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崛起 >

第160部分

盛唐崛起-第160部分

小说: 盛唐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守文则笑道:“这是堇堇佛尔衮的坐骑……去年我与大兄在叛军大营中找到,之后就一直随我奔波。”
  “嗯,这匹马倒也识得时务。”
  “上官才子此话怎讲?”
  上官婉儿突然压低了声音,轻声道:“当年,太宗皇帝曾得了一匹狮子骢,极为喜爱。可是那狮子骢却性情暴烈,即便是太宗也无法收服他,故而颇为遗憾。
  后来,太宗询问宫中人,谁能收服狮子骢?
  圣人对太宗言:她只需三样物品,就能将之收服。这三样物品分别是铁鞭、铁楇和匕首。铁鞭打不服它,就用铁楇打它的头。若还是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
  说完,上官婉儿看了杨守文一眼。
  杨守文前世也听说过这个故事,但此刻听上官婉儿突然提起,也不由得愣了一下。
  但他旋即明白了上官婉儿的意思:面对武则天,千万不要太过刚强!
  上官婉儿这是在提醒他,亦或者说是在警告他。
  只是,杨守文还是想不太明白。他和上官婉儿是初次见面,她为什么对自己如此关心。
  上官婉儿登上了马车,而杨守文也上了马。
  “杨大郎,你过来。”
  婉儿在马车里,掀开了车帘,招手示意杨守文上前。
  杨守文朝吉达看了一眼,吉达立刻心领神会。
  而他则纵马来到上官婉儿的马车旁边,还未等他开口询问,就听从车里传来上官婉儿幽幽的声音。
  “他们都唤你青之,我也这样唤你,如何?”
  “啊?”
  上官婉儿不等杨守文答应,便径自说道:“我刚才听法师说,你想要找梅娘子吗?”
  “上官才子也知道梅娘子?”
  “嘁!”上官婉儿在车里,发出一声冷哼,“不过一走狗耳,我怎认得?那梅娘子的名字我听说过,听说她此前常出入王侯之家,实则就是为那些勋贵处理些见不得光的事情……只是,从去年底我就没有再听说过她的消息。据我所知,她可能已经返回徽州老家。你要是想找她,也不必太心急,我会命人查找她的下落。”


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夜喜雨
  已近寅时,从天上飘落点点雨星。
  这春雨莫测,原本还是繁星璀璨的夜空,此刻却是乌云密布,看不到半点的星光。
  不过,这雨并不大,润物无声。
  行走在山野中,就见远处山峦叠嶂。
  几艘停泊在洛水渡口的船只,点着灯火,在那濛濛细雨之中,更衬托出一种莫名的孤寂之气。
  杨守文随着上官婉儿的车驾策马缓缓而行,但却仍旧有些发懵。
  车里的上官婉儿,和他从历史典籍中了解的上官婉儿似乎完全不一样,对他更显得格外关心。
  对了,她刚才提起了老爹。
  杨守文隐隐有一种感觉,老爹和上官婉儿之间,恐怕会有些关联。
  突然间,他有一种想要大笑的冲动。
  没想到老爹你长得一副浓眉大眼,正气凛然的模样,居然还有这种花花肠子?不过,老爹你可真行,那是上官婉儿啊!那可是武则天时代,最为著名的几个女人之一。
  杨守文开始好奇,好奇老爹当年在长安,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青之。”
  “杨青之!”
  “啊,上官才子,请赐教。”
  车窗的帘子掀起来,在马车上那盏摇曳的气死风灯的光亮照映下,上官婉儿的脸上带着一丝薄怒。不过,那怒色却让她显得更加妩媚,凭添了一种难言的气质。
  “我在与你说话,你为何不理我?”
  “呃,小子刚才想到了一些事情,故而有些失神,还请才子恕罪。”
  上官婉儿不禁轻轻摇头,脸上的那一抹怒色旋即就消失不见。
  她又怎可能真的生杨守文的气呢?哪怕看在那个呆子的面子上,她也会关照杨守文。
  不过,这还真是父子。
  上官婉儿犹豫一下,轻声道:“你父亲最近,可还康健?”
  来了,来了……我就说她和老爹有关系。
  杨守文连忙道:“父亲身体很好,从昌平搬来之后,倒显得胖了些许,每天悠闲的紧呢。”
  “他倒真是悠闲。”
  上官婉儿眼中,流露出一丝追思。
  脑海中,浮现出了当年在掖庭时,第一次见到那人的情形。一副吊儿郎当的混不吝模样,当时他还是一个奉宸卫,却拦住那要打她的内侍,甚至还要和对方动手。
  那时候,她还小,躲在他的身后,却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全感。
  那种感觉,这么多年来她再为有过。以至于当她听说他还活着的时候,甚至有一种想要抛下一切,跑去找他的冲动。想到这里,上官婉儿的脸上,柔色更浓……
  “上官才子?”
  “嗯?”
  “你认得我父亲?”
  “嗯!”
  上官婉儿蓦地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刚才失态了。
  她连忙咳嗽一声,扭过脸,只觉脸上火辣辣的,心里面也不知道是怎样的滋味。
  跟随武则天多年,甚至在当年武则天要为她黥面的时候,她也没有流露出过慌乱的模样。今天这是怎地,在他的儿子面前竟然失态?传出去,定会被他耻笑呢。
  好在上官婉儿毕竟是经历过太多的风雨,很快就稳定下来。
  她平息了内心的激动,这才把脸又转过来,一双明眸凝视着杨守文,半晌后突然道:“我听说,你的才学是得三娘冥中传授,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呃,是!”
  上官婉儿笑了,轻声道:“我可知道,三娘文采冠绝京华,只可惜身为女儿身,不得为人所知。你既然得了三娘的倾心教导,想必才思当不会逊色于三娘喽。”
  杨守文这心里,突然间有些发慌,不知道上官婉儿想要出什么幺蛾子。
  不等他回答,上官婉儿便接着道:“我知道你才思敏捷,所以我想要考校你一番。”
  “啊?”
  “你看这夜景如何?”
  “呃,甚美。”
  “如此美景,何不赋诗一首?”
  杨守文懵了!
  你真的和我老爹有一腿吗?为何要如此为难我!
  可他知道,他没有拒绝的余地。上官婉儿,在历史上同样是个喜怒无常的女人。虽然感觉着她和老爹有点关系,可杨守文却不敢肯定,老爹和她的交情有多深。
  估计不会太深,否则老爹会告诉他。
  万一惹得她不高兴,天晓得她还会不会关照自己。
  杨守文想到这里,不禁在心里一声叹息。
  他抬头,举目眺望,片刻后灵光一闪,想到了一首颇为应景的诗词。
  “有了!”
  上官婉儿闻听不由得一愣,轻声道:“这么快?”
  “请才子品鉴。”
  “如此,我洗耳恭听。”
  杨守文策马紧走两步,片刻后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杜甫的春夜喜雨,杨守文也不需要去担心版权的问题。
  上官婉儿轻轻点头,脸上带着笑意,却不予置评。
  杨守文停顿一下,又接着道:“野径云俱黑,泊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京洛城。”
  “好!”
  上官婉儿不禁轻轻抚掌,“青之的诗,清丽脱俗,倒是令人耳目一新。”
  说着话,她挑开车帘,举目向前眺望。
  只见濛濛细雨中,神都已经依稀可见,那城头的灯火晃动,使得这夜雨中的洛阳,别有一番风情。
  “青之有此文采,洛阳可居。”
  杨守文连忙在马上欠身还礼,更在暗地里松了口气。
  听她这意思,这次算是过关了。
  这洛阳,果然是遍地凶险。原本杨守文对此次洛阳之行还有些把握,可现在,却突然间感到了莫名的忐忑。此次入京,还真是阻难重重。先有武崇训夜袭香山寺,后有这入京途中,上官婉儿的考校……也不知道,接下来等他的,还有什么?
  “上官姑娘,洛阳到了。”
  就在这时,从前方驰来一匹骏马。
  那马上的骑士来到马车前,轻声道:“城门已经叫开,咱们是否现在就进城呢?”
  “嗯,想必圣人已等得久了,就不要再耽搁了,直接进城!”
  “喏!”
  那骑士拨转马头,又跑去了前面。
  夜色中,神都洛阳就在前方。
  此时,长夏门已经开启,城门处灯火通明。一队队禁军守在城门内外,目送着马车缓缓从长夏门驶入进洛阳之后,急促鼓声骤然响起,那城门随即在隆隆声中关闭。


