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秽土转生 >

第143部分

明末之秽土转生-第143部分

小说: 明末之秽土转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此之前,差不多就是迁安建昌营和皇林集团的护卫队发生激战的时候,王好贤就秘密派人跟踪了护卫队。随后他得知,护卫队押送的那批货物,最终流入到了福王朱常洵的手中。而那时候,整个山东地区,只有康宁一个人正在大批吃点海货。要知道,在那个饥荒的夏天里,很多人都在从其他地方购买粮食,运到去年的山东河北这里,牟取暴利。这些人都放弃了海货的运输,就连孔夫子和孟夫子两家,也都是如此。

    于是,那只战力彪悍的护卫队,福王朱常洵,以及康宁,被他联系到了一起。虽然他并不知道这三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利害关系,但是,他们必然有着共同的利益才走到一起。相互之间也拥有着对方希望得到的资源。

    那么这样一来,在福王朱常洵的府邸策划一起兵变,定然能够把康宁和那支护卫队的力量吸引到这边来。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他才成功的逃离了中原地区,虽然,他的逻辑推理剧里是这个情况还有很远,比如说,黄老板和福王朱常洵,根本就不认识。关于康宁的那个同盟关系,也只有福王朱常洵和他而已,其间并没有牵扯到黄老板什么事情。

    但是王好贤还是误打误撞的成功脱离险境。

    他并不是没有地方去投靠的人,先前他在北直隶搞风搞雨的时候,就被一股野心勃勃的势力盯上了。后来,他们双方多次辗转终于取得了联系,并且慢慢地建立了同盟关系。

    而这一次,他们的老窝被康宁一伙端掉。他也只能去投靠这个曾经的盟友。

    幸好,那位盟友对各种人才都是来者不拒。就连他这样的神棍头子,都在那里获得了重用,这次来到倭国,便是受到了那位盟友的嘱托,前来和德川家康商谈一些商贸事宜。

    “王公子请入坐。”德川家康没有在她身上看到文质彬彬的气质,反而是一副纨绔子弟的神情,便不准备用先生这个经常来照顾他,而仅仅是称呼他公子,其实这个称呼也是符合他身份的。

    王好贤对此似乎没有什么察觉,他只是看到了德川家康面部表情上的疲倦。开口便笑道:“想来,将军的会谈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既然交警已经疲惫了,那我就开门见山都说出自己此来的目的。也好让将军早点去休息。”

    德川家康闻言,哈哈地笑了起来。这是一种纨绔子弟特有的亲切感,但是德川家康并不习惯,他只是面部表情很认真的说道:“国家大事,即便我的身体再疲倦。你要认认真真的处理,工资不要着急,慢慢说出来即可。”

    王好贤笑了笑,自顾自的直接开门见山道:“我是受辽东一位杜公子的委托,前来和将军商讨,贵我两方商业贸易的事情。”

    德川家康对于这种通商的要求,一直都是比较反感的,毕竟他是一个性情保守的人,就在两年之前,天主教徒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结果,德川家康仅仅是开放了,九州岛上的一个门户,作为应许他们经商的地方,而江户,京都这样人口稠密的地方,则并不允许他们涉足。

    王好贤看到了德川家康的表情变化,他知道,也许他这次的任务完不成了。不过这不要紧,本来杜公子就准备了多套方案。他还可以前往南方的大阪城,去拜访一下丰臣秀吉的儿子丰臣秀赖,亦或者,在回城的路上。拜访一下伊达政宗。

    但是德川家康并没有贸然的进行拒绝,他知道,南边的那位对手,一直在让他的手下们,慢慢地接受天主教的一些东西。而他,虽然对天主教这些未来的东西并不了解。但是他知道只要和对手做一样的事情,凭借他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就可以在总体上依旧压制敌人的发展势头。

    于是,他缓缓的开口说道:“不知道这位杜公子,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王好贤缓缓的说道:“杜公子那里,有找马,有火器,还有奴隶,不知道将军想要什么呢?”

    德川家康的眼睛忽然瞪大起来,这三样东西都是她需要的。

    虽然,在今后的日子里,整个日本岛链都不太可能发生更大的战争,但不代表外来的势力,不会扭转这种局势。

    他德川家康可以命令手底下的大名们,对于海外势力要严加提防,但它并不能够阻止丰臣秀来那么做。

    那个曾经要求他这位堂堂的正义大将军,称他为黄老板的年轻人,虽然现在还保持了和他们之间的贸易,但根据片桐且元传来的消息,他和丰臣秀赖之间的联系要更加紧密。

    而且那个叫做康宁的家伙,竟然是此人的手下。在看看现在还在自己眼前的这位李春芳,又是怎样被他的这位手下打得狼奔豕突,就知道那位黄老板究竟有着怎样的能耐了。

    至于天主教,他自信还是能够控制得了的,但是这位杜公子又是何方神圣,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观察了。

    想到这里,德川家康慢慢地微笑起来:“这三样东西,我都想要。但我不知道你们会给出怎样的价格。这才是贵我双方贸易的关键所在,所以,我认为我们有必要花点时间,去具体的商讨,明天,我家会让本多正纯和你们商量这件事情。”

    王好贤点点头。他知道,只要德川家康同意,剩下的就基本上是技术问题。

    带着满意的答复,王好贤缓缓的退下,只留下依旧目瞪口呆的李春芳,还坐在原地。

    德川家康微微不满地看了他一眼,问道:“究竟是什么人?会让你如此失态?”

