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扬明-第3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末的鸟铳虽然质量参差不齐,在与鞑子的战斗中也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作为远程打击兵种,在明军队伍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除了京城的神机营,地方的军头根本没有财力配备两千把鸟铳,更别说火炮了。听到这个消息,这些武将的心情和旧时空21世纪的警察听说迪拜的同行用跑车做警车一样羡慕嫉妒恨。
第五百八十一章 帐前应对
第五百八十一章 帐前应对
那名让夏天南下跪的武将显然不相信,问道:“你说带了两千兵上岸,还都是鸟铳兵,骗小孩子吧?区区一个参将,不吃空饷能养活八百兵就不错了,两千鸟铳兵绝对是信口开河!”
夏天南斜视着他,哼了一声:“这位将军可否报上姓名?”
这人傲然答道:“山东义勇总兵刘泽清。 ”
夏天南摇摇头:“没听说过。”
刘泽清大怒:“你一个小小参将,竟敢如此无礼!”
夏天南悠悠说道:“我听说叛军曾经放出话来:‘杀山东兵如刈菜,无奈我何!各镇兵咸非吾敌,惟虑关外兵耳。’刘将军,这叛军口中如刈菜一般的山东兵,不会指的是你吧”其实这话他是当卧底时听李九成说的,现在现学现用,用来羞辱这位让他下跪的刘总兵,报刚才的仇。
刘泽清面红耳赤,山东本地兵马在叛军面前一败涂地,才造成今日之糜烂局势,对方说的是事实,他无从辩驳。他的本部兵马在历次战斗中屡战屡败,已经损伤大半,生怕沦为边缘人物,一直寻找机会讨好巡抚和监军,才会出言呵斥夏天南下跪。
那名年轻武将却“噗呲”一笑。对面的一排武将见他发笑,不满地看着他,这些人显然都是山东本地武将。
朱大典见夏天南一句话,就让山东武将和辽东武将有了微妙的对立情绪,这不是他想看到的局面,便开口询问,转移众人的注意力。
“我记得兵部的调令是征调水师,没有征调陆师,为何你却带了鸟铳兵来,你的水师呢?”
夏天南早就打好腹稿,从容回答:“水师的船停在登州外海不远的岛上,随时候命。而陆师是末将自愿带来,为替圣上分忧,没有向朝廷索要开拔银子,只需抚台供应粮草即可。抚台手下北兵居多,尤其是关宁铁骑,英勇善战不必多说,末将的鸟铳兵近战虽不如北兵,但能百步杀敌,如与骑兵配合,远近结合,虽不能说如虎添翼,也算锦上添花,为尽早平定兵乱略尽绵薄之力。”
刘泽清等山东武将听到他口中褒扬关宁军,对山东兵马只字不提,心中很是不满。而对面的年轻武将和身边的人闻言面露得色。
朱大典不置可否,对于夏天南的说辞,也不知道是相信还是不相信。
刘泽清在一旁小声嘟囔:“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年头哪还有武将倒贴给朝廷打仗的?喝兵血吃空饷、保存实力、杀良冒功才是武将的生存之道,以己度人,这个广东蛮子绝不会这么愚忠,肯定是另有所图。他周围的山东武将纷纷点头,显然很赞同这个说法。
这时朱大典下首一名中年青袍官员朗声说:“抚台明见:夏参将官阶虽不高,但是能够心系朝廷,愿替圣上分忧,也算难能可贵。抚台,既然这些南兵来都来了,何不留下听命,把这两千鸟铳手作为奇兵使用?”
朱大典不由得点点头,不管夏天南是不是说的场面话,但是作为被抽调水师的地方部队,愿意主动将陆师投入战场,而且不索要开拔银子,不计较眼前一时得失,这是不争的事实。比起那些打仗畏手畏脚、一心想保存实力的武将要强上太多。
“象三言之有理。既然如此,夏部便留在军中听命。象三,此间事了,你便带这两千鸟铳兵去妥善安置,所需粮草也有你负责安排。”
青袍官员应道:“遵命。”说完意味深长地看了夏天南一眼,然后退回队列中。
夏天南心中一动,自己在山东没有其他人脉,居然有人出来为自己说话,而且这名官员身着青袍,代表品级只有七品,却敢在朱大典面前畅所欲言,那么这官员十有就是位卑权重的山东巡按御史——谢三宾,象三可能是他的字。
朱大典继续说:“不管是兵部调拨,还是你自告奋勇,到了山东,兵马都归本抚节制,切记军中令行禁止,违者军法处置。”
夏天南拱手行礼:“这个自然,末将愿意听从抚台调遣。”
朱大典满意地点头抚须,“很好,只要你服从军令,立下功劳,本抚也会替你请功,与北兵一视同仁。你刚来可能还不认识在座各位,本官是新任山东巡抚朱大典,旁边这位……”
他指着旁边的太监:“……这是监军高起潜高公公。”
然后指着分列两边的武将:“其余各位,都是山东、京津和辽东的总兵、游击,你们都是武将,可以认识一下。”
其实他不自我介绍,夏天南早就猜出他的身份,至于这位太监,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是他的大名可是久仰了。
在夏天南的印象里,高起潜算得上崇祯手下知名的大太监之一,除了陪着崇祯在煤山自缢的王承恩,名头最响亮的就是他了。不过在历史文献记载中,他的口碑远不如王承恩,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崇祯十一年,清军入关,朝廷派遣卢象升为督师督军迎敌,高起潜身为监军却力主议和,遇事掣肘,致使卢象升孤军奋战,力战而死。
对于这位自称知兵,却贪生怕死的太监,夏天南是没有什么好感的,看了他一眼便转向别处。
因为刚才对刘泽清说的一番话,两边的武将对他的态度截然不同,泾渭分明。左手边的武将看样子以山东本地人为主,个个都吹胡子瞪眼看着他,右边的武将则面露得色,不用说是辽东的人了。
那名年轻的武将主动与夏天南攀谈:“我乃宁远游击吴三桂,有件事很好奇,想问问夏将军。”
