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地主爷 >

第300部分

唐朝地主爷-第300部分

小说: 唐朝地主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掌控之中。那几人见徐清高兴,也是呵呵的跟着笑了起来。徐清笑了陡然一收,那几个人也是把脸色一僵,不再笑了。

    徐清端起来茶喝了一口,那几个人便识趣地启禀道:“晚生告退。”他们走时,心里其实已经有了底,往后就算不能高中,也不会有不如人的下场了。

    在茶楼思考一阵今后的布局,徐清也就没了打瞌睡的心情,踱步回了玄武门。

    走进玄武门,二小也在,徐清笑了一声进去,却发现二小的脸色非常严肃,在那里安心翻书看。

    怎么回事?今天这么认真?难道觉悟了?

    “哎哎哎,今天看的什么书啊?”徐清疑惑不解问道:“怎么看见我还这么认真?”

    二小不回答,还专门摇头晃脑起来,仿佛是要以此防止徐清的干扰。

    “呃,怎么了,难道是我哪里得罪你们了?好了好了,小孩不计大人过,我向你们道歉好不好?”

    而这时,徐清的背后忽然响起声音:“徐清,朕在这里教导他们经书,你别捣乱了。”

    徐清的脸色顿时像把染色缸打破了一般丰富多彩:“吼吼吼,李大黑……不不不,李老头子,你怎么来了!”徐清心道,还好没把李大黑脸喊出来,不然今天的不敬之罪逃不脱了。

    李渊哼了一声道:“你喊朕什么?李老头子?好好好,朕今天要当着朕两个皇孙的治一治你这不敬之罪……”

    徐清忙摆手道:“臣岂敢不敬皇上,臣这时尊称啊!”

    “还敢狡辩。”李渊冷着脸道:“朕真的不该让你做朕皇孙的师傅。”

    徐清解释道:“不不不,皇上你听我解释……‘老’乃长寿的意思,万年长寿为老也。陛下作为帝王,当是万岁,天下人中唯有陛下应该称‘老’。‘头’是所有东西的首,天下万物的首领即头矣。陛下富有四海,贵比兆民,举国之首,万民仰戴,当然是头。‘子’乃圣贤之称,孔子、孟子均称子焉。呼‘老头子’乃至尊之称!”

    古代先贤拍马屁之本事真是高啊!徐清不住的心里感叹,二小听了徐清的解释,也是低着头笑了起来。只见他们的背一拱一拱,显然是又想笑又想忍住。李渊也忍俊不禁,再想提起怒气骂徐清也是不能,便道:“好吧,算你这个解释过关了。”

    徐清解释完了,赶紧拜下道:“臣不知皇上在此,冲撞之罪,还请皇上饶恕。”

    李老头子摆摆手道:“朕先路过这里,听见玄武门外面喊了几句口号,有了兴趣,这才到了这里的。”

    徐清笑着道:“臣不知练兵之法,只知道让兵卒们练出气势,但实际上是花架子,还请皇上指点。”

    “花架子?徐清啊,你在朕的面前还说这些谦虚的话干什么,朕还不知道你什么尿性?”李渊笑着道:“你的兵令行禁止,气势雄壮,而且还个个练出了肉,你这练兵之法,放在前后五百年,整个大唐的其他部队,也都是优中之优。”

    徐清拍拍袖子拱手道:“得陛下之赞誉,臣与臣之兵卒,必勠力同心,更进一步!”

    “嗯,有你这样的将领,有这种兵卒守在玄武门,朕的后背很心安啊。”李渊又道:“只是,你创造的那个阵法,的确是战骑兵的利器,要是只能守在这玄武门的确可惜了。”

    徐清当即道:“臣愿随陛下征战四方,踏平突厥!”

    李渊摆摆手,把徐清拉到另外一个地方道:“这个,徐清啊,从神策军中选出来的兵卒,有闹事的吗?”

