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地主爷 >

第71部分

唐朝地主爷-第71部分

小说: 唐朝地主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徐大哥,那些附庸可是我们的命脉啊,一旦附庸没了,那还成什么世族?”黄诗梅悲伤地说到,她实在无法平衡心上人和肩上担。

    “诗书传家,礼仪子孙,才是大家世族,可传承百世而不衰……田宅传家,法外子孙,只是塚中枯骨罢了。”徐清来唐这么久,也学了不少文绉绉的话。

    “唉,我岂能不知,可黄家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才算啊……”

    “我倒是能给你们黄家场大富贵,你信我吗?”

    “徐大哥,我……”黄诗梅犹豫的说到。

    “我知道你不信……”徐清见此,笑了一声,又道:“沧州产盐,贩抵塞外,可得牛马。贩抵蜀中,可得锦绣。南下江南,西去洛阳长安,可得绵帛、粮食、西域来物。若是由全部运回沧州,那别说整个沧州,就是河北山东的货物都是我们说了算,那利润有多大?”

    唐朝时,海水晒盐不发达,还只是用的矿盐,煮卤水制盐,产量极低,价格也高,同样的利润也大。

    “可……”黄诗梅怀疑的说到。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无非是官吏剥削,路边强汉罢了,那我说,我亲自带兵护商呢?或者说,我发出五百州兵护商,请了一封皇命呢?”

    “皇命?!”

    “喏……”徐清在身后面找出一张黄帛,扔给黄诗梅。黄诗梅接了,打开一看,嘴巴睁得大大的,合不拢来,只见上面写的是: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敕曰之后,就是空白一片,最下面还盖了一个玉玺印,有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这字迹,这玺印,这黄帛,端的是一张八成真的圣旨!

    为什么是八成呢?因为黄诗梅根本不信!她只是听说过圣旨的模样,没见过,就算见过,也不相信徐清有一张空白圣旨,这可是无价之宝啊!她担心地看着徐清,声音颤抖的问到:“徐……徐大哥,你……你敢私做圣旨?!”

    “哪能呢,我胆子小的很,这是李老头子给我的……”徐清心里苦笑,这是他临走之前,答应李渊两年之后每年供应朝廷和塞北军队全部食言才换来的,算起来,这是他和封建皇权签订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呢!

    ——黄诗梅彻底震惊了,徐清刚才叫皇上什么?李老头子!这说明什么?徐清和皇上的关系十分密切,到了忘年之交的地步,恩宠无加!连一张代表着最高权力的圣旨也能“讨”来,不论多么狼狈的“讨”,总该是拿到手了,普天之下还有别人吗?没有!

    徐清最大的依仗不是哪个世家大族,不是哪个高官公也,是皇上!大唐的主人,而且也指日可待成为整个中华的主人!黄诗梅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都错了……

    “怎么,小傻妞?哥厉不厉害?”

    “好了,我相信你……”黄诗梅不再怀疑,因为她听徐清说的,看徐清做的,无一不是灭九族的事情,绝不会拿出来吹牛,也绝不会为了沧州的这些世家而说这样的谎言。何况,话是从心上人嘴里说出来的!不会有假的……

    “诗梅……其实我的计策不是软刀子割肉,我那叫做温水煮青蛙……”徐清将“黄小姐”换成“诗梅”,为了缓和气氛说了个无关痛痒的话。

    “哦?温水煮青蛙?”

    “咳咳,你不知道吧,如果将一只青蛙放在有水锅里,慢慢的加热,而那只青蛙却感觉不到水温的变化,一直呆在水里,知道被煮熟死去……”徐清恶狠狠的说道,想要吓一吓黄诗梅。

    没想到黄诗梅笑了笑,期待地说到:

    “徐大哥懂得真多,我回去就要试一试……”

    “额,青蛙是益虫,还是不要残害它们了吧……”徐清尴尬的笑了一下,又道:“你的第三个条件是什么?”