    李春芳俯身拜倒,答:“此人的父亲,正是在下先前的主公。”

    德川家康的眼睛微微的眯了起来,看来,此人与康宁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是不是应该把他拉到自己这边呢!

    或者,如果自己有着足够的能力把康宁除掉,那么,不妨和他做一笔交易。这个神秘的杜公子,还需要这个人将他的神秘面纱揭下来。

    心中竟然有了计较,德川家康便不再多想。送走了这位节外生枝的不速之客,再看看依然留在眼前的李春芳,原本的会谈,在这种有可能改变大局势的情况发生之后,甚至已经没有了受贿的必要,德川家康直接点汤送客,送走了李春芳。

    这个时候,他才想起了前来进行解释的片桐且元。且不说他原本就没有接见此人的计划,即便原来有,现在疲劳的身体也已经不允许了。

    不过,淀殿的那位乳母,他还是有兴趣见一见的,尤其是即在将到来的夜晚。

    没能够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搜罗那些如花似玉的美女,可以说是德川家康的不幸之一。毕竟性格像是老乌龟那样的德川家康,不得不在物质和美女上的享受面前,保持克制,当然,现在他不用这么做了。

    第二天一大早,在享受完大藏卿局的伺候之后,德川家康就召见了本多正纯。

    昨天,他安排了本多正纯连夜和片桐且元进行会谈。他现在想知道,会谈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我提出了您的3点要求。”本多正纯说道,“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他是这样回答的。关于让他的主公丰臣秀赖前来谢罪,这一点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只有第二条,让丰臣秀赖的母亲,也就是著名的大美女淀殿,前来做人质,也是不可接受的。最后一条,想要丰臣家放弃大阪城,改封到其他地方去,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没有谈拢,对于真正的和平人士来说,无疑是认为我玩太极的事情,但是对于片桐且元和德川家康等人来说,这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大藏卿局在昨天晚上使尽了浑身解数,终于让得川家康答应,可以耐心地听取片桐且元的解释。但是他没有想到的事,骗同情人竟然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德川家康的条件,甚至没有一点一滴的犹豫。

    但是他又不能责备片桐且元,因为后者给出的解释,是他无言对抗的。

    “这每一条条款都非常的苛刻,是对于我家主公的侮辱,我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条款?”

    而实际上,片桐且元恰恰希望这样的和谈破裂,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他帮助德川家康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这是他想德川家康递交的投名状。

    他正是用这样义正言辞的语气,干脆利索的,结结实实地背叛了他的主公。

 抱歉,卡文,无更……

由于对所需资料的数量估计不足,今天更新未能按时完成。下一章:苏秦、张仪与德川家康,将会在明天为大家呈上。

 第160章 苏秦、张仪与德川家康…1

    片桐且元很快就带回了谈判失败的消息。这让还在准备应战的丰臣秀赖非常不满。

    此时的丰臣秀赖已经和历史上的那位刘婵2。0版略有不同,他是按照康宁和黄林的想法,指望片桐且元能够多争取一点时间,也好让它拥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即将到来的战争。

    但是片桐且元却让他失望了。他的母亲淀殿听说了大藏卿局的汇报之后,更加失望。

    她脸上挂着泪珠,对大藏卿局说道:“您为我们母子俩,真是出力了。”

    丰臣秀赖不知道母亲为什么哭泣,更不知道大藏卿局在那个夜里和德川家康做了什么,付出了什么。他只知道,片桐且元那个家伙,已经变得越发的不可信了。

    “母亲。”丰臣秀赖在淀殿面前行礼,然后盘坐在榻榻米上,低声说道,“片桐君实在是让我太失望了。”

    淀殿现在已经不想听到这个名字了。她狠狠的皱起了眉毛。身旁的大藏卿局向丰臣秀赖禀报道:“片桐先生义正言辞的说,是为了保全主公不受辱,才公然拒绝德川家康的。”

    “他那是巴不得我们撕破脸皮,好巴不得帮助德川家康灭了我们丰臣家。”

    “主公可不要这么说。即便他是个虚伪的家伙。他的理由也足够光明正大,您总不能说他在捍卫您的最严之后,还要受到处分吗?”。

    丰臣秀赖一咬牙。这个分析直接戳中了问题的关键。

    “主公。”这个时候,木村重成跑了进来,“康先生来拜访您了。”

    丰臣秀赖已经听说了康宁的事情,短短的时间就拿下了淡路岛,果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他使用的战术,也是从未曾听说过的。

    他竟然是用山呼海啸一样的战术,就让敌人乖乖地交出了城池。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丰臣秀赖还不清楚,在这个人命贱如草的年代里。已经没有什么信仰可以支撑守城武士在绝对优势的敌人面前坚守待援了。

    至于守城人员的数量,在见识过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康宁看来,根本不值一提。

    日本战国诸侯之间的武力冲突,其规模大概还比不上后世****村委选举的斗殴级别。

    这种现象在战国初期的时候其实是普遍存在的。那个时候诸侯林立,有素质的战斗人员又不是很多,大部分农民还愿意苟且在田园之中。所以单个诸侯能够拥有的武士并不多。“给你五十个人”夺回城池这种事情,并不是怪事。

    到后来,战争次数不断增加,吞并现象严重,有能力的大名、诸侯可以控制更多的领地。就可以豢养更多的足轻武士。战乱导致的失地农民增加,刺激了更多的人为谋生而接受军事训练。有人需求又有人被需求,自然就造成了战国后期军队数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