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796-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二章 准备
更新时间2014…8…14 21:55:10 字数:3220
就在高均德等人在讨论攻城策略的时候,襄阳城中府衙之内知府汪知松也在为襄阳被围一事与众将讨论对策。
汪知松五十多岁中等身材,脸上有些许皱纹,虽然已经是晚上,但是在这种场合他还是穿了官服。此时汪知松坐在主位上,看了看众人,待看到坐在角落的乔同化时,略顿了一下,说道:“白莲教匪已经攻克了樊城,此时围困了襄阳已经被团团围困,虽然本官已经上书朝廷,请求派兵支援,但是远水不解近渴,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讨论一下防守的事。”
汪知松的话音刚落,房间里便开始了讨论,汪知松听的有些乱。
便看了一边正老神在在喝茶的德平,眉头不由一皱。
德平是满族瓜尔佳氏,襄阳正五品守备。德平来到襄阳做守备已经好几年了,房间里的军官都是他的手下。德平长相与穿着看起来都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使人不由自主的亲近。如果就以为他是一个性格温和,很好说话的人,那便大错特错了,德平是出了名的刻薄,只是许多不明真相的人总是会被他的外表所欺骗,从而吃大亏。
德平喝了口茶,看到汪知松还在看着自己,知道自己不说点什么,这个老家伙不会罢休,便开口说道:“为了防止贼寇趁机偷袭,尔等务必昼夜守城,不可懈怠。”
房间中的诸将均站了起来,高声遵令道:“遵命!”
德平摆摆手,说道:“好了,你们都下去不止防务吧,我还有事与知府大人商量,乔同化留一下。”
其他诸将都离开了房间,只剩下汪知松、德平以及被德平留下来的乔同化。
乔同化从一开始心里就忐忑不安,毕竟樊城被攻克,他作为守城的千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德平微笑着对着乔同化问道:“同化,你来说说樊城是怎么在你手里丢的。”
乔同化一听德平的话,心里便是一紧,德平这世已经将樊城丢失的过错推到了自己头上。
想到了朝廷对与陷城之罪的处罚,便头皮发麻。辩解道:“启禀守备大人,职下守卫樊城,尽心尽力,只是一时不妨乱匪居然有火药。城门被炸开时,虽然卑职没有炸死,但也被震晕了过去。卑职是被属下抬着,逃出樊城的,卑职如果没有昏过去,肯定能挡住乱匪的冲击,将乱匪赶出樊城。”
德平依旧是微笑着说道:“只是这世间没有如果,樊城已经丢了,再说这些已经无济于事,而知县已经自杀身亡,这件事也只有你来负责了。”
乔同化知道已经无法挽回,下定决心搬扑通一下跪了下来,看着德平说道:“将军,樊城陷落一事,由卑职全权负责。卑职只求大人能保全卑职的家人,如此卑职便死而无憾了。”
说完乔同化便一头触底。
德平看着跪在地上,以头触地的乔同化心里没来由的一阵畅快。乔同化为人比较刻板,不善交际,对上司也是不苟言笑,更不要受贿赂了。德平虽然是乔同化的上司,但是乔同化平时根本不怎么瞧得起德平,虽然乔同化并没有表现出来,敏感的德平还是察觉了。乔同化没有什么错处,德平也不好为难他,现在不同了,有了陷落樊城的罪名,还不是任由德平处置。
德平知道旁边还有汪知松看着,便说道:“同化,你烦心,本官定不会让你的家人受什么不公正的待遇。”
乔同化抬起头来,看着连带笑容的德平,也看不出他所说是否属实,只得说道:“卑职谢大人,大人的隆恩卑职铭记于心。”
德平没有再说什么客套话,对着门外喊道:“来人。”
从门外进来两个兵勇,看也没看跪在地上的乔同化,恭敬的对德平问道:“大人有何吩咐。”
“把他打入死牢,等候朝廷的旨意。”德平吩咐道。
汪知松整个过程,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冷眼旁观,毕竟他时文官,对于兵士他也无权过问。
德平转过头来看着汪知松,笑着说道:“知府大人,城防的事请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乱匪攻破襄阳的,毕竟这个罪名是你我二人承受不起的。”
汪知松看着认真的德平,说道:“好的,那本官只管稳定城中的人心,守城的事就拜托延隆了。”
延隆是德平的字,德平听到汪知松叫自己的字,知道汪知松对守城之事,很是上心。毕竟汪知松是从四品,而德平只是正五品。汪知松的品级要高于德平,平时两人分管文武,汪知松也用不着对德平客气,也没有称呼过他的字。
德平见汪知松如此做派,知道也要表示一下,便说道:“请知府大人放心,卑职一定全力以赴,誓死包围襄阳。”
汪知松好像很满意德平的保证,便客套一下,心满意足的回府了。
德平看着远走的汪知松,不由感慨道:“果然是乱世重武人呀。”
德平已经做好了迎接乱匪的准备,但是第二天,没有一点反映。德平站在城头看着城外乱匪的大营,很是疑惑为什么乱匪没有攻城。接下来的几天城外的乱匪依然是没有动作,不止得令,连汪知松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了。是乱匪看城池高大放弃攻城了?还是乱匪想要长期围困?汪知松知道这两种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放弃攻城的话肯定会撤离,围困之说更是无稽之谈,傻子都知道襄阳如此重地肯定会有足够多的粮食储备,再说要不了多久朝廷大军肯定会到,那乱匪到底在打什么算盘呢?
