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衣卫-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岂不是疯言疯语!”朱棣冷哼一声,手中白帽丢在地上,什么玄机,变数、命运,一切都是骗人的,就算我朱棣胸怀大志又如何,始终还是要屈居人下。
“王爷,一切未成定数,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三保弯身从地上捡起白帽,用手掸去上面尘土,躬身送到朱棣身前。
“留它何用!”
“不如暂且留下,王爷说过,命运只会掌握在自己手里。”
“好吧。”
朱棣从三保手中取过,丢在地上那一刻完全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懊恼,此时再次接过,反而多出几分珍惜,别看只是一顶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帽子,无形之中和朱棣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关系,或许一切都是因为那个玄机。
白加王是为皇,天下间能称之为皇者只有一个人,那个人是谁?是朱元璋苦心栽培的太子朱标还是别有用心的其他皇子,还是这位深藏不露的燕王朱棣。
一路奔行,朱棣第一个进入京城,随身携带圣旨,京城内外城守卫不敢拦阻,随行一千精锐留在内城御林军大营,朱棣进入驿馆等候旨意入皇城,别看从小在皇城里面长大,说白了是自己的家,现在不一样,长大成人,兄弟之间再也不是以前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
“皇上,燕王到了。”
“带了多少人马?”
“不足一千。”
朱元璋点头,这几天一直留在御书房研究对付蓝玉最佳方案,中书省上了三份折子,里面罗列蓝玉罪行数十条,纵容兵士、居功自傲、目无法纪等等,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朱元璋直接退回,要杀蓝玉,必须要有让天下人信服的理由,决不能让人以为是朱元璋卸磨杀驴,妄杀功臣。
“燕王倒是规矩。”
朱元璋身后放着三摞奏折,都是封地官员送来的折子,朱元璋一一看过,这些年最守规矩的是老四朱棣,最喜欢胡闹的是二皇子,所以朱棣那一堆折子最少,秦王那一块高高摞起。
“皇上,是否传燕王进宫?”
“再等等,等秦王、晋王都到了再说。”
朱棣留在驿馆三天,秦王、晋王的大队人马方才抵达,人马虽多,多是临时充数,好不容易跑到京城,就跟打了败仗的残兵一样,阵不成阵,有的手里拎着棒子,连像样的兵器都没有,更不要说盔甲,燕王带的人马虽少,阵营齐整,军纪严明,一路上对百姓丝毫无犯,这些人不同,到了一个地方和强盗没有分别,百姓敢怒不敢言。
第二百二十五章驿馆
“拜见王爷。”
秦王骑着高头大马接近内城,一人早已在门前等候,眼见是秦王骑马而来不由得眉头一皱,诸位王爷之中要数秦王最为蛮横,至于蛮横到什么程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清楚,相比而言,燕王、晋王更为随和。
秦王在马上看了那人一眼,“圣上命本王入京,可知何时进宫?”