    “哼,不告诉你了……”黄诗梅嘴巴一翘,撒起娇来,又直勾勾看着徐清道:“你想不想知道?”

    女人心,海底针,徐清要是猜的到,上辈子就不会是单身狗了。徐清只认为黄诗梅要钱要地,没往其他方面想,本着少一点算一点的原则,徐清回到:“不不不,不想知道,说了我也不同意,我都给你们一场富贵了!”

    “哼!”听了这话,黄诗梅齐哼哼的站起来,转身就走,嘴里念叨一句“大傻瓜……”走到门口,看见了荀雪儿推门进来,她知道这是徐清夫人,行了一个万福,继续气冲冲的出去了。走远了,黄诗梅回看了一眼荀雪儿,眼神中充满了羡慕。

    ——徐清对着荀雪儿做了一个“我什么都没做”的表情,外加一个“怪我咯”的表情。荀雪儿问了一下整个经过,徐清对荀雪儿毫无保留全说了,除了小调戏那一段。荀雪儿听了,“噗嗤”一笑,道:

    “徐大哥对着男女之事却不通晓……”

    “怎么?”

    “让雪儿看……”荀雪儿顿了顿:“那个黄小姐的第三个条件恐怕是……”

    ”要嫁给徐大哥你呢!”


第十三章 流民(5)


    第十三章   流民(5)

    安置流民的政令一下,沧州的流民一下子多了起来。由于丈量土地,登记造册一堆事情没能够完成,流民也一下子不能够妥善安置,只能搭个简单的棚子,由州县出粮食,办个施粥厂赈济着。

    刚刚发下赈济粮食不到两日,一名吏员慌张跑来,说流民闹事了,将施粥厂给砸了……徐清思考一下,难道,是赈济粮的用词不对?

    天朝自古以来好面子,就算是贫苦人家也不例外。要是某年收成不好了,一家人粮食吃没了,等着别人接济。但是,待到地主送过来粮食的时候,必须说借的,有借有还,要是说接济,立马翻脸,救命的粮食也不要了……

    徐清出了府门时,外头已调了一队官兵,又见到沧县县令邵登赶了过来。相互了解了一下情况,都说麻烦,二人一并往流民安置地匆匆而去。

    安置地地头是在一处河滩边上,现在闹事已是结束,徐清走在前面,但见两三百名老百姓被衙役看押着,这些老百姓在如狼似虎衙役看视下,无助地哭泣着。还有五六十名青壮,赤着上身被五花大绑,跪在河滩上。

    虽然是青壮,但这些人脸色多是赤肿,眼窝深陷,红果的身子都是瘦干干的,一旁官差喝道:“哭什么哭?刺史大人来了,尔等还不快跪!”

    那边两三百名百姓都是朝身穿绯袍的徐清跪下叩头,然后口呼冤枉,喊冤之声震天。徐清沉声道:“尔等喊够了没有?”徐清一语即出,河滩上下鸦雀无声。

    “有何冤情?你来说!”徐清点了一名被五花大绑,面相老实的瘦汉子。这大汉见徐清一身绯色官袍,其他官员连县太爷也他在面前战战兢兢的样子,心底惧得十分,颤栗得说不出话。

    “还有没有会说话的?”徐清不满地道。众百姓你望我,我望你,这才推了一老者道:“刺史大人,草民等都是幽州屏风拗人,前些日子糟了匪祸,全拗屋子没有了一间,草民虽逃得性命,但儿子媳妇都给掳走了,剩下我糟老头子一个人,地里庄稼少了,仓里一粒米都没留下……”

    一旁邵登见了这老生的戏份来了,不耐烦催促道:“这些没要紧的话,就不要啰嗦了。”

    老者擦干泪叩头道:“是,草民啰嗦。刺史大人,这招收流民,粥铺施粥乃刺史赐给的恩德,但你看这施得是什么粥?麦糠麸皮也就罢了,草根树皮我也忍了,那石子,沙子,糯米土也是人吃得?”