第二百五十七章 归义(一)
  神都,洛阳。
  这是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级古都,在后世更得到了‘十三朝都城’的美誉。
  沿洛水之北自东向西的洛水两岸,于不足三十公里的范围内,曾有五座都城先后兴建。夏都斟鄩城、商都西毫城、周王城、汉魏洛阳城以及隋唐洛阳城分别建于此地,故而又有人把这称之为‘五都贯洛’。洛水沿岸都城之密集,可见一斑。
  杨守文此刻进入的洛阳城,是隋唐洛阳城。
  它始建于大业元年,也就是隋炀帝登基的那一年。
  当时,关陇贵族势力强大,即便是皇室也难以将其压制。隋炀帝更因为关陇世族的强横实力,对关中长安产生了畏惧,在登基之后,就立刻下令修建隋唐洛阳。
  这隋唐洛阳,由宫城、皇城、郭城、东城、含嘉仓城、上阳宫、西苑和离宫八个部分组成,约五十平方公里。它是丝绸之路的一个东方起点,同时也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所在。其轴线建筑,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恢宏壮丽的建筑群体之一。
  香山位于洛阳南面,故而车队从长夏门而入。
  洛阳的正门,名为定鼎门,一条天街连通宫城,万国来朝使者的必经之路。
  杨守文此时尚微不足道,所以也不可能自定鼎门通行。
  说实话,若不是有上官婉儿在,这个时辰他甚至不可能进入洛阳城,更不要说在湿涔涔的长街上行进。
  一入洛阳,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宏达壮丽的气息。
  作为大唐两都之一,洛阳的城市构造与长安相仿,从规模而言,仅次于西京长安。
  时,已卯时。
  天边露出了一抹亮光,却把这濛濛细雨更衬出了几分诗意。
  上官婉儿透过车窗,暗中打量着杨守文。
  她嘴角微微翘起,勾勒出一道极为好看的弧线,眼中更流露出一抹温柔的颜色。
  “青之,此情此景,有何感触。”
  杨守文愣了一下,脱口而出道:“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上官婉儿眼睛一亮,忍不住赞道:“青之,我现在越发相信,你之文采,源于三娘。”
  这个,似乎和郑三娘无关吧。
  杨守文只是一时感怀,脱口而出。
  不过这首诗究竟是何人所作,又是在什么时候作出?他都已经记不太清楚了……甚至,连这首诗的全文他也都忘了,只记得这么两句,倒是正迎合了眼前景色。
  车队在长街上行进,很快自长夏门,来到了洛水河畔。
  神都有南北两个区域,一条洛水把洛阳一分为二。杨守文看到,在前方有一座石桥。那桥上有四角亭,桥头还有酒楼,与晨曦中的洛水相呼应,显得格外动人。
  “这是,天津桥?”
  “咦,青之居然知道天津桥吗?”
  杨守文蓦地醒悟过来,连忙道:“父亲曾与我说过这座桥,还说此桥是洛阳一景。”
  “天津晓月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