    徐清摇摇头,表示赞赏还没有出现刺头。不过,徐清这几天不在军营里,他知道有些事情被诸葛燕压下去了。不过,既然能被压下去,那就不是大问题了。

    李渊嘱咐徐清几句,让他小心,尽量提出其中的二心之辈。徐清心里叫苦,这哪里能剔除得赶紧的?唉,尽量吧,等暗河的人进了军营,那些落选的贡士来了,徐清也就能稀释其中的人了。

    末了,徐清找到军营,把所有人聚集起来,展开了神策军人进来后的第一次比赛。赏出去的铜钱,能足足在五张桌子堆出小山。不过,这一次让玄武门的人大出了一口气。神策军的人进来之后,看到玄武门的人呢长得比较矮,还每天都练一些奇怪的东西,身体虽然长得壮士,但神策军的眼神里还是透露着或多或少的鄙视。

    这一天,除了个别的神策军士兵,其他获得赏钱的,全是徐清带的老兵。并且,徐清发现有了新兵进来之后,自己的那些老兵,偷懒的也少了。而那些神策军的士兵,对徐清举办的比赛比较敷衍,结果一个不留意,便到了辅兵队列。

    他们不乐意,诸葛燕一声“到这里来,你们要学的还多”,便把那些造反的声音压下去了。看来,诸葛燕在这军中的威望已经不小了啊。威望,并不是你凶就能建立的,而是你赏罚分明才能建立起来的。

    有了这次比赛的奖惩,新组建的部队已经全都开始暗暗较劲,谁都不肯给自己这个圈子丢脸。徐清就是乐得看到这个情况,有竞争才能有进步,至于合作,还要拉出去训练一番才是。

    回玄武门时,徐清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当初一开始到玄武门的时候,徐清发现了阴世师的尸体。而别人不知道,阴世师身上有一张藏宝图,以前徐清怕惹麻烦,轻易不出玄武门到禁苑,而最近嘛……

    某人的好奇心开始浪起来了。


第二百四十六章 武举(14)


    第二百四十六章  武举(14)

    往北一里,往东五里,见一巨石,往北十丈有宝藏。

    别的东西徐清不记得,但是这藏宝图,徐清是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让隋朝位极人臣的大将阴世师,临死之前都惦记着的东西,该有多么牛叉。钱财,徐清不缺,但好奇心,徐清却难以满足。

    改天,找个借口过去溜达溜达……不过眼下,还是进行武举的好。

    内场武举,罗通、徐震、裴律师三人分别负责拉硬弓,舞大刀,拿大石三项,徐清除了捡垃圾的老本行之外,还要和徐世绩一起给文将出题。

    文将,又称作谋将,常常居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料敌于先,有策反敌将之能,通间作之法。此等将领,往往有统帅之能,反而比外面的武将要爬得更高。而且,握旗中军,比带着士兵冲锋要安全得多。

    只不过,天下读书人少,读武经的就更少了。一读武经的,必然是有极大的兴趣,故而常常都倒背如流。不过,无论是武是儒,都注重一个学以致用,从纸上谈兵,到率兵致胜的距离,不是一个量的问题。

    谋将一科,只有寥寥数百人而已。《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三略》、《六韬》和《李卫公问对》共称武经七部,但《李卫公问对》是根据李世民和李靖的问答而写成的,现在还没有。谋将一科,便从前六本书中出题。分流之时,考的是帖经墨义,相当于还原原文和解释意思。

    而现在,是升级版的筛选题,计划要淘汰剩下一百人,故而就不能考那种低级的东西了。每个考生,先和徐世绩对策,探讨武经六部中某一主张的局限性与合理性。再由徐清和他两个人一起打分,合格者便进入下一轮。

    这一轮,主要是去掉只会死记硬背的人。再到下一轮,则由徐世绩出题,模拟一些战争场景,让考生出主意,率领三军进退破敌。其中的题目从大漠到丘陵,从骑射到水战,最能考研一个谋士的知识之宽广。有了比较宽广的知识面才能随机应变,出奇制胜。