    ——徐清微微皱眉,又听老者说到:“刺史大人,小人在寒风里站了一日,等得浑身都没劲了,方领到一碗粥,但粥里的米,老朽数了数,连十粒……十粒米都不到。”

    众位被绑缚着的汉子又是齐齐喊冤:“草民等实在没有办法,活不下去了。”

    ——徐清闻言道:“将粥锅端来!”

    两名官兵将粥厂的粥锅抬来。这粥锅初看官兵抬起甚沉的样子,徐清还觉得颇为疑惑,但待放在面前时,徐清再一看眼,大缸里只是一锅混浊液体,粥米不知何处。

    一旁邵登拿起勺子往粥锅里一搅,竟还没搅出什么能吃的东西来。也徐清起身,亲自取过勺子,在锅底中才沉沉一捞,才捞出满满一勺‘实物’来。但见勺子里都是树皮草根,而黄米不到半勺,比砂土还少!

    “粥厂司吏何在?”七名鼻青脸肿的官吏,一排跪在徐清面前。

    “你是哪个衙门的小史?”徐清指着一个老吏问道。

    那老吏员叩了头道:“回刺史大人的话,小人在沧县户房任小吏,从前隋起,至今十一年。”

    南北朝朝廷更替的快,但是一帮子文官不会变,前隋到现在,沧县几经易手,县令换了几个,但各房的吏员却不变。

    “十一年,也是衙门里老人,当知贪污朝廷赈灾粮何等下场,竟敢知法犯法?”徐清拿出官威喝到。老吏员额上冒汗道:“刺史大人,小人冤枉。小人虽只是一名小吏,但也是知道什么是良心的。”

    “这往赈灾粮里掺沙掺土,乃是朝廷习规。若真是干干净净的白米,如何入饥民之口。小人实没有贪污啊,请刺史大人明察。”

    ——徐清听了恍然,这吏员所说却实如此,粥厂免费施粥,若都是白花花的大米,别说流民,就是平常百姓也人人都想来吃。可是官员又如何分辩哪个是饥民,哪个又不是饥民?一视同仁,那么一点赈灾粮马上吃光。

    所以官员想到一个办法,掺入贱粮,再往粮里掺沙。真正的饥民哪里管你粥里有沙无沙,有饭吃不饿死就好,如此可以筛除掉来混吃混喝之人。

    话是这么说,可规矩到了最后,都成了底层官吏名正言顺贪污赈灾粮的说辞。徐清点头道:“看来你还实心用事。”

    老吏员叩头道:“为朝廷办事,小人不敢马虎。”

    正是徐清要原谅他诗,不料邵登却道:“给本县拿一把筷子来!”

    满场闻言,无不脸色剧变,纷纷道:“县令大人饶命,饶命啊!”邵登不理会,等着衙役从百姓手里收来一把筷子,然后一把掷进粥锅里,但见筷子噗地一声,

    轻而易举地扎进‘粥’中,然后尽数浮在‘粥’上。

    吏员等无不面色如土。邵登冷笑道:“我不管你掺了沙石是不是哪个什么朝廷习规定,但本县却知道,粥厂施粥,以筷为准。”

    “筷子浮起,人头落地!”

    ——邵登的话重重的击在众人心头,吏员等人低着头,似乎已经死了一般。徐清倒是疑惑的不行,这个邵登什么时候变成酷吏了?这些吏员都是他的手下啊,他这么做,不怕失了人心吗?

    “诸位百姓,都是我的过错,是我御下不严,今后的粥,再也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了!”邵登又转向徐清,跪在徐清面前说到:

    “刺史大人,下官御下不严,请刺史大人责罚……”

    “县令大人真是好官啊~”一众百姓感动的说到。

    若是别人来了,说不定也会被面前这个官民鱼水情感动得稀里哗啦,但让熟悉邵登为人和看多了新闻联播的徐清看来,不喾是一场幼稚的作秀罢了,徐清心里道:邵登,你想收买百姓还是干什么别的事情?徐清一扫百姓中间,有几个人看起来有些突兀,虽然衣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