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扬明 >

第43部分

乱世扬明-第43部分

小说: 乱世扬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事,等你把整个琼州都占了,就可以光明正大用人海战术来开发石碌了!”林伟业安慰他。

    “这倒也是。”夏天南心里好受了一点。

    沿原路返回乌泥港,再次沿着海岸线往南走。从昌化到崖州,只花了不到三天,就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海湾。海滩上雪白的沙子、摇曳的椰子树、湛蓝的海水都说明这里就是后世的三亚海滩了。

    虽然没有建筑作为参照,但是去过三亚海滩很多次的夏天南还是依稀辨认出来了,这里的地形与几百年后没有太大的差异,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了人山人海的游客,只有轻轻的海风吹过这片美丽的海滩。

    “太好了,没有游客,没有垃圾,我们将是这里的开拓者,三亚,我来了,你将是我的!”夏天南尽情抒发着自己的感受。

    林伟业提醒,三亚湾不是此行的目的地,还得继续前行,到前方的榆林港。

    绕过了著名的鹿回头,两个小时后,到达了榆林港。作为港口,榆林远胜三亚湾,三亚湾水面过于开阔,一旦风暴来临不适宜船舶停靠。整个榆林港被群山环抱,碧海、白沙、蓝天、椰林,风景秀丽,而且是完全的原生态面貌。

    驶进内港,陆地上出现了一个寨子。夏天南奇道:“这么原始的地方还有人聚居?”

    上岸后,到达这个寨子。寨子类似于斩脚峒,以两人高的木墙建成简易的堡垒,居然还有壮丁巡逻。

    寨子里有人出来盘问这一行人,夏天南以靠岸补给为由带过,然后打听这里的情形。

    原来这里叫安游乐镇,说是镇,其实就是个汉、黎混居的大寨子。因为平日里常有下南洋的船只在这里避风,所以从唐代起就有人在这里定居了,因为这里是下南洋前的最后一个港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类似市镇的寨子。

    这里有个叫胡远的本地人掌握了这里的统治权,组织壮丁巡逻,防备海盗,平时给下南洋的海商提供淡水、食物和住宿,算是寨主之类的角色。寨子里靠给海商提供食宿讨生活的人也需要一个人给他们提供保护。

    众人到安游乐镇的街面上转了一圈,这地方还挺繁荣,虽然只有一条不到500米的街道,但是两旁各种店铺林立。因为这里是下南洋前的最后一站可休整的地方,不少船只或为了避风,或等候风信,都在这里久留,久而久之,各种声色犬马的东西一应俱全,连妓馆都有一所。夏天南注意到这里的打铁铺很多,一打听,消费者主要是附近的黎族,还有就是在这里停泊的船只,修理船只的时候也会用到。

    夏天南担忧地说:“看来田独铁矿已经被发现了。”

    “田独铁矿本身应该是没有被发现,但是崖州自古以来就以产铁出名,有一些零星的小铁矿。”林伟业说。

    夏天南去找铁匠们打听,他们用的生铁是哪里来的,得到的回答是都是从崖州运来的。

    “这就好。”夏天南说,“要是本地土著已经在田独开采了,我们还少不得要搞一番暴力拆迁才行,赶走了他们咱们才能开矿。”

    比起昌化县的波折,寻找田独铁矿比起石碌铁矿要容易多了,只要沿着田独河上溯就能找到黄泥岭,著名的田独铁矿就在这座山岭上。

    一行人依旧在安游乐镇找了个黎人向导,很顺利找到了黄泥岭。到了目的地,打发走向导,林伟业按石碌岭的老办法,只挖了两处,就挖出了铁矿石。这里的铁矿也是在地表,只有很浅的土层覆盖。

    林伟业看了矿石后,肯定的说:“品质很高的矿石,不亚于石碌。”

    夏天南送了口气,如果这里再出什么幺蛾子,他连上吊的心都有了。

    采完样矿之后,林伟业又将挖开的矿石层覆土填埋——这个资源,暂时还不能让当地人知道。田独铁矿同样是含铁量极高的铁矿石,以至于光绪年间,一位当地士绅仅仅用小型的方炉和十几个工人就批量冶炼出生铁供应市场,获利甚丰,林伟业可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在此时提前上演。

    找到了铁矿,目的达到,一行人便返回临高了,已经快过年了,必须回去坐镇,开发田独再快也得过年之后了。

    从安游乐镇离开时,夏天南看着寨子里的壮丁,露出了垂涎的神情,在他眼里,这就是现成的矿工。不过仅凭步枪打下这个上千人的寨子有点费手脚,还得需要小口径的火炮把寨门轰开,回去就逼着林伟业把小炮弄出来。

    回到临高,已经是十二月二十三了,夏天南突然想起,在旧时空,明天就是过小年了,北方的习俗该吃饺子了。

    穿越到明朝以后,他一直克制不去想自己的父母,把精力投入到建造工厂中,可是,临近农历新年,对家人的思念无法抑制地涌上心头。

    他找来谭山,商量一下过小年的事。谭山却一脸不解。

    “老爷,琼州府这边不兴小年,只过除夕和闹元宵。”原来,过小年,也就是祭灶,只是中原内陆的习俗,琼州三州十三县都不兴祭灶。

    夏天南顿时傻眼,居然还有这茬,不穿越到明朝还真不知道这事。没办法,只有找林伟业商量。林伟业一听过小年,也想起了父母双亲,红了眼睛。

    “可怜我父母就我这么一个儿子,居然没给他们整个媳妇,让他们抱上孙子,就这么不明不白来到另外一个时空,不孝啊!”

