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地主爷 >

第57部分

唐朝地主爷-第57部分

小说: 唐朝地主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头……深呼吸,深呼吸,有说到:

    “心正之人,乃知大雅大俗,大是大非。圣贤平天下之道,治国之法,齐家之术,知道市井机巧之术,无不可学也。学则裨益终生,终无虞。子曰:‘不学诗,何以言’。学了诗句之后,行操于是华雅,言语于是文明……”说着说着,徐清胡咧咧得越来越过瘾,有了一吐为快,刹不住车的味道:

    “如要作诗,腹中须有万册书,眼见万山万水,上知朝堂,下知黎明百姓,不然写出诗来都是辞藻堆砌,味同爵蜡。心中有了见识,才能下笔,下笔之前的事,我帮不了你们,一切靠自己……”

    “今日传授的是下笔落字之法,称作‘韵经’,乃是我苦思三天三夜所得,全文如下……”

    “唰!”听到正戏来了,众学子提起毛笔,尖起耳朵听。

    “咳咳……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曚。腊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

    ……桂若,海外树都咸。但得恢恢存利刃,何须咄咄达空函。彩凤知音,乐典后夔须九奏;金人守口,圣如尼父亦三缄。”

    ……

    ……

    第二更到!

    感谢:17k书友nt0j87tn、匿名13080313494834、17k书友sy35xyzy、(*^ワ^*)358353191、17k书友8xvluju9、17k书友lnc0rwct和从小头就,,,,铁对本书的钱钱支持和鼓励。


第九十五章 好营生


    第九十五章  好营生

    芙蓉园授课,徐清诵下六千四百六十八字的《笠翁对韵》,也就是如今的《韵经》,一时文坛大震,将《韵经》和“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并列,成为第六经,又被叫做了《徐子》,徐清也正式被称作了徐夫子。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徐清没想到后世被老师逼着背下的笠翁对韵,今日竟然将他推为文坛之首,而“徐夫子”倒有些后怕了,木秀于林嘛。也没想到,当时一时想出的脱身之计,竟然变成了捆仙绳,一把将自己捆住。名气大噪,家里也不得安宁,送礼的,求学的,哭着喊着要签名的,守着躲着狗仔偷窥的……应有尽有,数不胜数……

    关门躲清净也躲不成了,徐清急了眼,干脆,爷上班打卡去,就不信你们能把我堵在宫里……

    徐清本就是来上班打卡的,于是来得比较早,和平日里上朝一个时间。刚在承天门下马车,一个个太监笑眯眯的迎过来。

    “徐大人,你来得正好,皇上叫我去喊你参加春祭大典呢!”

    徐清抿抿嘴,问:“往哪里去?”

    “太庙,咱家带你去啊?”

    走到太庙,远远望去,在场的人和那日过年的宴会一般,只不过多了一些皇族。太监带着徐清站定位置,李渊在最前面瞟见了徐清,清清嗓子,吩咐到:“开始吧……”徐清咂舌不已,这个李渊看来对自己很是看重啊,唉,使劲干吧,和老皇上交好了,三年之内没人敢动我。

    不一会儿,五声鼓响,太庙祠门大开了。众人起来,堂上堂下、门里门外、两廊都点了灯烛,庭燎也点起来,香气缭绕。主祭的博士,亚献的先生,三献文士,齐齐站了出来,都是穷经皓首的大儒,其次就是大赞,司麾,司祝,司尊,司玉,司帛,司稷,司馔各三位。

    众位司礼人员请完,诸臣跟着大赞一齐请出二门外。李渊一家子在里面和他祖上几代隔空对话,祈祷保  佑大唐繁盛,这套程序走完,接着祭鼓发了三通,礼部尚书箫禹领着一班司球的、司琴的、司瑟的、司管的、司鼗鼓的、司吾攵的、司笙的、司镛的、司箫的、司编钟的、司编罄的和六六三十六个佾舞的孩子,立在堂上堂下。

