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地主爷 >

第296部分

唐朝地主爷-第296部分

小说: 唐朝地主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缮。总之,在这太阳越来越烈的日子里,武举一事,紧锣密鼓地便要开张了。徐清收到的通知是太监传来的;

    “徐大人哟,徐大人也,您已经四五次没去上朝了,皇上说你别的事不管可以,但是这武举的事情你还得知道吧?”

    徐清放下手中的冰水,摇着蒲扇问道:“这么块,四五次没去了,那不是半个多月没去了?好吧,武举的事情你具体说说、”

    那太监从袖中拿出一奏折递给徐清:“徐大人,别的大臣,哪怕裴相也不敢你这般啊。喏,这时下面人呈递给皇上的奏折,上面写的是武举一事最终的流程。”

    “多谢公公!”

    其实徐清躲在玄武门里,并非就没有管武举的事情,他先发动所有暗河,都到兵营里报道。有的人买下了别的贡士的名额和保票,反正有的贡士犯了规矩,也怕暴露自己身份。有的自称为草莽之士,作为民贡进来的。

    首先让徐清惊讶的是,这暗河不知不觉已经有了五百人之数,这要人人都进来了,那还得了。全来了也不行,家里没人保护。故而,徐清让一部分人直接大张旗鼓编入自己这玄武门守兵,作为在自己身边的亲信。而杨成,便带着另外二百人悄悄以各种办法混进武举。

    另外,这几天让徐清忙得焦头烂额的,还有选过来的四千高大兵卒。四千人是从各个伙里面选过来的,可以说这四千人基本上在序列上是乱的。徐清认真查看兵籍,要选拔队正伙长。别的不说,本来是伙长的,徐清都酌情留任伙长,甚至升任队正。其次,便看这些人入伍的年份了,入伍久的本事大的首先作为队正伙长。

    均衡各方利益,剃掉刺头,还要暗河的人暗中调查营中有哪些人和长孙无忌家里走得近的,徐清要一一提防着。这半个月下来,徐清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特么的太热了,不过也是因为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啊。如果有一天睡着睡着,玄武门忽然打开,这可怎么办?故而徐清先没让新来的驻扎守卫,而是让他们先训练了半个多月队列和阵型。

    但不得不说,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徐清的三线阵就豪华得多了。

    徐清安排进来的暗河,是混在人群中几乎蒙混过关的。但是,徐清暗中规定,玄武门中的守卫,必须有五十人是暗河成员。其他各个伙中,也要有一两个暗河的人。当然,等杨成带的其他人进来之后,这个数目还可以往上加一加。

    安排好了伙长队正,最后还空下一个队正和六个伙长徐清没有安排。打算将来武举结束之后,再一一安排人选。还好徐清之前就在李渊面前说清楚了,武举中失利的人,若想投军,先安排在他玄武门中。另外,徐清令杨成要适度用力,一些人要故意失败,编入玄武门中,而有的人则要奋力中举,进入其他军队中成为低级将领。

    徐清的想法,是要在整个大唐的军队中,都安排一两个暗雷。将来一旦有乱,也可以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

    太监走后,徐清查看起来奏折。

    说是奏折,其实厚厚的一摞,比新华词典还要厚实。徐清稍稍一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参加这次武举的花名册,包括户籍,出身,到军营报道时间等等信息。徐清把这些东西交给魏冼,让他挑选出其中的草莽之士,和那些出身高贵的人,另外一个,便是把离长安近但是又来得远的挑选出来。

    徐清自己查看起了这次武举总的消息,可看到参加人数时,徐清却吓到了——足足八千人参加!但是,仅仅只选拔三百个武将。第一名,直接拜诸卫羽林龙武军录事参军事,从七品的官。第二第三名,赐太子勋卫,前三十,送关令或者兵曹,剩下的则封折冲府队正或执戟郎。

    队正便是营职,带兵的人,执戟郎是卫职位,负责宫廷守卫。

2 7:34:03|51464743

第二百四十二章 武举(10)


    第二百四十二章  武举(10)

    半个多月不出门,忽然便听见武举开始,徐清也不知道徐世绩已经从北边回来了,还官拜兵部尚书。待到武举之日,徐清带着魏冼,和几个随身护卫,到了禁苑中最大的校场。八千人,只选出三百人,徐世绩决定,要在第一轮,便把人数减至三千人。

    既是武举,便考武力,刀枪二科比试的话,比较难以衡量胜负,但射箭是能够比试的。而且,徐清所提出来的综合素质,也是比较容易衡量。故而,徐世绩和徐清等人一商量,决定徐清、徐震带着一帮武士,把第一道关。

    第一道关,至少要筛出那些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人,徐清考负重、负重跑步、负重爬高三科。满足了这些条件的人,才能在军中保住自己的命,其后才能成为其他东西。另外,徐世绩让徐清当一次外貌协会的,要选择“躯干雄伟者为将帅”,长得不好的,不要。

    而第二道关,并非筛选,而是分流,将参加武举的人分为文将和武将两个方面。文将,乃是能说会写,特别是要精通孙吴兵法等军事谋略的。武将,便是在文化上比较弱的,统统送到武将一边。这个由裴律师,罗通负责。

    第一场考试,要把八千人全部选拔完成。第二次还不知要多少多少人,故而第一场和第二场考完,徐世绩定了三天时间。第一场和第二场是同时进行的,体质合格的,便马上参加初等的笔试,分文武。等全部考完了,再开始第三道关的筛选。

    第三道关,武将再分流,先来马步射。马射两个回合,每个回合六根箭,中箭便是合格。步射一共九支箭,射中五支箭的就是合格。这个设置,其实是有深意的。战场上,骑兵一个冲刺的射箭,经验告诉徐世绩这些老将,最多能射出去六箭,但一般能冲刺两回。骑兵的弓箭并不精准,但是威力比较大,一十二箭,射中三箭,便能给敌军较大的打击了。这个条件并不是很高,但是能而步兵在短兵相接之前,也最多射九箭,射中五箭也是比较大的伤害了。

