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地主爷 >

第7部分

唐朝地主爷-第7部分

小说: 唐朝地主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官仪非常想拉徐清去参加诗会,有这么一位有诗才的朋友,定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虽然自己诗才不够。其实上官仪可是一种诗风的开创者,为诗歌发展贡献颇大。

    而徐清却不想去,第一他不想太有名,自古文人相轻,他的那些诗歌任何一首拿出来都可震惊唐初文坛,肯定会有嫉妒小人之类的,他现在还太弱小,名气与实力不成正比,不想热太多麻烦。第二徐琪那丫头躲在后面使劲掐徐清腰间软肉,也不知怎的,她特别不喜欢上官仪,一路上闷闷不乐。

    上官仪无奈辞别了徐清,而徐清牵着驴走在大街中间,毫不起眼,加上他刻意低调倒是一路无波,在客栈定了房,吃了饭,好好休息一番。徐琪那丫头却十分想出去玩,看来自古女人爱逛街是不错的。被徐琪缠得烦了只得领着她出去了。

    集市上好不热闹:

    “嘞———高桩儿的嘞———柿子嘞———不涩的嘞———涩的还有换嘞!”

    “萝卜赛梨哎———辣来换!”卖心里美萝卜的吆喝:“里外青的萝卜嘞!”

    卖冰糖葫芦的吆喝:“蜜嘞哎嗨哎———冰糖葫芦嘞!”

    “一大一条,二大一条,我不是卖黄瓜的,我是卖大小金鱼的!”卖金鱼的吆喝:

    卖桃子的就更吆喝出个花儿:“这不是大姑娘扎的,也不是二姑娘绣的,这是三姑娘逛花园一脚踩下一个扁盖儿桃!”……

    “刮子篦子———刮子篦子!”

    “大米小米豇绿豆,白面一勾五碰头的稀饭嘞———糖包豌豆包!”

    吆喝声不断,声声入耳。徐琪拉着徐清这里看看,那里看看眼睛都要被勾出来了,徐清也没有让她失望,各种小吃吃了个遍,晚饭是吃不下了。那些好看的,好玩的也选便宜的买了些,徐琪也不嫌累,硬要自己抱着,不肯让徐清拿,仿佛怕被抢了似的,徐清哑然想到,这和后世的女生不同,她们都是买了包包,专门给别人提着。

    正逛得起劲呢,前面的人群一阵骚乱,迅速围了一个圈子来…… 这恐怕算得上国人的特有技巧,制造空间,无论多么拥挤,只要有人了好戏看,自然就能省出空间来。


第十二章 世间有臭脸,当抽必


    第十二章       世间有臭脸,当抽必须抽

    话说徐清往围着的人群里一挤,看见一个皮包骨,一个富态的人在那里争,原来是这富人掉了荷包,这皮包骨的人捡了,然后还给富人,那富人却指责皮包骨拿了一半……

    谁是谁非,谁真谁假暂时还看不出。反正两个人在徐清眼里都是那种,有特殊反面教材气质的人。

    “冤枉啊,小人刚捡了荷包就给你了……”

    “那钱怎么少了一半?”

    “我要拿钱怎么只拿一半,要拿全拿了!”

    “看看看……露馅了吧,走!去官府!”

    旁边的人指指点点,没人出头,也没人调解,生活太乏味,一场街头吵架真人秀,不看才不看。

    “咦?初六哥,又碰到你了……”徐清转头一瞧正是上官仪,此时上官仪旁边还有几个和他一样打扮的人,看来就是所谓的文友了。

    “初六哥,你看这里谁是谁非?”