“微臣不知,王爷可先行随下官前往驿馆等候旨意。”
“驿馆,那是人呆的地方?”秦王面露不悦,人在马上冷哼一声,手中马鞭啪的甩出一个响,站在前面官员吓了一跳,再看秦王反而哈哈大笑。
那人嘴巴动了一下,不敢有任何回应,生怕惹怒这位主,挨上一顿鞭子不合算,人家是谁,王爷,天下都是朱家的,还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燕王殿下已在驿馆等候,晋王殿下也到了。”
“老三、老四都来了!好,几年不见,正好热闹、热闹。”秦王面色一沉,嘴上这么说,心里可是不服,一路上拼命赶路,还是慢了,从距离上明明是燕王的封地距离京城最远,“你们留在这,谁敢闹事,直接砍了。”
“王爷放心,都老实点。”几名将领扯着嗓子喊了一遍,这些人平时懒散惯了,在封地怎么胡闹都行,京城可不行,出了事,就算是秦王的人也要遭殃。
“王爷,请。”
内门打开,秦王只带几名亲信进入,外城住的多是商会还有百姓,普通朝臣的住处并不在京城,遇到大朝需要骑马或者坐轿过来,内城是王公大臣住的地方,能够住在内城同样是身份象征。
只见大小府邸一个挨着一个,从东头到西头一眼看不到边,地上用大小统一的青石砖铺满,马走在上面发出哒哒哒哒声音,一路行来不见任何污秽之物。
“王爷,到了。”
“前去叫门。”
那人无奈,只得上前,想自己堂堂京城四品官,经历多少风雨才能得到今天这样位置,身后这位不同,一生下来就是王爷,住在皇宫里享受皇室应有的富贵、荣耀。
啪啪啪,手握住门前铜环用力敲打三下退到一旁,时间不长,驿馆大门嘎吱一声从里面打开,走出一人,面带笑意,正是晋王,相比秦王、燕王,晋王略显瘦弱。
“二皇兄,几年不见反而越发年轻。”
秦王哈哈大笑,“还是三皇弟会说话,比不上四皇弟,最近弄了什么新玩意没有,可不能光顾着自己。”
燕王道:“二皇兄说笑,苦寒之地,漫天冰雪,若皇兄喜欢,派人多送一些便是。”
“何必这么麻烦,只要皇弟诚意相邀,多准备美酒佳肴,你我兄弟去一次也就是了。”
“求之不得。”
“走,你我兄弟几年不见,今晚不醉不归。”秦王说完哈哈大笑迈步进入,晋王、燕王跟在身后,太子朱标为长兄,秦王居次,晋王第三,朱棣在一众皇子中位列第四。
酒菜摆上,三人边吃边谈暂且不表,单说朱元璋,面前放着十几份奏折,其中四份上表秦王功绩,其中有多少水分朱元璋清楚,知子莫如父,只要安心留在封地不惹出大麻烦就好,六份上折控诉秦王一路恶行,纵容手下大肆抢夺,沿途富户、商会几乎被洗劫一空,其他几份是晋王,多是约束不严,唯独没有燕王的。
“是时候好好约束一下这些王爷,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朝代兴亡皆是君无道而失民心,最终导致天下大乱。”朱元璋看罢折子不由得发出感慨,历史确实如此,三皇五帝定伦理纲常,从夏周开始到隋唐,皆是君暴而不思百姓,谄媚之臣当道而天下不兴,朱元璋熟读史书对历代兴亡了如指掌,大明立国不过数十年,奢靡骄横之风绝对不能出现。
“皇上,几位王爷都到了,什么时候传旨入宫?”
“不急,索性留在驿馆一晚,好好叙叙兄弟情义。”朱元璋此举也是煞费苦心,天下安稳有两大害,一为皇位之争引发战乱,这种事比比皆是,所以早立太子以稳其他皇子的心,二是奸臣当道,上惑君王下害百姓。
“敬二皇兄。”
“干。”
驿馆之中酒宴正酣,秦王好酒,燕王胜酒,晋王身子骨弱,此时略显吃力,兄弟几年未见,不想因此扫了兴致,一杯酒端起毫不犹豫再次饮下。
“几年不见,三皇弟的酒量可是长进不少。”
“二皇兄见笑,再饮一杯。”试图站起,不想身子一晃,坐在一旁朱棣手疾眼快,身形瞬间跃出左手揽住晋王。
“三皇兄醉了,不如先回去歇息。”
“散了,散了。”
秦王摆手,外面有驿馆的人进来,扶着晋王出去,秦王依然坐在那自斟自饮,好酒的人和胜酒的人不同,秦王逢酒必醉,不喝个痛快绝不罢休,晋王不胜酒力中途离开,燕王吩咐一番重新回到座位,“二皇兄,一路上是否听到一些传闻?”