    立定之后,箫禹赞道:“执事者,各司其事!”语毕,这些司乐的,都将乐器拿在手里。再赞:“排班。”司麾的引着司尊的、司玉的入了位,立在丹墀东边;引司祝的上殿,立在祝版跟前;引司稷的、司馔的也入了位,立在丹墀西边。司麾捧了麾,也立在西边众人下。箫禹赞:“奏乐。”堂上堂下乐声俱起。又赞:“迎神。”童子各捧香烛,向门外躬身迎接。

    “乐止。”

    堂上堂下一齐止了。

    随后舆洗完毕,主祭博士走上香案前,又奏迎神之乐,领着众人跪下,一起拜了神位。那三十六个孩子手持龠、翟,齐上来舞。乐舞已毕。再献上酒,玉,五谷,熟食……

    迎神送神,一堆的礼仪将跪在地上的徐清看得眼花缭乱,腰酸背痛。礼毕,最后一人分一条小祚肉,也就是腊肉,徐清一看,还有一把掌宽的肥肉。也不敢不要,因为在场的官员都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徐清也拿着宽大的官袍擤擤鼻涕,抹抹干干的眼睛,低低的嚎几句,撇撇嘴装不下去了,直接拿着袖子“包头痛哭”。闹得旁边真哭的人很是不好意思,后来还纷纷安慰他,说皇恩浩荡,难以报答云云。

    祭祀完毕,徐清被请入内殿议事。到了尚书房,看见在场之人,除了所谓的凌烟阁功臣,还有刘赞也在。

    李渊随后走进来了,一进来就让大家不行礼,十分快速的说道:“河北的战局已经完全结束了,这次要尽快派官员前往收拢民心,诸位可有良策?”

    “禀皇上,突厥贼心不死,当重点防卫幽州一代……”李世绩启禀到。

    “防守个屁,让俺带三万精兵去灭了那群蛮子!”程咬金却不以为意,不过众人听了他的话,只当是耳边风。

    “皇上,幽州是河北门户,可让太子留兵数万分别驻守……如此便尽得幽州地利了。”李世绩缓缓道来,不愧是高宗所依仗的“长城”。

    李渊听了点点头,又问道:“地利得了,那人和呢?”,只不过李渊问完话,冷笑的看着徐清。徐清被看得皮痒痒了,回到:

    “一年薄赋税以兴农事,修水利,开仓放粮,使无饥馑;二年修法度,除盗贼,明德行,使民有秩序;三年兴教化,广施恩德,开科取士,立信于民,使民无反心。如此三年,民心尽得……”

    “哒、哒、哒、哒……”李渊有下没下的敲着桌面,尚书房里静得难以描述。

    “唉,你小子啊,朕本以为想让你学学他们本事……”李渊指了指在场诸人,说:“没想到你小子还一套一套的,算了,你去当你的沧州刺史吧……”

    徐清听了这话,暗暗使劲,记下了在场那些大臣的名字:李孝恭,程咬金,李世绩,杜如晦,高士廉,箫禹,段志全,等等十几人。徐清再笨,现在也知道了李渊的意思,这是李渊想要把他培养成后继的大臣啊,今天这一次议事,就是让他认“亲戚”的!

    在场的人一个个都是李渊真正的嫡系!难怪,难怪李渊被逼退位之后还能活的那么滋润,原来是李二根本不敢动他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小半都在这站着呢!那一个都是跺跺脚都要颤抖的国公级别,徐清同样也想不清程咬金在这干嘛,他不是李世民的铁杆吗?但见程咬金对需求眨眨眼睛,似乎明白什么了,老狐狸在小狐狸身边安插一个小眼线倒也说得过去,只是,程咬金这眼线也太强了些。

    当然,还有一旁的小县伯刘赞,徐清不知道他是来干嘛的。正疑惑呢,听到李渊说道:“刘赞,朕任命你为冀南大总管,总领冀南八州二万兵马与政务!”