    “上官老弟,这是谁啊?”旁边一个高个儿男子说道。

    “是啊是啊,快快介绍一下,我们也好认识认识……”另一个矮胖男子附和到。

    徐清一瞅这两个人,高矮胖瘦,嘿,好一对相声演员!此时相声演员眼里满是傲慢的看着徐清,徐清顿时郁闷了,我惹到你啦,真是……不过徐清出来穿得低调,和一个农夫差不多。

    “这位是徐清兄,我在路上与他结伴……”上官仪介绍到,徐清也不失礼仪见了一礼,对方倒是不理不睬,眼里的轻蔑又增加了一分。徐清也不在乎,倒是身边的徐琪又开始往徐清找肉了,他对上官仪说到:“此事易尔……”

    “哦,小弟倒想开开眼界,请初六兄指点……”

    徐清猫在人群里喊了一嗓子:“兀那胖子,你说荷包里的钱不对,莫非那不是你的荷包,你冒领的罢!”

    “怎的可能……”富人男子环顾一周没找到说话的,下意识说到:“这荷包我早上带出来,里面八两银子还没动过呢!”说完觉得自己说错话了,忙的停住。

    “那打开看看,有没有八两……”徐清又喊到,旁边的观众也符合到:“是啊是啊,打开看看……”

    “这……”富人面露难色:“凭什么打开看,我的荷包!”然后顶开人群,走了出去,指着皮包骨骂到:“狗东西,拿了我的钱,等着官差捉你吧!”然后灰溜溜走了。

    皮包骨连忙道谢,他也不知道谁帮了他,只好一个个拱手作揖。

    “哈哈哈,徐清兄好计谋啊……”

    “哼,倒也有几分眼尖嘴利,是个刀笔吏的人才啊……”相声演员仍是讥讽道吏员在普通百姓眼里还算一片天,可是在士人眼里却十分不堪。

    “不不不,徐兄有大才呢,写得一手好诗,我今天与你们看的就是他写的?”上官仪说道。

    “什么?你说那首《望岳》还有那首《浪淘沙》?”矮胖男子一脸疑惑道。

    徐清没反驳,算是默认了,其实他心里想说“我抄的”,只是没说出来,他就是想看两个人被打脸是什么样子。

    高矮组合一向只以为自己的诗才颇高,看了徐清那两首诗才自愧不如,而现在“作者”到了面前他怎么也不愿意相信,居然是这么个土包子写出来的。

    “徐兄竟有如此诗才,我和上官兄正好参加了诗会,诗会上以秋天为题,不如徐兄也做一篇?”高个儿脸笑肉不笑道。

    “今天我累了,不想作诗……”徐清回绝了,凭什么,你要我作我就作啊,你谁啊,我的诗怎么也是千年名篇。

    “哼哼哼,怕是肚子里没货吧?”高个儿讥讽道。

    “不可这样,徐兄的高才我是见过的,诗本重意,不可强求。”上官仪回

    驳道,徐清顿时觉得这半个小弟认得不错,必须给他面子,

    “上官,”在唐代,这样称呼上官仪的恐怕只有徐清

    “嗯?”

    “上官,你们今天作的诗给我看一下。”

    世间有臭脸,当抽必须抽!

    上官仪拿出本折子,唐朝还没有册成的书,折子上面写着的是他们诗会的精品。徐清一看,眉头一皱,啥嘛,原来是繁体字,倒不是不认得,就是看起来麻烦。

    相声演员却看出了别的意味,以为是徐清不喜欢,撇撇嘴没说话,冷哼一声。不过他的直觉应验了,徐清看完之后还真是不喜欢。

    十首诗,三四首写景,五六首写悲,满满的无病*,毫无新意,不知道的以为是酸老秀才写的。

    上官仪问道:“初六兄以为如何?”

    徐清长叹一口气: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朗诵完,和上官仪拱拱手,牵着徐琪飘然而去,丝毫不顾及剩下两人吃了苍蝇一般的脸色。

    旅途多枯燥,骑驴腚很疼,徐清一咬牙,花半两银子,买了个二手板车,又学了一个时辰,和徐琪,踏踏实实的坐在板车上晃晃悠悠往洛南去。

    洛南原来不是在洛阳南边,而是洛水南岸,从洛阳西上,还有几个县才到。旅途多枯燥,骑驴腚很疼。徐清一咬牙,花半两银子,买了个二手板车,套在驴上,又学了一个时辰,问清了路。便和徐琪踏踏实实的坐在板车上晃晃悠悠往洛南去。