夏天南虽然有了一些心理准备,可还是没想到这位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吴三桂。他仔细打量了一番对方,二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长相颇为英武,目光如注,眼神坚毅,除了鼻子上有一道浅浅的疤痕,看起来面相有些凶恶,怎么看都不是电视中刻画的猥琐汉奸模样。
第五百八十二章 初见吴三桂
夏天南回答道:“原来是‘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吴将军,有什么请尽管问。 。”虽然在原来的时空吴三桂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但是此刻还只是二十来岁的年轻小将,夏天南也不是没头脑的愤青,倒也能心平气和地面对他。
听了他的话,吴三桂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这是他生平最得意的事情:崇祯三年,他带领几十名家丁,杀入万余鞑子的包围中,救出了自己的父亲吴襄,以近乎传奇般的一战,奠定了自己军旅生涯的起点,也造就了“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名声,惊动了当今圣上,还因此被提拔为游击将军。
他一下对夏天南的印象很好,口中谦虚道:“过奖过奖。请问夏将军,为何你属下全部是清一色的鸟铳兵?我们辽东也有鸟铳,可是鸟铳手不能单独成军,必须搭配刀斧手或者长矛兵,否则被敌人近身之后,就是一边倒的败局。”
对于吴三桂的疑惑,夏天南也不奇怪,没有见识过燧枪的人都习惯性地用鸟铳的性能去理解,不知道足够高的射对于一支火器化部队的意义,自打琼州营迹以来,已经有很多人在琼海式步枪面前吃了亏。他也不打算隐瞒实力,向对方全盘托出又何妨,反正打仗时自然会被这些友军看出来。琼州营不能总是躲在海岛韬光养晦,登上中原这个大舞台是迟早的事情,亮出自己的肌肉,让朝廷甚至崇祯重视自己,才会有更好的扩大影响、壮大实力的机会。眼前的吴三桂和其所在的关宁军就是明显的例子。
自从后金崛起之后,明军在与后金军队的战争中屡战屡败,甚至流传出“女真满万不可敌”的言论,往往几百后金兵就能打得成千上万的明军溃不成军。而作为明军中唯一与后金军队在野战中正面对抗互有胜负的关宁军,自然得到了崇祯的器重,视其为抵御鞑子的国之栋梁。集全国之力收缴的辽饷全部拨到了辽东,加上辽东肥沃的屯田,关宁军渐渐变成了利用山海关之险拥兵自重的军阀,从不主动进攻后金,安心大国难财,以祖大寿为的辽东诸将赚得彭满钵满。
夏天南微笑道:“我的鸟铳是自行打制,和朝廷的不太一样。普通鸟铳开一枪的功夫,我能开三枪,只要不是碰见精锐骑兵,普通步兵很难近身。加上枪头装有利刃,敌人近身之后可以作为长矛使用,可远攻、可近战,为什么还要刀斧手、长矛兵?”
这话一出,包括吴三桂在内,帐中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可远攻、可近战,射是原来的三倍,这样的鸟铳兵完全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足以改变现有的战斗模式。
吴三桂眼睛一亮,如果有这样的利器,关宁军又何必死抱着三眼铳不放?因为鸟铳的质量不靠谱,加上射太慢,也不适合马背上使用,以骑兵为主的关宁军抛弃了朝廷配的鸟铳,改用三眼铳。三眼铳的优点比鸟铳短,骑兵也能用,二三十步内有不错的杀伤力,关键是能连,射三枪之后还可以当锤子用于近战。从天启年间开始,三眼铳就成了辽东各镇的制式装备。
但是三眼铳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先是射程太近,五十步外基本上是听个响,远程碰上鸟铳兵毫无优势;其次是近战差强人意,锤子这玩意对上长矛兵也是个渣。在吴三桂看来,如果夏天南没有吹牛,想法子弄到这样的武器,关宁军就如虎添翼,稳坐大明第一强军的宝座。
不过这个场合不适合谈论这些事情,吴三桂回头看了看二舅祖大弼,心想:呆会和二舅好好说说,劝他从这个广东参将手中购买鸟铳,反正关宁军不差钱。
刘泽清等人显然不相信夏天南的话,但是被“杀山东兵如刈菜”的话挤兑过之后,不敢再出言挑衅,免得再被类似的话羞辱,只是用怀疑和不屑的眼光盯着夏天南。
朱大典对夏天南的话也是将信将疑,不过对于他来说,是否夸大其词没有什么实质影响。如果这支客军真的是强军,平叛多添一份助力总是好事;如果只是吹牛,也不影响大局,这支客军本就不在计划之内,依靠现有的兵力平定叛军也是迟早的事情。
他咳嗽几声,对夏天南说:“夏参将练就这样的强兵,又一心报效朝廷,当为武人之楷模。本抚也很期待你部与叛军对阵时立下战功,为平叛助力。今日你部远道而来,想必已疲惫困倦,就由象三安排下去扎营,粮草稍后也会拨付。”
夏天南行礼:“谢抚台,末将先行告退。”在辽东和山东武将的注视下,他退出了大帐。
青袍官员出列,在大帐外与他并肩而行,自我介绍:“夏参将,本官姓谢,名三宾,乃山东巡按御史,负责协助抚台筹措粮草、协调各部人马,你部驻地和粮草的事宜,都由本官负责,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找我。”
果然是谢文君她爹!夏天南不敢怠慢,左右看了看没有不相干的人在场,恭恭敬敬行礼:“末将久仰谢巡按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