    自从玄武门的守兵多了之后,徐清就发现魏冼越来越忙,经常性的不见人影。徐清想给魏冼配一个副手,他这个主簿按说是徐清军中的第三的大佬,但干的活基本和赵拱差不多,赵拱手下还几个小太监宫女,但魏冼却只是一个人忙这忙那,把徐清军中的开支各个将领的关系,调整得和和谐谐。可以这样说,魏冼现在在军中下令,既不需要徐清的印信,也不要徐清的亲笔信,下面的兵丁都会遵从。同样的,徐清也有意的在身边设置一个幕府,这些人不要和自己更亲密,但是有很大的职业性,一些险恶但又不能在台面上说的,可以和他们商量。徐清来唐这么久了,徐清也不想见个人就收入自己的贴身小弟,朋友多了,徐清发现那些队友都要自己带着才能飞,心累。

    “引兵深入诸侯之地,敌人四合而围我,断我归道,绝我粮草,敌人既众,粮食甚多,险阻又固吗。我欲出之,为之奈何?”徐世绩坐在演武台上看着下面五个上前对策的人问道,徐清问之,暗道一声此题甚难,这徐世绩出题太活了。这个问题,既是出自武经六部中,也根据现实情况设计了场景,说的是回去的路已经被断绝了,敌人十面埋伏,我军粮草已尽,敌人却粮草丰厚,这个时候想出去,怎么办呢?为之奈何?

    那五个人闻言,相互讨论起来了,这也是徐世绩想出来的一个办法。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群策群力,往往能趋避祸害,减少一个主张没有看见的地方。徐清尝试着想了一下,他想起了太子被围的时候,除了粮草并未尽,其他方式不就会被现在相似吗?当时徐清的办法,便是暗杀敌酋,然后在引起敌军大乱,趁机突围。如果当时的李建成,并没有人来援助呢?那岂不是也要自己想办法搅乱敌军的围攻?

    正在徐清想的时候,那几个人推出一人做代表到:“必出之道,器械为宝,勇斗为首。查明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方,以及无人防守的处所,乘虚而击便可突出包围。”

    徐世绩点点头:“此番乃是高论,但具体如何突围,你可有办法?”

    “看地利之不同,择机而处之,现在谈论,不太实际。”那人又道:“不过突围的部署,我却可以说一下。”

    徐世绩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让他继续说起下去。那人便拱手道:“生必让将士们拿着黑旗子,持着器械,口中衔枚,在夜黑风高的时候发动。让勇敢有力,行动敏捷/敢于冒险犯难的将士在前面为我军开道,

    车骑和老弱在阵中行走,弓弩手在隐秘的地方埋伏,沉着行动,谨慎从事,不可有一丝的慌乱。若是敌人发现了我军的突围,那就抛弃老弱让先头部队打开缺口,把骑兵放出去。弓弩兵出现,组织敌人的追击。此番,便可在弱势之中保住自己的力量。”

    此乃壁虎脱尾的计策,论统帅的缜密和将军的魄力,都属中上。徐清笑着,在一根竹片上打了一个圈,其他四根,则打点。圈便是卓越,点则是优秀,还有一等是上三角形状的尖,表示合格,一把叉便是不合格。

    徐世绩将自己打的分和徐清一比较,便笑了一声对下面的人道:“取了。”那五人先是开心的相视一眼,但又压住自己的兴奋,对徐清和徐世绩施礼答谢。

    又上来一组,徐世绩面不改色,徐清满脸疲劳好像打霜的茄子,徐世绩对下面的人道:“前有大水,我无舟楫,欲渡之,为之奈何?”

    午后,徐清到校场之内观看比赛,到处走走,挥手致意,让那些考生都看一看自己英姿勃发气宇盖世的模样。走完这过场,徐清正打算找个没人的地方溜走,这时,却见一个人影闪到了徐清面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