    分到了文那边的,也要由徐世绩进一步考察他们的战略和谋略,徐世绩是出过书的人,不仅武功了得,一肚子墨水不比文官要少。武经六书,要能背得默得。

    选中者进入下一轮,落选者也不用沮丧,可以继续去徐清那里。徐清便负责选拔有其他有奇能异士者,说白了就是让徐清捡垃圾。因为接下来的事情,徐清一个也干不了,因为内场要比力气了。

    前面三科,称作外场,是尽量要筛掉五千人的。外场比完,基本就五六天过去了,再比内场。内场也分三项,成为考技勇,外场三项,乃是考得综合素质。内场三项分别是拉硬弓,舞大刀,拿石头。

    头项拉硬弓,场上有八力、十力、十二力的功,拉动这三个分别要拉二十次、十五次、八次。但也备有十二力以上的弓,由武举的人自己选,要拉满至少三次,便是合格。当然了,拉得越多的,考官会评优秀和卓异。

    第二项舞大刀,大刀分一百二十斤、一百斤、八十斤三种,做的动作应有左右闯刀过顶、前后胸舞花。刀号自选,一次完成就是过了,八十斤的合格,一百斤和一百二十斤的便分别是优秀和卓异。

    第三项,乃是搬石头。一个专为考试准备的石块,长方形,两边各有一个凹槽,但并不深,可以供人抓住。也分三百斤、二百五十斤、二百斤三种,徐清在第一道关里测试的,只有一百斤。搬石头并非拿起来就完了,要拿在手上停三息时间,然后再向前翻转,把石头底部给考官看了,然后左右翻转,也给考官看了石块的底,这动作叫做“献印”。

    凡应试者,硬弓,大刀,石块三个项目,必须要有一个卓异才能过关,或者三个都是优秀也可。三个都满足合格的,直接编入徐清的部队,剩下的,再由徐清捡垃圾。这次武举,合格的线,都是按照军中普通士兵的水平制定的。既然是选将领嘛,普通士卒都能做到的,将领至少要优秀才可以啊。

    到了这一步完成,徐世绩估计,就只剩下千把人或者几百人了。然后再进行擂台比赛吧,可以用马枪,摔跤等方式比,削减道三百人,大家再把皇上请来,排排坐分果果,关键是选出这状元来。

    龙门敲鼓,众将在列,宣读圣旨,考生入门。带着报效国家的心情,也带着升官发财的想念,四面八方的人便来了。

    一阵礼仪礼节过后,徐清端坐演舞台上,十个小将站在徐清面前,分别审看这些人的户籍,还看看这些人是不是本人,有没有冒名顶替。徐清在这里也能看得一清二楚,也没什么真长得不能见人的。

    徐清左边,乃是一个校场,摆着十块石头,也有十人在那里看着。每块石头重一百斤,能拿起来便是合格。右边筑造了十面高墙,有楼梯,需要让人拿着枪,持着盾,背着三十斤东西。在规定时间内爬上去,没爬上去的,便是淘汰。徐清身后,又有十人,还有一个用栅栏围住的跑道,每次能跑十人。滴水记时,背着五十斤东西,按时未到的便算是淘汰了。

    三个项目,都有一次补考的机会,但是得到外面去,再轮一次。

    演武台上,徐清可以一眼看到所有比赛的场景,没人可以舞弊。另外,还有徐震在下面巡视,或者带着兵丁震慑在外面等候的人。

    三个项目通过了的,便由魏冼带着,十人一组,到徐清面前谢恩。徐清也要点点头,说几句好话。一开始徐清还乐意,毕竟是吹牛装圈吗,但这整整八千人啊,徐清这三个项目的通过率又高,要说七八百重复的好话。徐清便觉得索然无味了,到了后面想,去嘱咐魏冼多攒几个人,二十个一组过来谢恩。

    “怎么这么快又来人了?咳咳……”徐清放下自己手中的冰块糖水,扫了一眼下面的人,心道一声巧了,这不是熟人嘛!那三个吃饼卷肉的,还有那个锦衣公子,徐清笑了道:“哈哈,你们抬起头来,让本官看看这青年俊杰!”

    “你!”

    “什么?”

    “你怎么?”

    这人群中抬起三个惊喜的脸色,还有一个惊慌的脸色。但见那三个吃饼卷肉的当即先前一步道:“生不知将军真容,那日无礼之至,还请将军降罪!”

    徐清摆摆手道:“无妨,相见一面便是缘分了。你们二人当勤快练武技,若是得了高中,便可富贵荣升,与本将同朝为官啊。”

    那三人喜不自禁,有了徐清这句话,不说自己能加分,但是往后的考官,也不会低看他们几个的寒门身份了。当下拜了三拜,谢徐清“教诲之恩”。那个锦衣公子此时已经是汗如雨下了,他只想着徐清贵人多健忘,已经把他给忘了。徐清不是小肚子鸡肠的人,也不是那种大肚子猪肠的人,那天的事情,徐清还不能这么快忘记呢。

    锦衣公子正嘀咕着呢,徐清不知不觉走到了他面前道:“这个公子,我们面熟得很啊?”

    锦衣公子赶紧拜下道:“晚生,晚生……”

    “哎,不要怕,那天的事情,本将不在意。”徐清笑着道:“你该考的安心考,考过了照样荣升。不过,要是考不过嘛,本将便要好好奚落你一番。”

    徐清这话,有敲打之意,意思是让他提点心,但并无恶意,反而是勉励他继续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