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乞活 >

第12部分

明末乞活-第12部分

小说: 明末乞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里有时逃不掉,后世没赶成早市,这时候被逼的不得不出来,宋青书困得眼泪直流,守着地瓜粥的手推车直打盹。

    还是劳动人民起得早,宋青书困得丢当的时候,城外拿出商栈已经忙忙碌碌成了一团,从西域来的货物在这里集散,各种香料,宝石,皮草之类的贵重物品还有些粗重货物重新打包,有些急货还要求当天就抵达潼关,整个街面上都是装填的大车,一些想要顺道搭车去别的省的贫民也跟着忙碌着。

    这儿还真是个漏,出城贩运要交一点城门税,不少离得远的人家就不愿意过来,城门口倒是有几家饭馆子,不过都是给货主有钱人家吃的,那些伙计几乎都是啃着干冷的饼子干活,这么一副热闹的景象,邢老倌邢红娘几个倒是兴奋不已,尤其两个丫头,扯开了嗓子兴奋的吆喝着。

    “早点!川味早点,补气壮力,好吃便宜,干活还有劲儿!”

    不过这时候正是装车忙的时候,而且习惯啃冷饼子了,一时间居然没有人来,让依靠在城外街口作坊的邢红娘颇有点泄气。

    “喂,傻子!没有人来买啊!怎么办?”还真没卖过东西,邢红娘禁不住心头忐忑,捅了捅宋青书的腰,小声嘀咕着。

    正在梦中神游了,猛地挨了邢红娘一下狠的,宋青书忍不住嗷一嗓子蹦了起来,看了看不是老师提问,还是在这昏暗的大明朝,忍不住无精打采的嘟囔着。

    “这也许就是别人不来的原因,打破一种商业思维不容易,有点信心,等他们习惯吃咱们早餐就好了,肯德基就这么来的。”

    宋青书说的,邢红娘是一个字都听不懂,然不住翻着漂亮的白眼埋怨道:“又冒傻话!”

    太阳都生了起来,眼看驼队都走了几批,邢红娘跟韩娟儿的信心更是消退了不少,本来就女汉子性格,这会声音也不甜美了,像是格外有气似得,埋怨的叫卖着。

    “川味早点,好吃提神!”

    这一嗓子不要紧!倒是把路边一个双手拢在袖子里,戴着皮帽子,四十来岁的老西儿吓了一跳。

    这年头北边活动的大多都是晋商,外地人都叫他们老西儿,估计也是早上刚算完账要出去发货的货主,也不知道是亏心事儿办多了还是昨天让老婆抽了,被邢红娘这一嗓子虎的猛地哆嗦,回头看着一脸不爽神情的两个丫头,气不打一起来的就吆喝起来。

    “哪来的小婆姨,大早上不在家伺候自家男人,在这儿招野汉子!”

    这年代商人地位也够低的了,见谁都低声下气的邢老倌这会老神在在的吧嗒烟枪,跟没听到一般,邢红娘直接气的秀眉冷竖,同样没好气的反唇相讥道:“烂鞋梆的贩夫子,狗皮倒灶的奸商,也敢跟老娘饶舌根子!”

    “你自己不是商人?”

    这话说的邢红娘和邢老倌一愣,以前卖艺习惯了,倒把这一茬给忘了!

    眼看邢红娘语塞,来了劲儿了的这老西儿又是气势汹汹上前,跳着脚嚷嚷着:“说老子奸商,老子倒要看看谁是奸商,巴蜀老子跑了不下八趟,何曾见过这样的川味!倒是你们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奸商!”

    眼看这老西儿气势汹汹的就要来砸摊子,真是有理走遍天下,没理寸步难行,本来也不想打着川菜名号,心里没底气的邢老倌父女一时间愣是缩了头没敢还嘴阻拦。

    弄得宋青书赶忙一脸笑容的伸手拦在了前面,学着电视剧里小二的模样赔着笑脸。

    “客官息怒!息怒!是这样的,我们的厨娘是川人!这早点是她琢磨出来的新菜色,叫川味也不为过吧!”扯着韩娟,宋青书小心翼翼的解释着。

    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老婆气,这老西儿还较真了,脸上皮子都一抽一抽的,怒气冲冲的叫嚷着:“还新菜色!给老子乘一碗!今天要没个什么花样,老子就地砸你们摊子!”