    “臣领旨……”徐清和刘赞纷纷郑重的应到。

    河北,山东……冀南……沧州……

    难道,李渊是让我去和河北山东世族去斗法?我勒个去,这可不是好营生!不对,士族,那不是很有钱的那一部分吗?而且我的顶头上司,还是刘赞老哥,嘿嘿嘿,好营生,好营生……徐清脑海翻滚,眼里冒出了狼一般的红光。

    又等了几日,正式的文书发了下来,一口气将冀南八州的刺史全部安上了人。徐清开始收拾在长安的细软,选个吉日,像一条河流,奔东而去!

    …

    第三更!

    感谢:dsg1357、沈家玉门的花花支持!花花送我上点击榜,嘿嘿。


第九十六章 回洛南看看


    第九十六章  回洛南看看

    长安的外郭城越来越远,渐渐的成了一条线,徐清的马车摇摇晃晃往东南方向去了。马车旁边,王山和牛吃草各带着一百府兵,这是李渊为了保护在河北官员特意授予的。

    长安的一系列产业,都交给了荀方管辖,不过具体的事物由那个小二管理。徐清给荀方在国子学里面要了一个名额,留在长安求学,学什么不管……还有**业,表现出比较不俗的军事素养,被徐清带在身边习兵法,荀夜羽就交给他姐姐带着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上官仪一个人游学去了,不想带着三小只。徐清也没办法,毕竟已经让上官仪带了这么久了。

    河北烂摊子,徐清眉头不展。事情说起来简单,第一年兴农,第二年立法,第三年教化,但如何做,徐清就不知道了。苦苦思考不得其道,徐清长叹一口气,算了,到地方在看吧。

    这次去沧州上任,徐清还要顺路回洛南看看。

    二百人的护卫里头还有四十骑兵,这是李渊特意给他的。旌旗猎猎,军列齐整,可为浩浩荡荡,一路向洛南奔去。六天时间,徐清进入洛南地带。 走在洛南的土地上,四方望去,高柳夹提, 土膏微润, 一望空阔, 徐清心情大好,纵马狂奔,若脱笼之鹄。山峦田野仿佛被晴雪洗了一番, 娟然如拭, 鲜妍明媚,  柳条将舒未舒, 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听说下雨之后问到的泥土芳香其实只是放线菌分泌的粘液罢了,如果真是如此,那徐清身上肯定一堆的放线菌了,因为徐清一到徐庄,来不及进屋,就捧着一把泥土使劲闻,也不嫌邋遢,躺在田野上仰望天空,就差没打滚了。这都是我的土地,嘿嘿……

    听闻徐清回来了,杨文刘三郑老伯沐浴更衣,盛装相迎,还有小如老远就飞奔,奔向牛吃草的怀抱。寒暄之后,和众人吃了一顿宴,杀了四头羊,四只猪,整治起来,送给了军队里的二百人。

    休息了一天,徐清又开始想怎么治理沧州了。兴农啊,使无饥馑啊,怎么办啊,没有头绪……徐清忽然一拍手,心道:第一年是兴农,为什么不问问农民该怎么办!徐清找到郑老伯,说明了来意之后,只见郑老伯思考一下问:

    “老爷,若是让普通农家没有饥馑,只要“三有三无”就能做的……”

    “三有三无,怎么说?”徐清见郑老伯心有成竹的样子顿时乐了,看来是问对了人,不过又马上起了疑惑:“三有三无,难道有了粮食不行吗?”

    “哦哦哦,老爷我不是那个意思……”郑老伯笑笑说道:“有了粮食自然没有饥馑,可这粮食总会吃完的,而我的意思是怎么让农户安心种地,永远不缺粮……”

    “好吧,你细细说来……”徐清也不说话了,安心听郑老伯讲。

    “老爷,你还记得你来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