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地主爷 >

第85部分

唐朝地主爷-第85部分

小说: 唐朝地主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徐清看看怀里小鸟般听话美人儿,又抬头想了想,道:“一百两?不换!”

    “五百两!”刘万金大手一挥说道,只等徐清答应了伤了黄诗梅的心,他再趁机而入,银子?别想了!

    “我娶了诗梅,黄家该给我多少嫁妆啊,五百两够吗?”徐清一副精打细算的样子。

    “呃……”刘万金一时无语,他来和黄家联姻不就是带着“经济目的”的吗?一开始还不知道自己有个这么漂亮的表妹,不愿意来,可一见了黄诗梅才知道他赚了天大的便宜。

    “哼,你以为,你能斗得过我?”

    “强龙不压地头蛇,斗不过,我还躲得过嘛……”徐清一副美人我要定了的架势,又对怀中的黄诗梅道:“诗梅,你我两情相悦,就是不要那么多嫁妆也罢,你我私奔吧!”

    黄诗梅知道徐清在演戏,可她多么希望这是真的!所以黄诗梅一个劲儿点头……

    “这……”刘万金哑口无言,私奔的话都说出来了,黄诗梅还答应了,这表妹喜欢用强到这个地步?!

    “小子,我表妹千金之躯,嘿,你就算变卖了全家,你能养活她么?!”

    “咳咳,诗梅……”徐清轻轻松开黄诗梅,诵到:

    “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从今不再受那俗务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我耕田来你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

    徐清一篇《天仙配》让黄诗梅感动不已,恨不得马上就把徐清的衣服撕开,给他生个孩子,然后私奔到一个小山村,真的去过耕田织布的生活:“徐大哥……我答应你……”

    叮!刘万金受到一万点伤害……

    “你们还有没有把我放在眼里!”刘万金怒吼。

    “我的好侄儿啊,是谁敢不把你放在眼里?”一个小老头踏着官步,带了一众七八个随从,一股威严无比的气势。

    看见小老头儿,刘万金大喜过望,这次带他来联姻的就是他们刘家老二,他的叔叔。刘万金指着徐清对小老头儿道:“叔!是他,是他,就是他……”

    “不不不,我不是哪吒?”徐清连忙摆手。

    “嗯?”小老头不懂徐清的话,就要摆出一副蔑视徐清的样子,鼻孔朝天,可无论他怎么昂头,看起来也只是在仰视徐清。没办法啊,矮徐清一个办多头呢!别的长得高的人,都会主动弯腰曲膝,徐清不这样做,他也就没办法了。

    一交手,落了下风,没面子,小老头挥手道:“打断手脚,扔出去!”

    “我看谁敢?”黄诗梅英气逼人,拾起弓来,腰间一支箭拔了出来。

    小老头想不到黄诗梅这么护着他,打量了一下徐清:“哦?”转眼看着黄诗梅:“小女娃,你家大人已经将你许配给我刘家了,只差礼仪,你最好不要在这得罪我,刘家家规可是很严的!”

    “什么?许配了!”黄诗梅一阵无力感,徐清忙扶住她。

    “没错,还把盐山那多余的三成做了嫁妆!”

    “哈哈哈,太好了,小子,我要玩死你,还有表妹……”刘万金恶狠狠威胁道,那小老头听到了,只是无所谓一般。

    “徐大哥,那三成是说好了给你的,我对不起你……”黄诗梅已经绝望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唐朝的女子再如何自由开放,也终究抵不过封建礼教的层层压迫。

    “好一个黄家!竟然都是这种忘恩负义之徒!”徐清也真的生气了,为黄诗梅不平,也为了黄家此举伤害了他的利益,盐山三成的盐产量!现在,他倒是真的想管一管了,没有黄诗梅的黄家,和其他世家也一样……

    “哼,无知小儿!”小老头不屑的道。

    “这事,我管了,黄家那群人,我要一个个收拾了!”

    “就凭你?哈哈哈……”刘万金等人笑得前仰后翻。

    “看来,你们是不知道我是谁了……”徐清冷冷地道。

    “不知道,那有怎样?呃……”小老头想继续鄙视徐清的,却看见徐清手里吊着一个鱼袋,银的!

    “沧州刺史?”小老头也算见多识广的人物,哪里不认得这银鱼袋,沧州可能有的,就只有沧州刺史!

    “看来你还是知道一点东西的嘛……”徐清点点头。这时刘万金也震惊了,刺史?沧州刺史?就是那个将沧州大世族一网打尽,弄得小世族四散而逃的沧州刺史徐清!完了我刚才得罪他了,我的身份在这个恶魔眼里,可毫无作用啊……

    还是小老头比较镇定,反驳道:“刺史又怎样?你还能干涉男婚女嫁?”

    徐清坏笑一下,他想要收拾世家还不简单,哪个世家没点龌龊的事情?

    “男婚女嫁我管不了,可黄家一些龌龊之事,比如吞下盐山……我有一万种理由让黄家下地狱,你觉得他们会为你刘家承受我的这种怒火吗?”

    “你……那我,现在就让你死在这里!”小老头恶向胆边生,一不做二不休就要在这里杀了徐清。可徐清说道:

    “你以为你这几个人比邵家那些人要强吗?”

    对啊,邵家,多么强势一个家族,徐清单刀赴会,还弄得一大一小俩狐狸双双死亡,坊间传言,是徐清一人将邵家高手击杀了个遍!沧州世族大变,小老头也听到过类似传言,虽然不敢相信,但他也不敢动手……

    再一次看看徐清,除了那一身不成样子的衣服,还特别的年轻,一看就是来沧州镀金的。镀金的嘛……小老头又生一计:

    “我刘家在朝廷也有些势力,你难道不怕我刘家在朝廷里动手脚,让你这刺史当不成了?”