就在城内的汪知松与德平疑惑不解的时候,高均德排除了大量兵士征集到了数百工匠,此时这些工匠正在加紧赶工。
高鸿信正陪着高均德等人视察工匠营。“叔父,这就是巨型抛石机,是一种大型的投石器,威力巨大,虽然不能如火炮一般摧毁垂直的城墙,但是他可以大规模杀伤城头的人群,破坏城内的房屋,对城内的人有一定的威吓作用。”
高均德等人抚摸着高大的巨型抛石机,不由啧啧赞叹,对几天后的攻城之战不由的增添了几分自信。
高鸿信看到叔父等人都很满意,便接着对他们一一介绍了各个攻城器械,让高均德等人打开眼界。
等看的差不多了,高均德问道:“鸿信,这次让你统管此时,你估计大概多长时间可以开始攻城。”
高鸿信略一思揣,说道:“叔父,大概还需要三天,三天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攻城了。”
高均德听后,喜形于色,说道:“如此我们就再等三天,到时定要鞑子尝尝厉害。哈哈”
其他人的心情也好了起来,也跟着笑了起来。
襄阳城死牢里的乔同化,此时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指挥手下守城时的意气风发,此时他已经出气多入气少了,显然德平并未让他好受。
德平虽然并没有为难乔同化的家人,但是乔同化在牢里生死还不是他说了算,但是乔同化又不能死,否则樊城陷落这件事怎么交差,所以德平便授意牢头让乔同化受一些苦头,但不能让他死了。现在乔同化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乔同化躺在牢房角落的茅草上,看上去像一个四人一样,一动不动。这时牢房外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个是牢头,另一个则是乔同化的结拜兄弟,是乔同化手下的一名百户。
乔同化听到有动静,缓慢的睁开了双眼,看到是自己的义弟司梦星,打算做起来,但是废了半天劲也做不起来,只得开口沙哑的说道:“梦星,你来干什么,快走。”
司梦星没有回答,只是对牢头说道:“谢谢老哥了,我就和他说两句话,然后马上离开。”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你快点便是了,否则出了事情你我都担待不起。”牢头说完便走了出去。
司梦星急切的对着乔同化问道:“大哥,你怎么样呀。”
“我没事,你快走,快走。”乔同化生怕自己连累了自己的义弟,便催促他赶紧离开。
司梦星听着乔同化的话语,知道大哥是怕连累他,心里很是感动。平时乔同化便对他这个义弟多有照顾,而现在大哥落难了,他却无一丝办法。
司梦星只得对着乔同化说道:“大哥,我一定会想办法就你出去的。”
乔同化听后,不由摇头,厉声说:“你有什么办法,你只要保全你自己就行了,如果可以的话,帮哥哥照顾好你嫂子和你侄子,那样便不枉兄弟一场了。”
司梦星说道:“放心大哥,我一定会照顾好嫂子和侄子的,我也会想办法救你出去的。”
这世传来了脚步声,司梦星知道是牢头来催促了,便赶忙说道:“大哥你一定要坚持住,我一定救你出去。”
刚说完,牢头走了过来,说道:“时间已经到了,快出去吧。”
司梦星无法,只得一步一回头的跟着牢头出了牢房。
出来之后,呼吸着外面的新鲜的空气,司梦星的心情却变得更糟,虽然早料到大哥会受刑,但是没有料到德平会如此狠心。
现在司梦星对如何救出乔同化也没有头绪,只能慢慢等待时机了,毕竟乱匪就要攻城了,到时可能会有机会。
第十三章 围城
更新时间2014…8…15 19:33:14 字数:3499
转眼之间三天过去,所有的攻城器械已经准备停当,攻城之战已经蓄势待发。
攻城的号角响起,士兵们抬着云梯,推着攻城塔,缓缓的向着城墙推进。
站在城头的德平与汪知松看到攻城塔以及远处乱匪军中的高大的投石机,不由的脸色微沉。
德平开口说道:“乱匪没有着急攻城,原来是在打造攻城器械,看来乱匪之中也有能人呀。”
汪知松说道:“不管怎样也要守住襄阳,否则我等将死无葬身之地。”
士兵们已经开始攻城,这次高鸿信没有参与,高均德鉴于上次攻城高鸿信与张修远差点被围困在城头,这次严令高鸿信只是在后面坐镇指挥,孔志尚也说:“为大将者,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高鸿信也没有坚持,毕竟他不是只知道拼杀莽夫,他要做的是帅,是领袖。
高鸿信看着士兵距离城墙越来越近,城上已经开始射箭阻击前进的士兵了。高鸿信便下令投石机开始投石。
投石机安放大石的一端猛然升起,巨石如离弦之箭奔向城头,转眼间变落到了城头人群之中。
遭到投石机袭击的城头,一片哀嚎,官军死伤众多。经过第一轮打击,官军便学乖了,多了起来。可是如此一来,义军的队伍便冲到了城墙处,安放了云梯,士兵们一个个沿着云梯不断接近城头。
德平知道乱匪已经开始沿着云梯靠近城头,立马驱赶躲藏的士兵去城头阻拦,但是毕竟有些晚了,义军士兵还是登上了城头。当义军士兵一登上城头,便与官军厮杀在了一处,城头之上四处都成了厮杀之地。
整整一整天的搏杀,不知染红了襄阳的城头与城墙,也染红了襄阳城下大片土地。
傍晚收兵之后,高鸿信看着士兵正在搬回并掩埋一具具的尸首,这仅仅是第一天就如此惨烈,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才能攻下襄阳城。
就在义军围攻襄阳的第二天,身处毓庆宫的嘉庆皇帝受到了襄阳知府的奏报,刚想去拜见太上皇商议,正好太上皇宫里的首领太监王进宝传来太上皇旨意,传他去议事。
嘉庆皇帝便马上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