    为了出来摆摊,把卖艺时候的破桌子破凳子都带了出来,眼看这老西儿气哼哼坐凳子上去,邢老倌实在忍不住扯了扯宋青书的衣袖,心虚的小声嘀咕着。

    “要不东西咱们不要了?走吧!”

    邢老倌是个老江湖,可越是这样,越宁愿要面子不要里子,生怕被这人破口大骂丢了颜面,看的宋青书忍不住苦笑。

    按理来说,他和邢红娘都领了大明“结婚证”了,这时候也应该改口叫爹了,这个爹字如何轻易能出口,他也只好安慰的对邢老倌劝说道:“那个,师傅,有客人上门,哪儿有不招呼的道理,您老,就放心吧!”

    说着,宋青书拿着勺子从罐子里掏了起来。

    这年头白米可是相当贵的,一罐子地瓜粥也没多点米汤,不过黄瓤的地瓜倒是放的十足,黏糊糊的热气腾腾,冒着一股香味,还有躺在酱油里用油焖倒了的黑乎乎青辣椒。

    韩娟的父亲是蜀人,据说还曾当过蜀王府的厨师,只不过得罪了管事太监,不得不带着韩娟出逃,最后饿死在路边,韩公什么遗产都没留下,倒是这各种辣椒被他传下来,又被思念父亲的韩娟儿种了多少茬,放在花盆里,在那儿落脚就种下,宋青书检查了她的这些宝贝,真算是个辣椒大全,红辣椒青辣椒,大辣椒,小山椒一应俱全,只不过韩娟一丁点没继承父亲的厨艺,辣椒被她乱用,天天放在菜里吃的邢老倌等直咳嗽。

    粥还是热腾腾的,被稻草包了罐子裹了几层,也许这老西儿真饿了,闻着香味哼了一声,张口就吞了一口,旋即却是眼前一亮,捏过筷子又夹向了黑乎乎的油辣椒。

    在韩娟手里可没少被辣椒呛到,眼看着这人甩开腮帮子把辣椒塞进嘴里,邢老倌的脸皮子直抽,邢红娘捂住脸眼睛,小萝卜这货干脆转过身屁股朝外。

    几口咀嚼下去,果然,这老西儿猛地僵住了,旋即眼泪直流吐着舌头对着嘴直扇风,连喝了几大口地瓜粥,这才吐出口舒服气,一转身,钱都没付居然快步就像后头走了去,吆喝了几声,一个正在装填的驼队二十几号伙计就全围了上来。

    邢老倌顿时心里咯噔一下,完了,这架势是要砸摊子了!

    谁知道那老西儿气势汹汹上前,却是从口袋里随手摸出来一块碎银子丢了过来。

    “行了,你也别卖了!你的早点我渠博涛全都包了,看到没,这个骆驼行就我家开的,以后就送这儿来就行了!”

    眼看着二十多个伙计自己带了碗筷,一罐子粥分了分,一人两条辣椒吃的大呼小叫,邢老倌和邢红娘都傻了,捏着银子看了好半天,又塞嘴里咬了咬,真是银子!一两多的碎银子!

    “这,值钱吗?这么点?”愣头愣脑的看着,宋青书可没有银子的概念,只觉得自己忙活了一大早晨,这么大一罐子粥才换了这么点一个东西,怎么都觉得有些亏,却冷不防邢老倌一个大巴掌呼到了他脑门上,也不知道怒还是笑,没好气的训斥道。

    “你这个二傻子!”
………………………………

第二十一章。地摊不好摆啊!