    套了板车的驴明显走得慢了,不过徐清不急,都走了这么久不差两三天。

    令人莞尔的是这驴从山东走到河南瘦了一圈,而徐琪则长白了许多,没了刚来的时候那种病殃殃的样子。

    五天时间,洛南县城的城墙出现在视野中,土砖垒砌起来的城墙在夕阳下金灿灿,大道两边是田垄,只剩下白草,落叶,远远地还有秸秆跺,不晓得是稻子还是小麦,亦或是其他。

    徐清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凭借一口气熟悉这里似的,他想如果这辈子不出意外,这里就是他子孙满堂的地方了,不过他不知道,他的一生注定波澜壮阔。徐琪学着徐清也深吸一口气,说道:“初六哥,我饿了……”徐清不肯当她奴婢看待,只当妹妹,徐琪倒也在这些天和徐清关系越来越好。


第十三章 洛南县(求收藏,求评论)


    第十三章    洛南县(求收藏,求评论,打赏也可以啦)

    走到城门口,城门口两边歪歪斜斜站着兵丁,立这一个牌子写道,白丁入城一文钱,牲畜另交一文。徐清此时穿的是平民服饰,也就交了三文钱,反正也不多。下午进城的人不多,兵丁也很清闲。徐清从兜里排出摸出十文钱,给一个兵丁问道:

    “这位大哥,县衙不知在哪里?”

    “你要怎的……”兵丁不动声色收了钱:“县衙就在城里,直走就到了,不过现在大人们都不在哩。”

    徐清道了谢,径直去了客栈,他知道古代县令集司法行政多种职能,有的县令为了清闲,一个月只在几天固定  的时候坐堂,而且只限于上午,下午处理私事玩乐。如果有人不按时辰去诉讼,先打五十棍,因为告状三分罪。

    虽然徐清是来领军功赏的,还是一个八品散官,他也不想在私人时间去打扰人家。况且初到洛南,需要打听一下情况,也好决定要不要送礼啊,送多少啊,哪些人得罪不得啊之类的问题。

    夕阳欲颓,徐清和客栈掌柜在咕噜咕噜说话,老板姓邹,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店里没多少人,也就和徐清凑了一桌当然饭前还得徐清出。邹掌柜是本地人,几杯酒下来,对洛南如数家珍般对徐清一一道来。

    洛南县地处黄河流域;一条洛水从北部穿过,开发时间较早。世居境内的“本地人”约有一半左右;其余则因兵燹灾患;时增、时减。

    洛南县因为地处中原,乃兵家必争之地,自古战乱多,隋末以来困苦不已。

    秦时,洛南属内史地南境。西汉元鼎四年,置上洛县,治所设在商县,属弘农郡。直到开皇三年,废拒阳郡,改拒阳县为洛南县,隶属商州。武德二年,洛南县属上洛郡商州,关内道,说起来还算京郊。

    只是徐清从进城到现在却一点也感受不到繁华的气息,丝毫不起眼,甚至有些穷困,看来战乱的影响颇大啊。

    徐清打听了一下县衙的事,邹掌柜眉飞色舞十分骄傲道:

    “这洛南县令可是我的本家,论起辈分来我还是他堂叔哩?”

    “失敬失敬……”徐清适时的配合一下,奉承两句。

    “只是这邹县令年纪却比我大许多,是开国的时候推举的乡望,当了这一任也就下了……”

    原来如此,唐朝开国的时候,为了填补官吏空缺,使用汉朝时候的推举法任了一些地方官,后来开科取士才替下去。

    徐清知道,这县令年纪大了,不求无功,只求无过,反正当了这一任也就拍屁股走了。幸好县内没什么强豪大族,诉讼也不多,老县令也就不愿意多去操心什么经济建设了。

    这徐清就放心了,他心里想到:这种人最好,嘿嘿,送一点点小礼也就打发了,还好说话,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