    腊月二十四晚上,夏天南叫上英国三人组、林伟业和符南英、春兰等丫鬟,在胡家庄前院整治一桌酒菜,算是过了穿越之后第一个小年。玛丽娅虽然不知道这个祭灶的意思,但是小范围的聚会让她很开心。

    。。。


第七十一章 小年夜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英国三人组都已经能够讲一些汉话,加上手势比划,已经能与当地人进行简单的沟通——当然,与夏、林二人还是用英语交流。玛丽娅是三人中汉话说的最好的,只是带着江浙一带的口音——宝珠等丫鬟籍贯浙江。

    她兴奋地问夏天南:“听说这只是一个小节日,你们真正的大节日是在一礼拜之后,对吗?”

    夏天南点头:“我们叫过新年,那一天晚上叫除夕,和你们的圣诞节差不多。”

    “那么,你会召开一个盛大的聚会吗?”

    这么理解也不错,反正过年就是大家吃吃喝喝、大鱼大肉。夏天南点头:“是的。”

    玛丽娅很高兴,找宝珠、翠玉去商量除夕之夜自己穿什么了。入乡随俗,过东方的圣诞节就得穿传统的中式服装,怎么弄一身合体的衣服,是她这一周内要做的事。

    夏天南主动劝酒,从查尔斯开始:“查尔斯先生,造船厂的建成你功不可没,没有你,我手下那些船匠们只会建造小渔船。”

    跻身进入大明金领阶层的原皇家造船厂工匠很开心,满满的成就感和丰厚的报酬让查尔斯一直心情不错。

    “亲爱的夏,您支付给我的酬劳足够让我回国过上体面的生活,毫无疑问,我很喜欢这份工作。上帝是眷顾我们的,第一艘船不久以后就能交付,等待您的验收。”

    “你高兴,我也高兴,干杯!”

    夏天南再给威廉敬酒:“威廉先生,船造好以后,我们的商船队和护卫舰队都会组建,到时还要请你多指点。”

    威廉和他碰了杯,脸上却闷闷不乐:“本来我是很喜欢这个工作的,皇家海军拥有比西班牙人和尼德兰人更好的航海技术,我也很乐意和你的部下交流与航海有关的问题,这里的气候也比伦敦更让人喜欢。只是……”他叹了口气,“玛丽娅的心似乎都跑到你那里去了,我成为你情敌的机会都没有了。看起来,我跟随玛丽娅来到东方也许并不是一个太好的决定。”

    “呵呵,威廉先生,中国有句老话,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还有句话说强扭的瓜不甜,玛丽娅不适合你,中国有那么多美丽的姑娘呢!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威廉性格洒脱,他早就接受了这个事实,这番话不过是自我解嘲而已。他接上话头:“你说得对,夏,我很喜欢东方女性的温柔、体贴,尤其是她们很听丈夫的话。”

    后面的话他没说出来,他虽然喜欢玛丽娅,可是对方的家族肯定不会接受他的血统和出身,他的父亲只是伦敦乡下一名农夫。而且作为贵族家的千金小姐,习惯了被人照顾和宠爱,放在21世纪就是典型的公主病,威廉就是在迁就和宠溺女孩子这方面完败给了来自现代的夏天南。对于夏天南而言,见惯了21世纪的女孩子的傲娇,玛丽娅这些小毛病根本不叫事,可怜的威廉和他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

    接着酒意,夏天南趁机套话,打听威廉是否有中意的姑娘。他既想搞定玛丽娅,又想收服威廉为己用,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很重要,为威廉找到合适的女朋友是釜底抽薪的终极解决办法。

    威廉也不掩饰,他指了指玛丽娅背后的宝珠:“我觉得这个女孩子有东方女性最传统的优点,温柔、善良,善解人意,我从来没有见过她与别人发生争吵。我很想与她有更多的交流,可惜语言是我们之间的障碍,她不会英语,我会的汉话又少,她就只会看着我笑——夏,我是不是该多学学你们的语言了?这似乎比让她学习英语更现实!”

    “那是当然,无法交流怎么赢得美人心?”夏天南大喜,这个威廉居然真有喜欢的对象!这样一来,玛丽娅不再是两人之间的障碍。

    仔细打量下宝珠,按中国人尤其是明朝当代的审美,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虽然称得上面容姣好,但离“柳叶眉、樱桃嘴、丹凤眼、瓜子脸”等硬件要求差的有点远,相反嘴还有点大,鼻梁有点高,身材也无亮点,骨架还有点大。威廉到底为什么会看中她呢?

    再比较下春兰等人,夏天南恍然大悟,东西方的审美观差异很大,东方人喜欢的,不一定就是西方人喜欢的。和娇小的春兰等人不同,宝珠的五官和身高带有一点欧洲人特征,难怪会入威廉的法眼。

    随着除夕将至,夏天南给各工厂都放了假,只留下护卫队轮流当值。

    相比往年艰难的年关,马袅村村民是幸福的,盐场不再是压在他们头上的枷锁,反而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加上村里大部分人不是在纺织厂做工,就是加入了护卫队,工钱也很高,全村从临高县最低层一跃成为全县最富有的村。

    来自提南峒、清水峒的黎人女工也很幸福,她们在这里做工,不仅吃得好睡得好,临近过年,老爷还给她们发了米、面、猪肉、盐巴回家过年。而她们的寨子也通过交易,得到了稳定而廉价(相对而言)的盐和铁器,生产和生活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提南峒,家家户户都能吃得起盐,铁制的农具也比木制的结实耐用,山栏稻的产量也有明显提升。

    原调楼村的匠人自从举家搬迁到博辅后,比以前收入要高的多,而且更稳定,比起以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更有安全感。

    来自广州的铁匠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安心凭手艺吃饭,不要担心被东主克扣工钱,也不会被官府征调去制枪铸炮(明清广东铸炮质量好于北方,所以很多朝廷铸炮都在广东进行),收入比起在广州最低翻了两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