝国已经有了北海舰队、渤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四支舰队。
其中,南海舰队实力最强,有三级战舰三十艘,四级战舰六十艘,其他战舰两百余艘。
其次是东海舰队,三级战舰二十五艘,四级战舰四十艘,其他战舰两百余艘。
渤海舰队排行第三,有三级战舰二十艘,四级战舰四十艘,其他战舰一百五十余艘。
最弱的是新建成的北海舰队,三级战舰只有十二艘,司机战舰二十五艘,其他大小战舰也只有九十艘。
今年对于海军来说是个发展之年,不断有新的战舰下水,就连排水量更大,可以搭载更多火炮的二级战舰也已经快要完工。
海军实力打仗,开始四处出击查禁**的同时,也根据高鸿信的旨意开始四处圈地。
凡是发现的无主岛屿便会登陆,立上中华帝国的的碑文。
台湾平定之后,高鸿信出于提高台湾地位,巩固东南海防的考虑,实行闽台分治,台湾正式建立省份。
台湾省建立,下设三府十一县三厅一直隶州,省会设于彰化县(今台中)。
同时,琼州府与雷州府也正式脱离广东省建立了海南省,同时还下辖南海之上的所有岛屿。
这两个省份确立之后,中华帝国的省份个数达到了三十六个。
有北海省、黑龙江省、东江省、兴安省、吉林省、辽宁省、蒙古省、科布多省、热河省、察哈尔省、绥远省、宁夏省、甘肃省、新疆省、青海省、陕西省、山西省、直隶省、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海南省、广西省、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西康省、西藏省,三十六生的总人口一共超过了三亿五千万。
高鸿信之所以给西藏、新疆等地建立省份,主要是为了防止独立实力抬头,毕竟省份与其他特别区、将军辖区不同,是归中央直辖的,如果企图分裂,那么可以更有效的进行镇压,同时在法理上的约束力也要强得多。
就像英国对西藏动作不断,以前西藏作为中国的一个辖区,与现在的省份相比便差个一个等级,给了英国人可以侵吞西藏的侥幸心里。
第三百零一章 立储风波
更新时间2015…5…12 10:06:47 字数:2130
这些边疆地区都变成了省份,自然会有人不愿意,比如说以前手里有着很大权利的地方势力,向藏地的土司、蒙古的一些王公,新疆的伊斯兰宗族势力。
不过高鸿信并不怕,就像是贵州、云南,就算已经划成省份数百年了,到现在还经常会有叛乱发生,少数民族反抗根本是不能避免的。
从划分省份之后,西藏、西康自总共爆发过三十余次大小叛乱,新疆爆发二十余次大小叛乱,蒙古爆发八次,就连东北与贵州都各爆发了一次。
不过都被很快的镇压下去了,现在中华帝国刚刚建立,正规军队强悍,就连地方守备军队都战斗力强大,一旦怕乱矛头,各地的守备将领总会迫不及待的剿灭。
这些反贼对于地方守备将领来说,便是活生生的军功。
天下进入休养生息阶段之后,想要赚取军功已经很难了,现在只有这些边疆偏远地区,有许多将领都是因为这点,主动要求调到偏远地带带兵。
天下除了边疆偶尔的叛乱之外,基本还算太平,不过天下太平了并不是是朝廷了便没有事情了。
神武十一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的大朝会之上。
朝会快要结束之时,身为礼部侍郎,兼管户部的王鼎,走出了大臣的队伍。
“启奏陛下,如今四海一统,万民归顺,四夷臣服,但国无储君则根本不固,储君之位长期空缺必然导致群臣揣测,皇子窥伺,朝局动荡,故臣恳请陛下!固根本!立太子!”王鼎铿锵的说道。
高鸿信本来都打算退退朝了,没有想到王鼎会突然提起立太子的问题。
王鼎是前清的进士,是前清军机大臣王杰的同族后辈,自从王杰病死之后,陕西老家又被华军占领,王杰的尸首自然运不回去,只能在北京先就地安葬,由王杰等在京城的族人为他守丧。
这也避免了王鼎,同清廷一起逃出关外。
华军攻占北京之后,王杰守丧期满之后,便入朝为官了,王鼎关心国计民生,理财有方,很快便得到了高鸿信的看重,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晋升为吏部侍郎,并且还兼管着户部。
高鸿信不明白为什么立太子的事情会由王杰率先提起,按照他的想法,这件事该由有厉害关系的官员提起才对。
如今高鸿信只有三十六岁,正式身强体壮的年龄,去年皇后孔秋柔刚刚为他生下了皇八子高久霸,同时,怡嫔牛昭玉(原嘉庆皇后)、如嫔牛彩凤(原嘉庆如嫔)、敬皇贵妃贺迎春也都双双怀孕。
高鸿信的八个儿子当中,最大的高久怡已经十二岁了,最小的还在襁褓当中。
按照现在的说法是立长立嫡,那么现在皇太子的人选便是在皇长子高久怡与皇四子高久思之间选择了,不过高鸿信总感觉不太妥当。
高鸿信与现在的人想法不同,他自然不会将所谓的长幼嫡庶看在眼里,他倒是很喜欢清廷的立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