“蓝玉造反的事?不过是有人造谣生事而已,沿途已经贴出告示,蓝大将军率兵攻破北元大军,此时正在返回京城途中。”秦王说完再次斟满。
“二皇兄可曾想过,这次父皇下旨让你我兄弟回京为了何事?”燕王有意试探,秦王已经半醉,这种时候同样是人的戒心处于最小的时刻。
“还能有什么事,你我兄弟离京多年,必然是父皇心中想念,别管那么多,喝酒便是。”秦王举杯,燕王只得跟着端起,能够进入内城驿馆的人身份必然不低,这里的酒同样是精心准备,不似普通市井的酒那样烈,入口带着滑滑感觉,同样暗含一丝香甜,那种感觉就像是女人的舌头轻轻在里面滑动,让人回味无穷。
两人搀扶晋王回到住处,里面精心打扫,打开房门,扶着一直到床边顺势躺在上面,晋王早已人事不省,有人服侍脱下靴子,将被子盖在上面转身出去,房门顺势带好,门前有晋王的人把守,加上驿馆内的守卫,这里又是内城,根本不用担心安全。
就在驿馆的人离开房间,原本紧闭双眼晋王猛然眼睛睁开,身子从床上坐起,丝毫没有方才的醉意,快步来到窗边,打开窗子,将手里东西放在上面,那是一种特殊的豆子,散发一股奇异香气,扑棱棱,时间不长,两道黑影落下,那是专门用来传递消息的鸽子,经过训练,对这种味道极为熟悉,必然是闻到香味过来。
晋王快速掏出纸条写上几个字绑在上面,手臂一抖,黑影快速消息,用这种方式传递消息不仅速度快,同样不用担心被人发现,鸽子更加不会因为利益出卖自己的主人,这样的信任是人所不能替代。
京城外城,一间大宅院,规模不小,住的必然是大户人家,能在京城里拥有这样的宅院,非富即贵,当然两者之间可以共通。
此时一片漆黑,整个院落空荡荡,地上长满杂草,随着一道黑色影子落下,宅院里跳出一个人,应该是一直等在这里。
一间荒废的大宅院,突然出现的一个人,京城之地就是如此,各种故事不停上演,不仅是出身皇城里的王爷们,就算是普通人也想在这里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手臂伸出,抓住落在上面鸽子,解下上面布条,掏出火折子仔细看去,看罢直接点燃,随着一道光亮,整个布卷快速消失,手臂一抖,整个人瞬间消失。
京城内外,杀机四伏,蓝玉一死,锦衣卫命运又将如何!一切尽在《血衣卫》
第二百二十六章朱元璋的局
天光大亮,圣旨准时抵达驿馆,秦王、晋王、燕王穿戴整齐来到驿馆中间,彼此寒暄,晋王不停敲着脑袋,一副大醉未醒之态。
“三皇弟,下一次量力而行就是。”
“惭愧,每次都让二皇兄扫兴。”
“你我兄弟不用这个,古语说的好,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有了事还是自家兄弟亲近,是不是这个理,四皇弟!”
“二皇兄说的在理。”朱棣应了一句。
说话间,传旨太监快步走入,手里捧着圣旨,三人连忙上前跪倒在地,就算是王爷见了圣旨也要跪,这是规矩。
“皇上有旨,三位王爷立刻随老奴入宫。”
“遵旨。”
三人起身,传旨太监转身,三人跟在身后,别看只是一个传旨太监,在京城里地位不低,要知道皇上整天面对的就是这些人,耳边多说几句好话,难保飞黄腾达,一旦得罪了这些人,恐怕真是要遭殃。
纵观整个大明朝,宦官弄权大有人在,从明初开始已经有些苗头,离开驿馆,进入皇城范围,秦王咳嗽一声,“卫公公,可知父皇下旨命我等入京所谓何事?”
“老奴确实不知,王爷还是不要难为老奴了。”
“有劳卫公公。”
接近皇城,秦王脸上反而不自在,这些年自己在封地做的那些荒唐事,虽然做了安排,纸里包不住火,父皇应该已经知道,难道是为了这件事,如果是,为什么把老三还有老四一起叫回来,随行带了亲兵还有王府家将回来,一直想不通,究竟为了什么!
进入王城,看着眼前熟悉宫殿,还有儿时不知走过百遍千遍的皇宫小路,这一刻真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