    “不怕……”徐清淡然地说道:“要是你刘家让我当不成了刺史,那我还要感谢你呢!”

    “你以为我想当这么个破刺史,我放着好好的县伯不当,来当刺史?我图什么……”

    吓,县伯!

    这眼前的年轻人是县伯!县伯可是爵位,和官位的尊贵相比又上了一个阶级,就算是一个小小的县男,刘家也不曾有过……

    再说了,都县伯了还镀什么金?这么年轻的县伯,肯定是大家族的后代,得罪不起的……

    小老头根本没有怀疑徐清的话是否有假,几十年摸爬滚打,这点眼力他还是有的……深深的看了一眼徐清,强压下愤怒,拉着已经震惊的不行的刘万金灰溜溜走了,直接出了沧州,与黄家不辞而别……

    “诗梅,你写个名单吧……”

2017/10/4 9:40:02|43125978

第三十章 诡运(6)


    第三十章  诡运(6)

    在徐清的干预下,黄家得到了一次大的清洗,那些不服从黄诗梅管理的,全部该流的流,该迁的迁,还有不服的,打板子!

    倒是有一个老头子,哭着喊着骂黄诗梅招来野男人,要害了黄家上下。徐清让暗河一调查,倒是查出来不少这老头子变卖黄家祖产,私拿黄家出产的证据。

    整个一个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娼女盗的家伙。证据一摆,名声俱碎,年纪大受不了这种打击,一病不起……

    自此,黄家再无一人敢不服从黄诗梅了。谁手里干净?身败名裂,不如忍气吞声……

    而徐清想调查的那件事也已经有了些许眉目……问题出在,还是余家。

    原本的余家在沧州排名并不靠前,但是,余家却在盐山的占有比例却是最大的,至于为什么,谁也调查不出来。

    只知道,余家其他产业被一一崩溃之后,盐山这边岿然不动,丝毫不受打击的样子。

    当时,正好是黄诗梅被架空的那一段时间。黄家那群老头子手中终于有了权力,很是目中无人,一口气连抢带骗把盐山上的余家人全部赶走了。

    黄诗梅重新管上事了,才发现这几天下来,黄家的各处店铺亏损了大半,到处都有人闹事,闹事还不算什么,还发生了许多怪事。

    比如,黄家鱼铺买的鱼,肚子里有纸条,写着:黄家在,旱三年。再,有人买了一匹白布,刚想裁件衣服的,却突然变得血红一片……云云。

    那个密室杀人案,也已经被有心人捏造成了恶鬼事件,徐清的那招安抚人心一点用都没有。

    总之,黄家现在在沧州百姓的眼里,已经成了受诅咒的东西,沾上黄家,就会霉运不断。

    症结在此,那就对症下药!封锁全境,严查造谣生事的,抓住一批人,日夜连审!这不过是造势罢了,显得徐清势必追查到底一样。

    暗夜无边,河流天下!

    暗河各个成员如追风箭一般,沿着各种不为人知的暗线摸索下去……

    可惜,刘赞一封信并着长安一封诏书,压在了徐清头上。

    刘赞信里只有八个字,乃是:“事关枢争,不可再动。”

    那封诏书就比较耐人寻味了:“制曰,徐清在沧州推行暴政,有辱衣冠,因多御史声讨,故而责徐清罚全俸禄三月,望其斟酌行事。”

    罚俸就罚俸吧,原因是什么?是有人声讨徐清,不是因为徐清有辱衣冠。完了没让徐清反思其过,而且“斟酌”,斟酌个屁啊……

    两封书信,透漏了几个信息,徐清这边发生的事,或者说黄家做的事,惹到了一位大佬。而这位大佬呢,也想借此机会能搞一搞运动,所以刘赞告诉徐清,事关枢争,不可再动。

    徐清苦笑不已,这是惹到谁了?朝廷上的人,差不多他都认识,虽然一个个都是跺脚震天下的人物,但是他们还只是一个人……

    真正的力量,是党派!这一次,应该是惹到了*,或者二爷党……是谁,徐清也搞不清楚,但是,别人都惹到头上来了,特别是还让徐清蒙受如此“巨大”的经济损失,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管你是谁,这次都要咬你一口……

    将已经捉到的几个造谣生事的人推出去,在菜市口让他们招认造谣的事实。招完了,并上暗河捉住的一个比较大的人物,一刀断头,血溅三丈!

    这样,不知道是不是算交了打卷呢?只不过,那个神秘的斗笠翁,一直没有再出现了。

    一个巡视,徐清仔细了解了沧州各地的情况,发现沧州的情况其实也还不错。至少,在那一次粮食大甩卖之后,各地的百姓吃饭的问题是暂时解决了。

    海兴开始用建造盐场,只要几十口锅,搭个棚子,关键的是需要隐秘。不过,海边人少,徐清派了几百人去围守,还有暗河监视,暂时的隐秘性应该可以保证。如果将来扩大了生产,人手多了,就不一定隐藏得住了。

    黄骅也开始组织人口建造船坞,这个工程比较大,暂时只能建造渔船停靠的港口。

    回到沧州城,继续陪荀雪儿和小月两人过小日子。刺史府住的腻了,回乡下住一住。养些鸡鸭,生下来鸡蛋,用糖水煮了,刺史府上下几十个人都能吃到一个。

    徐清得空去田里走走,看着秋粮慢慢变成熟,稻麦开始抽穗,风徐徐吹来,满鼻子的清香。

    稻田里养着螃蟹,稻根边的害虫被吃个精光。等到秋天来了,螃蟹开始肥了,官农们全部捉了,小的可以腌着吃,大的蒸一蒸,或者烤一烤放在汤面里吃。以前的贵人们,富人们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