古代的一两银子可不是如同电视剧一样当一块钱用,像还珠格格里头一样卖艺打赏一给就是十两十两的银锭,吃顿饭一定大银子,那谁都去卖艺去了。

    虽然由于大明对外贸易导致大量美洲白银流入,银价有所下降,一两银子依旧足可以购买三百多斤大米,相当于后世六百六十元购买力,刚一出门赶个早市,就遇到个这么阔绰的主儿,怎么不容邢老倌兴奋?就算刚刚这个老西儿要砸摊,这会儿看他狗皮帽子下的老脸也是顺眼无比了,千恩万谢不说,还主动帮着收拾了碗筷。

    不过渠博涛也不是傻大头,山西老西儿才精明呢,不然晋商为何会独领北方风骚几百年,一来宋青书弄得两样东西的确新鲜,味道独特,以他的眼光知道,新生事物肯定会带来商机,联系好了,或许日后多一条财路。

    还有就是,这辣椒可有驱风散寒的功效,他打娘胎里的毛病就是畏寒,这吃了条油辣椒,整个人跟冒了火似得,一下子就让他舒坦不少,况且生意人就是精明,一大早上盯着寒风,谁家伙计干活都有点缩手缩脚,这一顿地瓜粥油辣椒吃完,一个个伙计跟上了发条一样,一下子工作效率就上了来。

    成了又约定了下日后送饭的时间与价格,帮着收拾了一通后带着空了的早餐桶,邢老倌几个拉着宋青书心满意足的回了家。

    早餐不过是个起点,宋青书重头还是放在烤地瓜上。

    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好不容易存下点钱,追上那推着蓝色汽油桶大车的商贩,买一个烤的最热乎的地瓜,剥开来,烤的焦黄,黏黏甜甜的地瓜瓤,堪称那时候无比的美味了。

    一年红薯半年粮,以前宋青书有个同学他爸就是卖烤地瓜的,别看一个炉子不起眼,一个冬天也能有三万多的利润,如今可利用的资源就那么一屋子地瓜,第一时间,宋青书也就把主意打在了这上面。

    不过烤地瓜需要用大铁皮汽油桶,还要有倒骑驴推车推着,这个时代可都没有,总不能把灶坑搬过去吧!

    要不说人都是逼出来的,回去捣鼓了半天,可算捣鼓出个砖头黄泥砌起来的泥炉子,搁在手推车上,虽然沉了些,好歹也是能顶上用处了。

    里面有两层铁帘子,下层烤地瓜,上层放烤熟的地瓜温着,最上面还盖上了不知道谁的破棉被,上面左一个饸饹右一个疙瘩,那味道都能熏到人心里头去了,幸亏这时候没有食品监督局,不然准得找他麻烦。

    这一套家伙加上几十斤地瓜可够沉的,出发时候宋青书又犯了难,这车谁推?

    邢红娘和韩娟儿俩姑娘家是不可能了,小萝卜?他还没车高呢!邢老倌又是长辈!一咬牙,宋青书把车把手上的带子搭在了自己的脖颈上,推着就往外走。

    平时自诩为多么多么健壮,可真干起活来就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推了不到十米,炉子已经歪了两回了,看的邢红娘几个惊叫了好几声,弄得邢老倌嫌弃的瞪了他一眼,一巴掌就把宋青书推一边去了。

    别看邢老倌年岁不小了,毕竟是武人出身,百来斤的车子一只手就扶住了,推着车,平稳的向前而进,邢红娘两个在旁边一扶,四平八稳的就向前前进而去,看的宋青书脸上火辣辣的,暗骂自己没用,还不如一个老头子。

    因为做炉子耽误了些时辰,到了骰子街时候已经错过了饭点,随意找了个临街的地方,四个人就支起了小摊子,懒洋洋的晒着冬天的太阳。

    说是骰子街,实际上这一条街主要以青楼楚馆,风月场所为主,出入的风流士子,文人墨客还为数不少。

    历朝历代,从齐国的管仲开始,国家公然创办风月场所来增加收入,历朝历代,对于这些红灯区的管理亦是越来越严,唐宋时期官员在教坊饮酒狎妓被视为风流韵事,可到了洪武年间可就是大罪了,按照《大明律》,最重可判处流放。

    这导致了一个后果,官府经营的教坊司迅速萎靡,倒是私人经营的家妓迅速蹿红起来,后世闻名的秦淮八艳,就多是这种私人馆子出身,甚至在扬州还专门兴起了一种职业,养瘦马!

    所谓的扬州瘦马可不是什么马,而是活生生的人,人贩子从大同等九边清苦之地购买当地容貌秀丽的女孩,然后从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